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尼康Z卡口系统正式亮相,除了发布两款全幅微单、三款S系列镜头,尼康还宣布正在研发一款Z 58mm f/0.95 S Noct镜头,该镜头是尼康目前为止最快的镜头。Z 58mm f/0.95 S Noct直到今年的一些大型器材展会(比如P&E2019)上才以试用体验的形式展出。当人们以为这款超大光圈手动镜头就此沉寂时,尼康于10月10日正式发布了它。
尼康在“58mm”大光圈定焦上是颇有传统的,Z 58mm f/0.95 S Noct秉承了AI Noct-Nikkor 58mm f/1.2(1977年)的设计理念(良好的点图像还原性能),日本总部将其命名为“夜曲”,意为以夜晚为灵感或感触而创作的音乐。而在国内人们更愿意将“ Noct”镜头称之为“夜神”、“(暗)夜之眼”。早在2013年尼康曾试图复刻经典推出过AF-S 58mm f/1.4G,但由于F卡口限制、内置AF马达,最终只做到了f/1.4,尼康为此也放弃了“Noct”型号命名。Z卡口的诞生,大直径(55mm内径)和短法兰距(16mm)给尼康的镜头设计师带来了希望,由此Z卡口系统光学性能的象征——Z 58mm f/0.95 S Noct应运而生。由于尼康不想在光学设计上做任何妥协,考虑到体积、AF驱动力、对焦精度等因素,最终采用手动对焦。现如今推出手动对焦镜头注定了它属于小众,而手动镜头中走高端路线的当属蔡司Otus和徕卡Noctilux。尼康Z 58mm f/0.95 S Noct更像两者的结合体,既追求极致光学性能,也要拥有f/0.95渲染能力。为此笔者将Z 58mm f/0.95 S Noct与蔡司Otus 1.4/55、徕卡NOCTILUX-M 50mm f/0.95 ASPH进行一番纸面参数对比:
规格对比(点击查看大图)
Otus 1.4/55、Z 58mm f/0.95 S Noct、NOCTILUX-M 50mm f/0.95 ASPH光学结构对比
从规格上看,Z 58mm f/0.95 S Noct不愧是尼康巅峰之作,采用比Otus更为复杂的光学结构,10组17片镜片中包括4枚低色散(ED)玻璃镜片和3枚非球面镜片。值得一提的是,该镜头采用了高精度、大直径的研磨非球面镜片。之所以采用研磨工艺,主要因为这种高折射率玻璃难以用于模制,熔炼会降低折射率。高折射率玻璃研磨而成的非球面镜片可有效补偿多种镜头像差,并提高矫正能力,而4枚低色散(ED)镜片也能很好的进行色差补偿。此外,这款镜头还采用了抗反射高清涂层(ARNEO)和纳米晶体涂层。这2种镀膜技术的结合有效减少入射光产生的鬼影和眩光,获得清晰的影像,此前仅有Z 24-70mm f/2.8 S应用过这2种镀膜。
在实测之前我们先看一下纸面实力,笔者对比了Otus 1.4/55、Z 58mm f/0.95 S Noct、NOCTILUX-M 50mm f/0.95 ASPH三款镜头官方MTF曲线:
由于蔡司、徕卡采用10线/毫米、20线/毫米、40线/毫米空间频率,而尼康是10线/毫米、30/毫米,三者对比仅作为参考,尼康明显强于同样f/0.95的徕卡,略逊于f/1.4的蔡司。为了更直观探究Z 58mm f/0.95 S Noct的MTF水平,笔者选择将其与RF50mm F1.2 L USM进行对比
RF50mm F1.2 L USM、Z 58mm f/0.95 S Noct的 MTF对比
从MTF曲线对比来看,Z 58mm f/0.95 S Noct在F0.95下表现的非常“平”,从中心0.75到15mm处让能维持在0.7以上,RF50mm F1.2 L USM全开光圈f/1.2比尼康更小,中心可达0.8,10mm以内维持在0.8此后便一路下滑。最终两者在最边缘均达到0.45左右。考虑到两者最大光圈差异,Z 58mm f/0.95 S Noct的表现颇为惊艳,其f/0.95的表现丝毫不逊于AF-S 105mm f/1.4E ED。
