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00mm这一中长焦段是摄影中使用率非常高的,可以完成大部分题材的拍摄。比如人像、新闻纪实,甚至风光也没有问题。目前各大相机品牌70-200mm F2.8的“大三元”镜头都代表了顶级画质,但较高的售价也阻挡了很多普通用户,因此光圈为F4的“小三元”镜头更适合预算有限的人群,腾龙新发布的70-210mm F/4 Di VC USD便是其中一支性价比很高的“小三元”头,让我们来看看它实际的表现如何。
先来看一下它的基本参数规格:
70-210mm F/4 Di VC USD具备了以下的几大特点:
1 配备VC防抖系统
2 最近对焦距离为0.95米
3 搭载了双MPU处理器,提高了对焦速度
外形设计
腾龙的镜头从G2时代开始就启用了新的外观设计,辨识度很高,70-210mm F4 USD的外壳采用黑色磨砂喷涂工艺,并在尾部带有一个类似辉耀金”标志环,整体的做工是不错的。
镜头的外包装依然采用白色纸盒,并在上面标明了各种参数信息。本次测试的是尼康卡口版本,笔者选用D5机身与之搭配。
包装内配有镜头主体、遮光罩、前后盖、说明书、保卡等。
尼康版本镜头长度仅有174mm,最大直径为76mm,重量为850克。拿在手里比较轻巧,明显比70-200mm F2.8小的多,长时间手持拍摄舒适感也更好。
镜头配有对焦和变焦环,手感不错,特别是对焦环阻尼很顺畅,没有任何卡顿情况。
为了保持紧凑的长度,腾龙特意为这支镜头设计了内变焦结构,这种结构的最大好处就是当调整不同焦距时,镜筒不会向前伸出,有不错的密封性。
它的滤镜口径为67mm,镀膜在光线照射下呈现出淡绿色,比较漂亮。
在镜头上有两个功能按钮,一个是防抖开关,另一个是自动/手动对焦切换,可以让用户不通过机身设置就能迅速变为手动对焦。
镜头本身没有配备脚架环,但在镜头的后部预留了脚架环安装槽,可以后期单独购买安装。
镜头后卡口依然是金属材质,并配有防尘密封圈。
这支镜头搭配在D5机身上就略显“娇小”了,但实际的使用感受是不错的,由于镜头重量轻了,因此这套组合远比70-200mm F2.8负重轻的多。
光学结构
这支镜头采用了14组20片的设计结构,其中包括了三片LD低色散镜片,用来降低色散的发生,并保证成像锐度。
MTF曲线
可以看到这支镜头在最大光圈下70和210mm的中心锐度都比较理想,但边缘成像却有所牺牲。
锐度测试
锐度测试是镜头成像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衡量镜头分辨率的最重要的参考。对于这样的长焦镜头而言,自然要考验它的中远拍摄距离成像。测试中笔者使用了尼康D5机身,关闭机身矫正和降噪,使用RAW格式并后期转JPG拍摄,放大测评图中红框处。
70mm端
测试原图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在70mm端最大光圈下,中心锐度表现尚可,边缘成像一般。当光圈缩小到F5.6后,中心和边缘锐度都开始提高。从光圈F8开始,中心和边缘的锐度基本能够保持比较一致的水平,F8-F16是该焦距的最佳成像光圈范围,从F22开始有所轻微下降,最小光圈F32下成像损失较大。
210mm端
测试原图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再看看长焦端的锐度表现,在F4最大光圈下,中心和边缘的锐度相对一般,但两者的差距不大。从F5.6光圈开始,锐度逐渐提高。在F8下中心和边缘锐度是比较理想的,F11-F16属于最佳成像光圈,从F22开始锐度逐渐下降,最小光圈F32下成像锐度损失较大。
鉴于这支镜头的定位,很多手里预算有限的用户可能会通过加装增距镜的方式来进行焦距的扩展,因此笔者特意找来了腾龙原厂的1.4倍增距镜与之搭配测试锐度。当使用增距镜后,长焦端变为290mm,同时最大光圈缩小为F5.6,看看实际的成像如何。
98mm端
测试原图
F5.6
F8
F11
F16
F22
F45
当加装了1.4倍增距镜后,最大光圈缩小为F5.6,因此现对于裸镜,它最大光圈锐度要更加锐利,但边缘成像是不及未安装增距镜的。即使光圈缩小一档来到F8,边缘成像依然一般,中心锐度完全没有问题。只有光圈缩小到F11时,边缘锐度才开始变好。该焦距的最佳成像光圈为F16,中心和边缘锐度都非常理想。从F22开始,锐度下降,最小光圈F45的锐度损失最大。
290mm端
测试原图
F5.6
F8
F11
F16
F22
F45
加装1.4增距镜的长焦端锐度表现与98mm其实非常类似,在最大光圈F5.6下无论是中心和边缘都相对一般。光圈收缩到F8之后才有明显的改善,也是该焦距下的最佳成像光圈。从F11开始中心锐度有所轻微下降,F22下中心边缘都有了明显的损失,最小光圈F45下损失较大。
总的来说,这支镜头在未安装增距镜时锐度表现与MTF曲线表现基本相同,中心锐度表现不错,最大光圈可用,如果需要更好的锐度,缩小一档光圈即可。但边缘锐度相对一般,只有光圈缩小到F8左右,中心和边缘才能保持比较平衡的清晰度。
