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观点 > 探寻极致之美 专访风光摄影大师云漫

探寻极致之美 专访风光摄影大师云漫

色影无忌
云漫
张晟瑞
2017-01-17

       Q:您如何评价 EOS 5D Mark IV 这款相机,您又如何看待全像素双核 RAW技术?

 

       A:EOS 5D Mark IV 这款相机可能是佳能系统里近年来性能最均衡、进步最明显的一台机身。 在我看来,5D Mark IV 最重要的改进是它的动态范围有了本质性的飞跃。对那些注重风光、旅游、环境人像、日常记录等摄影题材的广大摄影爱好者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消息,因为我们不再需要通过复杂的曝光合成就能轻松对付光比非常大的复杂场景。 它的 3000 万像素传感器能印刷很大幅面的高画质作品。这也是一台没有明显短板的,各方面非常均衡的机身,在对焦、曝光、WiFi 传送图片等方面都提供能相当不错的性能。 我认为这是一台能满足大部分专业摄影师和业余爱好者的要求的均衡机身。 当然,总有极少数摄影师有更加特殊的需求。比如野生动物和体育摄影师需要更强的对焦功能。专业风光摄影师需要更高的像素值。这些用户可以选择 EOS-1 D X Mark II 或 EOS 5DsR 这一类的机身。

 

       Q:能否分享一些风光摄影的后期思路?

 

       A: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后期千变万化,很难给出具体思路的建议。但我可以对初学者提供下面建议(也是摘自我的新书《极致之美 – 云漫的风光摄影手记》):

 

       在进行后期调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让结果违背自然规律。我见过太多水面倒影比实景更明亮的照片,而这在自然界是不可能出现的。同样,当我们面对太阳方向 (比如日落时面对西方)的时候,地面不可能比天空更亮,可是这样的错误很多人(包括一些专业摄影师)都会常犯。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只限于采用后期合成技术的照片。在那些用渐变灰滤镜拍摄的照片里这也是最常见的错误。

 

 《心之隧道》,美国俄勒冈州。佳能 EOS 5D Mark IV 机身,佳能 EF 11-24mm f/4 L 镜头。

 

       在进行曝光合成或局部亮度调整的时候也要避免矫枉过正,让画面各处亮度过于平均。大部分情况下,画面中需要有足够的明暗对比,该暗的地方暗,该亮的地方亮。亮度过于平均不但很多时候违反客观规律,整个画面会显得太“闷”,还常常会有一种类似没有处理好的HDR的那种不自然效果。

 

       后期的最后一步通常是进行精细的局部调整。西方谚语说“魔鬼在细节中”。换句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一张还算不错的照片和一张伟大作品之间的区别,常常就是对细节处理的不同。一幅作品的构思再奇特、光线再优美、构图再漂亮,如果细节把握不好,也不能称作是上乘之作。对细节的重视反映出作者的敬业程度、艺术水准,还有技术掌控。事实上,在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都是如此。大部分人都能轻易看出初学者和专业人员在水平上的巨大差别。但一个不错的专业选手和一个顶级的艺术大师,除了在创意思维上的差距外,他们在作品制作、技巧、效果和流程上的差别往往就反映在这些细微之处。一个外行人可能会觉得他们的作品看起来或听起来都不错,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但内行人会立刻感觉到它们之间的重大差距。

 

       这里的关键不是技术,真正的难点在于最终效果取决于作者的艺术眼光。因为我们需要知道画面中哪些地方应该更暗点、更饱和点,哪些地方应该更亮点、更清淡些。至于如何调明暗或饱和度则非常容易,只需要几个简单的调整图层(如曲线或饱和度调整图层)和最简单的蒙版就可以做到,根本不需要什么秘密武器或技法。初学者会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常到处去学一些“绝招”,以为掌握了它们就能“一招出大片”,其结果则是缘木求鱼。

 

 《巴塔哥尼亚的天空》,阿根廷冰川国家公园,佳能 EOS 5D Mark IV 机身,佳能 EF 11-24mm f/4 L 镜头;四张曝光合成加接片。

 

       我们不可能发明一个万能公式来套用到所有画面上。要提高艺术水平的唯一办法就是平时多看多思考。不过我们还是可以有一些大致的思路,虽然任何规则都有例外。比如对用大广角镜头拍摄的大风光画面来说,一般在遵守自然规律尊重客观场景的前提下,可以在画面里对前景和远景的明暗、色调、饱和度和清晰度做一些变化和过渡,从而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三维立体感。比如从前景地面的冷色调、低亮度、低饱和度到天空的暖色调、高亮度、高饱和度的过渡。 从前景极为清晰到远景的稍微模糊的过渡。 对于中长焦小品来说我们则有可能采用相反的策略,因为很多这样的照片本意就要简洁、精美、平面。多数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后期技术(比如局部提亮或压暗)来降低画面里色调的变化,从而创造出一种更加干净、空灵的画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