外观及细节
镜头箱
为了彰显Z 58mm f/0.95 S Noct的旗舰地位,这款镜头像以往“大炮”那样,提供专用镜头箱( CT-101 ),该箱内外均带有NOCT标识,内部泡沫内盖上则有镜头结构图。箱中不仅可用于存放Z 58mm F/0.95 S Noct,而且在收纳箱的内盖下还有一个额外的储物隔层,比如将Z系列机身放在此处。
设计上Z 58mm f/0.95 S Noct与Z 24-70mm f/2.8 S相近,镜身没有显眼的金色铭牌,通体黑色显得很是低调。镜头上各种环采用金属条棱,在环的两侧采用与单反机身类似皱褶涂层,而在镜头后端又采用细磨砂面,这使得后端部分要比前中段更加“光亮”。
由于定位是高端镜头,也有不少与中低端镜头的区别,整个镜身呈两节,前粗后细。尼康为确保这款镜头的良好操作性和高可靠性,部件的加工和装配也需要更高的精度。根据每个零件所需要的功能和精度,为其选择了更合适的材料。对于Noct,尽管形状较薄,但大多数外部零件都是用金属切削加工完成的。通过使用金属,可以有效地抑制抖动,同时保持每个组件足够的坚固性,从而实现了高响应的手动对焦操作。
Z 50mm f/1.8 S与Z 58mm f/0.95 S Noct
脚架环
Z 58mm f/0.95 S Noct的外形尺寸达到φ102mm×153mm,这在同类镜头中绝对是“巨无霸”级别,即使是蔡司Otus 55在它面前也要小一圈,其他“标头”更是难以望其项背。既然块头大重量自然也不轻,2000g的“吨位”比任何70-200mm f/2.8都要重,与腾龙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 G2相当,这也是为何尼康为它配了脚架环的原因。将这款“巨无霸”与尼康Z7、Z6搭配起来,我们不难想象其“头重脚轻”的程度。
镀膜
新抗反射高清(ARNEO)涂层
镀膜方面,这款定焦镜头与Z 24-70mm f/2.8 S一样不仅采用了尼康传统的纳米结晶涂层,还采用了新抗反射高清(ARNEO)涂层。对于从垂直方向到达镜头表面的入射光,这款镜头采用防反射性能几乎等同于纳米结晶涂层的抗反射高清(ARNEO)涂层。因具有高密度和均匀的涂层厚度,该多层镜头涂层系统在整个可见光范围内稳定地实现低反射率。由于尼康薄层制造技术采用优化算法,使镜头的反射率接近设计值,而且品质稳定。抗反射高清(ARNEO)涂层与纳米结晶涂层一样,对对角线方向的入射光特别有效,可在通常难以处理的多种逆光情况下捕捉到清晰锐利的图像,且受鬼影和眩光的影响较小。
此外,镜头前表面还采用了氟涂层,易于去除附着于镜头表面的灰尘和污垢,提高防污性能。Z 58mm f/0.95 S Noct的庞大身形也使得滤镜口径破天荒达到了82mm,此前像蔡司Otus 1.4/55、RF50mm F1.2 L USM这类大型标头也不过77mm。
宽大的对焦环
控制环
尼康Z 58mm f/0.95 S Noct不同于Z 50mm f/1.8 S的“单环”设计,由于控制环与对焦环分开搭载,在镜身前后共有两个环,前部为宽大的对焦环,几乎达到了镜头长度的1/3,后端为多功能控制环,两个环的阻尼比较适中,操作比较顺滑。
镜头内筒伸出
需要注意的是这款镜头的对焦行程比较长,对焦环可以转动近乎一圈,实际拍摄中用户最好能预估一下对焦距离,缩短手动调整行程以免拖慢拍摄节奏。另外,由于这款镜头采用前部对焦系统,镜头内筒在最近对焦距离(0.5m)时会伸出一截,造成镜头长度发生变化。
