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感受蔡司顶级镜头的魅力——小测35/1.4 ZF.2兼谈其他ZF(ZE)镜头

感受蔡司顶级镜头的魅力——小测35/1.4 ZF.2兼谈其他ZF(ZE)镜头

色影无忌
Carrera4S
黑眼圈
2013-11-28

 

  一. 写在前面:

 

  正式接触蔡司镜头算起来应该始于ZF(也就是Cosina代工的日菜),所以本篇内容仅限于ZF单反镜头,旧版康泰时YC\G镜头不在此列。

 

  从初入菜门的ZF50/1.4(2007年)到目前(2013年头)ZF35/1.4到手,大概有5个年头了。共使用过ZF25\28\35(F2.F1.4)\50.4\85这六只镜头,笔者说的使用是持有至少一年以上,拍片不低于3000张,50、100微距和21超广牛头只算上手体验一把。没有深度感受。所以评测的内容有一定主观,我最终的目的是想做一个蔡司丐版玩家总结,希望对大家选购蔡司有所帮助。

 

  二. 先说35/1.4

 

   一年前发布的时候不太感冒,因为一来是手里有ZF352,再个是因为其高达14600的逆天上市价,加上BT的860G自重,楼主实在是打不起兴趣。直到2012年年底,楼主闲来翻阅本地二手交易,发现99新行货带B+W价格有亮点,一拍脑袋速将其拿下,卖家也很厚道,明确告诉了该头难以驾驭,携带、对焦实在是抓狂至极,固低出之。楼主暗自窃喜。以我5年玩菜的经验,搞定这个35——小意思。

 

  实际上手来看,上家的话貌似有几分道理,这款镜头在体积,重量上都是ZF其他镜头不能比,72mm的口径,860G全金属、全光学玻璃设计,不折不扣的顶级用料。上手的感觉相当好,转动宽大的对焦环能迅速找到摄影师那种对图片贪求的感觉,而且阻尼均匀、比起58口径ZF352来看,阻尼感35/1.4反而轻巧些,恰到好处。楼主猜想可能是因为35.4用了内对焦技术,通过移动中镜组来完成对焦,而ZF352是移动前后镜组(ZF352的浮动镜组对焦也是亮点,ZF镜头群里最便宜的浮动镜组,没有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该镜头难得的采用了非球面镜ASP、低色散玻璃ED、内对焦IF——蔡司总是标榜其能通过复杂光路设计,用普通光学玻璃来消除各种相差、色差以达到完美的平衡、顶级的成像和相对容易的品控。所以对ED\ASP\IF是很吝啬的——虽然这些技术目前已经被适马腾龙(尼康近5年也有那么点意思)为代表的日本光学厂商用烂(唉,楼主最近疯狂备考G中,写的中文都有英语的思想了,抱歉哈)。

 

  为什么这只35/1.4对比同门小弟352,光圈“仅”大一档就要下如此猛料?引用赵嘉在《兵书十二篇》中的论述:

 

  “镜头的设计其实更多地是一门艺术,镜头的结构实际上是通过若干组镜片的相互作用、相互抵消来成像和抵消各类色差,畸变……设计常规光圈镜头(F2.8以上)也是某种意义上在造价、加工、成像、重量上的权衡,甚至是妥协,但是在顶级镜头的设计上,不是简单改变一个参数就能行得通的事……简单来说如果想解决问题A,我们先要考虑去动参数B和C,而后两者的改动又会引起新的问题D,着手解决D,又会带来新的问题E、F……这就会像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一样,问题层出不穷”

 

  所以,我们有了这款又大又粗又长的35/1.4,通过一个月的实拍,楼主发现这颗镜头充满了蔡司的倔强,那种对光学的不妥协。绝不仅仅是352光圈“大一档”那么简单。色彩秉承老蔡一贯的风格:远观似油画的厚重;近看如丝绢般细腻。在画面反差、空间而营造的强烈的立体感、氛围感比其他ZF头更胜一筹。听着怪玄乎的是吧,这个真只有自己去体会了。值得强调的一点是——蔡司绝对不是你用实验室数据就能读懂的镜头。

 

  35.4的缺点也很明显:重!旅行摄影就不要考虑了,不然会是对自己体力和耐心的极大考验。1.4全开的紫边也比较厉害。用1.4在室外拍摄的时候尽量避免高光。

 

  原帖链接:感受蔡司顶级镜头的魅力——小测35/1.4 ZF.2兼谈其他ZF(ZE)镜头

 

共 3 页<<<123>>>
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