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一个相机企业来说,达到5000万支镜头的累计生产总量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目前也只有佳能和尼康两家公司可以做到。2009年8月,尼康首先宣布自己生产的尼克尔镜头数量超过了5000万支,而时隔4个月的12月底,佳能也告知世人自己的EF镜头同样突破了这个目标。不过虽说都是5000万支,但两家的实现情况却有所不同,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完成累计产量的时间长度与数量。
从表面上看,尼康先于佳能达到5000万支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从5000万支镜头的种类与时间表上反映出的却是佳能的进步更加显著。比如:同样都是5000万支的累计产量,尼康是全部镜头的总产量,而佳能是最新的EF系列镜头;从时间来看,佳能EF镜头的起点是从1987年开始,而尼康却是1959年就已经开始了。也就是说,佳能仅仅用了22年的时间就令自己一个镜头系列实现了尼康花费整整50年所做的事情。另外单从最后一个千万支镜头的实现情况来看,佳能用了一年零八个月,而尼康的最后一个五百万却用去了足足一年的时间。
是什么得以让佳能后来居上还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个中原因就摆在我们眼前。
技术胜于雄辩
成为佳能第5000万支镜头的正是其2009年10月发售的“EF 100mm f/2.8L IS USM 微距”,而这支被俗称为“百微红圈”的新产品也是凭借着其对倾斜和平移两种抖动都具有良好的补偿效果(即:具有双重IS功能)才备受广大影友关注的。说到技术,它一直都被佳能EF镜头所秉持,比如:USM超声波马达、影像稳定器、非球面镜片、萤石镜片、UD镜片、超级UD镜片、多层衍射光学元件、防水滴防尘、全时手动对焦、内对焦/后对焦、焦点预设等都被及时准确地运用到了佳能的EF镜头当中。像1987年出品的第一支EF镜头就将大口径全电子卡口和内置自动对焦马达完美的结合在一起;1995年生产了世界上第一支装备了影像稳定器的镜头EF 75-300mm f/4-5.6 IS USM;2001年世界上第一支采用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照相机镜头EF 400mm f/4 DO IS USM诞生;2003年又推出了针对配备APS-C规格(22.2 x 14.8毫米)图像感应器的佳能数码单反相机进行优化的EF-S镜头。
虽然与尼康的尼克尔镜头在类型数量等方面都是不相上下,但是佳能EF以及EF-S镜头却在技术、配置、用料等方面较之其它品牌更胜一筹。而在诸如卡口圈尺寸(卡口尺寸大于竞争对手,令镜头在光圈等镜头设计方面展现出远超竞争对手的实力)、马达配备以及镜片工艺等方面佳能又具有先天的优势,所以在市场上倍受追捧也就不言自明了。
产品定位准确
如果说佳能EF镜头阵容强大的话,恐怕会让很多使用尼康尼克尔镜头的用户大不服气,毕竟两家在定焦、变焦、大光圈、鱼眼、微距、移轴上有着太多、太过相似的产品划分。但是,在产品定位以及细分上佳能EF镜头却显得更加贴近用户的实际需要,而其中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70-200mm焦段的远摄变焦镜头。目前,佳能共计推出了包括EF 70-200mm f/4L USM、EF 70-200mm f/4L IS USM、EF 70-200mm f/2.8L USM、EF 70-200mm f/2.8L IS USM、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在内的五款产品,它们各自面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且价格区间涵盖了从几千到万余元的不同定位。而通过这种对经典产品的不断升级与完善,佳能不仅达到了让用户自由选择的实际目的,同时也让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了。
此外,佳能镜头产量持续看涨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可以归结为该品牌旗下EOS机身的销售增势。因为无论是性价比极高的500D、550D,还是定位使然的50D,亦或是操控性卓越的7D以及全幅高画质的5D Mark II,这些在数码消费市场上走量的中低端单反产品都无异于帮助了佳能镜头的产销量一路飙红。可以说,佳能EF镜头是与EOS机身一起成长并逐步壮大起来的,而前者能够有今天的5000万支产量也绝对离不开EOS机身的市场认知与品牌号召力。
技术上的领先加之准确而细化的定位,使得本就品质上乘的佳能EF镜头群更具使用价值和产品魅力。而在先后达到了累计5000万支镜头产量的事实面前,佳能和尼康也重新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蓄势待发。现在,虽然我们还不知道谁能首先实现下一个1000万的目标,但是就佳能镜头的发展速度来看,又有谁会怀疑一个已经看似揭晓了的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