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OLTA X-1
MINOLTA X-1 / X-1 MOTOR
顶级单反相机也被称为“系统相机”,是单反相机的最高层级,属于AA级别的单反相机。以往的单反相机级别划分习惯是:提供职业摄影师、新闻记者使用的顶级单反为AA级、稍低的A级相机用户群则涵盖摄影家和高级发烧友、一般摄影爱好者常用相机类型则为B级、家庭用户或入门级单反相机为C级。AA级单反相机之所以又称为“系统相机”是因为这类相机往往具有庞大的附件系统支持,可以根据不同的拍摄任务需求搭配组合不同的摄影附件,以便能更好完成拍摄任务。这些附件主要包括卷片马达、多种可更换取景器、多种对焦屏、大容量胶片后背、资料记录后背、翻拍系统、近摄系统等等。并且,顶级单反对相机本身有很高的性能要求,比如坚固结实的外壳和机身、精确的测光系统、可靠耐用的机械及快门装置、既能承受高强度拍摄任务还能对恶劣环境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等等。当然,顶级单反机的另一个特征是价格昂贵,通常能达到A级相机价格的两到三倍,更是普通B、C级别相机价格的十倍甚至数十倍,同时期欧洲制造的ALPA、LEICA、CONTAX虽然不具备前述可换取景器及附件系统性能,但由于做工豪华,光学极致,价格超级昂贵,同样也被划分到AA级别。1959年问世的日本光学第一台35mm单反相机NIKON F就是一台坚固耐用的顶级单反,它在越南战争以及其它其它恶劣环境中的卓越表现为尼康赢得了声誉,在1960年代中迅速令NIKON成为专业相机的代名词。NIKON F起点很高,具有可换取景器以及卷片马达等附件性能,再加上日本光学传统的光学优势,由此确立专业系统相机的技术规范。因此,能否达到或者赶超NIKON F相机的性能水平成为单反相机专业与否的衡量标准。
进入1970年代,NIKON F已经问世十年,面临更新换代,而佳能也同样摩拳擦掌准备进入AA级高级单反相机市场,于是两家公司分别在1971年发布了新一代顶级单反机,NIKON F2和CANON F-1,尼康的策略比较保守,新出的NIKON F2实质上是1959年NIKON F的改进和性能升级,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采用新的钛合金横走幕帘快门,将快门速度从1/1000秒提升到1/2000秒。而佳能的第一代顶级单反F-1经过五年的研发也在1971年上市,F-1使用新型FD卡口,总体性能与NIKON F2基本相当,同样具备1/2000秒钛合金幕帘快门,以及高达10万次快门寿命。NIKON F2初期版本不带测光系统,后期才陆陆续续发表各种测光棱镜版本,能够以增加附件方式实现快门先决自动曝光,而CANON F-1同样需要加装附件才能以快门先决自动曝光方式工作。因此,从本质上说,这两台相机都是全机械手控相机。美能达在进入顶级单反相机领域之前长期在中级单反相机市场砺练,积累了足够丰富的全机械手控相机经验,并且美能达多年来在固定镜头旁轴相机市场有极高建树,很早就在这一领域引入新兴电子科技,并因此创造了一系列标杆机型。早在1960年代美能达就研发了高达1/1000秒的电子控制镜间快门,以及与这种新型快门相得益彰的自动曝光方式。因此,如何将美能达的电子技术优势与全机械手控单反相机的制造经验相结合并将其引入顶级单反相机制造成为美能达的研发方向,这也是美能达与尼康、佳能的最大不同。1973年,美能达的第一台AA档35mm单反相机MINOLTA X-1石破天惊地问世,这引起相机领域的极大轰动,因为它是史上第一台完全电子控制、以自动曝光为主要工作方式的顶级单反,这是顶级单反相机的一场革命。
X-1外观健硕,使用铜合金制造上下外壳、铸铝制作机身,相机做工精密,工艺水平高超,尤其是像船头一般尖锐前凸的棱镜顶令人难忘。机身表面处理采用黑色烤漆工艺,机身、棱镜等处贴有饰皮,机身左侧是倒片摇把兼附件热靴插座安装位置,右侧则是高耸的快门速度拨盘,相机标配AE型五棱镜取景器,感光度设定位于棱镜顶部。AE型取景器以光圈先决自动曝光为主要工作方式,配合CLC反差光补偿测光,测光联动范围:EV1-17;快门速度范围:16秒—1/2000秒;感光度设定范围:ISO12-6400;由AE取景器控制机身钛合金横走幕帘快门,自动曝光时无极调速,手动设定慢速快门时可以3秒、6秒等半档快门工作,两档机械快门“X”、“B”可无电操作、闪光同步速度1/100秒;X/FP闪光光源选择;电力检测系统;机械式自拍机提供6秒、8秒、10秒三档不同延时;倒片按钮兼做多次曝光按钮;带有景深预览、反光镜锁;标配AE棱镜取景器,并有其它6款可换取景器、11款可换对焦屏提供选择,全视场取景范围98%。为提高测光精确度,根据各款对焦屏不同的透光系数、避免由于透光系数不同造成测光误差,AE型测光取景器甚至可以针对各款焦屏进行单独的测光补偿。进入1970年代,曝光补偿装置已在很多自动曝光单反相机上出现,X-1标配的AE取景器提供的曝光补偿操作方式特别,由右手拇指拨动补偿拨盘,同时在取景器内观看测管表指针同步变化,并可随意将指针停留在+/-两档内的任意位置,进行整档、半档补偿、也可1/3、2/3档补偿。另外,深刻影响美能达后世几乎所有单反相机的一项伟大装置也出现在了MINOLTA X-1上,这是美能达引以为荣的感应式开关。X-1机身侧面右手手持位置上手柄一样的竖条是首次出现的测光表轻触感应开关,持握相机时,右手中指到小指都可自然按压感应开关,这是相机领域最早出现的人体工程装置之一,它也是后来美能达感应式快门钮和美能达AF单反机感应式电源开关的共同始祖。
