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云漫风光摄影高级技巧讲座第一期|曝光合成和利用高宽容度应付大光比场景

云漫风光摄影高级技巧讲座第一期|曝光合成和利用高宽容度应付大光比场景

无忌论坛
云漫
强旮旯
2018-05-24

  很多读者希望我能出一套详细的教程。但我这两年旅行太多,暂时没时间做视频。 

  思考再三,我决定开这个新帖。在下面几个月里,我会在旅行之余, 抽空不定期(但争取每一个月至少讲一个主题)地,深入地讲解当代风光摄影的一些技术。 

  第一期内容我们先讲讲:曝光合成和利用高宽容度应付大光比场景  

  这是当代风光摄影最重要的前后期技术之一。 

  下面是我去年用佳能系统拍摄的若干照片。 这些照片用了我这个帖子里将会讲解的各种技术。 

所用技术:曝光合成,移轴镜头接片,明度蒙版,景深控制(景深合成) 

所用技术:曝光合成,移轴镜头接片,明度蒙版 

所用技术:曝光合成,移轴镜头接片,明度蒙版

所用技术:曝光合成,移轴镜头接片,明度蒙版 

所用技术:星空拍摄,LLL(低光风景),多张平均降噪

所用技术:星空拍摄,LLL(低光风景),多张平均降噪

 

 原帖地址:《云漫的风光摄影高级技巧讲座》 

 

  我们这个月先讲大光比下的包括控制吧。 

  早年前我曾经鼓吹过用各种滤镜包括渐变灰滤镜,可是时代变了,我早就抛弃了渐变灰滤镜了。 

  去年我作为佳能典藏大赛的评委,应邀在无忌学院直播间讲过抛弃渐变灰滤镜改用曝光合成的技术。  

  我的讲座的题目是:《2017年你还在用渐变镜拍风光?你out了!》(点击可收听) 

  下面是直播课程的大致内容: 

  1. 相机和人眼看世界的不同 

  稍微有一点摄影基础的人都知道,相机和人眼看到的世界其实很不一样。 

  比如说,在南太平洋上的复活节岛上,我们人眼明明看到的是这样的辉煌日落下的古代石像: 

 

  可是我们的“高级”单反相机拍下来的却几乎一定是这样的: 

 

  或者是这样的: 

 

  这是因为人眼的“动态范围”极广,能同时看到同一场景中非常明亮和非常黑暗部分的细节。可大部分相机的动态范围明显不如人眼。要顾及明亮天空中晚霞的细节,地面只能一片黑暗。要照顾地面的细节,天空则会过曝成白花花一片。 

  2. 动态范围和宽容度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和宽容度(Exposure Latitude)是大家经常听到的两个概念。虽然在胶片时代这两个名词有比较严格的定义,但在数码时代,它们的含义有点混乱。 不同机构和作者在谈及这些名词的时候,常常在说不同的东西。 

  这里我们不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严格的定义,但大致说来, 本文里的动态范围是指相机传感器能够记录下来的最亮和最暗的光线的亮度比值。 

  宽容度这个概念同样混乱。在有些作者的定义里,宽容度和动态范围是一个意思。 不过大部分人认为的宽容度,是指当我们前期曝光偏离理想值(不管是错误还是有意而为之)的时候,通过后期操作能够恢复和还原原始场景的能力。 

  宽容度和动态范围密切相关,但又不完全是一回事。比如彩色反转片的动态范围一般在3-5档,但曝光差了0.5档一般照片就不可用(除非迫冲), 所以它的宽容度一般只有0.3档作用。 

  数码RAW文件和胶片负片不是直接成像,而是要通过后期成像。我们可以在后期控制整体和局部反差来弥补前期曝光的偏差, 因此它们的宽容度一般会比直接成像的介值如反转片或JPEG格式数码文件高很多 (JPEG文件有点类似反转片,和RAW文件相比,JPEG的后期宽容度十分有限)。 

  在数码时代,大部分传感器的这两个参数都和暗部噪点直接相关,因此一般来说,动态范围低的传感器,其宽容度尤其是欠曝宽容度几乎肯定也低。 

 

  3. 宽容度有啥用?

