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南沙之行,我根据海上拍摄特点,携带的器材有:EOS-1Ds Mark Ⅲ、EOS-1D Mark Ⅲ、EOS 7D数码单反相机各一台,镜头有15毫米f/2.8鱼眼、EF 16~35毫米F2.8 L、EF 28~300毫米F3.5-5.6 L、EF 100~400毫米F4.5-5.6 L、EF1.4×增距等各一只,还有一只580Ⅱ型闪光灯、一台IBM便携式笔记本电脑、6块8GB的CF卡、3块16GB的CF卡、两个500GB移动硬盘和一支捷信单脚架。
“南沙首府”——永暑礁
4月2日傍晚,经过50多个小时的连续航行,“镜泊湖”号综合补给舰在永暑礁附近的锚地锚泊,明天将进行第93次换班的第一次礁堡补给。
锚地距永暑礁只有3链,用目视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永暑礁是我国驻守在南沙礁盘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建礁时间最长,各种设施也最齐全。
此时的永暑礁,犹如一座海上城堡,巍然屹立,在夕阳映照下显得格外壮美。我透过望远镜头发现了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不由得心中猛然一震:五星红旗,在茫茫的南中国海上向世人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永暑礁,属于典型的热带海洋气候,四季如夏,烈日炎热,是名副其实的“永暑礁”。由于她位于南沙群岛的中央地带,被守礁官兵们誉为“南沙首府”。
4月3日,永暑礁海区阳光灿烂,蓝天中飘动着朵朵白云,对摄影来说,真是一个极佳的好天气!我心中不免有些暗喜,默默地感谢着南沙给我们这样一个非常友好的见面礼。
9时许,我随满载物资的拖船驶向永暑礁。近了、更近了!我站在拖船的最高处,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用装有长焦、广角和鱼眼三支不同焦距的佳能数码相机不断的变换着构图,轮番拍摄,紧张得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
今天,永暑礁守礁官兵特意悬挂起了满旗,像节日一般。楼顶旗杆上的五星红旗,在蓝天的衬映下显得格外鲜艳,矗立在建筑物最高处那“祖国万岁”四个大字,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心动。永暑礁守礁全体官兵身着新式海洋迷彩服,持枪整齐地在码头列队,欢迎战友和亲人的到来,几名锣鼓队员把锣鼓敲得震天响,更增添了现场的喜庆气氛。
久别重逢的守礁战友们在码头一见面,就动情地相互拥抱,问候起来,有说不完的话。随后,大家就开始紧张有序地卸载物资。
一踏上永暑礁码头,最先进入我视线的是一座白色的※※碑,上面写有“永暑礁”三个红色大字。在※※碑前,南沙守备部队部队长刘堂大校介绍说:南沙守礁官兵精心设计建造的这座※※碑,碑的面积是8.2平方米,象征着永暑礁坐落在祖国82万平方公里的南海国土上,碑的高度是1.988米,标志着我们守礁官兵是1988年进驻南沙的,碑的最上面雕有一颗红心,上面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代表着南沙守礁官兵的心声:“祖国在我心中”。于是,我举起相机,在※※碑前为一名持枪的士兵拍下了一张照片,我的立意是将守礁官兵和※※碑放在一个画面里,更能体现“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
1988年1月,我国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在永暑礁建设有人驻守的海洋观测站。22年来,在守礁官兵和海洋气象科技人员的艰苦努力下,共取得南沙海区水文气象观测数据100多万组,通过国家海洋局每月一次向联合国提供月平均潮位,参与国际间的资料交换,为过往南海的船只提供可靠的航海气象保障,为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和平利用海洋资源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上堡垒”——渚碧礁
