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虎照片被疑造假调查:全民共审华南虎
2007年11月02日13:13 中国新闻周刊
一桩由陕西农民声称拍出华南虎的“小事件”,如何在地方政府、网络媒体和平面媒体及千千万万的民众参与下,变成了一个全国瞩目的“大事件”?
★ 本刊记者/韩永
“那些问题,你别问我!”
见到记者的第一面,陕西省林业厅的王万云就直截了当地回绝了有关华南虎照片的任何提问,语气生硬。
随后的气氛虽有所缓和,但问到与照片有关的问题,他仍然触了电般地敏感,“你不要给我设套,我不会回答。”
作为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的负责人,王万云深陷这场由镇坪县农民周正龙所拍华南虎照片引发的真假之争的舆论漩涡,其中滋味可从其对媒体由热至冷的态度变化中管窥一二。
“我们确实害怕。”他说。
“疑”起网络
华南虎照片在10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就在很多人在为这一价值难以估量的发现想入非非时,网络上已经“暗潮涌动”了。
质疑的声音最早来自于一个摄影专业论坛——色影无忌。后来的事态发展证明,这一论坛充当了华南虎事件“舆论工厂”的“原料供应商”。
10月13日早上7点30分,网友“yixians”将发现华南虎的消息连同照片链接发到论坛。这个“事端的挑起者”此后再没有浮出水面,但对他抛出的这一帖子的讨论却已像断了线的风筝,再也收不回来。
讨论始终没有游离这一论坛所擅长的领域——照片。讨论实质性推进的速度出人意料。“第一印象”9点多第一次出现时,就点出了问题的要害:“疑点甚多”“但照片是真实的,未经后期处理,”理由在于“数码40张,负片31张,得多大的(后期)工作量”。而网友“sdkfz”在15点23分将他的暗示一语点破:“如果是找个老虎的图放在那摆拍的,根本不需要后期。”这一推理虽说的很不经意,却最终无人能驳倒。
另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出现在晚上10点5分。“洪都刀客”在请几个“靠PS(用PHOTOSHOP修照片)吃饭的人”看了后,得出结论:照片是假的。其证据也在以后被广泛援用——看透视比例明显不对,大家可以根据树叶的大小,推算出老虎的大小,如果这个照片是真的话,老虎估计也就是老鼠那么大。这种推理与后来广受关注的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傅德志的推理异曲同工,只是前者认为老虎不可能这么小,后者认为树叶不可能那么大。
“洪都刀客”随后又推出一个证据:照片中地上是小树枝跟小草,而不是老虎习惯栖息的大型灌木丛。“很明显,就是拿相机在草地上随便拍了下,然后PS上去的。”
在上述两种观点的引领下,拥趸们各展其能,纷纷推出新的证据,一时间,“PS说”和“摆拍说”看起来都拥有充足的证据链。
15日一大早,“第一印象”重剑出鞘。他先是在对“洪都刀客”的回帖“100%”地排除PS的可能性,接着,他抛出了在这一问题上的“终极证据”——GIF动画。他在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网站上找到了几张由陕西省林业信息宣传中心主任关克提供的老虎照片,并将其中的三张通过放大不同的倍数做成了GIF动画。“仔细看这几张照片,你会发现,在水平方向,拍摄角度相差15度以上,机位一高一低。近乎垂直趴着的老虎,当机位不同时,所显现的斑纹应该完全不同!这还是假设老虎一动也没动的前提下。”但GIF却显示,周正龙的三张照片中的老虎分毫不差、完全重合。这个推理的结论只有一个:这是一只“平面”的老虎,是一只“纸老虎”。
这个证据因其无可比拟的直观性和说服力,迅速吸收了其他的证据与言论,在网络上一统天下,并且迅速将影响扩散到其他媒体,尤其是平面媒体。
媒体“答案”
平面媒体的参与过程,更像是一场记者与照片当事方的“攻守游戏”。
寻找破绽的活动首先围绕着周正龙展开。胶片成为双方博弈的第一个平台。这个事关野生华南虎是否存在的最有力证据,被周正龙藏在“贴肉的兜里”(陕西省林业信息宣传中心主任关克语),只在收取了高昂的采访费后才露脸半分钟,却被发现“上面什么都没有,底片一片漆黑”。这样的报道出来以后,周正龙再也不愿意拿胶片给记者看了。
周正龙自相矛盾的叙述成为记者的另一个把柄。这样的矛盾有很多,最具有破坏力的一个是:周正龙声称自己偶然间碰到胶片相机的闪光灯,引起了华南虎的警觉,随后他踩断一根树枝的声响再次惊动华南虎发出了低吼,吓得他自己躲在一块岩石背后,直到华南虎离开,再也没有拍摄照片。
但记者设法从周正龙妻弟、后来被称为周的“经纪人”的县经贸局局长谢坤元那儿看到了40张原版数码照片,通过对这些数码照片的EXIF数据(数码相机在拍摄过程中生成并放置在jpg文件头部的一系列信息)进行记录后却发现,发出闪光灯的并不是胶片相机,而是数码相机,使用闪光灯的照片也不是最后一张,而是在所有数码照片中排序第9,之后他还继续用时23分钟拍摄了后来的31张照片。
对于这些矛盾,周正龙和谢坤元,都没有给出一个有力的回应,或者说他们压根没有打算回应。
