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35 GX
特点:
Yashica Electro35 GX面世于1975年,7月黑色机身先上市,10月银白色机身上市。作为Yashica高质量、大孔径镜头、全金属机身(简称高大全)普及型旁轴相机的末代产品,这款相机还是可圈可点的。
从传承上讲该机似乎是1973年的Yashica GL的改进,因为它们有很多同其他Electro35系列相机相比独特的共同之处:1、采用了40/1.7的Color-Yashinon-DX镜头,而非传统上的45mm;2、都采用了两触点的热靴,实现自动闪光(AF,Auto Flash),并且机身下角都有AE/AF标志;3、快门按钮、快门锁、卷片手柄、回卷手柄的设计几乎一致;4、取消B门;5、这是个最让我头大的问题,就是这两个相机的对焦环的对焦旋转方向与以前的Yashica G系列、Minister系列、Lynx系列都相反,即∞在对焦环的最左边,而其他都是在最右边,我习惯使用的Minolta MF镜头也是在右边,所以用GX抓拍屡屡失误,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两种机器的传承关系。
但是,GX作为一代经典的收山之作,还是有不少自己的特点的:1、测光元件采用蓝硅,而不是GL的硫化镉,这点改进对30年后的我们是一大利好消息,因为蓝硅的寿命要远远在硫化镉之上,寻觅到能使用而且成色好的GX要相对容易多了。这点我有切身体会,同一卖家的GX和GL,成色相仿,GX曝光正常而GL已经完全无法正常工作。2、机身相对小巧、轻便,机身长度比前代GL缩短13mm,比G系更是缩短17mm,减重近1/3,虽然比不上同时代的Konica Auto S3和Minolta Hi-Matic 7sII,但和Canon GIII QL17不分伯仲(GX比之长3mm,轻100克),长时间握在手里扫街使用已经不像G系列那样感觉庞大沉重。3、外观设计更加简练漂亮:首先就是GL上那个曝光警告灯的大黑圆盘被改成了两个小圆灯,和机身顶部布置更协调;取景对焦窗口的一侧设计成斜边,与Canon GIII QL17相似;型号文字移至顶部(只是相对GL来说,G/GS/GT系列一直如此),前面版Yashica商标文字加大。4、镜头滤镜接口采用52mm,放弃了一直以来的55mm,也许是机身小型化的需要。
GX的镜头秉承了yashinon镜头一直以来的分辨率高、色彩清淡的特色,拍摄黑白片很好,彩色照片也不错,操作也是Elcetro35系列的传统方式,光圈手控,光圈优先AE。B门的取消多少是个遗憾,好在它能像G/GS/GT系列一样提供30s以上的长时间曝光。快门的触发手感不好,不如机械快门来的轻快,Yashica电子旁轴的通病了。另外,它只能使用Yashica的两触点闪灯,京瓷出的Yashica CS-220闪灯二手市场上并不少见,价钱也不贵,配它挺合适。
二手:
相对其他同时代老旁轴,GX是一种不太多见的型号,在ebay和国内的二手网上要比GIII QL17少得多。黑色相对更少些,但在蜂鸟上也看到过有出的。但是因为Yashica是二线厂,GX又不是全手动,价格一般都比GIII QL17便宜不少,依成色的不同大致在450-700元左右,再高就是卖家的心理价太高,往下砍吧。选购时候的注意事项参考上面G系的就好。
电池:
GX也是在没有电池的情况下只有一档1/500快门速度,这机器用的是两枚一种大概有两个LR44厚的水银电池HM-N(PX640),电压1.35V,替代品种是PX640A,不管是原电池还是替代品,都无处可寻。买来的时候JS用了4枚LR44放在电池仓里面,大小倒是很合适,也不用装垫片,不过电压一下子由2.7V升到了6V!令人惊讶的是机器工作良好,曝光正常,现在我还是这么用着,不过最好还是采用两枚LR44加垫片的方式,谁知道这是不是个体差异。另外这种机器没有电源总开关,相关注意事项参考G系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