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东看‧西想:游本宽“编导式摄影展”创作自述

东看‧西想:游本宽“编导式摄影展”创作自述

色影无忌
游本宽
2011-09-08

     编者按:台湾摄影家游本宽摄影展“东看-西想”近日在上海师大创意中心展出,展览将持续到9月15日,在此,编发摄影家游本宽撰写的创作自述,以飨读者。

游本宽作品

 

     2011年夏末秋初,上海首展的《东看‧西想》, 将早先同样采“编导式摄影”手法的两系列《法国椅子在台湾》(1998~99)和《台湾新郎》(1999  ~ 2005),以左右并置形式, 因时异地重新组成二十来幅作品。 创作过程看似藉当下科技之便,简易的将旧作底片数字化、并置后再输出的《东看‧西想》,除深化原有个别影像对异国文化在形貌美学、生活理念的悬异处,以及身处其中的感受之外, 新作里还酝存着许多有个人自旧品完成以来,对网络、计算机等数字科技急速发展和普及,加上滴水穿墙式的西方感等议题,所提出的进层新文化思虑。也因此,《东看‧西想》事实上是再一次为正处于全球化和历史拔河的城市──上海展出,以当代文化议题为核心的“观念艺术”作品。


     广告业界虽说:“科技来自人性”,但当代很多科技产品成功的营销,却也不断的创造出新人性。 近期最显见例子如苹果的平板计算机iPad,便以其优秀功能 和亮丽外观,造成全球抢购风潮。当代热衷于高科技消费的庶民,虽无需深入了解iPad 如何造成特定产业一面倒的殊像,但针对它那种在不同国度间,以类似“国际语言”效应,快速统整不同文化间旧有的消费与沟通习性一事, 恐怕都乐于高举双手为其誓证。以往,社会学者看全球化的问题大多关注在,主流文化过度张显、强势压抑了弱者。只是,近代电讯科技快速缩短未开发国家现代化的时程; 媒体里,老旧环境前当地人穿着传统、过时服饰,手持时尚手机愉悦和他方沟通的影像时有所见。除此之外,时髦民主化演变的实例也有,当地人都还弄不清楚的网际社群、社会媒体 ,却可以快速推翻一个老旧的中东政府。不难想象,高速铁路车厢内、豪华机场候机楼里,那些自认是高度开发国家的科技人民,透过随身移动屏幕所见的活生讯息,早让他们洞察到:当今全球化中的赢家,不见得永远是过去的主流者。

#p#


    《东看‧西想》并置中影像左、右边人造物主角的共同点是:都是某种“真人”的化身;人偶,依人类的形外貌而制做;椅子,为人坐下休息时而设计——有形的四只(椅)脚更是虚拟的行遍全台。它们,无论是形似或形变于人,冷峻材质中都有“人”潜在的气韵。《台湾新郎》系列中的主角——穿着红色中国传统新郎服的小人偶,无论是站立在美国宾州内任何的自然或人工环境前, 永远都是面朝镜头、双手平举, 显示对异国文化差异的无奈,以及努力调适的无力感。稍早些的另一系列《法国椅子在台湾》,照片中主角的形态部分也有类似情形;深具法国传统样貌的座椅,在台湾照拍照时,总是无选择正襟危坐、端正的面朝向观众、背向和其自身截然不同的人文环境。虽说图象艺术里,艺术家使用具有人象征性的对象原本就不是什么新意, 但是,如果把“人”、“物”创作的“观念”放置在对象原始产地,并藉由州际间实体运送一事,强烈论述全球化中, 各式文化的外销及观光客式的认知、国际美学与品味空间的消费议题时, 照片中的象征物就打破传统摄影固有的美学。换句话说,即使这些照片中有成熟的镜像美学和成像形式,但唯有在台湾拍照的“法国椅子”、以美国为背景的“台湾新郎”, 藉由照片化身个自回到它们的祖国展出时,摄影原创理念才算得到“最适宜”的表述,也最接近“观念摄影”的意涵。