4月5日,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阳,补给舰开始了南沙之行的第三次换班补给。
渚碧礁,是我海军驻守南沙最北边的一个礁堡,也是我人民海军驻守南沙的第二大礁堡,白色的建筑在蓝天碧水间显得格外壮观。我忽然想起了一幅渚碧礁的空拍照片,整个礁盘非常壮观漂亮。
我搭乘满载补给物资的小艇,犁开黛蓝色的海水向渚碧礁礁堡驶去。当小艇快要接近礁盘时,海水骤然发生了变化,一下变成了翠绿,我急忙取出装有鱼眼镜头的相机,小心翼翼地来到艇艏,贴近水面取景拍摄。我从取景框望去,远处的海面变成了一个圆形的水球,白色的渚碧礁矗立在水球的顶端,壮观极了!近处水面清澈透明,水纹千变万化,犹如梦幻一般,让人陶醉,我忍不住连拍起来,不舍得停手。
当我们登上礁堡时,全体守礁官兵已经披挂整齐列队欢迎。礁长甘文斌热情地给们介绍着渚碧礁近年来发生的变化。甘礁长是河南信阳人,快人快语,他1997年12月入伍,今年33岁,毕业于海军潜艇学院潜水指挥专业,大专学历。2008年12月从海军陆战旅主动申请来到南沙守备部队。这是他第二次来南沙守礁。我问到他当礁长的体会时,他简要总结了三条:一是责任重大;二是完成守礁任务很光荣;三是越来越多的国人关心南沙,感到很欣慰。
我径直爬上礁堡的最高层,见一名战士正在值勤,警惕地注视着海面。湛蓝的天空中猎猎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国旗下威武的战士手握着钢枪,构成了一幅南沙卫士守天涯的壮美画卷,于是,我情不自禁地举起相机,将这幅令人震撼的画面定格为永恒。
经过采访得知,这名战士名叫张广凯,上士军衔,身材魁梧,具有南沙卫士特有的古铜色的脸膛。他今年31岁,2000年12月入伍,来自河南新乡,2002年9月考入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导弹维护专业。2004年7月毕业后分配的南沙守备部队,6年来共守礁11次,曾驻守过东门礁、赤瓜礁、永暑礁和渚碧礁。尽管张广凯已经成家,还有一个两岁多的儿子,他仍表示愿意继续守卫南沙,做到不辱使命。我问为什么,他憨厚地笑着说:因为守卫南沙最能体现出一名军人真正的价值。
这时,礁堡上空掠过一群信鸽,张广凯告诉我,它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比利时、荷兰等欧洲国家的信鸽,还有香港和台湾的,有不少鸽子脚上带有赛鸽的脚环。这几十只鸽子已经在渚碧礁筑巢安家,有些鸽子正在礁上的巢里孵化幼鸽。礁上官兵和这些信鸽友好相处,给它们喂水喂食,还专门安装了鸽子窝供它们在礁上生存,繁衍后代。这些信鸽不但给渚碧礁带来了生机,还给守礁官兵带来了欢乐。
在礁堡一侧的直升机平台,我用相机记录下了换班官兵进行交接班全过程。战友们依依惜别,拥抱在一起,嘱咐再三,难舍难分,场面感人,令人难忘。
南沙并不遥远
4月9日,“镜泊湖”号综合补给舰圆满完成第93期南沙换班补给任务,于下午18时起锚返航,航向正北,劈波斩浪,一路高歌。
4月11日,补给舰顺利完成航渡在锚地抛锚。这天,正好是我的生日,指挥员下令全舰晚餐加餐,一是为圆满完成第93次换班补给任务;二是为我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度过自己难忘的生日。
4月12日上午10时,“镜泊湖”舰搭载着第92期南沙守礁官兵,回到了湛江某军港。码头欢迎仪式隆重而热烈,有不少“礁嫂”抱着刚满周岁的孩子在码头迎接从南沙归来的亲人。
在历时13天的南沙采访中,有了许多新的体验和感悟,使我的心灵再一次得到洗礼和升华。我逐个登上有我人民海军官兵驻守的礁堡,用相机真实记录了南沙卫士乐守天涯的动人事迹和感人场景,数万张数码照片,记录下了南中国海的壮美和南沙卫士的风采,在随身携带的移动硬盘上装满了100多个GB。这次南沙之行,成为我生命中最值得珍藏的一段经历,将在我的军事记者生涯中,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南沙并不遥远,因为,南沙永远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