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了,还是要回到成像上来,毕竟,镜头不只是拿来看的,是骡子是马,还是得拍上两卷才知道。对于我个人而言,评价老镜头的前提,必须是通过银盐来体现,尽管数码转接救活了成千上万奄奄一息眼看就要扫进垃圾箱的老镜头,但毫无疑问的是,老镜头由于当时技术局限以及数十年的物理老化,某些缺陷在数码传感器上会成倍放大,早期单层镀膜与镜内消光措施的不足使得传感器饱受杂光袭扰,逆光或复杂光线下非常容易出现灰雾,反差偏低,与之相反,胶片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对此并不十分敏感,而早期镜头的很多优点,例如各种早已成绝唱的各种重金属玻璃使用所营造的独特色彩氛围,在数码传感器上被弱化而难以得到发扬,因此造成同样一颗镜头,在胶片与数码上可能表现迥异,褒贬不一。因此,既然打算尝试大闸蟹的真实味道,最好还是老老实实清蒸出笼,姜醋伺候,如果心急等不了那么几分钟选择香辣爆炒,滋味可能也不错,但到底是调料的香味多还是蟹肉本身的鲜甜多,那就天知道了。
各种NOKTON的原厂镜盒,镜头筒,附件盒,出生证以及宣传册等
那么,清蒸NOKTON是什么味? 它是这样一颗镜头,如果收小光圈,那么完全可以看做一颗现代高素质镜头,拥有极高的分辨率,照度均匀的像场,适中的反差以及均衡的边角成像。如果开大光圈,边角成像与总体反差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用现代的标准来看,也许只能算“堪用”,随便一个副厂狗头也许都能与之叫板分辨率,但在此光圈下,其所营造的散景气氛却非常独特,评价镜头的标准是什么?除了分辨率标板与MTF,冰冷的数字永远无法描述眼睛的观感,迷离?梦幻?也许语言也许难以表达。这么说吧,我有一颗LEICA M 50/1.4 ASPH,作为现代标头的抗鼎之作,它很难找出什么缺点来,全开光圈的分辨率和反差就已高高在上,可我却很少用它,只因为其表现太过完美,按下快门那一刻我便已了然冲洗后的结果。而NOKTON有点类似琢磨不透的女人,拍出来是什么样,时常出乎意料,有时完全和现实世界不一样,而且,总是很美。除此之外,胶片上的NOKTON色彩,自有其一套风格,厚重,沉实而鲜亮,绿色的表现尤其突出,另外由于特殊光学玻璃的缘故,整体色调有轻微偏黄的暖调趋向。不同LEICA,也不同ZEISS,相同的只有暗弱光线下的出类拔萃。同时,大光比下拥有极高宽容度,高光不飞,暗光不死,立体感十足,拍黑白也是拿手菜。
不可否认,老镜头之所以具有玩味性,除却镜头本身的工艺外观以及其时代背后的故事,在没有计算机辅助设计,没有真空镀膜炉,没有非球面玻璃工艺的年代,各种难以解决的设计缺陷如残余像差,口径蚀,场曲等造就了一些现代镜头上不再出现的特殊效果,如“涡旋感”,尽管我个人不太喜欢这种让人有点头晕的效果(好在NOKTON上的涡旋感不算很过分),但也有相当受众好这一口,至于说个性也好,说病态也好,总之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相对于如今几乎千篇一律风格大同的现代镜头,总感觉影像世界似乎少了一点什么,光学科技的进步毫无疑问造就了更高指标,更方便批量生产,当然也更赚钱的现代镜头,如果是用来干活拍报纸,那么对老镜头可谓秒杀,但正如同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各地城镇建设几乎雷同化,那些侥幸没拆掉的老城古镇,便显得更有一丝人情味而值得留恋,拥有独特的性格与气质,这便是把玩老镜头的魅力所在,只要善加运用,扬长避短,便能给人意外的惊喜,但如果只为病态而病态,那么新鲜劲过后便是大失所望。其实类似NOKTON这种小光圈锐,大光圈迷离,散景虚幻的老镜头,倒也不在少数,但各方面素质均衡且达到一定层次高度的,却也寥寥无几,清纯的没她萌,萌的没她美,美的没她身材好,身材好的没她身价低………更何况,它还有着传奇的经历以及那个曾经创造出无数经典和梦想的伟大商标——Voigtlander
总之我相信,NOKTON,老头不死,如同胶片不泯灭,将伴随我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