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云漫风光摄影高级技巧讲座第十期|快速精准景深合成秘诀大公开

云漫风光摄影高级技巧讲座第十期|快速精准景深合成秘诀大公开

色影无忌
云漫
强旮旯
2019-02-01

  今天我们开始2019年的云漫风光摄影高级教程的第一课 《快速精准景深合成秘诀大公开》。

  这一课的内容是如何用Photoshop来实现快速,精准的景深合成。我们会讲述两个办法:半自动景深合成和纯手动景深合成。

  我们反复讲过多次,景深合成是当代风光摄影里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我们也大概讲述了它的基本概念和操作。但以前没有机会非常详细地讲解具体操作的每一个步骤。

  景深控制在过去胶片时代当然也是一个问题,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困难。

  虽然有例外,但大部分情况下,风光摄影都追求全景深,也就是要求在画面里从最近到无穷远都清晰。虽然对景深的要求自风光摄影的起步就开始存在,但现代风光摄影对景深的要求远远大于过去胶片时代,原因有下面几点:

  * 当代风光摄影师看不上老法师们的“日照金山”一类的长焦构图,而是喜欢强调前景,让前景距离镜头极近。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超焦距方法常常会失效,即便是使用f/22这样的极小光圈。

  * 传统的风光摄影基本都用小光圈。可是很多当代风光摄影题材,如星空,极光,月光下的景物,需要用f/2.8以上的大光圈。对这样的大光圈弱光题材,满足景深需求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 中长焦镜头的景深很浅。大多数用中长焦镜头拍摄的小景,都极可能碰到景深不足的问题。

  * 景深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实际上,只有在对焦点上的景物才是真正清晰的。在对焦点前后的景物,如果它的清晰度在一定条件下(取决于最后照片的大小,观片距离,人眼视力等因素)能让观众肉眼觉得其清晰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那么我们就说它们处于景深范围之内。绝大多数传统的135彩色胶片的分辨率十分有限,多数时候,用135胶片放大的风光照片很难超过12-16英寸。但当代高分辨率数码135系统拍摄的照片可以轻易放大到30-40寸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那些“可以接受”的清晰度,可能不再被很多观众认可了。

  * 记住,传感器的分辨率越高,像素越小,景深控制就越难(如果我们要保证在100%放大时还处处清晰的话)。 

  * 胶片时代,摄影师常常使用f/16-f/22这样的小光圈来确保景深。但由于衍射效应的存在,现代高像素相机不适合使用f/11以下的小光圈,否则分辨率会严重受损。事实上,如同我们在前面叙述的那样,很多高像素系统的分辨率从f/5.6-f/8之后就开始下降。我个人拍摄照片时基本都用f/11左右的光圈。只有在极少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f/16-22这样的极小光圈。

  综上所述,在高像素数码风光摄影时代,保证全景深常常会成为摄影师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很多时候,用单张照片实现全景深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景深合成技术近年来成为了当代风光摄影里另外一个最重要的技术。

  除了风光摄影外,景深合成也是当今微距摄影里一个极为重要的技术手段。

  所有这些原因加在一起,意味着我们现在必须时时刻刻问自己,“这个场景的景深够不够?”

  如果不够的话,我们必须用景深合成来应付。

  除非你用移轴镜头或技术相机并会俯仰。不过我们上次就说过,俯仰不是万能的。有时候,俯仰和景深合成必须结合使用。

  当然,如果你只是想在网上发发小图,刷刷朋友圈收一些点赞,那么放心大胆用f/22吧。

  这样虽然画质偏软,虽然你的5000万像素的高级相机的画质变得和1000万像素的入门机一样,可大部分时候f/22能让你省掉景深合成这道工序。1000万发点小图,甚至印一些不大的图片也够了。

  只是可惜了你的高级机身和镜头,当然我知道你们土豪不缺钱,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可是,我想大部分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对清晰度和画质还是有追求的。没事在家自己在屏幕上数毛心里都开心,何况说不定哪一天,我们要把照片印成1-2米大的并挂家里或办展览呢? 