  如果一部数码相机在某个ISO下拍摄的RAW文件,前期欠曝4档,在后期软件里我们把这张照片拉亮4档而画质却依然可以接受,那么我们说这部相机在这个ISO下的欠曝宽容度至少有4档。

  很多读者看到这里后立刻会说了,“欠曝4档然后后期补救? 你这个小白!懂得什么叫曝光吗?” 

 

  其实,在真正的摄影师手里,宽容度不是用来补救前期错误的(虽然它也有这个功能)。它是用来帮助我们拍摄的。 

  为了充分发挥数码系统的潜力,风光摄影师常常有意(而不是犯错误)在前期让画面欠曝或过曝,然后在后期软件内通过改变曝光值来让照片恢复到原先需要的曝光值。 有意过曝的例子包括通过“向右曝光”来降低噪点(限于篇幅这次我们不谈这个话题)。有意欠曝的例子包括利用稍后要展示的用单张RAW文件拍摄高光比画面的技巧。 作为一个摄影师,我们需要知道手中相机的欠曝宽容度和过曝宽容度——比如欠曝几级可以拉回来而不损伤画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器材的画质潜力。 

  我们需要注意几个基本事实:

  ■ 如果前期过曝光(只要还没有死白),那么后期减曝光不会对画质有任何不利影响。这是“向右曝光”,这样做其实画质会更好。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解释这个概念。比如我们用仪器去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每一次测量结果的误差大概是1毫米。如果物体本身是40毫米,我们测量结果可能是39-41毫米之间。 

  假设我们用了“不对”的仪器设置,测量值必须除以4才能得到真的结果。我们的测量结果是159-161毫米(160毫米,外加正负一毫米的误差)之间。把这个结果除以4,我们知道这个物体的长度是39.75-40.25毫米之间。这样的情况和前期过曝然后后期减曝的操作很相似。我们不但没有损失任何数据,反而提高了精度。 

  ■ 如果前期欠曝光,那么后期加曝光必然会增加噪点,影响画质。 

  继续用上面的比喻,假设我们用了“不对”的仪器设置,测量值必须乘以4才能得到真的结果。我们的测量结果是9-11毫米(10毫米,外加正负一毫米的误差)之间。把这个结果乘以4,我们知道这个物体的长度是36-44毫米之间。显然我们的测量误差大了很多。这样的情况和前期欠曝然后后期加曝的操作非常相似。这样的误差是噪点的来源 。本来一片均匀干净的灰墙照片上每一个像素的色彩亮度应该一样。可是由于测量误差,现在每一个像素的亮度都不一样了,看起来自然全是噪点。 

  当然这只是一个通俗易懂但不完全科学的比喻。更加详细和学术的解释,请看我的书《极致之美 -云漫的风光摄影手记》里关于噪点的讨论。 

  换一句话说,只要是欠曝然后后期拉亮,就必然会引入噪点。 

  但不同相机这方面的表现差别非常大。有些后期拉亮3档噪点就惨不忍睹。有些拉亮4档依然十分干净。 

  4. 渐变灰滤镜 

 

  渐变灰滤镜的功效大家都知道了。它能用来压暗天空,平衡天空和地面的亮度。曾几何时,我也是个渐变灰滤镜的鼓吹者,写了不少教程,毒害了一大批人。 

  可是渐变灰滤镜有很多问题。高质量的滤镜非常昂贵;它们易碎、易划伤、易丢失;它们使用麻烦,尤其是冬天戴手套的时候。它们可能偏色,可能影响清晰度。 

  不过摄影人多数是狂人和土豪或败家子,为了得到好片他们是不怕麻烦或花钱的。滤镜最大的问题倒不是麻烦或昂贵,而是它们最终效果常常不理想。不适合于天空和地面有不规则过度的地方。比如当我们拍摄一个山峰的时候,渐变灰滤镜不但压暗了天空,也会同时压暗山头。当我们拍摄包含天空的峡谷或岩洞的时候,就更加不可能使用滤镜来控制光比了。 

