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评测 > 便携型超长焦 适马C版150-600mm F5-6.3评测

便携型超长焦 适马C版150-600mm F5-6.3评测

色影无忌
王誉臻
王誉臻
2015-04-01

  适马的黑科技镜头群在近几年时间可谓无人不知,而当中的Art、Sports、Contemporary三条产品线的各焦段亦在不断完善中。谈及适马的长焦镜头,早期只有Sports系列的120-300mm独领风骚,直到2014年Sports版(以下简称S版)150-600mm的出现,Sports系列开始丰富起来。

 

  S版的150-600mm被赋予优异的成像质量并主打体育竞技专业摄影, 2860g再搭配诸如5D3等专业机身,考验我们的首先就是臂力和体力。而是否存在一个轻量化的版本呢?适马方面给出了答案:适马C版150-600mm F5-6.3。

 

 

适马C版150-600mm外包装

 

 

  外包装上首先告诉我们一项参数,C版150-600mm的滤镜尺寸为95mm。

 

 

  而从C版150-600mm的外观上,我们依然能看到和S版的设计几乎如出一撤。尽管长着一张相似的脸,但要了解镜头表现还是要先解读规格和参数。

 

 

  最大光圈与S版同为F5.0-6.3,光圈叶片数两者亦保持一致。但值得一提的是,适马C版150-600mm重量为1930g,而在拆掉支架的情况下仅1830g,对比S版减少1000g的重量。搭配专业级机身作手持拍摄应该说比较有希望,但根据拍摄环境装上脚架也是很有必要。

 

  外观、配件介绍:

 

 

适马C版150-600mm外观

 

  从使用角度来看,镜身使用大量镁铝合金或其他金属材质会带来不错的耐用性,但这与携带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无疑。但适马C版150-600mm则在镜身材质和整体重量上取得平衡。一方面保证坚固度,在镜头卡口部分使用铜及镁铝合金;而另一方面则使用业界首创的镜筒物料:TSC。

 

 

  镜头卡口部分材质细节

 

  适马首创的TSC(Thermally Stable Composite),与以往应用于镜头的聚碳酸酯相比,TSC的弹性提高约25%。更提供有如铝质金属的热膨胀特性,与金属部件有更高结合度。

 

 

  从设计、研发再到生产都在日本完成,Made In Japan的烙印当然被视为质量和信心的保证。

 

 

  C版150-600mm采用外变焦伸缩结构,对焦环柔软、宽大的质感可以用指尖去感受。除此以外,使用时可以直接拉拽镜头前端的橡胶环实现快速变焦,更快达到捕捉效果。

 

 

  镜身上对焦标尺

 

 

  镜身上的支架为铝镁合金材质,坚固耐用;对比S版相对小巧,而与其最大不同点,在于C版150-600mm的环体支架可以整体拆卸,只携带镜头以减轻重量、方便收纳。或安装附送的橡胶环增加手持感。

 

 

  镜身上四个拨动式设定与相机距离较近,使用过程中所有镜头设定都触手可及。此外,对焦模式除了自动对焦与手动对焦,还搭载手动优先MO模式;将开关拨至MO位置,即使在连续AF对焦模式下,只需转动对焦环即可切换为手动对焦模式。四个设定中的对焦距离限位,通过设定则有效缩短对焦行程。另外OS防抖模式分为1、2两档,常规状态可使用模式1,运动状态建议使用模式2。最后适马独有的CUSTOM自定义模式,则搭配另售的USB DOCK连接并通过软件设定C1、C2两种自定义工作模式,进一步调整镜头对焦精度、速度。

 

 

  镜头采用大尺寸95mm口径,尽可能抑制成像暗角同时确保足够的进光量。想进一步保护镜头当然可以安装滤镜,然而缺少滤镜的保护并不意味着前镜片是脆弱的,适马已为其做了疏水、防油污镀膜处理。因此镜片呈现出萤绿、洋红两种颜色,使得镜头在严酷环境下依然轻松拍摄,清洁保养更容易。

 

 

  细节上,卡口部分采用橡胶封闭垫圈防尘防水滴设计,最大限度保护卡口避免灰尘进入。

 

 

  附件方面则附送LH1050-01专用遮光罩、橡胶圈,以及两条转为镜头包设计的背带。

 

  镜片组构成以及测试数据:

 

