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领悟摄影师的思想(二)—对立

领悟摄影师的思想(二)—对立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周勇
2012-03-06


聚焦

选择性聚焦配以较浅的景深显然可以在两个平面之间形成对比,但这也是有代价的。模糊的平面会失去细节,从而无法与对较清晰的平面形成足够的对立关系。要想让两个平面的视觉重量等同,它们就必须具有同样的清晰度。


风景画是一个重要的艺术类别,而且在历史上对如何在画布上微妙地分割深度也有很多思考和关注。风景画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出现始于17 世纪,在那以前,风景只是起辅助作用,用于为主要对象提供一个环境。第一位伟大的风景画家是克劳德• 洛兰。在他之前,风景画都是服务于宗教或神话题材。尤其要注意的是,他发展出了之后数代画家仍在沿用的许多风景画技巧,他的作品在18 世纪和19 世纪仍被特纳和约翰• 康斯特布尔等画家所推崇。特纳于1815 年创作的《穿越小溪》就是处理多平面的一个绝佳例子,对洛兰的经典布景作了进一步改良。典型的洛兰方法是幽暗、位于阴影中的前景,含有重量感,用树木笼向一侧,接着视觉重量更大的大面积前景延伸到画布的另一侧,几乎同样幽暗,以便引导视线扫过画布。从这里,视线会被引向画面中央,随后向外向上延伸至明亮的远方和天空,一轮朦胧的太阳出现在视野中,或者被树木半遮半掩。

经典风景画也需要任务,通常是历史或神话人物,虽然人物在画面中尺寸很小,但洛兰和特纳都用取景和光线工具引起观者对人物的注意。在特纳的这幅作品中,人物并没有什么历史意义,但在构图和引导观者注意力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视线引导要预设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这一点显然会落于近处,而非远处。但前景故意被安排得很暗,以便将其分离为另一个平面。因此,特纳在前景中央安排了一池反射光线的水。近处的女性人物很快就可以引起注意,画面结构从这里将视线引向远方。这种效果很微妙,但也很生动。

图七

《 穿越小溪》,1815 年,J. M. W. 特纳

在这幅英国田园风景画中,特纳改良了克劳德• 洛兰的技巧,在较暗的前景中安排了一个较亮的池塘,以便吸引注意力并将其引导至外侧和上方。通过光线和构图分离平面的结果是首先赋予了画面稳固的结构,其次则是引导视线穿过画面


绘画的经验对摄影来说通常都是很宝贵的,接下来这个例子就将绘画经验转用到摄影当中。我们可以模仿洛兰的技巧,而且这么做也没有错,特纳就这么做了,但也需要一点调整,在这个例子中,洛兰的经验就解决了一个具体问题。这张照片拍摄泰国古都大城的遗迹,原本目的是要表现两座略斜的砖质佛塔。考古和建筑摄影的标准做法是事先好好侦察,大概了解一下光线情况。至于拍摄对象方面,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没有什么东西会移动。在这个例子中,我四下走动,想找一个用广角镜头拍摄时提供一些趣味的前景,起初我的目光注意到了一堵矮墙上的佛像头部。接着我又看到了草丛中的石质佛像头部。这两个角度看起来都非常引人注目。显然需要一个较低的相机位置,那光线怎么办呢?我希望头像能被照亮,但我也想要经典的较暗前景的分离效果,以便将视线引导至远处的两座佛塔。光影效果是不可能确定的,但我打算等到前景的阴影开始攀上头像时就拍摄—换句话说,就是最后一个可能的瞬间。我取好了景,等待着这一刻,结果它确实如我所盼的那样出现了。左右两堵残存的矮墙提供了阴影中的前景,它们之间的佛像头部则沐浴在最后的阳光中。由于它离镜头很近,又是一张面孔,因此会最先吸引观者注意,并将视线引向砖塔。

图8

图9

摄影师(1282)
思想(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