 

  我自己已经好几年没有用过任何渐变灰滤镜了。在国际知名风光摄影师群体里,我也不知道还有几个人在继续用这样的滤镜。这两年圈子里有一些专业人士突然开始鼓吹渐变灰,对这个现象我百撕不得其姐。 

 

  上面我们讲了渐变灰滤镜的问题和宽容度的基本概念。现在我们就讲讲如何不用渐变灰来拍摄大光比场景。 

  抛弃渐变灰方法一:利用高宽容度来实现单张RAW出片 

  其实现在大部分相机的宽容度都非常高了。欠曝宽容度可以达到3-5档,过曝宽容度一般也有一档。注意由于数码相机的特点,如果画面有彻底过曝(死白)的地方,后期是救不回来的,因此我们前期的时候要避免画面中的死白。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看过我的佳能5D4评测的同学都知道,这是我在挪威的一个旅馆里,为了测试5D4的宽容度而拍摄几个例子之一。 

  我拍摄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室内场景。由于房间里和房间外的亮度差别极大,相机看起来不可能同时拍下室内和室外的细节。如果我们把室内拍的足够亮,那么室外景物一定是白花花一片,彻底失去了任何细节。不光是如此,注意地板上彻底过曝光的地方。 

 

  如果我们要把窗外的景物记录下来,那么室内会严重欠曝,下面这张图里室内欠曝至少4档。注意窗外天空还是有点稍微过曝。在这样的旅游片里问题不大,如果是严谨的风光片,那么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减曝光,这样室内就更暗了。 

 

  常识也告诉我们,这样的场景,渐变灰滤镜也只能一边歇着去。 

  可是在这张看似“废片”,严重欠曝的RAW文件里,隐藏了大量暗部细节。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后期里挖掘出这些细节。注意这张照片并没有用画质最佳的ISO 100,而是用了ISO 160。我想原因是我现在老花眼原来越严重,看不清LCD上的显示了吧。如果是ISO100,效果会更好。 

  我们做的第一步,是在后期RAW解码软件里(这里用了Lightroom为例,在ACR或别的软件来一样可行),把曝光提亮4档: 

 

  提亮四档后,室内的亮度基本符合人眼现场感觉了,但户外和地板的高光出过曝光了。没关系,我们把“高光”往回拉。这时候过曝部分的细节几乎全部恢复了。拉多少要看个人口味,我个人觉得让窗外稍微曝一点点会更符合现场感觉,因此这里我只拉到了"-80", 没有拉到最低。 

 

  其实这样我们的曝光调整已经完成,总花费时间大概是一秒钟。不过有人也许会觉得最暗的地方(比如床边的椅子)还是有点暗。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把阴影或黑色色阶往右拉一点点。 

  把暗部提亮,高光压暗的结果自然是减小反差——这本来就是我们的目的,因为原片室内室外全局发差太大。但这样操作的结果也导致了室内(或室外)景物之间的局部反差减少。 

  其实具体到这张照片,我觉得结果很好,没什么问题。不过如果你偏爱更强对比的话,我们可以稍微加大一点对比度: 

 

  从小图上看,这样大幅度处理后的画质非常令人满意了。那么放大到100%后效果会怎样呢? 下图是没有任何降噪处理过的100%局部, 可以看到图中只有在比较平滑的暗部才有比较明显的噪点。其它部位十分干净 (再说一遍:这是ISO160的片子。如果是ISO100噪点会更小): 

 

  当我们稍微降噪并锐化后,噪点基本可以消除,同时锐度依然令人满意: 

 

  我们和另外一张对室内“正常曝光”,不需要大幅度提亮4档的照片的100%细节做比较 (同样对比度+25,黑色色阶+60)。显然细节和上一张比较稍好一点点(但相当接近),可地面和窗外已经彻底已经过曝: 

 

  总共花费时间: 3秒钟。 怎么样? 容易吧?效果不错吧?  

