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头头是道 北美大幅——210mm焦段大PK

头头是道 北美大幅——210mm焦段大PK

色影无忌
Polarlight
黑眼圈
2014-03-06

 

  Rodenstock Makro Sironar-N 210mm F/5.6 是罗家最长的微距头,三号快门,MTF说中心分辨率有20lp/mm,据说是能覆盖810的210焦段最好的(比自家的Sironar-S/W, 或者施家的HM/XL还要高?)可以对换前后组来应付不同放大倍率(1:3-1:1时前后正常,3:1时前后对换)。F/22时,像圈@ 1:3=350mm,@1:1=525mm,@3:1=1050mm,嗯,想想我可以在1114上耍1:1微距……

 

  Rodenstock Geronar 210mm F6.8 应该是现代头里最小个子的210头,一号快门,多层镀膜,3组3片的经典Triplet,像圈@F/22=242mm. 这家伙很大的亮点就是它比流行的Plasmat设计小好多。这对我这种野驴是挺重要的。 很可能因为这头出道时开价不高而令到一些人都没有真正地用过它就满嘴跑火车。实际上45上用起来这家伙是杠杠的。http://www_hevanet_com/cperez/test/BigMash210.html

 

  一点点3组3片Triplet的历史,是英国佬H. Dennis Taylor发明的(1893),当时他是给Cooke and Sons of York干活儿,他家是做望远镜的,不是地摊儿或者加油站买的那些军用望远镜哦 他这个3/3triplet的发明当时也够另类的,因为他靠的是全手工活儿Trial & Error干的,不像德国佬Zeiss那边那样一屋子都塞满了物理和数学博士。老土豪Cooke懒不想做摄影头的生意,就让Taylor跟Taylor & Hobson合作生产镜头,Taylor也感恩于老主人Cooke所以还是以Cooke来命名他的新发明(TTH & Cooke)。随着triplet的发展(那可是一炮而红的发展),订单也就一摞摞地来,都是把Taylor & Hobson忙得喘不过气儿要把活儿承包出去的那种忙。也让Taylor有机会狠狠地插足于差不多全被德国佬垄断的摄影光学史。为啥呢,这3/3triplet给当时的摄影光学铺开了另一条路,这条路上的明星有Zeiss的Tessar和Ernostar和后来的Sonnar, Voigtlander的Dynar/Heliar/Apo Lanthar, leica的始祖镜Elmars!也因为3/3的中镜是可以挪动来适合不同的应用而搞出了各种各样的NB现代变焦头。这3/3 Triplet前前后后产生了80多个专利,厉害吧。虽然后来TTH & Cooke退出了摄影镜头市场(没完全地退出)但他们是绝对的雄霸着电影头天下。就不说他们以前出产的人像头现在是多么的抢手,就狗狗TTH&Cooke PS945人像头吧. 还没完呢,Dennis Taylor对摄影光学还有一个小小的最后贡献,镀膜。他的镀膜专利比他的死对头Zeiss早了好几十年,当然他的所谓镀膜是为每一块镜片儿化学润色,现代的工业化镀膜技术还是源于Zeiss.

 

  Schneider 210mm F/5.6 Apo-Symmar, 6/4 Plasmat, 305mm像圈,整个Symmar系列可以说是在专业大幅影楼里跟罗家的Sironar系列平分天下。我的旧贴子里有它俩儿(Symmar-S/Sironar-N 210MM)的PK,基本上看不出差别,都那么出色。

 

  Schneider 210mm F/9 G-Claron,说起G-Claron来话长,它跟Symmar系列都有着Dagor的血缘,最初的Symmar F/6.8版就是个双正光Dagor。G-Claron呢,有一段时间也是双正光Dagor(serial # 10 and 11,000,000之间),80年代初才改成Plasmat设计. F/22时像圈=294mm,像其他的Dagor, 有效像圈到了F/45会增长不少。

 

  Fujinon-W 210mm F/5.6, 6/4 Plasmat。早期的富士单膜W系列是圈内的一个小传奇(就不说富士的A和C系列了),因为这版本的Fujinon-W像圈比其他家同焦段的都大上好几圈,比如这只210mm,F22时像圈有352mm,这是什么级别的大呢,就比较比较吧:Macro Sironar-N(350mm), Apo-Sironar S(316mm), Apo-Sironar W(352mm), Super Symmar HM(356mm)。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是所谓现代头里的顶级代表。