  如果是这样,那么乖乖地用景深合成吧。

 

原帖地址:《云漫的风光摄影高级技巧讲座》

  景深合成的基本原理

  从原理上来说,景深合成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当我们前期拍摄的时候,需要对准远近不同地方对焦,然后拍摄多张照片。 比如我们面对一座美丽的雪山和前景中的鲜花,我们可以对准前景的鲜花拍摄一张,得到一张前景清晰但远山模糊的照片。然后再对准雪山聚焦并拍摄,得到一张雪山清晰但前景模糊的照片。最后我们在后期软件中把几张照片最清晰的部分合成到一起,获得一张全景深照片。这张办法极大地扩展了景深范围,也就极大地增加了构图的灵活性。

  市场上有专业景深合成软件如Helicon Focus等。它们功能强大,能处理很复杂的场景,但我只是在极为偶然的情况下才使用这类软件。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用Photoshop来完成景深合成。

  下面我们看看两张我在加拿大冰泡湖拍摄的照片,器材是5DSR + EF 11-24L。虽然用了11mm这样的当前最广的镜头(镜头越广,景深越大)和f/11, 显然单张拍摄景深是不够的,因为我是趴在冰面上,让镜头非常贴近前景的冰泡拍摄的。

图1 对焦远处, 远山清晰,前景冰泡不清晰。

图1 对焦远处,远山清晰,前景冰泡不清晰。

图2 对焦近处, 远山不清晰,前景冰泡清晰。

图2 对焦近处,远山不清晰,前景冰泡清晰。

  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这两张照片虽然焦距没有变(都是11mm),但它们的视角大小稍微不一样。把这两张图上下重叠看这点非常明晰。

  这是因为大部分摄影镜头,不管是定焦还是变焦镜头,都有所谓“呼吸效应”。就算我们的理论焦距不变(在本例中,我们的焦距固定在11毫米),当我们对焦不同地方的时候,镜头内部的镜片组必须来回移动,其结果是镜头的实际有效焦距会发生一些十分细微的变化,导致的视角的变动。

  由于这个原因,这两张对焦不同点的照片是不能直接合成的。

  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对齐”操作,包括一些拉伸,缩小和变形的变换,才能保证它们可以重合到一起。这种对齐操作如果要靠人工来处理会非常麻烦,好在大部分时候,我们有软件能自动帮我们处理这个过程。

  用Photoshop对齐图层

  首先我们把要合成的两张照片载入堆栈。本例里,这两个图片已经在Photoshop被打开了,所以我们在对话框里直接点击“添加打开的文件”就可以了。如果这两张图没有先被打开的话,我们需要点击“浏览”,到磁盘里去找他们。 选好图片后,点击“确定”就可以了。

  PS现在把这两张要合成的图加载到一个新文件里,并做成了堆栈。在这个例子里,上面的图层是前景清晰,下面图层是远山清晰。

上面的图层是前景清晰,下面图层是远山清晰。

  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对齐图像。由于镜头呼吸效应,这两张照片的大小稍微有点不一样。我们需要用软件把他们缩放成一样大小,并保证图片里的元素全部对齐。

  我们首先把这两个图层同时选中,然后点击“编辑—〉自动对齐图层”:

  在对话框里,选“自动”,点击“确定”:

  很快,PS就把这两张图片对齐了。绝大多数情况下,在对齐上下图层这一步上,PS做的很好。极少数情况下对的不够好的话,我们再对一次有时能解决问题。

  注意,图像边缘有一点点白边,因为两张图视角有细小区别,缩放后大小不一样。没关系,合成结束后裁掉它。

  这两张图哪张在上面,哪张在下面有关系吗?

  大部分情况下无所谓。不过我们要记住是,PS是让上面的图层拉伸或压缩变形,来匹配下面的图。任何时候我们对图进行变形,哪怕是极其轻微变化,也会对清晰度有一点影响(虽然这个影响十分小,大部分时候看不出来)。

  如果你更重视图片的某个部分(比如前景)的清晰度,就把它放到下面图层。此外,极少数情况下,如果上面图层不清晰的部分太多,对齐操作可能会失败。这时候可以试图调整一下顺序再试。

  用Photoshop自动景深合成 

  对齐以后,我们可以景深合成了。就是把上下这两个图片中最清晰部分合到一起。

  PS里提供了一个自动合成工具,很多教程也讲这个功能。但根据我的经验,这个自动合成工具99%情况下是不靠铺的。

  口说无凭,我们来看看实际结果。 

  我们还是同时选中上下两个图层,然后点击 编辑-〉自动混合图层:

  然后,在对话框里选“堆叠图像”:

  很快PS就帮我们合成了一幅照片,从前景到远景都清晰。太简单了对吧?

  我们的图像依然是上下两个图层。但Photoshop自动给这两个图层加了蒙板。这两个蒙板只选中两个图层里最清晰的部分,屏蔽掉了不清晰的部分。如果蒙板是正确的话,那么最后的图像应该处处清晰。

  可是目前的软件还没那么好用。我们粗粗一看,合成的照片挺不错。可是那两个千孔百窗的奇怪的图层蒙板告诉我那儿不对。

  我们按住Alt键(在苹果电脑上按住Option键),同时用鼠标点击上面图层的蒙板。这个动作的目的是只显示蒙板。现在清楚了吧?