配合X-1相机的专业摄影需要,美能达MC卡口镜头已经具备16mm—1600mm一共24款镜头,从鱼眼超广角无缝衔接1600mm超望远,不夸张地说,X-1机身的专业性能和强悍的自动化操控就当时来说在AA档系统相机领域完全是科幻性和颠覆性的,仅就机身性能而言完全超越NIKON F2和CANON F-1,评论界更是好评如潮,但是遗憾的是这样一部极致相机却未始终未能撼动NIKON F2的专业地位,究其原因无外乎三个:
一是作为AA档系统相机的主力用户群体——新闻摄影师和报道摄影师对全电子相机的不信任。不信任来自两个方面,既有对电子相机可靠性的不信任,也有对相机无电不可工作的担忧。毕竟、X-1的设计在当时太过超前,而当时的职业摄影师们因为职业素养的原因并不需要依赖自动曝光工作方式,在他们看来依据实际经验进行全手动曝光更加稳妥可靠。并且,就当时世界各地的拍摄环境及经济状况来说,太多的拍摄地点都处境险恶经济落后,比如各种纷乱的战场和蛮荒贫瘠的非洲、南美、沙漠、戈壁,甚至南北极,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电子相机是否能够经受严苛环境考验是谁都无法回答的严肃问题,更何况电子相机需要消耗电池,而电池供应能否在任何拍摄地点都得到满足也是不能不考虑的客观现实。
第二个失败原因,是MINOLTA X-1设计开始于1960年代后期,在设计过程中不知由于设计上存在困难还是无意中疏忽,美能达竟然忽略了系统相机非常关键的组成部件——卷片马达。X-1上市以后用户惊讶地发现,这台在当时无疑最先进的135顶级单反相机竟然不提供自动卷片性能,而报道摄影师和新闻摄影师显然无法接受一台高级相机无法进行马达自动卷片连续拍摄的事实。
第三,美能达虽然提供24款不同焦段配套齐全的镜头,其中甚至包含MC ROKKOR 100-500mm F8这样令人兴奋的高性能变焦镜头,但是就整体镜头群而言,美能达ROKKOR的数量品种无法与NIKON、PENTAX这类光学工厂出身的相机厂相提并论,何况最重要的、也是最昂贵的长焦镜头并不是以往美能达罗柯尔镜头的长项,而对那些需要自费购买器材的外国报道摄影师而言,放弃使用娴熟的整套尼康或者其它品牌摄影系统重新购置新的相机和镜头,实在是一笔不菲的开支,X-1相机上千美元的高昂售价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轻易接受,要知道当年在美国一辆中级轿车也仅仅只需几千美元。
MINOLTA X-1 MOTOR
1976年,美能达根据用户的反馈和MINOLTX X-1实际使用中暴露出的各种不足和问题,重新推出了MINOLTA X-1 MOTOR,其中MOTOR的含义是马达,而这台相机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连体卷片马达,马达提供两种卷片速度,最大过片速度3.5幅/秒,不论胶卷长度多少均可拍完后自动停止,不会拉断胶片,并且提供电动倒片功能,拍摄结束后扳动倒片拨杆,可在9秒内倒回一卷36张装胶片。另一个变化是,将X-1的AE取景器升级为AES取景器,用测光性能更加优异的SPD硅光敏管取代Cds硫化镉,避免由于Cds对光线反应速度慢,影响连拍时的曝光精度问题。另外,AES取景器还用LED发光二级管取代了AE取景器的指针式测光显示。
总的来说,1976年的MINOLTA X-1 MOTOR,加上250张装大容量片背、近摄系统和翻拍系统,性能已经非常强劲,即使比起1980年代三大专业单反机NIKON F3、CANON NEW F-1、PENTAX LX也没有多少逊色之处,所以X-1 MOTOR 1976年上市后虽然产量不大,但却持续生产到1985年才终止。只可惜由于前身X-1设计上的过于前卫以及自身性能上的某些不足导致未能更多进入并占领专业市场,实在是命运给美能达开的一个玩笑,只不过MINOLTA X-1/X-1 MOTOR的确是必须致敬的相机,因为它开创了历史,并且启迪着未来。
MINOLTA X-1是日本国内型号,在北美,该机型号是MINOLTA XK,而在欧洲,相机被命名为MINOLTA XM,而1976年上市的马达版本都是在原型号后面增加MOTOR字样。
MINOLTA X-1 MOTOR 北美版:MINOLTA XK MO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