  看到现在有同学可能※※了,这是室内建筑照,不是风光片!其实风光片调整会更容易很多,因为户外景色很少碰到上图这么大的光比。一般差别就是两三档而已。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这样的静态室内照片还也可以用三脚架拍几张然后做下面要讲的曝光合成,因此相机的宽容度和动态范围低问题不是什么问题,就是稍微麻烦些 (Lightroom最新的HDR合成技术非常简单,而且大部分时候效果很好,因此合成根本不再是什么难事,但不管怎样还是要多做些事情)。 如果是手持拍摄合成就会更麻烦。 

  因此对大部分旅游摄影题材来说,用高宽容度来对付大光比可能是最简单最好的办法。 

 

  现场光比超出传感器可用宽容度和动态范围的例子 

  下面的例子我是今年在智利的百内国家公园的一个旅馆里,给学生现场演示曝光合成技术而拍摄的 

  (画面里被我使用的机器是以像素奇高但动态范围差而出名的佳能5DSR。第一张照片(1/200秒曝光) 

  照顾了窗外的美景,但室内几乎全黑: 

 

  如果我把曝光时间从1/200秒增加到1/30秒,室内依然太黑,但左边的窗外天空已经完全没细节: 

 

  把曝光时间进一步增加到0.4秒,这时候室内曝光正常了,但室外完全过曝光: 

 

  如果我们把最暗那张后期提亮5档会怎么样?看大图我心里已经咯噔一下了: 

 

  看到下面这个100%细节,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可是这么差的动态范围,依然不妨碍我认为5DSR依然是最好的135风光机之一。 

 

  抛弃渐变灰方法二:自动曝光合成技术 

  曝光合成技术是当代风光摄影里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它的基本原理非常简单,如果相机的动态范围不够,单张没法拍下画面里最亮和最暗部分,那么我们用不同曝光参数去拍摄两张或多张,然后在后期里把这几张照片合成,就可以得到一张亮部和暗部都曝光合理的作品。 

  在前几年,曝光合成还是一个“高级技术”,只有后期高手才敢碰,因为它要牵涉到明度蒙版或天空选区等比较复杂的概念。可是时代不同了,Lightroom和ACR的HDR合成,能让我们极其轻松,不费任何脑子就轻易完成曝光合成。真的比傻瓜机还要傻瓜。 

  什么,你说HDR?提到HDR,你是否自动想起了某些画面?我的朋友,四光圈成员范朝亮博士把这种画风贴切地称为“阴曹地府风”。在某个墙内不存在的搜索网站上打入“HDR”三个字母,返回的全部是下面这些画面: 

 

  其实不是HDR本身有问题,是一小撮阶级敌人把HDR玩坏了好不好。 

  我们来看看HDR的正确的打开方式。 还是以上面百内国家公园旅馆照片为例。既然单张没办法出片,我们就多张合成呗。 

  我当时拍摄了3照片。但我可以舍弃中间曝光值那张,只用最暗的那张(1/200秒,室外曝光基本正确)和最亮的那张(0.4秒,室内曝光基本正确)这两张进行合成。我们在Lightroom(ACR里同样可以)同时选中并加亮这两张照片,然后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窗口里选择“照片合并—>HDR”: 

 

  Lightroom会弹出一个HDR合并预览窗口。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动,只要点击“合并”就可以了: 

 

  经过漫长十几秒的等待时间,Lightroom完成了合并,并生成了一个看起来极其真实完美的新文件(文件名后面是-HDR),并且帮助你预设了所有调整参数。最牛逼的,不光是操作如此简单,合成速度如此快,效果如此精彩,而是合成结果是RAW文件!也就是说,如果你对结果不是最满意,你可以自己去细调色温,反差,黑场等参数! 比如我们可以看到,移轴镜头边缘(这张照片是移轴后的效果)的色散比较明显。我们只要在LR里点击“消除色散”就完事了。 

  那么这样合成的画质如何呢?我们来看看没有任何降噪或其他调整的合成后的原图的100%细节。可以看到画质非常好: 

  简单吧?容易吧? 