  我们知道,蒙板的黑色部分代表透明,白色代表不透明。

  在这个例子里,上面图层的远山(上半部分)不清晰,下半部分(冰泡)清晰。下面图层则相反。

  正确的蒙板一定是上半部分全黑(这样才能漏出下面图层中清晰的远山),下半部分是白色(这样只显示上层清晰的冰泡)。

  现在这样黑一块白一块的,完全不对。

  我们再点击一下上面图层的缩略图,回到正常图片显示模式,然后把图片放大到200%仔细看,果然问题多多,比如光是这一小块区域,图中红色圈出部分就全部是合成错误,不清晰的地方。其实这一小块还有好几个没有标出的错误合成点。

  在目前,PS的全自动景深合成真的不靠谱,不靠谱,不靠谱! 怎么办?

  两个办法。

  第一种办法是半自动景深合成。

  先做自动合成,然后在它的结果的基础上手工修改蒙板。

  我们再看一次自动合成后,上面图层的蒙板 (还是按住Alt/Option 后 点击蒙板)。

  虽然它千孔百窗,但至少告诉了我们大致的 合成区域,黑色集中区域(上半部分) 和白色集中区域(下半部分)。

  我们先用套索工具选中下半部百色集中的区域。

  注意,因为场曲等原因,如果是广角镜头,这个区域上端一般是轻微弧线。如果前景有凸起的物体,那么这个区域就可能如物体边缘一般奇形怪状了。

  这样很“平面”的场景,我们可以把选区用20-40像素这样的参数羽化一下(具体数字看实际情况调整),避免清晰度突然变化。如果是凸起的问题,那么边缘处理就要比较小心,羽化数值不能太大。

  我们先用纯白笔刷(色彩春播,流量和不透明度100%,笔刷可以大,反正有选区保护)把蒙板的下半部分全部涂白。

  然后选纯黑笔刷,反选选区(Shift-Ctl-I),然后把蒙板的上半部全部涂黑。

  下面图层的蒙板其实和上面是反相的,如果超过2个图层合成的时候有用。如果只有两个图层的话,下面图层的蒙板没任何用,只会添乱。我们鼠标右键点击下面图层的蒙板,然后删除掉这个蒙板。

  好了,现在这个图合成的就很完美了。我们只需要合并图层,并裁掉最外圈的白边和不完全重合地方(我都是放大到400%或更大,然后仔细裁剪),就大功告成。

  裁剪掉边缘后的最终图片

  这个半自动办法其实还是很快的。 这张图也就是多花了几十秒吧。另外,不用套索选区,直接用黑白笔刷去涂改蒙板也是可以的。其实多数时候,第一步自动生成的蒙板形状还可以,没有这么多孔。这时候直接涂改更简单。

  第二种办法是纯手动景深合成。

  我们说过,绝大多数情况下,PS自动景深合成结果都是有些问题的。

  好在在大部分时候,自动合成后,我们只需要手工修改一下蒙板,填补那些黑洞和白洞,就可以大功告成了。

  上面这个例子的洞虽然多,但我们修补起来也很快,一般不会超过一分钟。有时候合成结果很不错,只有几个洞需要填补,那就更简单了。

  但是,PS合成生成的蒙板也时常有完全不可靠的情况。

  这时候半自动合成办法就行不通了。我们需要完全手工操作。

  不用担心,下面我会告诉大家一个秘诀, 其实也简单很快。纯手工也很快的。

  我们先来看看另外一个例子。这是我的书上讲景深合成时候提到的第一个样片。

  这是一张我十多年前拍摄的旧作,当时的相机还是古老的佳能350D。我用了200毫米焦距来拍摄美国死谷国家公园的沙丘。由于单张照片的景深不够,所以我前期拍摄了两张,分别对焦不同地方,回来合成。其实那时候网上或书上根本没有人提到过这些概念,那时候不少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各自独立发明了景深合成和曝光合成这些办法,然后向外传播。

原图1

原图2

  在我的书上,我展示了自动合成后的小图。然后就没有多说了,只是说要手工合成也很简单。

自动合成结果

  为啥不多说?因为这个小图放大了看其实有很多问题。只是在书上提及的时候,我们刚刚开始讲解景深合成,我害怕几句话说不清,让读者糊涂。

  什么问题?老毛病。

  这个合成后的图,猛一看不错,但仔细看那些蒙板,我们知道情况不妙。

  按住Alt/Option 后点击上面图层的蒙板,是这个样子的:

  顺着蒙板区域给我们的提示,把图片放大看,很快就能找到大量合成错误的地方:

