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评委的目光该在每张照片上停多久

评委的目光该在每张照片上停多久

中国摄影
黄榆
张艳秋
2011-12-05

中国的摄影展览和比赛应该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不仅是因为中国是全球照相机最大的消费国,中国的摄影媒体也是全世界最丰富的,同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热爱摄影艺术的队伍。所以参与展览和比赛是很多摄影人检验自己,证明自己,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

参评者对于摄影展览比赛评选的关心,并不仅仅在于谁的什么作品得了什么奖,还有评委是如何对待包括自己作品在内的每一幅参评作品的。比如,评委们的目光到底能在每幅作品上停多久,就是一个常被讨论的话题。有好事者根据评选时长和来稿数,计算出评委目光在每幅照片上停留的时间,大多是数秒至一秒不等。因此,有人甚至质疑是不是这样的评选有些不负责任,在这么短时间内做出判定,评委们会不会把好照片遗漏掉?

随着摄影人群的快速增长,无论什么样的摄影活动,来稿量都越来越大,评选时间给得再充分,终归有个限度。在这种情况下,每次评选中评委目光在每张照片上停留的时间平均下来肯定不多。这个已在所有摄影评选中成为惯例。

作为参赛者,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作品很在意,敝帚自珍也好,自信满满也好,都希望能得到评委专家更多垂顾,别产生遗珠之憾。对于这种诉求,从参评者一路走来或对参评者心理多有了解的诸位评委专家,肯定会充分理解。如果您到过评选现场,会发现评委们的认真劲儿,尤其是争论起来的执著劲儿,会比参赛者更高。如此,我们应该放心。

在有限的评选时间内,评委们会根据主办单位安排,合理分配评选时间。比如说,在评选前一阶段,因为大量稿件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有的照片看一眼就知道其水平高低及是否合乎要求,因而评委目光在其上停留时间过短甚至一扫而过都不足为奇。但凡能够让评委们驻足停留、多看几眼或者产生思考、生发议论的照片,肯定是其某一方面特色让评委“眼前一亮”,这样的照片进入下一轮的可能性也会增大。从这个角度看,评选是个快速的优胜劣汰过程,参加了就要对评委的眼光和实力充分信任。另外,为了避免遗漏,形式上并不出奇的照片,评委们会有意识地眷顾此类照片,甚至了解其拍摄背景等,以便综合判断。

进入复评和终评阶段后,那些经过千挑万选的照片,更会被评委们视若珍宝,他们会为某些作品代言甚至展开论战,尽管最后靠票数或分数决定奖项归属,体现的是民主的结果,但肯定会代表了大多数评委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防止好作品被遗漏,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大型活动还特别设立了专门的复议环节,动议附议同样是个再遴选的过程。这中间,评委们面对每幅照片反复比较判断,目光停留的时间,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由此可以看出,在初始阶段的快速选拔,是为了淘汰那些技术不合格和综合水平较差的参评照片,如果有两秒时间还不能鉴别一张一般化图片,那可能是该评委的专业眼光有欠缺。随着一轮轮进展,越到后面,评委们面对每幅入围作品的时间会越长,可能是几十秒,数分钟,反复地辩论、识别、分析……这样才能保障优中选优,好中选好,保障最后的结果。

广大参评者不知道的是,为了提高效率和兼顾来稿数量等,主办方一方面会根据事先的测算和演练来合理安排时间,且有意识地分初评和终评两个阶段进行。在初评阶段,主办单位还会根据作品情况进行分类、分组,让题材和表现手法类似的照片放到一个层面,更有利于评委横向比较,从中选出佳作,以提高效率。

总之,主办单位所有的措施,都是从每次评选中总结出来的,都是为了让评委们能够有更充裕的时间评判每幅作品。评委们的目光在每张照片上停多久,既考验评委的判断力和鉴别力,也考验着参赛者的个人水平。水平高的作品自然会吸引评委们多加关注,水平一般或者没有新意的作品容易被淘汰。按照这个规律,影友参赛时也不能一味地多投照片碰运气,而应该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地把最代表自己风格和水平的作品精选出来投稿参评。

评委要对参赛作者负责,也要对主办单位负责,还要对自己的艺术良知负责。有哪个主办单位会不希望把自己的活动办好,请来不负责、水平低下的专家评委,也许会有的,但一定是极少数的。

摄影展览(29)
摄影比赛(100)
评委(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