 

  顺带吐槽一下关于富士头出片硬(高反差)的谬论,完全的讹以滋讹! 观看整个光学发展,除了少数的例外,那那儿都是为了高分辨率和优化反差来服务的。从玻璃本身的进化和各种结构设计,各种各样的镀膜技术,Apochromatic,Lanthanum,Extra low dispersion,Fluorite,Aspherical,电脑设计酥麻化。。。如果非得说富士头高反差的话,那TMD所有的现代多层镀膜的头都是“高”反差。

 

  C.P.Goerz AM OPT. Co. 8 1/4" F/6.8 金狗,经典双正光,土豪金时代,就它有点沾边了。

 

  Kodak/老黄,他能成为摄影行业里龙头老大有很多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是商业模式,就是他只做最便宜的相机来卖各种各样的感光耗材。所以老黄的相机/镜头一直都不是它的研发重点。这状态一直维持到1938年Rudolph Kingslake加盟Kodak来领导他们的光学部门。这小老头是谁?嗯,这样说吧,他出的四本书一直都是摄影光学研究里的圣经。那年头的老黄正是NB得不能再NB的时代,发点经费给光学研发部门就像打个哆嗦掉了几百千万钢蹦儿正眼都不看的那种。Kodak Ektar系列本来就不差,但经过RK同学大刀阔斧地整理了品控后就完全不是一回事儿了。所以说那年头的Ektar以现代的标准来看都是非常不错的。(年代解密,Ektar头每个编号前都有两个字母,C A M E R O S I T Y代表着1234。。。比如 EI ####=48年产的)

 

  Kodak Anastigmat 203mm F/7.7(Ektar 203mm的前身), 4/4 Dialyte,像圈覆盖57以下没问题。这头历史悠久,从1915Anastigmat时代一直到50年代改了名字的Ektar 203mm. 口碑特好!那些年设计变动有多大就不知道但换玻璃/加镀膜是肯定的。Kodak 203mm Ektar有两个版本(美国和欧洲版)美国版的是用国产的Supermatic快门,欧洲版的就有好几家用不同的快门。它其本上是标头里最小个子的200mm焦段头。

 

  4/4 Dialyte是Dagor之父Von Hoegh在1899年发明的,刚推出时是叫Goerz Double Anastigmat Type B, 后来更名为Goerz Celor. 1903年Zschokke利用4/4 Dialyte做出了制版神头Artar,有了这个行业标准后各家都纷纷山寨它(Apo Ronar, Apo Nikkor...)

 

  Kodak Commerical Ektar 8 1/4” F/6.3, 4/3 鹰眼Tessar, 老黄的巅峰之作,像圈覆盖45/57。Acme 3号快门. 每一只Commericial Ektar都是经过严格单独测试才出厂的,CE镜也代表着老黄的最高标准“专业”系列镜,跟着才是Ektanar, Ektarnon, Kodak镜。

 

  话说Zeiss Tessar(1902年发明)来它跟三片头Triplet(1893)有一定的恩怨,因为它也是三组 (但是4片,1+1+2) 所以有人说它山寨了TTH & Cooke的当红炸子鸡,也有的说法是同时发展出来的。我们知道的是Dennis Taylor在1895年去过德国跟Abbe和Rudolph见面,大概也讨论了关于光学玻璃,镜头设计什么的,那时候他们表面上都挺君子但他们在论坛上狠狠地打了将近20年的笔战,底下估计谁都瞧不起谁。这里面也有点缘故但得从玻璃说起;

 

  自从1840年Petzval里程碑式的发明,1860-1880之间的各种各样的镜头设计一直有限于当时的两种光学玻璃,Crown and Flint glass(冠和火石玻璃?)。更加要命的是生产这两种玻璃的各家各户都有他们的独门秘方,大概是看着心情好坏就加点油醋酒什么的。也就是说各家的质量参差不齐,说不定还是时好时坏。当时最好的玻璃是英国和法国做的,所以有一段很长的时间里做显微镜的Carl Zeiss Ag还得跟英国佬和法国佬买玻璃(那时候的CZ还不是搞摄影镜头的)。想想,德国佬怎能吞得下那口气呢!