  这样的合成非常简单方便,而且可以用于任何机型,不光只是佳能。如果你用高宽容度机器比如索尼A7R2或5D4,如果你想最高的画质,要打印巨幅照片,那么我建议后期提亮暗部最好不要超过3档。超过的话还是用曝光合成吧。当然如果你只是用来印一下杂志上那么大的小图,哪怕是跨页,那么尽管拉暗部吧。 

 

  好了,问题来了,要多少张来合成? 

  很多相机可以设置自动包围曝光,一按快门一梭子就是5-7张不同曝光值的照片。但我不建议用这样的办法。因为这样的结果是回家后发现卡里绝大多数都是废片。要挑选删除这些废片会耗费无数脑细胞。 

  从上面的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哪怕是曝光值差6档以上,两张照片就足够可以进行曝光合成。一般来说,我只是在画面中有太阳(或者有太阳附近的天空的时候),才会用用到3张或更多来合成。 

  我们以本此讲座一开始讲的复活节岛雕像图为例。我用佳能5DSR,先用1/5秒拍摄了一张地面景物。 然后我把曝光降低到了1/100秒,拍摄日落时候的云彩(见下图)。可是这时候虽然前景已经几乎成了剪影,但山后太阳附近的局部云层依然过曝。 

 

  这时候的反差是如此之大,我一直把曝光降低到了1/2000秒后,才大致记录下了最亮处的云层细节。 

 

  我一共拍摄了4张不同曝光的照片(1/5秒,1/100秒,1/640秒,和1/2000秒),这一组曝光值相差接近9档!在Lightroom里选中这四张照片,然后用上述方法进行HDR合成,半分钟后我们就得到下面的合成结果。这已经非常接近我想要的效果了。我只需后期做非常简单地调整(比如让高光部分更“刺眼点”,现在稍微有点“闷”)就行了。 你说简单不简单?这样的场景,渐变灰滤镜也没有用。 

 

 

  前面的例子都是在Lightroom里合成的。 但如果你没有买Lightroom或者不想用它怎么办? 

  那么还可以使用Photoshop自带的Adobe Camera RAW - ACR, 又简称为Camera RAW - 插件就是一个RAW处理模块。它和Lightroom的处理功能完全一致。 

  如何用ACR来进行RAW曝光合成 

  我们假设大家已经下载里我前面提到的两个RAW文件(5DSR-1.CR2和5DSR-2.CR2)。请大家用这两个文件,和我一步步做下去。 

  (1) 请打开Photoshop,然后选择“文件 -> 打开“。 

  在对话框里同时选中这两个RAW文件,然后选择“打开”或“Open". 

  因为你选中的是RAW文件,这时候Photoshop就会自动调用ACR插件,打开这两个文件: 

 

  ACR窗口的左侧的“胶片”(这个中文翻译也真是醉了)是你打开的所有文件。中间是当前选中的文件的放大图。右侧是RAW调整滑块,这些滑块的功能和Lightroom里完全一致。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张曝光值差别非常大的照片。一张室内严重欠曝。一张窗外彻底过曝。 这样的场景显然也不能用任何滤镜。曝光合成或强拉宽容度是唯一办法。但5DSR宽容度低,不能强拉暗布。只能合成。问题是不用Lightroom如何合成? 

  (2)我们点击ACR左上角的菜单项(那个一堆小横杠图标),选择"全选"。这样就选中了所有图片。当然我们也可以用鼠标去选要参与合成的几张RAW。然后再次在菜单里选择"合并到HDR“: 

 

  (3)几秒中后,ACR就显示出一个合成结果预览: 

 

  (4)我们一般不需要动任何参数,直接点击“合并“。 ACR会提示你输入一个文件名。这个文件就是合成结果的RAW文件名。 

  几秒中后,合成就完毕了。在ACR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新产生的文件。我们可以看到,效果已经相当好了。 

 