当安装1.4倍增距镜后,由于最大光圈降低一档,因此在98mm端,F5.6的中心锐度是很不错的,基本上不需要再缩光圈,但边缘锐度较差,必须缩光圈到F11后,才能达到理想状态。290mm长焦端最大光圈中心锐度相对一般,只有缩小光圈F8开始才有一个较好的清晰度,但过了一档后锐度又开始下降。如果因为焦距不够而临时需要安装增距镜的用户需要注意,使用后的确会对镜头成像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长焦端最佳光圈仅为F8,可能会对拍摄一些题材造成局限性。
眩光测试
对于镜头来说,抗眩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性能。抗眩光性能直接与镜头的镀膜和光学设计有关。笔者选择在室内拍摄强光源灯光,看看70-210mm F/4 Di VC USD的抗眩光能力如何。
70mm端
F4
F8
在70mm端下,最大光圈有明显的眩光出现,光圈缩小到F8后衍射现象进一步加重。
210mm端
F4
F8
在长焦端的眩光情况也比较类似,无论是F4还是F8眩光是比较明显的,建议大家在日常拍摄中尽量使用遮光罩来避免过多的鬼影出现。
紫边测试
镜头紫边往往出现在大光比或者大反差的场景里,会在照片上亮部与暗部交界处出现的色散。紫边是最容易影响到画质的一种不良现象,紫边的出现与镜头的光学结构有关。笔者特意找到一个光比很大的场景实拍,并截取画面边缘部分放大。
70mm
70mm测试原图
F4
F5.6
F8
通过测试图可以看到,它在70mm端最大光圈F4下有比较明显的紫边出现,当光圈缩小一档后紫边开始大幅度减弱,当光圈缩小至F8时基本消失。
210mm端
测试原图
F4
F5.6
F8
镜头在长焦端的紫边控制是非常不错的,测试全程三挡光圈下均未发现有明显的紫边出现。
暗角测试
暗角其实称之为失光,就是由于光线入射问题造成的光线损失,基本上出现在画面的四个角上,如果使用大光圈的话很容易出现。一般来说厂家会通过镜片的设计和镜头口径来增加光线的射入量。
70mm端
F4
F5
F5.6
这支镜头在70mm端最大光圈下有明显的暗角出现,当光圈进一步缩小到F5后有了一定的改善,至F5.6时暗角基本上消失。
210mm端
F4
F5
F5.6
长焦端的暗角表现与70mm基本一致,最大光圈下的暗角是比较明显的,如果想消除暗角的话,光圈需要缩小一档左右。
畸变测试
畸变其实就是镜头失真,当拍摄一些线条物体时最为明显,如果变形大的镜头会把直线拍的变形。畸变分为桶形和枕形两种,作为长焦来说,发生畸变的几率微乎其微。
70mm
210mm
从测试图中可以发现,在70mm端镜头有一定的桶形畸变,但到了长焦210mm端畸变则基本上没有出现。
虚化测试
腾龙70-210mm F/4 Di VC USD最近对焦距离为0.95米,放大率为0.32倍,在同规格的竞品中拥有了很大优势,甚至能当小微距使用。 我们通过实拍来测试一下它的近距离虚化能力。
F4
F5.6
F8
F11
虽然此头的最大光圈仅为F4,但在最近对焦距离加持下,虚化能力还是不错的。F4-F5.6的虚化最好,非常柔和。从F8开始景深开始变大,虚化效果开始变差。如果追求浅景深,那么使用最大光圈即可。
镜头主要性能特点
1 搭配双MPU,对焦速度更快
对于长焦来说,对焦性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腾龙为此专门给这支镜头配备了双MPU(微型处理器单元),让镜头的自动对焦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缩短反应时间。实际来看,它的对焦速度算是比较快的,在室内暗光下对焦反应依然灵敏,即使是普通用户也能够体会到现代高速自动对焦带来的拍摄便利。
2 搭配VC防抖系统
对于长焦镜头而言,防抖系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辅助功能,尤其是长焦端在手持的时候更容易受到抖动的影响造成清晰度下降。笔者在室内对防抖进行了测试,使用210mm长焦端拍摄,分别测试了1/20秒和1/13秒两档快门。
1/20秒防抖(左关闭 右开启)
1/13秒防抖(左关闭 右开启)
在210mm长焦端下,即使1/13秒的快门速度当开启防抖后依然有不错的清晰度表现,大约能够实现4档左右的防抖效果。
测评样片
测评总结
腾龙70-210mm F/4 Di VC USD是一支全新的“小三元”长焦,也是腾龙开启“小三元”系列的开山之作。它拥有了紧凑轻便的外形体积,可以让用户轻松的携带拍摄,充分体现了机动性和实用性。虽然光圈不及更专业的70-200mm F2.8 G2,但它面向的是更多普通用户,性价比更好,而且成像素质也足够满足日常的拍摄需求,还配有防抖,是体验70-200mm焦距的一个很好选择,更是长焦爱好者的诚意“挂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