  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上面所讲的办法,填补一下蒙板的空洞呢?我们把蒙板和原图合成到一张图上看。显然PS生成的这个蒙板完全没有什么意义。合成分界线应该是顺着图中的红线,现在全乱了。

  与其花时间去修改这个完全错误的蒙板,还不如彻底从头全部手工来做。

  我们来看看纯手动景深合成法:

  首先当然还是要载入堆栈并自动对齐这两张图片:

  然后给上面的图层添加一个白色蒙板。

  这时候我建议把图片放大到200%,然后仔细看,找到画面清晰和不清晰的交界处。在这个例子里, 我们把放大部分移动到画面中间,找到从模糊到清晰的过渡区域。如果不能肯定的话,把上面图层关掉再打开(点击图层前的小眼睛)就可以看的很清楚。

  如果是还是不能肯定到底是上面清晰还是下面清晰,我的意见是, 都放到到200%还看不出区别,那就无所谓了,选上还是选下没啥区别。

  我们把这个区域的选择一个点,用比较小的笔刷 (笔刷大了容易出错)涂黑。漏出下面的图层的清晰部分。然后顺着清晰度分界线继续涂。

  很显然,这些区域的上部,将来(不是现在)应该全部涂黑(因为本例里,上面图层的上半部不清晰。如果你做的时候,情况是上图的上半部清晰下半部不清晰,那么黑白应该反过来); 而这些区域下半部,将来应该全部涂白。

  下一步是快速合成的关键。我们当然可以用手工慢慢刷蒙板,让整个画面里的下面图层清晰部分全部露出来。可这样的话,可能要花不少时间,而且一不小心会有漏刷的地方。

  其实我们大概找到蒙板的黑白边缘就可以了。下面是我的秘籍:

  按住Alt/Option 后点击蒙板,只看蒙板。

  从我们刚刚刷完的那部分推算,我们已经能看出最终蒙板的大致形状,然后用黑色笔刷(这时可以用大笔刷)把上半部分全部涂黑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30秒就够了。 对这个例子来说其实更快,我可以只花一秒把上半部分填充成黑色。当然如果原来涂黑部分没有形成一个封闭区域,就不能用填充了,只能用笔刷涂了。

  不需要使劲瞪大眼睛把全图放大200%一点点刷。

  这个例子的边缘需要比较精确,所谓我们第一步还是需要多花几十秒时间仔细涂。

  多数情况下(比如前面的冰泡湖的例子),边缘不需要很精确,因为两张的清晰度一般应该有重叠,不会突变(否则是前期操作失误),涂起来就更快更简单了。

  不过我还是建议放大到200%看一下,如果有地方需要修改,把对应的蒙板涂黑或图白就可以了。

  涂完蒙板,点击一下上面图片的缩略图,可以看到我们的合成就大功告成,只需要裁剪边缘就可以了。虽然是全手动,但还是很快的,几分钟吧。

  这两个例子我们用了两张照片进行景深合成。但有时候我们需要多于两张,怎么办?

  用广角镜头,并且镜头比较贴近前景的时候,135系统我常需要拍摄3个不同焦点的图片然后合成。中画幅常需要4-5张。

  如果镜头几乎贴近地面,或者是夜里用大光圈,或者是用长焦镜头拍摄近景小景的是,需要的不同焦点的张数就更多了。

  我建议每次只合成两张。这样比较简单。

  比如我们有三张原始图片。我们可以先把第一张第二张合成好,得到一张。然后再把这张和第三张合到一起。就这样一直重复下去。

  如果前景有突出的树枝怎么办?

  如果前景里有树枝(或花草叶子等),一张树枝清楚背景模糊。一张背景清晰,树枝模糊怎么办?

  当我们对焦远处,让背景清晰的时候,前景的树枝是虚的。更要命的是,这个虚的树枝的轮廓会比清晰的树枝大一点,遮挡了一部分清晰的远景。

  当我们合成的时候,树枝周围必然有一圈是有点虚的。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一张阿根廷巴塔哥尼亚秋色照片:

  把画面放大100%看:

原图1 树枝模糊,背景清晰

原图1 树枝模糊,背景清晰

原图2 树枝清晰,背景模糊

原图2 树枝清晰,背景模糊

  后期合成结果:

  其实这个合成还是不错的,放大100%还不容易看出问题, 虽然放大到700%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问题(画面里的红色部分)。但有的时候,前景虚的太厉害,结果就没这么好了。

  解决办法是:

