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我的器材和器材观 那些年我们一起度过的青春(中)

我的器材和器材观 那些年我们一起度过的青春(中)

色影无忌
玛雅骷髅
黑眼圈
2015-12-21

  金银钻牛迷人眼、新旧广角如何选

 

  回到主线上。

  入齐了28/35/50/85/135这一堆堆的定焦之后,拍人的装备是已经齐全了,应付家中大小主人的是肖像没有任何问题,但一到给单位拍各种活动就瞎了。一、不够广,28在室内有时候贴到墙上也照不下房间的一半;二、来不及换头,比如拿着28的时候发现需要用35或50或85,现场切换动静比较大,随手扔下的另一个头也担心磕了碰了。再加上考虑到出去玩的时候没有风光头,于是再入一只(超)广角就成了当务之急。

  (......好吧其实不算急,反正有了孩子以后的前几年也真没法去哪儿玩......不过作为摄(qi)影(cai)爱好者,我想,你应该能懂的......嗯......)

 

  第一个问题是:买定焦还是变焦?

  结论自然是变焦。原因如下:

  首先在广角端,在我现有最广的28mm以下,尼康正常的超广角定焦的选择实在是几乎没有:

  1) 金圈24/1.4G:是好东西,但太贵;

  2) 24/2.8D和20/2.8D:都是老头,价格便宜,性能不赖,小巧玲珑,有光圈环,并且可以倒接;但只有2.8,完全可以用一只超广变焦实现多焦段,还省去了换镜头的麻烦。因此这二者没有什么吸引力;

  3)金圈20/1.8G:那时候还没出来;现在看来应该和金圈28/1.8G一样,是个轻便高画质的好东西,可惜“无光圈环”和“1.8非整档”不吸引我,或者再退一步,你做出个20/2可能都会让我犹豫半天......

  4) 18/2.8D:皱纹漆啊!除此以外似乎没啥可以说的了。犹豫再三,克制住了我的收藏癖;

  5) 金圈14/2.8D:使用过J君的EF 14/2.8L,感觉太广不好控制,用途单一,价格死贵,因此不考虑;

  6) Sigma:除了现有的镜头,只有黑科技24/1.4Art之类的能够被期待,幸好还没有;

  7) Zeiss:手动对焦我还是算了吧;

  8) Tamron和Tonika:...这俩似乎就没有定焦;

  另外,就是再买一个定焦,还是没法解决我换镜头的问题。因此,最终考虑是变焦。

 

  第二个问题是:买标准变焦呢,还是超广角变焦呢?

  如果标准变焦,那么候选者如下:

  1) 金圈24-70/2.8G:前面已经表过不买的理由;

  2) 金圈24-120/4G:素质高、使用方便,但价格偏高,而且尼康你就不能别弄2段镜筒嘛,看着一点也不高大上,看看人家EF 24-105/4L,多么懂消费者的心;

  3)Tamron 24-70/2.8 VC:除了外观略土气,一切都好,但和1)一样,不打算买;

  4) Tamron 28-75/2.8:略老了,同1);

  5) Sigma 24-70/2.8:同1);

  6) Sigma 24-105/4:Sigma你就不能别学尼康弄2段镜筒嘛,看着一点也不高大上,看看人家EF 24-105/4L,多么懂消费者的心;

  如此一来,悉数淘汰。

  其实说白了,相比24-70,24-105/120对我的吸引力相对更大,因为拥有70mm以上多出来的焦段,旅游啊干活啊什么的时候,不需要频繁换镜头,使用起来确实方便。但,一来这些段我都有更好的定焦选择,二来这些最广也就到24mm,而我一直没有好好体验过24mm以下的感觉。正所谓无知者无谓,啊不是,未知的才是最吸引人的,再加上这些变焦的价格普遍不算低,因此,最终我淘汰了标变。

 

  那么来看看超广变:

  1) 金圈14-24/2.8G:大灯泡是个神器,优点不用多表,劣势呢,很难(或很贵)上滤镜、无法上UV、价格太高、14mm太广、到顶是24mm,如果你需要28/35,还是要换镜头;

  2) 金圈16-35/4G VR:小牛广,小三元中第一只,并且是广角里第一只带防抖的!吸引我的地方是:有16mm、有防抖、N镀膜、内变焦、可UV可滤镜,劣势:无光圈环、光圈反向装配(个人看着难受)、最大F4、外观略不协调;

  3) 金圈17-35/2.8D:金广,上一代大三元中唯一在产的,机械素质不用说,但镜头确实有点老:吸引我的地方:机械质量、内变焦、可UV可滤镜、光圈环,劣势:只有17mm,光学素质偏老;

  4) 20-35/2.8D:皱纹漆!但只有20mm,机身马达驱动,算了,皱纹漆收藏欲是一种病...得治...

