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很多其他媒体的测评,上来就会展示如上图一般的样片,然后跟一句:奶油般的虚化、十足的德味!接下来是把原厂的广告搬过来,调整一下顺序。一篇完美的测评成功了。厂家喜欢,读者满意!
一篇负责任的测评怎么可以这样写呢?我也用适马16mm F1.4拍摄了这么一幅充满弥散圈的照片。但是我紧接着告诉大家。这确确实实是适马16mm F1.4拍摄的,不过您别期望也能天天拍这样的片子。F1.4这些都是扯淡!具体的原因,我在后面会有详细的解释。
诸位不要随便怀疑现代镜头设计的能力。所以,我特地放大2幅照片的局部给大伙看看。
其实测试镜头的真实分辨率如何,非常简单,只要您肯拿出草稿纸计算一番。我特地挑了这幅来解算给大家看。我站在10米远的地方拍过去,结果门贴上的字迹都是清晰可见的。说明了什么问题?
门贴上的英文字(右边黑灰色的部分,不是左边橙色部分),约高30mm,字体笔画约宽3mm(我甚至找到一幅对应的门贴来测量了一下),此时如果镜头够清晰,它至少要分辨6mm宽的一幅黑白线对(3mm宽的黑线加上3mm宽的白线)。我根据像高公式来对应一下,也就是这对线对,在CMOS上只对应到0.0096mm高的像。
※ 像高公式:物距/像距(像距近似于镜头焦距)=物高/像高
再找来我用的奥林巴斯EM5 MK2相机的参数,轻松算出每个CMOS像素的尺寸是0.00375mm。2个CMOS的高度正好是0.0075mm。也就是说,CMOS如果能分辨出0.0064mm高的像中含有一对黑白线条,已经几乎接近了CMOS密度的极限。所以这很好地解释了上面的局部放大图中WATCH OUT中,为什么W、A中间的字体已经粘在一起分辨不出了,也解释了TCH OUT这些相对简单的字体为什么能分辨清楚。因为这是CMOS的极限。
进一步推论,也就是这枚镜头在近轴的部分,已经充分榨干了这块CMOS解像力。镜头实际解像力接近多少呢?很容易计算。大约接近104线对/mm,可以比较清晰地分辨出来,解像力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