控制环与对焦环分开设计,用户可将光圈与曝光补偿之中的一项功能交给控制环来执行。在手动对焦时也能控制所设定的功能。
Z 58mm f/0.95 S Noct镜身上设有L-Fn(镜头功能)按钮,可方便用户在机身上设定各项功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Z 24-70mm f/2.8 S的评测,这里就不赘述。
镜头信息屏幕
以往单反镜头大多配有对焦距离窗,这款镜头和蔡司 Batis系列镜头类似,提供了一个小尺寸镜头信息屏幕,用户在昏暗环境中也可以用来确认参数信息,无需通过相机取景器查看。用户还可通过按DISP按钮,切换显示光圈设置、焦距、景深(蔡司不能显示光圈值)。在信息屏幕右侧则是黄色“NOCT”铭文,该设计不由得让笔者联想到蔡司“Otus”黄色铭文。
卡口 产自日本
镜头卡口部分,Z卡口采用全电子设计,11个触点实现镜头和相机高速的信息传输。Z镜头与E镜头一样没有光圈连动杆,镜头主体搭载了带驱动装置的光圈叶片单元。可依据机身侧的电信号进行高精度光圈控制,连拍时能够维持稳定的曝光控制。
Z 58mm f/0.95 S Noct搭配HN-38旋入式遮光罩,该镜头遮光罩内侧为毛毡衬里,可有效防止镜头遮光罩内的光反射。
成像测试:
下面我们看一下Z 58mm f/0.95 S Noct的实拍效果:编辑测试使用尼康Z6作为机身。拍摄使用RAW、AWB设置、ISO 100。
一,镜头锐度
为了测试这款镜头的解析力,我们采用中近距(2米内)拍摄地图的方法,该拍摄距离常被一般用户用于拍摄半身人像。为了减少场曲对中心和边缘锐度的影响,笔者对中心和边分别进行MF拍摄并且截取。
中心边缘锐度测试截取位置
左:中心 右:边缘
F0.95(点击查看大图)
F1.2(点击查看大图)
F1.8(点击查看大图)
F2.2(点击查看大图)
F2.8(点击查看大图)
F4.0(点击查看大图)
F5.6(点击查看大图)
F8.0(点击查看大图)
F11(点击查看大图)
F16(点击查看大图)
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F0.95全开光圈下,Z 58mm f/0.95 S Noct中心锐度非常出色,比很多标头F1.4还要好,边缘锐度也非常出色,虽然不如中心那么扎实,但清晰度很好,只是暗角有些影响画面;光圈收到F1.2时,镜头中心锐度进一步提升,边缘也更为锐利,由于暗角大幅减轻,边缘画面感官上好不少;F1.8-F8这款镜头中心锐度一直保持高水准,解析力和反差都不错,边缘锐度从F2.2开始几乎无可挑剔;光圈收到F11时,锐度开始轻微下降;而到F16时受到衍射影响画面要肉一些,但还能接受。
二.畸变及暗角
1.畸变
畸变是五种基本像差之一,不影响镜头成像精细度。在摄影中,一般广角镜头容易产生桶形畸变。长焦镜头容易产生枕形畸变。畸变与物像点离光轴的垂直高度的立方成正比,因此,物像四角的畸变比物像的四边的畸变程度大。我们本次测试的镜头焦距为58mm,这种标准镜头桶形畸变和枕形畸变都有可能。
畸变控制测试(点击查看大图)
从实拍来看这款58mm镜头存在一定的枕形畸变。这种变形程度在实拍当中影响并不大,如果十分在意的话可以开启校正。
2.暗角
“失光”俗称是暗角,指对着亮度均匀景物,画面四角有变暗的现象,暗角对于任何镜头都不可避免。一般来说前组镜采用了大口径镜片,确保充足进光量,可以起到减轻作用。
F0.95暗角情况(点击查看大图)
F1.2暗角情况(点击查看大图)
F1.8暗角情况(点击查看大图)
F2.2暗角情况(点击查看大图)
F2.8暗角情况(点击查看大图)
从暗角测试来看,F0.95全开下这款镜头存在明显暗角;当光圈收到F1.2后暗角明显改善,而到F2.2时暗角已经可以忽略。对于一款F0.95超大光圈定焦来说,全开存在明显暗角完全在意料之中,这款镜头只要收到F1.2就有明显改善,这让笔者颇为惊讶。
