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讲微光夜景补光(Low Light Landscape, 或LLL)这个比较新的技术。
很多风光摄影爱好者都喜欢拍摄星野。星野是指把星空和地面景物结合到一起的拍摄方式,不是单纯拍摄星空本身。拍摄星野风光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构图(选取合适的地景,安排好星空,银河,月亮等天体和地面景物的关系),同时兼顾星空和地面的曝光。
构图需要考验摄影者的创意和审美,这里我们不多讲。
拍摄星空本身其实很简单,广角到超广角镜头,f/2.8或更大光圈,ISO1600-3200, 10-30秒曝光时间。这几乎是傻瓜参数。只要当地光污染不严重,用这个参数组合就可以轻易拍摄下银河。
如果我们不拍银河,只拍摄星星,那么更简单,因为多数肉眼可见的星星比银河亮很多,我们的曝光参数可以进一步放宽。不需要那么高的ISO。一般ISO800就能拍到很多星星。
为什么要用这么高的ISO?为什么曝光时间一般是10-30秒?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如果没有接触过星野摄影的人,我们得解释一下。
星空风光是个非常特殊的题材。 不管是在技术和艺术上,都是和别的摄影科目十分不同的巨大挑战。最大的问题,是星空的亮度极低,而夜里的地面则更为黑暗。虽然人眼这部令人惊奇的光学仪器能同时看到漫天繁星和分辨出黑暗地面的一部分细节,可是相机很难直接做到,所以我们必须采用一些特殊的技术手段。
对于一般的风光摄影来说,如果现场光线很黯淡的话,我们把相机放在稳固的三脚架上进行长曝光就可以了––– 有些摄影师拍夜景会曝光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但拍摄星空时,由于星空相对地面在旋转(每24小时转一圈),这意味着这我们不能用长曝光来拍星空 ––– 由于曝光过程中星星不断在移动,如果曝光时间过长,满天美丽的繁星就不再是我们肉眼所见的清晰锐利的点状,而是“拉丝”成为众多难看的短小的星轨。
那么我们拍摄星空可以接受的曝光时间究竟是多少呢?这和镜头焦距与传感器大小都有关系。镜头焦距越长,这个时间越短。对全画幅135相机来说,一个非常实用的参考标准是所谓500法则––– 曝光时间(以秒为单位)不要超过500除以镜头焦距(以毫米为单位)。例如,对于17mm的超广角镜头来说, 500/17 ≈30秒是上限。而对于100mm的中长焦镜头来说,500/100 =5秒就是曝光时间极限了。对绝大多数现代相机来说,5-10秒的曝光时间太短,没法实现足够的星空曝光,所以拍摄星空一般都需要用广角镜头。用广角的另一个重要优点就是视角大,可以把更多的星空和银河包括进来,使得画面更有气势——我最喜欢用的焦段是就是14mm-20mm。
注意,这个法则给出的曝光上限时间只是一个参考,具体数值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照片用途而定。以16mm超广角镜头为例,按照这个公式,曝光时间不要超过31秒。可是如果你的照片最后输出幅面不大——例如只是用于网上贴图,杂志印刷或不超过12-16英寸的放大输出,那么这个曝光时间上限也许可以放宽到45秒。同理,如果你的最终输出尺寸是40-60寸以上的展览级作品,那么你可能要把曝光时间控制在15-20秒。以上是针对全画幅相机而言,而对于APS-C画幅相机来说,这个时间上限还需要除以1.5-1.6。
最后,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对准北极星,靠近南北极的星星相对移动的慢,而远离南北极,靠近赤道的星星相对移动快,所以如果镜头对准的是北方或南方的天空,那么曝光时间可以放长一点;而如果对准是东西方天空,则需要缩短一点曝光时间。
原帖地址:《云漫的风光摄影高级技巧讲座》
好了,对星空曝光其实很简单,对吧。就这么一组“傻瓜参数“。
真正难的,是对地面曝光。除非那天夜里有月光(或者靠近城市有光污染),否则地面景物会比星空还暗很多。要把地面景物曝出来,而且画质还得可以接受,真心不容易。
对星空下的地面景物曝光,有四种办法:
(1)利用自然光——需要高ISO长曝光,对多数135相机这样的画质会很差,噪点非常多。
