首页器材频道观点 > DC软件研发工程师聊聊相机那些事儿

DC软件研发工程师聊聊相机那些事儿

色影无忌
乐寻
梁爽
2016-01-11

 

jjtv:楼主接触过x3吗?从软件的角度看,x3和马赛克的区别是什么?


乐寻 :普通的Sensor是拜耳阵列排列(Bayer Array)的,即第一行如果是RGRG...,第二行就是GBGB...(当然现在有出了四色CMOS,这个也是一样的原理)我们继续拿三色CMOS来举例吧。所以三色CMOS每个Pixel只能记录RGB中的一种。如果CMOS是1920*1080,那么这里只能记录25%的R,25%B和50%的G。如果直接变成一张图去看得话,画面就是花花绿绿的,如同马赛克一样。

 

马赛克与X3

  如何让每个Pixel都能记录一个完整的RGB呢,这就需要用到插值算法。好的比如双线性插值算法,边缘差值算法,自适应插值算法等。差值算法非常多种,总的来讲,效果好的差值算法计算量大,效果差的差值算法计算量相对小。同时效果差的插值算法在边缘处容易出现马赛克和伪色。所以这个就要进行平衡,因为计算量大意味着处理时间长,对于ISP的实时处理性来讲,这个是需要进行评估的。

 

  而X3不是拜耳阵列CMOS,它比较特殊,分层结构,每个Pixel都能完整地记录RGB,不需要进行差值算法。这个是它的优势,因为插值算法无论如何插都没有完整的好,另外就是插值出来的图像边缘处效果比较不好,所以后期需要经过很多边缘增强的锐化算啊进行处理。

 

  但是X3的设计虽然有优势,也是也同样存在副作用,因为一个Pixel同时去记录RGB,这样相当于就变相缩小了每个Pixel的Size,这样算起来理论上X3的Pixel Size是拜耳阵列的1/3,
带来的问题是色彩饱和度,还有光电敏感度没有拜耳阵列的效果好, 另外在高感也没有相同等级的拜耳阵列的CMOS好。这个可以明白?

 

centurion:感谢业内人士的分享!我想问一个大家应该都很关心的问题:近年国内逐渐有镜头登场了,国内什么时候才能出现自己的单反?还需要什么条件,能否学习棒子举国体制办企业的思路?需要苏维埃、※※※、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是不是需要一个伟大的强国才能完成他?这个问题太高屋建瓴了, 楼主从自己的角度来回答吧.

 

乐寻 :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个是技术上, 一台好的单反是Lens+Sensor+ISP。ISP部分目前不是问题了, 国内不缺好的图像算法工程师, 芯片设计工程师也不少。另外CMOS部分, 以目前的实力, 可以生产手机上和消费级DC上的CMOS, 但是高端的CMOS还没见到有国内的厂家生产。这部分我觉得技术上应该是没有问题, 可能是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吧.接下来就是Lens部分, 这个非常重要, 因为CMOS还可以买, 这个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 是没办法买的。只有自己能够设计制造, 才能形成一个配套的镜头群, 国内目前还无法批量生产高端的商业单反镜头. 注意, 是批量生产高端商业镜头. 这个是要卖钱产生效益的.可不是不考虑成本和性价比, 做航天航空镜头.

 

  第二就是投入产出的问题了, 在以上都不成熟的情况下, 必然有一部分会去购买. 这就涉及到成本问题. 然后就是研发成本, 和设计制造成本, 这种情况下往往花比别人多的成本还制造出不如别人的产品.拥有技术和做出产品卖钱是两码事.

 

  第三就是在目前这个日系厂商几乎把持整个市场的状态下, 你的产品不如别人, 品牌不如别人, 要想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不容易.要挤入这个市场并且赚钱, 有如螳臂当车. 想想都觉得艰难异常.毕竟, 企业要能赚钱才能接着往下走.

 

  其实也有想过可不可以像华为海思发展ISP的模式那样(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华为海思的ISP相当牛), 找到一个切入点, 从低端做起, 然后做中端, 最后一举杀入高端, 按照他们的说法是洗盐碱地, 变成产粮田.但是日系单反的整个生态已经非常完善, 非常难找到一个突破点.

 

  再回到问题上就是, 国内的镜头, 拿到日系的整个生态系统中去看, 微不足道.人家完全可以不告诉你镜头控制协议, 或者加密, 让你装到他们的机身上也用不了.另外, 以美国的强大, 单反这块也不咋地啊, 也拼不过日本啊?所以, 这个似乎不是国家强大就能够完成的啊. 还是回到生态上看, 日系的生态太强大了. 没办法下手.

 

  最后, 我觉得以后的各方面的技术跟上来了, 或许可以像德国一样, 独立于日系生态之外自己玩自己的.虽然市场相对没日系大, 但也可以有一定份额.

 

  以上, 个人看法, 或有不足之处.

 

CMOS(84)
DC(527)
数码相机(991)
软件研发(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