  (1)尽可能不拍这样的场景。说实话,我这么多年,需要处理这样场景的照片,大概一、两只手可以数过来。

  (2)如果必须处理这样的场景,只能用克隆工具,去慢慢用别处清晰的背景,去填充树枝周围虚的地方。一般来说,只要有耐心,大部分时候我们是可以做到看不出痕迹的,但这真很花时间,看场景情况,从十几分钟到几个小时把。

  如果前景的花草被风吹动的话,合成的时候一样有问题,我们同样需要这样的耐心克隆。

  这时另外一个景深合成后,需要仔细克隆前景树叶周边的例子。

  除了用Photoshop外,市场上还有其他一些专门为景深合成而设计的软件。其中最著名,功能最强大的是Helicon Focus。作为一个专门做景深合成的软件,它这方面的功能当然比Photoshop更全面,更强大。

  Helicon Focus是一个付费软件。目前(2019年初),专业版本每年使用费是55美元(或200美元永久使用费)。如果你购买了飞思XF中画幅套机,那么你有一年的使用权。

  如果你是这个软件的重度使用者,如果你经常需要用几十几百张照片来景深合成一张,那么这个软件的价钱当然太合算了。

  几十,几百张合成一张? 微距摄影师们常干这事,因为微距的景深动辄以毫米或亚毫米计算。放大倍数越大,景深越浅。 风光摄影师还好,没这么不幸。

  我听到的一个最极端的例子,是去年在上海的四光圈影展上,一位女士给了展示了一张非常震撼的小甲虫的微距片,超级清晰。她说是1万多张照片合成。我以为我听错了,问了几次,确认是1万多张。

  可是对风光摄影师来说,我个人觉得没有使用Helicon Focus的必要。目前的版本,我真心没有觉得它就比PS好很多。我们来看来用Helicon Focus合成的冰泡湖的细节:

  这是我试了不少参数的结果,都有各种毛病。下图左边显示的是位图(姑且把它想象成类似蒙板一样的东西吧),右边是合成结果。红圈里的,全部是合成错误的地方。

Helicon Focus合成的冰泡湖的细节

  当然,Helicon Focus提供了不错的工具来手工消除这些错误。可是问题是:

  1) 你要花时间去慢慢消除

  2) 你得首先自己瞪大眼睛去一个个找到这些错误。

  对风光摄影来说,我们一般只需要几张进行景深合成,大部分情况下,在PS里进行半自动或全手动合成更精准更快。Helicon Focus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才更有用。 

  那么上一节提到的,前景有突出的树枝的场景,Helicon Focus这个付费软件是否会做得更好呢?未必。

  想一想就知道,树枝边缘的细节本来就被模糊的前景遮挡了,Helicon Focus也没有人工智能,也不会无中生有编造出细节出来填补啊。

  好玩的是,Helicon Focus官方网站上的一个广告视频里,说这个软件有这个本事。但对视频里前景树枝周边一圈模糊的边缘,他们竟然视而不见。

这是他们的视频截图,显示了合成结果。

放大看,树枝和花周边全部都是问题。

  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还是乖乖地手工去克隆吧。也许过几年,软件都AI了,这些事情都能一键搞定,一键出牛片, 现在还不行。

  结束语

  景深合成是当代风光摄影里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如同本文所讲述的那样,一旦我们掌握了技巧后,其实真的很简单,只要我们稍微细心点, 一般来说只要花几分钟就可以精准地做完景深合成。

  本文讲述了两个秘籍,Photoshop半自动合成和全手动合成。因为篇幅关系,我在我的书里没有特别详细讲解它们的每一个步骤,只是在一些讲座里提过。这是第一次我用文字方式详解这两个技术。

  谢谢大家围观。

 

欢迎收看第一期:《曝光合成和利用高宽容度应付大光比场景》

欢迎收看第二期:《平均降噪技术》

欢迎收看第三期:《星轨拍摄技巧》 

欢迎收看第四期:《利用RAW+软件降噪及提升宽容度》 

 欢迎收看第五期:《后期缩图/锐化/输出技巧》

欢迎收看第六期:《如何用明度蒙版进行曝光合成》

欢迎收看第七期:《高像素时代的衍射效应/最佳光圈》

欢迎收看第八期:《采用移轴镜头的移动动作进行无缝接片》

欢迎收看第九期:《利用移轴镜头的俯仰动作控制景深》

欢迎收看第十一期:《组合拳的力量》

欢迎收看第十二期:《微光夜景补光技术》

欢迎收看第十三期:《风光摄影中滤镜的选择》

欢迎收看第十四期:《图像锐化的基本工作流程》

欢迎收看第十五期:《镜头优化》 

云漫(20)
佳能(7757)
景深合成(4)
风光摄影(6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