(2)在天全黑之前对地面景物曝光,然后和同机位在夜里拍摄的银河拼接合成——这样画质最好,但要让画面显得真实自然如夜间拍摄不容易。而且有些人不接受这样的两个不同时段拍摄并合成的拍摄手段。
(3)人工补光——用手电筒,闪光灯等进行人工补光。
人工补光最常见的办法是“光绘”(Light Painting)。这个技术很多摄影爱好者都熟悉了。它其实很简单。我们让相机进行长曝(比如曝光时间30秒),同时用闪光灯/手电筒等比较强的人造光源去照亮地面景物。和黑夜里的环境光比,我们的人造光线亮度极高,很容易比环境光亮几百倍几千倍。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手电筒或闪光灯的光束都比较窄,只能覆盖地面景物的一小部分。所以在长曝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准地景的不同地方,用光束来回扫描(如果我们用手电一类的连续光源)或不断闪光(如果用闪光灯)。这种办法被称为“光绘”,因为光束是我们夜间的画笔,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去照亮任何地方,勾画出任何我们想要的轮廓。
下图是我用闪光灯(加了橙色滤色片)光绘得到的作品:
下面两张图是我用手电筒光绘得到的作品:
光绘的好处是用的光线比较亮,我们可以用低ISO和小光圈来取得很好的画质。
它的缺点是:
(1)比较难以掌握——要想均匀地照亮地面并不容易。
(2)我们知道光线的衰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距离增加一倍,光线减弱4倍。一般我们都是光绘距我们比较近的景物 (比如几米外),这意味着远景(可能是比近景远几倍到几十倍)接受到的光线非常少。拍下的照片前景很亮,远景很黑(注意一下上面两个用手电筒补光例子里的远景)。
(3)夜间闪光灯和手电筒会很刺眼,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光污染。在国家公园等公共场合还会干扰其他游客欣赏夜空。 美国好几个国家公园(如著名的拱门国家公园)从去年开始已经禁止摄影团进行夜间光绘。
(4)星空和地面不能一次成像。星空需要用大光圈和高ISO,地面需要用低ISO和/或小光圈。然后后期合成。很多初学者不会合成或合不好。此外有些非艺术类摄影比赛不接受曝光合成的作品。
最近几年新兴起的微光夜景补光(LLL)就是为了解决光绘的问题。
大部分摄影爱好者可能没有听过这个名词。但和光绘一样,LLL也是用人照光源照亮地景。
和光绘不同的是,LLL的光源亮度极低。低到什么程度?可以只比环境光亮一点(比如只比环境光亮几倍),肉眼几乎看不出来。
可这一点点光,就能在最终照片上有巨大作用。
LLL的优点:
(1)因为我们一般是用连续光(帐篷灯,LED平板补光等等)从远处照明,不需要来回扫描,容易掌握——想均匀地照亮地面比较不容易。
(2)因为我们不需要很强的光,我们可把光源放很远,比如几十米几百米远。这样,光源到前景和远景的距离差别就不那么大了。前景亮远景黑的情况相对不那么严重(当然几公里外的山是没法照亮的)。
(3)LLL光线非常暗淡柔和,不会刺眼和干扰别人。其实这一点光线的存在对夜间摄影师是好事,因为我们可以看清地面,走动换机位也不需要不断开头灯。开头灯会刺眼,也会干扰你同伴或现场其它摄友的拍摄。
(4)星空和地面可以一次成像。
LLL的缺点:
一次拍下星空和地面,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对不喜欢或不会合成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大优点。但这意味着我们必须用高感和大光圈拍地面,导致画质不高(噪点高, 画质软)。如果前景离镜头很近,大光圈还会有景深不够的问题。
我们可以用多张平均堆栈降噪来减轻噪点问题。 景深不够就没法办法单张了。要不你用大光圈多拍几张然后景深合成,要不你用小光圈更长时间曝光,然后和星空合成(记住星空不能长曝)。
如果你不害怕合成的话,我们可以用一个折中方案。我们还是用LLL技术 (不需要光绘,避免了光绘的缺点),但把光线调节的比较亮。这样我们可以用比较低的ISO,比较小的光圈,比较长的曝光时间(数分钟以上)来曝光一张画质优秀的地景,然后和星空合成。虽然是“比较亮”,但比闪光灯或电筒光还是暗了很多,不会太刺眼,不会有明显光污染。
