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色影无忌发布了《索尼全画幅微单A7RM3评测》,然而由于当时Image Data Converter这款软件仅能±2档调节曝光补偿,造成宽容度拉回测试强度不够,更加欠曝的测试并未发表,此外,当时Imaging Edge并未上线,合成图像部分也没有进行实拍测试。上周Adobe的Camera RAW更新至10.1,支持索尼A7RM3,再加上Imaging Edge早已上线,小编对此前评测的实拍素材进行一番整理,后文放出补遗内容。
A7RM3发布会上PPT
索尼方面称A7RM3仍然使用A7RM2的传感器,是因为A7RM2时的传感器的性能大于处理器的能力,性能非常强大,也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现在随着处理器性能的提升,将原有的这款传感器的功能可以全部发挥出来。此次改进官方称A7RM3在低感光度设置下可实现15档的宽广动态范围 / 宽容度。对于A7RM3的动态范围,DxO Mark、dpreview、Photons by Photos等均给出了测试成绩,虽然各家测试数据并不相同,但动态范围确有提升。
那么这种提升反映到是否耐后期的宽容度上,实际表现如何呢?小编将+3、-3、-4、-5四挡还原的画质情况进行展示。
1.宽容度测试
宽容度的实际效果如何还需要实拍验证。我们采用“暴力还原”的测试方法,索尼A7RM3使用ISO 100、F8光圈,在正常曝光基础上分别进行+1、+2、+3、-5、-4、-2、-1曝光补偿,如此得到过曝、欠曝严重的RAW照片,放到Camera RAW 10.1(降噪关闭),将曝光向相反的程度进行还原,RAW转JPG比较。(本次测试A7RM3为工程机、固件版本0.01)
左:A7RM2 右:A7RM3
+3过曝
+3还原(点击查看大图)
从+3过曝来看,索尼A7RM2和A7RM3都能拉回大部分细节,画面色彩有轻微偏色,高光发白部分的细节已经不能救回,整体来看过曝还原与预期相符,两者差别不大。
-3欠曝
-3还原(点击查看大图)
-4欠曝
-4还原(点击查看大图)
-5欠曝
-5还原(点击查看大图)
再看欠曝拉回的表现,-3欠曝时两款相机都出现黑白噪点,但并不影响画面;-4欠曝时,两款相机出现彩色噪点,但还可以接受;而-5欠曝时,两款相机的画面彩色噪点进一步增加,两者彩色噪点都非常明显,但相比之下,A7RM3的蓝绿噪点稍微少一些。从实测来看,A7RM3确实有所改进,但后期上差异并没有数据表现的那么明显。
2.像素转换多重拍摄
A7RM3另一大亮点就是充分利用五轴防抖组件,实现像素转换多重拍摄模式,该功能与宾得“像素偏移分辨率”模式类似,在这种模式下,相机以1像素增量精准位移,拍摄4个单独的像素移动影像,包含总共约1亿6940万像素数据。这样合成的照片每个像素都能取得RGB各颜色信息,与传统马赛克猜色不同,这种图像类似X3不会发生伪色现象。相比奥林巴斯堆像素模式注重“量”,这种模式下更注重单个像素的“质”
需要注意的是这4张照片并不能像宾得那样机内合成,要在电脑上使用“Imaging Edge”应用中心的软件进行合成和处理产生约4240万像素的照片。
A7RM3相机设置当中,四张照片拍摄间隔最短1秒,这使得拍摄时需要使用三脚架等将相机固定,若被摄物体移动或者相机晃动,无法得到好的拍摄效果。与宾得相比,索尼并不具备动体补正功能,不能减轻被摄体移动对合成的影响。
Imaging Edge
目前“Imaging Edge”已经上线,小编此前使用A7RM3拍摄一组涂鸦墙照片,并在“Imaging Edge”中进行合成。需要注意的是“Imaging Edge是由“Remote”(遥控)、“Viewer”(浏览)和“Edit”(编辑)三个应用组成,其中“Edit”与Image Data Converter基本一致,只是有像素转换多重合成的功能。下面我们可以参考普通模式与合成后的画质对比:(曝光设置:f/8、1/60秒、ISO 100、25mm)
测试截取位置
左:普通 右:合成
中心区域(点击查看大图)
边缘区域(点击查看大图)
我们可以看到中心区域,合成的图像更加锐利,解析力更强,而在边缘区域差距更为明显,比如墙壁颗粒、比如植物叶片的叶脉,无疑合成的图像更加清晰,一定程度上还加强了镜头边缘成像。
以上就是小编将A7RM3评测中部分素材进行整理,弥补评测中由于软件限制并未涉及的测试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A7RM3的画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