    ”观念摄影”在中文字意上常被直译成:摄影作品内容有其明确思维、意念、观点或俗称的“观念”。 但当下部分的学院里,或专业创作者囗中的“观念摄影”,其核心精神多是指:艺术家以“观念艺术”的思维为本质,并藉由摄影术为主要工具(尤其是拍照行举),表现、记录非传统摄影的哲理或美学。 值得讨论的是,当代艺术中即使其该特定创作形式,自七0年代以来便为许多创作者所喜爱,却尚未被艺术史学者公认为一种“有身份”的摄影风格。 即使如此,检视西方早期自认定是“观念摄影者”,大多以替代式成像术质疑传统摄影单元格、全阶调影像媒材特质,而近代绝大部分的名作则集中以拟真、超高画质的“数字镜像”,挑衅影像真实性的本质 。 以“编导式摄影”为例,创作者便是藉由编、导的概念和手法,先在镜头前(如拍电影般)布景后再行拍照, 取代传统摄影者对临场对象的“真实撷取”。上述无论哪个年代的“观念摄影家”都藉由摄影术及其镜像不断自问: “摄影是什么?”挑战“摄影可以是什么?”等“艺术观念”的问题。

#p#

    检视个人过去在“观念摄影”相关的影像代表创作,可见于早期《影像构成》(1988)系列中,以照片为材料的影像装置<无止境>;一组以水果为演员的表演纪录照片<水果照片>;将高更名画挪用、转印在个人照片里 <有关于高更> ; 在地面上铺置了十八张有黑色倒影的自拍照,再以展场灯光投射在观众背后造成「第十九个黑影」,针对PHOTO-GRAPHY“旋光性书写”的另类论述<十九幅光的作品>等。 接着,1996把个人家居相片以灯箱、雕塑形貌展现的《家庭照相簿》。到了98年《法国椅子在台湾──观光旅游系列》, 则首次采用「编导式摄影」手法,将一把由法国进口到台湾的椅子,放置在全岛各个深具地方特色的角落拍照,然后再把这些「旅游照片」送回椅子的原产地——法国展出。该系列作品除意图在原有图象中,显见两地文化比较之外,更进一步藉由特定对象在异国间实体的运送,触及大众对异域文化的刻版解读、文化外销等议题。至于该系列中的<莺歌雨中即景>,是将雨中覆盖有塑料布椅子的影像,特意输出在巨大塑料帆布上(230 × 365 cm),以后制材质防水的特性调侃影像真实的信念。2000年《台湾房子──柏林橱柜系列》在德国展出时,是以行动艺术和照像纪录结合的“编导式摄影”;内容是,先将胸前印有当代台湾庶民房子影像的衬衫,请当地柏林人穿着后,再到每个人日常的储衣柜前拍照纪录,让照片呈现繁复异国文化交迭的讯息。到了2003年,《私人展览》的「观念艺术」活动则脱离实质的摄影术,透过邮寄方式,将两本精致、大小如正式展品的摄影书《真假之间》和《台湾新郎》同时寄给中、外近百位的观众及读者,任其私密性的阅读三个月后,再无偿的寄回。

 


    《东看‧西想》红衣人偶、法式座椅旧式的文化纷扰, 先进的飞行器早以其时间压缩了空间,异国语言方面则大可藉利于网络翻译, 加上云端新技和无所不有的※※※※※※※内容, 科技,让古老“东”、“西”双方的认知不再是一个遥远、迥异、鸡同鸭讲的代名词 。只是,艺术家身处如此快速变迁、科技至上,回身不视真实的纪元中,创作心智该停泊在有形洲际间?还是尽情放纵于虚拟的网际里?

     看,
     双眼需有成熟的心智为先,否则视而不见;
     东方悠久文明,在瞬息万变的当代世界史中,是否扮演安定的基石力量?

     想,
     脑得有逻辑因素,否则无异于白日梦;
     西方先进的科技是否在当今全球化中独得先机、永续不止?

 

上海师大(1)
东看-西想(1)
台湾摄影家(1)
游本宽(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