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的GF1用户,我对松下是有感情的。在当时来说,液晶屏显示反差对焦可以达到如此快的速度,是让人称羡的事情。再加上配合20饼以后,以如此小的体积就能提供大虚化和惊人的弱光拍摄能力,这份感动至今难忘。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GF1不佳的色彩还原和高ISO画质逐渐让我烦恼,终于在去年底连同20饼和14-45一起出掉了。
便携相机还是需要一台的,在不以拍照为目的出行的时候,带着笨重的单反太过累赘。
到了2014年,便携相机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丰富的产品让人眼花缭乱。我很清楚,当年与GF1一见如故的情形不会再出现。要把所有品牌所有类型的产品都仔细研究一遍是不现实的,我只好先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说偏见)过滤了一番:徕卡性能太差,富士太小众,这俩牌子首先排除。理光GR对于喜欢扫街的人来说有一定吸引力,但是就一个等效28mm的f/2.8镜头有点不甘心,而且价格不便宜,也排除吧。尼康的色彩不喜欢,J1用过印象也不好,排除。最后关注范围缩小到索尼、松下/奥巴和佳能。
首先说说佳能。作为单反用家,很自然地会考虑同品牌的微单,主要是对佳能的成像风格比较适应,DPP用起来也顺手。曾经带着借来的富士X100去佳能交流空间对比过EOS-M,个人判断色彩还原还是佳能好些,但同时发现了EOS-M的致命弱点:对焦速度太慢。二代按照厂家所给的数据,应该有所提升,但能到什么程度,没试过不好说。其实真正阻碍我入EOS-M II的是18-55标变太大。既然已经有单反,我对微单的要求是:挂在脖子上不能有压迫感,镜头不能下垂。22饼完全符合我的要求,但只用定焦会不方便,看看同样是APS-C的索尼,16-50就小巧很多。再加上EOS-M握持感和操控都不是很舒服,算了,放弃吧。
除了EOS-M以外,佳能还有另外两台机器进入了我的视野:G1x II和G16。
其实我一开始最想买的就是G16,这也跟个人感情有关:2007年我从索尼卡片机换到佳能G7时,感受到的是全方位的提升,以至于投入佳能怀抱至今。G16的变焦镜头素质不错,有大光圈,对焦速度也已经不慢,我几乎已经要买它了。可是,用过更大的画幅以后,卡片机在弱光下试拍的成像效果无法再让我容忍,罢了,理性点。
G1x II的主要问题跟EOS-M一样,也是速度,而且这个体积重量有点大。认真看了无忌上的G1x帖子,感觉效果没有想象的好,EOS-M也是。我有种感觉,佳能在主推全画幅的时候,故意把残幅的画质做得差一点……
佳能排除了,接下来目光转移到索尼。近两年便携机市场上势头最强劲的应该就是索尼了,而且索尼提供了丰富的产品系列,从接近卡片机身材的RX100到全幅固定镜头的RX1再到可换镜头的A7,给人“总有一款适合您”的感觉。索尼的体验中心非常好,试玩很方便,所以对索尼的机器也算比较熟悉。
RX100我拿过几次就无爱了,太小太薄,握持感实在太差,不想用。
RX1上市之初,我是严重关注的,在体验中心试用之后,发现自动对焦性能不佳,而且不能换镜头,再加上高高在上的价格,把我吓退了。不过画质真的很不错。
后来A7出现了,我本以为这就是我要的,可是镜头怎么办?变焦头一点也不小巧,整个相机拿在手里还是很大一坨,不够便携。只用35/2.8的话,我又不甘心了……
最后说说NEX。个人认为NEX仍然是索尼微单的经典,A7走了一条太过牵强的路。NEX刚出来的时候,我不太喜欢,理由是机身那么小镜头那么大,手感不平衡。但是16-50电动饼干变焦出来以后,改变了我的看法。一度有人问我买什么微单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5R。甚至遇到有人想买APS-C单反时,我也会劝说其买5R。身边有朋友陆续入了以后(哈哈,朋友们别打我,其实5R还是不错的!),我切实用过之后,才发现了几个问题:首先,这个电动饼干变焦头的成像确实是做了很大的妥协;其次,曝光补偿这个最常用的功能,操作起来略显繁琐;再有,每次节能休眠后,都需要很长时间唤醒。 当然,还有NEX6、NEX7可选,就是价格贵一些。再后来,A6000出来了,这个机身的手感、操控以及对焦速度,完全满足了我的要求。最大的问题还是镜头群。APS-C画幅的镜头,佳能尼康都不能真正做得很便携,凭什么只有索尼可以?实际用过16-50和16/2.8以后,感觉成像确实没有达到预期,而更大的镜头我不想考虑。(以前GF1挂14-45我都嫌大。)但不管怎样,APS-C的底,层次过度、宽容度、弱光噪控还是比M4/3好,所以综合成像来说,挂16-50的A6000是不会输给同样挂标变的M4/3的。可是索尼还是拿不出一枚大光圈饼干定焦!于是我又重新开始关注M4/3。
松下更新了曾经让我感动过的20饼,新的镀膜让色彩更饱满更扎实,对焦动静也比一代小,速度也快了些。当年我就是为了20饼入的GF1,这次,居然还是20饼,在我纠结于索尼和M4/3之时投下了决定一票。此时GF已经进化到了6,据说色彩比当年的GF1改进了不少,我无从找证据,多少有点相信。说到色彩,我为什么不选口碑更好的奥巴?第一,因为我已经用熟了松下,换奥巴又得重新适应;第二,看过无忌上不少奥巴的片子,对于同样大小的底,我是没感觉效果有明显的高下。再加上我喜欢的20饼是松下的,配松下机身更合适。于是,没有经过多少思考,没选奥巴。松下方面,在我视野范围里的便携机总共有3台,包括GX7和GM1。本来优先考虑的是GX7,因为前几年把玩过朋友的GF3,感觉相比GF1缩水很多,手感和操控都不爽。可是在店里试玩了GF6之后,感觉可以接受,速度也挺快的。想想画质差不多,没有必要多花2千块去追求操控的极致,反正需要严肃摄影的时候,还是得单反出马。至于GM1,更加小巧是优点,握持感更差是缺点,我还是简朴点,买个便宜的吧。
接下来是镜头的选择。店家很热情地让我试用对比徕卡25/1.4,我感觉色彩比20饼更加饱满,色调暖一些,不过差距不是宏观的。考虑到这个头不饼干,有违我入便携机的初衷,所以定焦仍然选20饼二代。标准变焦镜头的选择居然如此丰富,总共有3款。14-42II太大,不考虑;12-32比x14-42更轻更小,而且广角端更广,是我理所当然的选择。说实话,对于12-32的画质,我之前没做过功课,只是看到有人说好,然后看了下国外评测网站的数据,分辨率比x14-42强一些。买回来用了以后,我觉得跟我当初的14-45比,肯定是不如的,但比印象中的x14-42确实要好些,算是满意吧。
终于大功告成,入了GF6、20/1.7II和12-32,回归松下!这个纠结到购买的过程,比起当年买GF1,要漫长得多,应该算好事吧,说明市场提供的相互竞争的产品多了,得益的是消费者。
原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