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对富士相机一直情有独钟,2006年就曾以一万四千多的代价买了富士S5 Pro,尽管后来不断洗牌,但这台S5仍保留至今。2011年因酷爱复古外形,又以八千多的价格进了X100,不过,这台相机除了造型之外,可取之处甚少,最大遗憾就是没有使用富士自己的感光器件,高感较差,对焦太慢,唯色彩还有几分富士风格。几经犹豫,前些日子终于将其出掉。尽管X100S后来居上者,极其出色,但由于玩过了X100,少了新意,加上手里还有索尼RX1,因此没有必要再进一台35mm等效焦距的X100S。至于微单,俺已有索尼NEX6,松下不久前也发布了GX7,但俺对小底兴趣不大,因此进了一台X-E1套机。
二手市场上已经有很多三四千块钱成色不错的X-E1,花五六千还能买到X-Pro1,但器材上,俺不喜欢玩人家已经抚摸了千百遍的东西,因此花了6800元进了一台X-E1全新套机(大陆行货、无票、赠品胜备用电池和晶钢贴膜各一)。
一、没有选择X-Pro1的得与失
鉴于X-Pro1上市已有一段时间,价格趋于平实,理应首选,但屈光度调节功能的缺失让俺不得不将其放弃。既然不能买X-Pro1,就只能在X-E1和X-M1之中选择了。其实,俺对XM的感觉更好,因为翻转屏非常重要。不过由于上市不久,价格虚高,可以等一等再说。因此选择了X-E1。机型不同,有失有得,经过仔细比较后发现,得大于失。
首先X-E1的价格便宜不少,代价是混合取景器和液晶屏像素降低。俺使用X100时,经常觉得那个光学取景功能可有可无,总是用电子取景,因为所见即所得,没有光学取景对俺来说没啥。X-E1价格低,但EVF却变得更高级,X-Pro1只有144万像素,和索尼a33/55的一样,而X-E1则是236万像素的有机电致发光EVF,和索尼NEX6/7相同。至于液晶屏,X-E1的像素降低到46万,但根据使用经验,46万的效果并不很差,因为俺的X100和松下G1用的也是46万的LCD,感觉还不错,只要不是23万的就行,比如富士S5,当年没觉得咋样,如今再看就觉得无法忍受了。
X-E1的第二个优势是有内闪,而且是能跳闪的那种,尽管ISO200下的闪光指数为7,但在必要时补补光也是难能可贵的。
第三个优势是X-E1的自动感光度最高为ISO6400,其实这也是X-E1最高的原生感光度,而X-Pro1仅为3200(据说升级后也能达到6400了?)。X100的最高感光度和X-Pro1一样,但可以自定义快门速度下限,而X-E1则没有了这个重要的功能。另外,X-E1菜单里的自动ISO居然从400到6400有五个之多,这种设计,真是不闲费事。
X-E1支持电子、机械两种快门线;X-Pro1只支持机械式;不过还是和X100一样,不支持遥控。这一点不如索尼微单。
再有一点就是屈光度校正,X-Pro1没有,X-E1有。这个功能对于很多人来说恐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但这个细节对戴眼镜的用户来说则太重要了,尤其是俺还有些老花,必须调整取景器屈光度才能看清。俺不明白富士当时设计这个号称顶级的Pro机时是怎么想的。
最后,X-E1与X-Pro1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材质和外观了。X-E1既然便宜,不是全金属机身当然无可厚非,但由于机身前面没有了内闪、取景器以取景器切换及拨杆等,脑门变得光光的,非常难看。如果用户一接触富士X系列就是X-E1还则罢了,不会太介意,但如果和俺一样,从X100用到X-E1,就会深有同感了,俺现在是尽量少从正面看,因为那种令人怀念的复古味道已经荡然无存。有人说这个X-E1的秃脑门并非金属脑壳,因为有的样机已经掉漆露黑。俺肉眼凡胎,看不出来,不过,金属也好,塑料也好,时间长了露黑都不是一件好事。俺看完黑色看银色,两者都不入眼,最后选择了银色,取其靓丽。露黑是以后的事,先图个一时之快吧。至于底板材质太差,俺不介意,因为银子没花到那个份上,正如有人所说,酷爱黄铜底板的不如直接去买徕卡M9。
原帖链接:我摄影,我快乐!深入点评富士微单X-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