LLL 的光源:
用LLL技术的关键,是你需要几盏能调节亮度的光源。你需要那种能把亮度调节成非常低光源。
此外,我们最好能有两盏或更多的光源。如果只用一盏灯的话,很容易导致阴影,肉眼不容易看出来,但长曝出来后非常明显。夜景画面有浓重阴影会很奇怪。
任何能满足上述条件的光源都可以。我个人目前用的最多的是下面两种:
(1) Goal Zero 微型USB充电帐篷灯(LIGHTHOUSE MICRO CHARGE USB RECHARGEABLE LANTERN)
图片来自Goal Zero 官网
这个灯非常小巧,光照持续久。我出门常带3-4个。露营的时候,夜里在夜晚做饭的时候,有几盏这个灯非常方便。走路的时候可以用它当手电用。
用它补光也超级好用,首先它是暖色光(3000-3800K),这个很重要。绝大多数LED电筒或帐篷灯的色温都很高。大部分人还是喜欢暖调补光效果。
第二,它可调光的范围非常广。最亮150流明,最低仅仅7个流明。非常适合做LLL。
(2)Iwata 岩田LED 摄影补光灯。 这个系列有好几个型号,我用GL-01 ,但其它几个型号都可以用。这个补光灯很多婚礼摄影师,旅行摄影师都非常喜欢,它比手机还小,光线均匀明亮(上百个LED灯珠,但可以调成很暗), 随时用它给人像,静物,甚至菜肴补光都极为方便。
图片来自Amazon网站
这种灯,也是我们夜间补光的利器。
岩田(还有很多其它品牌)的优点是:
1)色温可以调节。比如岩田GL-01的色温范围是3000-5500K,我们可以随心所欲调节补光的色彩。
2)最亮可以到达2800流明。读者可能说,LLL不是要非常暗的光吗?要这么亮干吗?首先。我们可以把亮度降低到5%功率输出。第二,高亮度意味着我们可以把光源放到很远的地方,比如几百米之外,用它照亮大场景(比如一个峡谷)。我们还可以用它照亮一个石壁,然后把光线反射回去。这样的反射光比直照射柔和很多,更像夜间光线。反射光的亮度远低于直射光,因此光源亮度高很有用。
LLL补光技巧和注意事项:
(1)如果有可能,用反射光。这样更柔和。
(2)拉开光源和前景的距离。减少前景亮远景黑的问题。
(3)多用几盏灯去布光 (后面我会举例)
(4)如果有可能,把灯放比较高的位置(放在石头上,石壁洞里,土堆上,或三脚架/灯架上)。这样看起来比较自然,而且能照亮地面。如果把灯放地面上,它可以照亮远方比较高的景物,但地面一般是黑的。
(5)学会让灯的亮度和环境光/星空亮度一置。
下面是我用LLL技术拍摄的一些作品的例子。
这张图用了左右两张帐篷灯补光。单张就能拍下这个效果——同时拍下银河和地面拱门。
不过为了提高画质,这张我还是拍了多张然后对地面进行了堆栈降噪。但如果你不那么在意画质的话,单张相机直出完全可以用。
这张是单张长曝光,没有合成。
前景用了两盏帐篷灯补光。第三盏灯藏在前景石头的后面,用来照亮远景石头并勾画前景轮廓。
多盏帐篷灯补光。注意前景和远景怪石都被照亮。光绘很难实现这个效果。
用了LLL技术(多盏帐篷灯布光)但光线调的比较亮。前景和星空分开曝光然后合成。
这样前景不需要用高ISO曝光,画质非常干净锐利。
4盏帐篷灯LLL补光。两盏在外面照亮飞机,两盏在机舱里形成“窗户灯”效果。
光线条件的很暗,可以单张一次拍下地面景物和北极光。
最后一个例子:
这个场景用了3盏岩田灯和一盏帐篷灯进行布光。
帐篷内放了一盏帐篷灯。
外面用3盏岩田灯照亮拱门和地面。这个拱门实在太大了,需要比较亮的光源。
好了,LLL技术我们就讲到这里。希望能对大家拍摄夜景有所帮助。
欢迎收看第一期:《曝光合成和利用高宽容度应付大光比场景》
欢迎收看第二期:《平均降噪技术》
欢迎收看第三期:《星轨拍摄技巧》
欢迎收看第四期:《利用RAW+软件降噪及提升宽容度》
欢迎收看第五期:《后期缩图/锐化/输出技巧》
欢迎收看第六期:《如何用明度蒙版进行曝光合成》
欢迎收看第七期:《高像素时代的衍射效应/最佳光圈》
欢迎收看第八期:《采用移轴镜头的移动动作进行无缝接片》
欢迎收看第九期:《利用移轴镜头的俯仰动作控制景深》
欢迎收看第十期:《快速精准景深合成秘诀大公开》
欢迎收看第十一期:《组合拳的力量》
欢迎收看第十三期:《风光摄影中滤镜的选择》
欢迎收看第十四期:《图像锐化的基本工作流程》
欢迎收看第十五期:《镜头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