 

  到了这儿就得说回到Abbe,Ernst Abbe本身是个数学家,大概之前他没听说Joseph Petzval教授的发明被Voigtländer霸用的命运就在加入Carl Zeiss搞创造,当他发明了Refractometer和取得一系列的设计成功之后,老板也开始对这家伙另眼相看,CZ就比Voigtländer厚道多了,不但没把他得发明据为己用还把他提拔为合伙人兼首席设计师。当Abbe发现他手上的英国/法国玻璃远远不达到他需要的标准时他就找来了还在U of Jena读化学的Otto Schott。这家伙是谁呢,拼爹的,他老爸是个玻璃工匠。

 

  Abbe跟Schott的关系基本上是如鱼得水,Abbe跟CZ投资给Schott搞研发,1882年他们合伙成立了Schott Glassworks,六年里Schott Glassworks登记了44种光学玻璃,很多都是当时世界第一的。在1893年他们研发出冠钡硼硅酸盐和火石玻璃(Barium crown and Borosilicate flint glass),它们的折射率和低色散远高于其它玻璃类型 -也就是说,这些玻璃可以令到镜头设计可以实现飞跃式的发展。这会儿CZ可是意气风发,全世界都得来买他们的玻璃(包括英国佬TTH & Cooke)

 

  后话,1888年Abbe的老板/拍档过世,Abbe就很名正言顺地当上了Carl Zeiss的掌门人。CZ Ag也成为Schott Glassworks Jena的大股东大老板,Schott Glassworks of Jena也变成了光学玻璃的世界中心。二战后CZ/Schott Glassworks一变二,东德Carl Zeiss Jena,西德Carl Zeiss Oberkochen,战争没有影响他们世界光学玻璃老大的地位,各国的太空计划里用的光学玻璃都是Carl Zeiss Oberkochen生产的。继续跑题,CZ/Schott Glassworks第一个客户是谁,Friedrich Voigtländer,对,强霸了Petzval来发家的Voigtländer,他们当时是市场上最大的摄影镜头生产商,但他们只是换瓶不换药在他们的古老设计上换了新的玻璃,这样的改善是微乎其微的。Zeiss开始生产摄影镜头后很快就超越跟代替了Voigtländer龙头老大的江湖地位,后来Voigtländer急了就开始山寨别家的设计,到了最后还是没有避免被Zeiss买下的命运,邪不胜正,让你得瑟!归根到底福家的神头神玻璃基本上是来源于菜丝的Schott Glass。

 

  Abbe也采用了新的玻璃在他的一些新设计的显微镜上,但他毕竟不是一个摄影镜头设计师,那Carl Zeiss镜头是那儿来的? 这得归功于Abbe。他上位之后就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行动,包括每天工作8小时,带薪病假和带薪假期。这些革命性的超好待遇很快地吸引了德国最能干的民工,其中的一位就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Dr. Paul Rudolph(鲁道夫)。他是被Abbe请来做主设计师的,他很快就在1892年利用Schott Glass的高折射率和低色散玻璃做出Zeiss的第一个镜头:Protar(第一)。

 

  虽然Protar是一个不错的广角镜头,但鲁道夫觉得它仍然有其局限性。四年后(1896)他通过利用双高斯设计加进新的玻璃和一系列的新设计,就诞生了另一神话: Planar 。

 

  在那个光学战国时代三片头Triplet的出现颠覆了整个正光/对称的思路,鲁道夫也有点开窍地跑回原来的protar设计上动手脚,2+2拆成1+1+2,第三个神话在1902年就产生了:Tessar

 

  这也还兜了挺大的一个圈子才兜回Tessar上:Tessar来源于Téssares,希腊古文里的“四” 当然也就是四片的意思。由于tessar的设计简单又好用,很快的就成为最被山寨的对象。

 

  CZJ Protarlinse VII 7"(180mm) F/7Voigtlander Collinear Series II 7 7/8(205mm) F/5.4屋脊里已经有很神化的介绍,这儿就不重复了。不过每次看见有人说神马镜头有自动调反差功能我都想笑,太神妙了!!!跟着还是笑,还有人就爱吃那套 就算让老头们们有个代表吧。

 

210mm(1)
PK(8)
大画幅(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