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学摄影的范畴十分宽广,既有我们熟知的动物摄影、植物摄影,也有相对陌生的地质摄影、环境摄影、矿物摄影、岩石摄影、化石摄影等。博物学摄影需要用到的设备纷繁复杂,除了常规的镜头与机身,还有功能各异的众多附加设备。在本篇文章中,我主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动物类博物学摄影作品来进行展示,这些照片都是利用各种镜头附件来实现的。
天鹅是一种美丽的大型鸟类,它们体态优雅。天鹅保持着一种动物界中罕有的“终身伴侣制”,在越冬时,不论取食还是休息,都是成双成对的,因此古往今来天鹅都是纯真与善良的化身。生态摄影师们自然也对天鹅青睐有加,如何运用器材以及如何巧妙构思是决定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在这种远距离生态摄影中,如果拍摄到关键部位的特写照片会令人欣喜有加。如果曝光构图和动物的神态都处于最理想的状态,一张生态大片就有可能诞生。
在苦寒之地利用长焦镜头加增倍镜 远距离拍摄各种野生动物。
天鹅属于大型鸟类,但是在野外拍摄中依然难度较高,尤其是局部特写的拍摄比较困难,需要镜头的焦距越长越好,此时大光圈长焦镜头+增倍镜就成了最为实用的解决方案。在EF 400mm f/2.8L IS II US镜头上加装Extender EF 1.4X III增倍镜后,刚好可以在天鹅的警戒范围以外实现特写拍摄。这对大天鹅在距离较近的水面上觅食,其中一只正对镜头,另一只侧着身缓慢游动,二者间形成了颇具意境的姿态。此时我迅速将曝光补偿调高2/3挡(由于白色部分占据画面的绝大部分面积,因此需要提高曝光补偿以确保对白色对象的正确曝光),按下快门,便得到了这张体现恩爱之情的生态摄影作品。
火狐是体型最大的一种狐狸,鲜红的毛色让人感到惊艳异常。在风雪交加的苦寒之地,一只火狐在暴风雪的间隙中出来觅食,即便它发现了摄影师的存在,也没有要立刻逃跑的意思,而是转过头打量着我们。白色的雪原与火狐的体色形成强烈的反差,仿佛在上演一出“冰与火之歌”,使画面产生一种异样的美感,这种场景恐怕一辈子都难以忘记。
能在大兴安岭的针阔叶混交林中发现猛鸮,真是意外之喜,因为这种猛禽一般只生活在极北之地,在这种纬度遇到它的概率极低,和中彩票差不多。风雪交加中,猛鸮矗立在枝头,侧着头注视着我。我动作轻缓地举起相机,快速连拍了几张,旋即,猛鸮扇动翅膀,毫无眷恋地迅速消失在远处的风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