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到了70年代初,各家相机厂又改进了自己的卡口,可以将光圈信息传递给机身以实现自动曝光(AE)功能。如 Canon 推出了 FD 卡口,随 Pentax 推出的 ES 口,Mamiya 和 Fujica 也都推出了可全开光圈测光并可 AE 的 SX 和 ST M42 接口。在 Konica 之后,Miranda 和 Petri 也改进了卡口增加了自动曝光功能。Minolta 和 Nikon 也相继推出 MD 和 AI 卡口。到了 1973 年,T4 设计已经跟不上潮流。
1974 年,Vivitar 一枝独秀的在 T4 基础上推出了 TX 接口镜头。这次 Soligor 没有跟进,而是晚两年推出自己的 U/S 可换接口镜头系列。TX 接口镜头实现了 AE 功能以配合当时单反相机的发展。而 Tamron 在 这段时间里没有与 T4 和 TX 相竞争的产品。直到 1976 年 Tamron 推出 Adaptall 才抢回了市场。可见 Tamron 在可换接口镜头方面曾经落后于 Tokina 近 5 年。虽然 TX 镜头何时停产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当 Tamron 的百搭接环推出来后,由于 Tamron 具有整合的供应链和设计优势而赢得了可换接口镜头市场。当然,到了1985 年单反相机进入自动对焦(AF)时代后,这种一镜多用的理念就无法再继续实现下去。各独立镜头厂家只能又回到固定卡口镜头市场。用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说:延续了近 30 年的镜头解放运动终于被以技术进步为表面现象的金钱目的(市场赢利)所扼杀。
看看 TX 镜身和可换接口的联结处与 T4 的区别。右面的是 T4(图)。大多数 T4 接口可以用在 TX 镜身上,但TX接口和 T4 镜身不兼容。
TX 镜头定焦有:24mm/2.8; 28mm/2.8; 35mm/2.8; 135mm/2.8; 200mm/3.5; 300mm/5.6; 400mm/5.6
另外有两支折反 600mm 和 800mm T 口的这里就不算了。
变焦:35-105mm/3.5; 90-230mm/4.5; 70-150mm/3.8; 100-300mm/5.0; 80-200mm/4.0
以我的经验,T4 镜头 Vivitar 牌子的比 Soligor 的在二手市场里多一些。TX 比 T4 又较常见。而 TX只有 Vivitar 有,所以总的来说 Vivitar 比Soligor 常见。在很多网页上见到的 TX 镜头的资料里定焦镜的光圈都是 2.8 的,可俺淘到的 2.5 的却占多数。可能 2.5 比 2.8 的更早一些,从可换接口的镜身锁扭处可已看到。2.8 的锁扭已经比 2.5 的小很多,也精致很多。而 2.5 的和 T4 的是一样大的(图)。
我认为用 TX 镜头比较好,毕竟年代也比较接近现在。可实现 AE,成色也好一些。特别是后期的 TX 镜头,镀膜也和现在的镜头以没有什莫区别。镜头整体感觉非常棒。金属镜身,光学玻璃加镀膜,一丝不苟的做工,定焦成像不比现在的镜头差,有些指标还更好。加上便宜的价格,还有一大堆的可换接口,俺认为这是最好玩的镜头系列。成像方面俺倒是没拍格格表表的,就配俺的 300D 实拍来看,绝对都是好镜头。
过几天我再翻译一段在 http://medfmt_8k_com/third/variations.html#tx上的关于 TX 镜头光学质量的评测以供大家参考。
延伸阅读:老适马SigmaYS口镜头–可换接口单反镜头系列之二
Kalimar Auto T 系列自动T口镜头–可换接口镜头之六
原帖链接:说说Soligor/Vivitar的可换接口T4和TX系列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