三.紫边表现
我们用Z 58mm f/0.95 S Noct中心偏右部分拍摄窗帘缝隙的珠链,由于珠链处在大光比部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珠链边缘、墙壁边缘、窗户框边缘,来判断色散程度。
紫边测试截取位置
F0.95/F1.2/F1.8紫边情况(点击查看大图)
F2.2/F2.8/F4.0紫边情况(点击查看大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这款镜头F0.95全开光圈存在紫边,注意珠帘和窗帘边缘;当光圈收缩到F1.2,紫边有所减轻;光圈收至F1.8时这款镜头的紫边已经非常轻微完全可以忽略。Z 58mm f/0.95 S Noct采用了4枚色差补偿效果好的低色散(ED)镜片,从实拍来看F0.95超大光圈靠近边缘区域有这样的表现已属不易,随着光圈收缩紫边可以完全被抑制,其整体色散表现处于一流水准。
四.焦外效果
第一组
F0.95近距离树叶虚化效果
F1.2近距离树叶虚化效果
F1.4近距离树叶虚化效果
F1.8近距离树叶虚化效果
F2.0近距离树叶虚化效果
F2.8近距离树叶虚化效果
F4.0近距离树叶虚化效果
F0.95/F1.2/F1.4/F1.8虚化局部对比(点击查看大图)
第一组我们选择拍摄栏杆旁的树叶。从实拍来看,在纵深场景中,F0.95最大光圈下具有很强的虚化能力,树叶之后的栏杆、植物近乎抹平,过渡非常顺滑,加上较重的暗角,使得画面要比F1.2下更为“浓郁”。此后我们可以看到F1.2、F1.4两者差异不大,F1.8时栏杆虚化重影加重,散景不那么柔和。F2.0之后散景虚化能力越来越弱,背景逐渐杂乱。
第二组
F0.95焦外光斑效果
F0.95中心和边缘光斑(点击查看大图)
F1.2焦外光斑效果
F1.4焦外光斑效果
F1.8焦外光斑效果
笔者近距离对焦在左侧铁柱上,远端路灯光和车灯形成光斑,该58mm镜头在中心区域的光斑比较圆,而稍往边缘由于口径蚀的原因,形成橄榄形光斑。值得注意的Z 58mm f/0.95 S Noct采用3片非球面镜片,尼康称这些非球面镜片采用高表面精度的玻璃制成,细看光斑内“洋葱圈”还是有一些的,但并不严重,视觉感官上并无影响。
为了更直观的展现这款镜头的虚化效果,笔者通过视频演示细微变化:
虚化效果演示视频
视频第一段为F0.95到F4各档光圈下人物背景虚化的变化;第二段则是夜景各档光圈光斑大小变化;第三段为F0.95下不同对焦距离下光斑变化。视频中“咔咔”杂音为拨动前波轮调节光圈的声音。
五.抗眩光表现
F0.95抗眩光效果(点击查看大图)
F8抗眩光效果(点击查看大图)
Z 58mm f/0.95 S Noct采用了抗反射高清涂层(ARNEO)和纳米晶体涂层。这2种镀膜技术的结合有效减少入射光产生的鬼影和眩光,获得清晰的影像。为了验证实际效果,我们拍摄大楼侧面透出的阳光,从实拍来看这款镜头全开光圈在右侧墙面上有一些眩光,当光圈收至F8时这款镜头的星芒更加明显,但从高光区向左上角出现少量鬼影。总的来说,Z 58mm f/0.95 S Noct虽然有两种镀膜技术加持,但不能完全杜绝眩光、鬼影的干扰,这可能是“短法兰距”带来的副作用,逆光拍摄建议用户还是带上遮光罩减少杂光影响。
六.彗差与星芒
1.彗差
提到点光源还原,就不得不提到“彗差”,光轴外的某一物点向镜头发出一束平行光线,经光学系统后,在像平面上会形成不对称的弥散光斑,这种弥散光斑的形状呈彗星形,即由中心到边缘拖着一个由粗到细的尾巴,其首端明亮、清晰,尾端宽大、暗淡、模糊。这种轴外光束引起的像差称为彗差。