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发现,周正龙还有一个制作KT版技术相当了得的妻弟谢坤全,镇坪县的一幅宣传腊肉和华南虎的巨幅广告正是出自他手,宣传广告中的华南虎是他从网络上下载照片后PS到整个山野背景中去的。而他同时又是这次华南虎照片出笼前赴安康冲洗的受托人。
这种似是而非、有所暗示的关系链条,给了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此时,被吊着胃口的读者对这个事件的关注已是欲罢不能了。
林业厅曾经试图消解这些悬浮在每个人心中的疑团,网络上广泛流传的王万云的回应有四点:一、引起质疑的很多图片,并非原图,而是记者在发布会现场翻拍的,变形在所难免;二、图片本身的质量不佳加上周正龙本人的阻拦,使公布更多照片的愿望化为泡影。而接受采访的西北大学教授刘诗峰、对此事深度跟踪的《华商报》摄影记者衡国良,以及很多林业厅相关人员都认为,把所有的照片串起来看,就能清晰地看到老虎的各种变化,如果是这样,公布更多的照片就有助于扭转目前的舆论态势;三、老虎粪便、脚印等旁证不是没有,而是藏在尚未公布的照片里;四、对于为何不使用最长焦距来拍摄的质疑,王万云的解释是,“首先我们要清楚周正龙不是摄影师;其次,敢问哪位拍摄者能在距离虎20米远的地方气定神闲地对焦、取景再拍摄呢?”
从效果上看,以上回应充其量只是回答了一些非主流的疑问,在没有公布更多的照片之前,并不能动摇“第一印象”的GIF动画论据的杀伤力。
更何况,林业厅的鉴定程序也被人广为诟病。从林业厅拿到照片到召开新闻发布会,只有短短两天时间,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都是谁参与了鉴定?怎样鉴定的?林业厅都闭口不谈。
而记者从公认参与了鉴定的一位专家、西北大学教授刘诗峰那儿得到的消息是,他共参加过两次华南虎证据的鉴定,一次是在7月6日《陕西镇坪县华南虎调查结果》论证会上,鉴定的对象是省林业厅调查队一年来收集到的华南虎脚印、毛发及村民的所见所闻,“镇坪有华南虎,事实上在那次论证会上就已经确定了。”
另一次就是在那次广受质疑的公布虎照的新闻发布会上。据刘诗峰介绍,当时现场的情形是很多记者围着他们拍画册上的老虎照片,“由于怕拍照影响发布会的流程,我们还没看完,组织者就把照片收回去了。”
从相关各方的反应看,所谓的鉴定,很可能来源于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孙承骞的一“照”,具体的描述是:“孙厅长拿着一个放大镜对着底片看了好几分钟,‘突然站起来抱住我(周正龙),很激动地说,你终于拍到了,是真的’”。而之所以凭此“一照”就能看穿华南虎,是因为在7月6日的论证会上“心中已有丘壑”。
在媒体的调查突飞猛进而当事方的解释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冥冥之中的一个结果在所难免。这时,一个号称熟知内情化名“干语”的人在媒体上出现了。他对这一事件的前前后后给出了一个解释:周正龙、谢坤元加上另一个在事发之前曾陪着周正龙偷偷“视察现场”的镇坪县林业局动管站副站长李骞,共同策划了这起华南虎“大事件”。
网络上的“铁证”在现实中找到了看上去合理的逻辑。
是脑壳不是脑袋
关注答案并不是华南虎事件引起如此大规模关注的惟一理由,这一事件呈现出如今这种热闹场面,其背后的娱乐因素同样不能忽视。
“人头之赌”就是其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插曲。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傅德志本不应成为焦点,却因其研究员身份与“拿脑袋担保”话语方式之间的巨大反差产生了足够的娱乐效果,让本来对社会话题不甚关心的一群人也开始对此事津津乐道。
这一话题在娱乐大众的同时,深深困扰着当事人。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王万云的电话响起,他瞟了一眼电话号码,嘴里嘟囔着:“又是北京的,不接。”前几天,他的脑袋也上了媒体,跟傅德志、周正龙的脑袋一起,被称为“三个脑袋赌一只老虎”。“我啥时说过这样的话呀?!”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反复强调:陕西人不把脑袋叫脑袋,而叫脑壳。
还有一个细节被很多人提起。在有些媒体报道中,对周正龙去北京汇报的交通方式描述为“在咸阳国际机场见到了周正龙,”“周正龙都没有身份证,怎么坐飞机?!”
看似王万云在反驳,却难掩他的无奈和无助。
10月25日,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将不会研究华南虎照片的真伪。
截稿前的最新两条消息似乎让这场争论波澜横出:一是陕西省林业厅10月29日向前来采访的央视10套《百科探秘》栏目展示了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胶片,据报道,放大后的照片图像清晰,照片中的场景、环境、主体、地貌特征等与数码数据几乎吻合又有区别,且每一张放大的照片上都留有原底扫描后的底片影像。
另一消息是曾“拿脑袋担保”照片虚假的中科院专家傅德志突然发布“谢幕”宣言,匆匆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