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从梅耶到潘泰康的历史回顾

从梅耶到潘泰康的历史回顾

色影无忌
rovercraft
黑眼圈
2013-10-28

  Meyer——东德光学第二把交椅(1945~1967)

 

  1945年之后,政治格局剧变,德国光学也随之发生巨变。蔡司因为名声和实力,加之其长期拿纳粹的军饷,被美、苏双方轮流各抢了一次。被美军抢走的人、设备在新划分出的西德奥伯科亨建立了卡尔蔡司AG,也就是后来的西蔡,而被苏方弄走的人多半就终老在俄国了。不过,耶拿镇、蔡司厂一个多世纪的沉淀也不是闹着玩的,蔡司遗民还是在耶拿建立齐了蔡司耶拿,也就是东蔡。

 

  回到正题。比起蔡司,Meyer在战败中却并没有太伤到元气。格尔利茨城完全没有接受战火洗礼,全城保存完整(这使得她成为现今萨克森州最美的城市);然而因为三巨头的决策,半座城被划分给了波兰,也使得今天的格尔利茨正正的坐在边境上。所幸!Meyer没有在那一半,否则今天波兰光学应该也会有一席之地(从侧面也反映出,苏联人似乎不怎么看得起Meyer啊)。不过战争本身以及战后的变革,城市的缩小,无论如何还是对Meyer造成了相当的影响。 有话说“乱世出英雄”,似乎德国光学也遵循了这个道理。两分之后,德国光学反而迎来了最辉煌的篇章:蔡司因为长年的声誉和底蕴积累,在东西两边都稳坐王位;西德群雄并起,慕尼黑光学大放异彩;东德开始了航母组合计划,靠量和性价比取胜。此阶段内的经典实在太多,不胜枚举,相信论坛里不乏此段时间的德头专精大神,而小弟此方面阅历实在上不得台面,就不多谈了。

 

  梅耶此段时间基本上还是保持45年以前的产品线,产量似乎也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卡口方面,EXA卡口的镜头开始大量出现,另外还有现在角度看来比较坑爹的Pentacon Praktina卡口。

 

 

  目测这个卡口除了上硬手术,没别的办法能使之一用。但这个卡口的梅耶,全都是白银的经典头,而且因为卡口原因价格便宜。不过还是提醒一下有想法的人士:看清楚再买。喜闻乐见的万能卡口M42也开始慢慢普及,梅耶此阶段也开始生产了。

 

  梅耶这个阶段主要还是以人见人爱的白银头为主。话说梅耶白银收藏似乎现在也是挺火热的,天价的75mm F1.9 Primoplan就不多说了,战前版突破天价的Primoplan 1:1.9/58也能在2k左右徘徊,成像糟糕的50mm F2.8 Primotar甚至50mm F3.5 Primotar-E都能卖不错的价格。

 

  此阶段梅耶,如前所说,元气未伤,又适逢蔡司巨变,我个人觉得实力是能和此阶段东蔡平起平坐的。当然,因为产品线延续之前的缘故,定位还是比东蔡的对应镜头低半档,而且因为长期形成的声誉格局,以及可能存在的一些些高层干预,只能坐实第二的位子。

 

  这阶段不得不说的是东德光学航母——潘泰康的建立。1958年,以蔡司依康德雷斯顿工厂(之前蔡司依康4大分厂之一)为首,以德雷斯顿为中心成立了东德光学联合体VEB Kamera- und Kinowerke Dresden。当时的成员:

  VEB Kinowerke Dresden(前蔡司依康德雷斯顿厂)

  VEB Kamera-Werke Niedersedlitz(Praktica相机的发源地)

  VEB Welta-Kamera-Werk Freital(Reflekta II, Weltaflex 和 Penti相机的产地)

  VEB Altissa-Camera-Werk Dresden(颇有名气的Altix相机生产厂)

  VEB Aspecta Dresden(当时联合体内唯一一家做镜头起家的,但主业是放大头、投影头)

 

  此联合体于1964年更名为Pentacon(东蔡依康为了对抗西蔡依康的Contax,同时注册了Pentacon和Pentax两个品牌,取“五陵镜”的开头Penta和Pan,以及Contax的Con和tax。最终使用了名字比较长的那个……另一个后来卖给旭日光学了)。

 

  可以看出,联盟之初的构成,4个实力都不弱的机身厂,外加一个名气和实力都几乎没有的镜头厂,作为必然有限。产品以延续Praktica的相机为主,出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Praktina)。我因为并非收藏党,对此段时间Pentacon的产品线了解非常少,求行家补充。

 

  不得不说,58年到68年间,Meyer继续保持独立,可能一方面东德光学航母计划还没有那么成熟,另一方面,Meyer这个响亮的品牌应该也不得不让当时的决策者加以重视吧!

 

Meyer(5)
pentacon(4)
梅耶(27)
潘泰康(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