  5) 18-35/3.5-4.5 D/G:银广的口碑一直不错,但银广确实比金广和小牛广要差些,不愿买来后悔再花二次钱,宁愿一步到位;

  6) Sigma 12-24/4.5-5.6:世界最广,但我还是希望光圈能大些;

  7) Tamron 17-35/2.8-4:老头、高性价比,但同5);

  8) Tamron 15-30/2.8 VC:当时还没出来,看参数又是一款神器,但...这个焦段...不太习惯;

  最后的对比,落在小牛广和金广之间,这也是很多摄友困扰和犹豫的地方。二者各有千秋,一个有16mm更广一些,另一个有更大一级的光圈2.8;一个有更新的光学素质和防抖,另一个有更扎实的机械手感和光圈环,在二者之间,确实我也徘徊了很久。

  最终,我想明白了,这俩其实还是不一样用途的头,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对比,17-35是大三元级别的,现在14-24打高端,17-35打高端中的性价比,16-35是小三元,二者侧重不同,比如高强度干活,自然还是17-35更可靠,旅游16-35更轻便,又比如极端照度下,17-35的2.8的通光量对于对焦的帮助肯定高于16-35的4。当然,我不是说16-35不能干活或者17-35旅游不方便,只是想说明这二者应该说有不一样的明确的定位。

  在这个问题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主要还是看自己的用途。在我看来,17-35的优势在于:镜身质量扎实,特定情况下2.8大光圈有它的用途,光圈环兼容胶片机;而16-35的优势在于:防抖在不便支脚架的场景下及在拍摄视频时的帮助,更轻便于携带,更广且光学素质更高;

  于是,今年清明,X宝入手港水金广角AF-S 17-35mm F2.8 D。

 

  使用半年左右,体验如下:

  1) 有人常说:入了17/16-35,你还是会想着14-24的。

  我只能说:确实,有时候还是感觉不够广,尤其是室内。但仔细看看拍的片子,主要是拍单位的活动,记录的意义为主,基本没有创作的意义在内,从记录的角度来说,基本够用,而如果说创作,这个头我还完全没有好好使用过,毕竟广角端如何把握畸变,如何构图,如何使用滤镜等课题,我还差得很远。但当抛开单位的事情,拍点别的时,17mm(或16mm)其实已经真的够广了。

  2) 有人会问:这个头还是没有解决你从广角到中焦段的时候的换镜头问题呀?

  ......它至少解决了我17-20-24-28-35这几段的问题,至于35mm以上,我还是选择干活儿的时候再借一个机器搭配50或85来搭配;

  3) 有人总说:广角上2.8根本没用,大部分的都是小光圈拍摄。

  确实,尤其是拍活动什么的,都不敢下5.6。但2.8的意义是“我存在,用不到没事儿,总比用到没有要强”,另外,如上文所说,通光量这个东西也是实打实的,2.8就是比4要大的。

  4) 有人总问,广角VR到底有没有用呢。

  买入17-35后,没想到的是,我拍了很多视频,做了很多片子。这个头拍视频也很好用,当然主要是和它是变焦镜头有关系。但手持拍摄的手抖问题确实不可避免。由于我没有使用过16-35VR,不知道实际的效果如何,但我想在这时候,有VR应该会比没VR要好。但没有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归根结底,是现在各家都没有一个“12-35/2.8 防抖”,如果谁能做出来,必然成为最牛的超广角变焦,当然,如果能有,这货的价格也绝不会低。

 

  感悟:

  超广角,还是有必要上一只的,毕竟它能让你从一个不一样的视角看世界。并且超广端选一个上下兼修的焦段,用起来确实是方便。至于选哪一支,我想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令人略沮丧的是,如果您是拍风光,可能您在各类附件上的投入,就不能低于这支镜头的价格。再加上你需要有钱有时间去美丽的地方......哎......惆怅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