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GXR,首先因为理光是我非常喜欢的相机品牌,胶片时代的GR系列就已经是经典,我用过的GX100、GX200、GRD3在操控的专业性上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转盘上的自定义选择、snap估焦拍摄、定时间隔拍摄等等,是快速扫街拍摄的利器。只是由于感光元件过小,透视感、画质和高感能力总是有些缺憾,因此GXR系统出了A12 GR28mmF2.5模块时,我果断购入,并把GRD3、EP2、G45、G90头统统出了。可到手后,并没有那么兴奋。首先体积比GRD3大出不少(昆明没找到卖理光的,所以真机都没见过,汗!),主要是厚了,重量也沉甸甸(手感和做工没的说),随身性不如以前(和GRD3比,比EP2的话其实差不多);其次理光的强项在于操控(这点我始终认为在小机器中,理光操控感是最好的),画质上还是差一些,在APS-C画幅的机器中,高感能力并不出众;最郁闷的是镜头群支持也不好,P10、S10这种DC级模块就不讨论了,除28外,唯一值得入手的是A12 50mm微距头;GXR M模块(转接徕卡头)简直坑爹,一个转接环要4000多,毫无性价比可言;等半天的APS-C画幅24-85变焦模块,先不说光圈不恒定,单看那个体积和造型就让人生畏……加上iPhone4s作为随身乱拍的利器也很给力,GXR系统在我手中几乎没有了用武之地,闲置也就成了它唯一的宿命。
3、选机心得。
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想找一个合适的微单,但基于之前的教训,更为谨慎,开始关注并比较各品牌新出的微单系统。先说SONY奶昔7,这无疑是一台在参数上傲视群雄的微单,小巧的机身内置EVF取景器,2400万超高像素CMOS,专业的黑色金属机身……使它一经发布就成为了众色关注的焦点。但SONY的Nex系列机身设计实际上有些欺骗视觉,因为超薄的机身改变不了法兰距的限制,E卡口镜头只要接上奶昔机身,都会让人想起曾经的F717,加上超粗的镜筒设计,显得头重脚轻,一点都不显得小巧。虽然有理由对蔡司光学品质加SONY电子实力相结合充满期待,但外观搭配上的不协调让我第一时间对奶昔说了88。
我相信,富士X100发布时,那复古的旁轴造型,科幻感很强的混合取景器,还有富士自身在感光元件上独特的研发实力,都让人充满期待。但其上市后反响比较一般,主要问题在于对焦性能、菜单设计等机能方面。富士也以此找到了市场切入点,顺理成章的发布了可换镜头的X-Pro1,在其采用了全新的X-Trans CMOS后,通过全新的像素排列和取消低通的设计,始APS-C画幅相机的画质、色彩和高感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但由于令人诟病的对焦速度、取景相差、整机性能等问题并未实质性的得到解决,加上X100和X-Pro1这类机器从机身设计、镜头搭配到实际操作感受,就是定位于有旁轴情结的专业和发烧玩家,类似M8、M9的替代(就像是TX-1之于Xpan),是一个玩物,实用性和普及型上有先天的不足。加上昆明的富士卖家从来不让上电体验,有的甚至不让拿出来摸摸,使我一直没有直观的体验,不敢轻易下手,X-Pro1也就渐行渐远了。再除去从没关注过的三星,我的目光又回到了起步时的M43,这次我会有什么收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