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云漫风光摄影高级技巧讲座第一期|曝光合成和利用高宽容度应付大光比场景

云漫风光摄影高级技巧讲座第一期|曝光合成和利用高宽容度应付大光比场景

无忌论坛
云漫
强旮旯
2018-05-24
 

  3. 宽容度有啥用?

  如果一部数码相机在某个ISO下拍摄的RAW文件,前期欠曝4档,在后期软件里我们把这张照片拉亮4档而画质却依然可以接受,那么我们说这部相机在这个ISO下的欠曝宽容度至少有4档。

  很多读者看到这里后立刻会说了,“欠曝4档然后后期补救? 你这个小白!懂得什么叫曝光吗?” 

 

  其实,在真正的摄影师手里,宽容度不是用来补救前期错误的(虽然它也有这个功能)。它是用来帮助我们拍摄的。 

  为了充分发挥数码系统的潜力,风光摄影师常常有意(而不是犯错误)在前期让画面欠曝或过曝,然后在后期软件内通过改变曝光值来让照片恢复到原先需要的曝光值。 有意过曝的例子包括通过“向右曝光”来降低噪点(限于篇幅这次我们不谈这个话题)。有意欠曝的例子包括利用稍后要展示的用单张RAW文件拍摄高光比画面的技巧。 作为一个摄影师,我们需要知道手中相机的欠曝宽容度和过曝宽容度——比如欠曝几级可以拉回来而不损伤画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器材的画质潜力。 

  我们需要注意几个基本事实:

  ■ 如果前期过曝光(只要还没有死白),那么后期减曝光不会对画质有任何不利影响。这是“向右曝光”,这样做其实画质会更好。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解释这个概念。比如我们用仪器去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每一次测量结果的误差大概是1毫米。如果物体本身是40毫米,我们测量结果可能是39-41毫米之间。 

  假设我们用了“不对”的仪器设置,测量值必须除以4才能得到真的结果。我们的测量结果是159-161毫米(160毫米,外加正负一毫米的误差)之间。把这个结果除以4,我们知道这个物体的长度是39.75-40.25毫米之间。这样的情况和前期过曝然后后期减曝的操作很相似。我们不但没有损失任何数据,反而提高了精度。 

  ■ 如果前期欠曝光,那么后期加曝光必然会增加噪点,影响画质。 

  继续用上面的比喻,假设我们用了“不对”的仪器设置,测量值必须乘以4才能得到真的结果。我们的测量结果是9-11毫米(10毫米,外加正负一毫米的误差)之间。把这个结果乘以4,我们知道这个物体的长度是36-44毫米之间。显然我们的测量误差大了很多。这样的情况和前期欠曝然后后期加曝的操作非常相似。这样的误差是噪点的来源 。本来一片均匀干净的灰墙照片上每一个像素的色彩亮度应该一样。可是由于测量误差,现在每一个像素的亮度都不一样了,看起来自然全是噪点。 

  当然这只是一个通俗易懂但不完全科学的比喻。更加详细和学术的解释,请看我的书《极致之美 -云漫的风光摄影手记》里关于噪点的讨论。 

  换一句话说,只要是欠曝然后后期拉亮,就必然会引入噪点。 

  但不同相机这方面的表现差别非常大。有些后期拉亮3档噪点就惨不忍睹。有些拉亮4档依然十分干净。 

  4. 渐变灰滤镜 

 

  渐变灰滤镜的功效大家都知道了。它能用来压暗天空,平衡天空和地面的亮度。曾几何时,我也是个渐变灰滤镜的鼓吹者,写了不少教程,毒害了一大批人。 

  可是渐变灰滤镜有很多问题。高质量的滤镜非常昂贵;它们易碎、易划伤、易丢失;它们使用麻烦,尤其是冬天戴手套的时候。它们可能偏色,可能影响清晰度。 

  不过摄影人多数是狂人和土豪或败家子,为了得到好片他们是不怕麻烦或花钱的。滤镜最大的问题倒不是麻烦或昂贵,而是它们最终效果常常不理想。不适合于天空和地面有不规则过度的地方。比如当我们拍摄一个山峰的时候,渐变灰滤镜不但压暗了天空,也会同时压暗山头。当我们拍摄包含天空的峡谷或岩洞的时候,就更加不可能使用滤镜来控制光比了。 

 

  我自己已经好几年没有用过任何渐变灰滤镜了。在国际知名风光摄影师群体里,我也不知道还有几个人在继续用这样的滤镜。这两年圈子里有一些专业人士突然开始鼓吹渐变灰,对这个现象我百撕不得其姐。 

云漫(20)
佳能(7756)
宽容度(27)
曝光合成(3)
风光摄影(6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