  (5)但是我需要强调的是,这个并不是最后结果。前面也反复讲过,但显然不是所有人都注意到了。 

  ACR对这个文件设定了对比度/亮度/曝光度等参数(对比度 -21, 等等),但这个参数只是软件依据源文件内容判断而得到,和我们摄影师本意不一定相符(一般也不可能相符)。软件不可能知道我们喜欢高反差还是低反差,也不会知道我们希望暗部有多亮,亮部有多亮。 此外我们也没有进行标准RAW处理,包括色温,曝光,镜头校正等。 

  因此,最后一步,就是如对待普通RAW一样,对这个新RAW文件进行处理。比如如果你觉得图片反差太小不合乎你胃口,那么就加一点反差就够了。非常简单。同样,我们也需要做色温调整,镜头校正等。下面是加大反差后的结果: 

 

  (6)整个合并过程大概就是几秒钟。简单吧? 

  合并后的其他调整就看你要做什么。一般调整也就是动反差/亮度等几个滑块。 

  打开合并并调整后的文件,放大100%看细节,我们可以说边缘处理非常完美: 

 

 

  例图赏析 

  这张照片机位极低,镜头几乎贴到海滩上。 

  为此,前景不得不进行景深合成。但这时候太阳已经落山。地面光线和柔和,地面前景没有非常明显的明亮差距,因此地面前景是不需要进行曝光合成的。 

  可是逆光的日落时分,天边反差极大,因此远景需要曝光合成。 

  前期拍摄步骤: 

  (1)前景拍摄了一组(4-6张?记不住了),固定曝光参数。改变焦距。目的是景深合成。 

  (2)等到对焦到无穷远点时候,再加拍一张减曝光(对天空曝光)的照片。目的是曝光合成。 

  后期里顺序无所谓。一般来说,比较方便的是首先把远景的两张进行曝光合成(这样容易,因为焦距没有变,因此两张画面大小完全一样)。然后和前景的那一组进行景深合成。 

 

  我们再看这一张,情况就很不一样了。 

  这是在一个山里的隐蔽雪洞里用中长焦镜头拍摄的小景。 整个场景的深度可能是十几或几十米。 中长焦镜头的景深很浅,不可能做到这么大的景深,因此一定要景深合成。 

  可同时洞里极其黑暗,而冰雪的反光处又非常亮。5DSR的动态范围不可能同时记录下暗部和亮部的细节。 因此几乎每一处都也要曝光合成。 

  前期拍摄步骤: 

  (1)对着画面最近处,用M档,拍摄两张不同曝光值的参数。得到一组两张不同曝光值照片。 

  (2)改变对焦点,往前一点对焦,然后用M档,用和前面一组同样的参数, 得到一组两张不同曝光值照片。 

  (3)继续改变对焦点,重复上面过程 

  (4)这样一共拍摄了N组照片(具体数字记不住了) 

  后期步骤: 

  (1)把每一组两张进行曝光合成(一定要先曝光合成,因为这样最容易) 

  (2)把曝光合成后得到底N张照片进行景深合成 

  我强烈建议大家在手机上装一个景深计算APP。用中长焦镜头拍摄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景深。 

 

欢迎收看第二期:《平均降噪技术》

欢迎收看第三期:《星轨拍摄技巧》

欢迎收看第四期:《利用RAW+软件降噪及提升宽容度》 

欢迎收看第五期:《后期缩图/锐化/输出技巧》

欢迎收看第六期:《如何用明度蒙版进行曝光合成》

欢迎收看第七期:《高像素时代的衍射效应/最佳光圈》

欢迎收看第八期:《采用移轴镜头的移动动作进行无缝接片》

欢迎收看第九期:《利用移轴镜头的俯仰动作控制景深》

欢迎收看第十期:《快速精准景深合成秘诀大公开》

欢迎收看第十一期:《组合拳的力量》

欢迎收看第十二期:《微光夜景补光技术》

欢迎收看第十三期:《风光摄影中滤镜的选择》 

欢迎收看第十四期:《图像锐化的基本工作流程》

欢迎收看第十五期:《镜头优化》 

云漫(20)
佳能(7751)
宽容度(27)
曝光合成(3)
风光摄影(6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