简单来说夜景等图片中点光源的边缘变形,就像鸟儿展翅般发散出一片光芒,不能形成点图像的一种现象。尼康称Z 58mm f/0.95 S Noct继承了58mm f/1.2良好点光源的点图像再现理念,既然称之为“Noct”(夜神),自然在彗差上下了不少功夫。下面我们用Z 58mm f/0.95 S Noct全开光圈(F0.95)、ISO100、AWB拍摄远处的路灯。
彗差测试截取位置
彗差测试局部(点击查看大图)
从实拍来看,Z 58mm f/0.95 S Noct全开光圈下,画面边缘灯光,出现轻微“X”型变形,且有可见紫边。考虑到这款镜头f/0.95的超大光圈,这样的表现已经不错了。
2.星芒
星芒效果,属于光线绕射的特殊现象,一般导因于镜头光圈缩的太小。星芒的形状对称与否,完全取决于镜头的光圈叶片形状,而芒数的多寡则取决于叶片的片数。奇数片的镜头出来的光芒数是叶片数的两倍,也就是说光芒会向两个方向延伸,比如叶片数为9,光芒数就为18。而偶数光圈片的镜头出来的光芒数和叶片数相等,有一个方向延伸的光芒和相对的重合了。我们下面用这款58mm镜头F11的小光圈,拍摄远处路灯:
星芒测试截取位置
星芒测试局部(点击查看大图)
从实拍来看,Z 58mm f/0.95 S Noct可以拍出不错的光芒效果,每条光线都由粗变细非常锐利,形态上比较漂亮。由于镜头均采用11叶片圆形光圈,可拍出22条光芒。
实拍样片:
那么Z 58mm f/0.95 S Noct实拍效果又如何呢?点击下面组图可以进入“样张赏析”浏览实拍样张。机身为尼康Z6,JPG(L)、AWB、关闭暗角控制\自动失真控制,图片,仅缩小至2000宽,保留EXIF信息。
评测总结
通过前文各项测试, 我们可以看到Z 58mm f/0.95 S Noct不愧是Z卡口系统光学性能的象征,用“刀锐奶化”来形容并不为过。以往F0.95镜头全开主要玩的氛围,锐度能做到“可用”就很不错了,如今尼康这款Noct镜头全开远不止“可用”的程度,其中心到边缘的锐利程度超过很多F1.4定焦,而在散景虚化上并没有因高锐度而变得干涩廉价,柔和、油润程度可以满足一些“玄学”爱好者。其他诸如色散控制(参看其他F0.95镜头炸裂的紫边)、彗差校正等方面,这款58mm镜头也做到了一流水准。我们可以感受到尼康镜头设计师们长期受限于F卡口,终于在Z卡口上摆脱束缚、大展拳脚。如果说蔡司Otus代表性能派,徕卡NOCTILUX代表玄学派,尼康的野心颇大,Z 58mm f/0.95 S Noct试图将两者合二为一,做到分辨率和虚化特性完美平衡。
由于Z 58mm f/0.95 S Noct是一款手动镜头,在高度自动化的现代,终究难被大众接受归于小众。蔡司、徕卡凭借德系品牌号召力,可在手动镜头市场左右逢源。摆在尼康面前有几个问题,首先是品牌,能否让玄学党认可Noct可比肩德系的地位;其次,比蔡司Otus更大更重更贵,且对焦行程较长,在实用性、转接性(蔡司和徕卡均可转接到各种微单上)和成像素质上能否打动器材发烧友(性能党);最后, 如果说前两者都是不差钱的,那么54,800元的高昂定价,在日系厂商中此前只有长焦大炮能达此价位,可谓劝退了大部分消费者,到底谁是买单的定位人群,尼康需要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在笔者看来Z 58mm f/0.95 S Noct是一款高端、小众的产品,其象征意义更大,展现了Z卡口在光学设计上的优势。当然未来能让更多用户感受到Z卡口的优越性,尼康需要尽快部署f/1.2军团(35/1.2、50/1.2、85/1.2)。
尼康Z卡口有助于镜头设计视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