  适马C版150-600mm采用14组20片光学结构,其中使用到1枚萤石级FLD低色散镜片以及三枚SLD特殊镜片,从而最大限度修正色差,可见适马在进行轻量化操作的同时并不对镜片质量吝啬。

 

 

  镜片组结构

 

  MTF测试数据

 

 

  畸变测试数据

 

 

  暗角测试数据

 

  通过适马全球官网提供的数据显示,C版150-600mm中心画质有着比较好的表现;150mm、600mm两个焦段中出现一定程度的枕形畸变,另外最大光圈下有暗角出现,但随收缩而大为改善。

 

  至此,外观和结构方面介绍到这里,接下来即对C版150-600mm进行测试。

 

  150mm、600mm各档光圈锐度测试:

 

  由于笔者所在城市连续多日阴雨天气,为确保快门达到理想速度,整个锐度测试均使用ISO800。光圈逐步递减,后期以100%放大截取中心与边缘位置进行对比。

 

  150mm各档光圈锐度

 

 

  150mm红圈部位为截取放大区域

 

 

  150mm端的锐度对比中,光圈在F5.0-F7.1范围内,中心与边缘位置锐度表现都有较好表现。另外中心位置锐度最佳表现在F10-F14,而随光圈收缩出现的衍射现象,F20-F22的画面锐度表现开始有所下降。

 

  600mm各档光圈锐度

 

 

  600mm红圈部位为截取放大区域

 

 

  焦距来到600mm时,F6.3-F9锐度表现都比较理想,尤其是中心锐度。然而随着光圈的收缩,边缘画面的分辨力和锐度开始下降,所以笔者建议使用600mm时最好选择F9-F13区间,当然使用最大光圈可以得到更好虚化效果。

 

  畸变效果:

 

 

  150mm端畸变效果

 

 

  600mm端畸变效果

 

  成像出现枕形畸变这对于长焦镜头来说再正常不过,适马C版150-600mm呈现给我们的是边缘部分轻微畸变,表现亦与官方提供的图标数据表现吻合。

 

  暗角表现:150mm

 

 

  暗角表现:600mm

 

 

  从150mm最大F5.0光圈来看,暗角表现与官方数据相符,当光圈收缩至F8暗角减弱许多,F10之后的光圈值基本告别暗角,而600mm情况亦大致相同。长焦镜头出现暗角现象并不鲜见,在数码暗房年代亦有后期软件可以对暗角进行修正,改善照片暗角现象非常方便。

 

  150mm散景效果:

 

 

  150mm散景效果(以红色方框位置100%放大比较)

 

 

  600mm散景效果:

 

 

  600mm散景效果(以红色方框位置100%放大比较)

 

 

  适马C版150-600mm两个焦段虚化结果十分讨喜,特别在150mm的F5与F5.6时得到非常浅的景深效果。而600mm的最大光圈散景表现亦非常柔和,利用长焦端最大光圈,再调整相机与被摄物的距离,拍摄距离越近,虚化越明显。

 

  实拍样张:

 

  长焦镜头穿街过巷随手拍,似乎太招摇,笔者尽保留几张街角景物,随后转战动物世界。在拍摄过程中,除了部分打鸟照片配合脚架使用,其他均以手持方式拍摄。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轻量化后的C版150-600mm配合两级防抖功能,手持拍摄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亦请仔细观察火烈鸟、斑马、水羚羊的毛发,这支镜头长焦端锐度将它们表现得比较清晰。

 

 

 

 

 

 

 

 

 

 

 

点击图片欣赏更多样张

 

  评测总结:

 

  适马150-600mm f/5-6.3 DG OS HSM (C)凭借其独有的TSC材质与金属结合的镜身,兼具轻量及耐用两大特性,使得其更好适用于体育赛事、打鸟、野生动物等题材拍摄。其中MO对焦模式和对焦距离限制功能,方便使用者根据情况进行设置,提高拍摄命中率。如果再针对畸变、暗角再加以控制的话显然会让其更完善。另外FLD与SLD镜片的组合结构下,成像锐度表现尤为突出,并且长焦端的散景效果非常柔和,使得画面主体表现更夺目。

 

  优点:

 

  1.使用轻量化、耐用TSC材质,做工扎实

  2.多块特殊镜片,锐度高,保证图像质量

  3.镜身功能拨杆位置合理,触手可及

 

  不足:对焦速度稍为提高更完美;对焦环再加宽手感更佳

 

150-600(30)
Contemporary(3)
Sigma(133)
适马(1371)
长焦(5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