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数码相机的像素越来越高,4000万-5000万已经成为最标杆,正所谓好马配好鞍,单纯靠机身像素提高,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精细的画质,镜头素质成为当下各大厂商PK的重点,因为只有顶尖的镜头才能够解除高像素机身的“封印”,展现出从中心到边角轮廓锐利、细节丰富的影像。
提到顶尖镜头,很多人都会想到各家的“大三元”,“大三元”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品牌在变焦镜头上的实力。而“大三元”之首的广角变焦镜头,由于视角广阔,适于风光、建筑拍摄。在小编看来恰恰这种广角镜头在搭配高像素机身时,非常考验其成像素质。
以16-35mm f/2.8为例,去年8月底,佳能推出了EF 16-35mm f/2.8L III USM。该镜头作为EF 16-35mm f/2.8L II USM的升级产品,在11组16片的镜片结构中,镜头前端2片大口径双面玻璃模铸(GMo)非球面镜片,镜头后部还加入了1片研磨非球面镜片,这3片镜片的组合设计,能矫正畸变、像面弯曲、像散,以改善广角变焦镜头的画面边缘图像质量;而2片UD镜片的加入,则可发挥相当于1片萤石镜片的效果,实现了对色像差的良好补偿效果。除了加入大量高级镜片之外,这款镜头还应用了SWC亚波长结构镀膜和ASC空气球形镀膜,减少眩光和鬼影现象发生。
无独有偶,今年5月索尼正式发布了FE 16-35mm F2.8 GM。FE 16-35mm F2.8 GM与此前发布的FE 24-70mm F2.8 GM、FE 70-200mm F2.8 GM OSS组成索尼G大师镜头系列的大三元。这款镜头采用5片非球面镜片(含两片XA镜片)消除像差,使图像中心到边缘均具备较好的分辨率表现。索尼还通过2片ED镜片抑制色差,而纳米增透镀膜技术则可减少眩光和鬼影。
两款16-35mm镜头相差不到一年,可以说是同时期两家最顶尖的广角变焦镜头,那么两者孰强孰弱,我们先从外观设计谈起。
1、外观设计
左:索尼 右:佳能
外观设计上EF 16-35mm f/2.8L III USM延续了EF 24-70mm f/2.8L II USM以来的设计,前段为红圈和对焦环,中段为型号铭牌和对焦距离窗,末端则是变焦环。体积上这款镜头88.5×127.5mm的尺寸,像是上代EF 16-35mm f/2.8L II USM的“拉长版”,粗细上新老两代差别不大,最大的变化是长度,这个长度比EF 11-24mm f/4L USM稍短,明显长于EF 24-70mm f/2.8L II USM。
索尼FE 16-35mm F2.8 GM秉承了G大师系列的设计风格,与FE 24-70mm F2.8 GM相似,前端对焦环,中间为变焦环,两环之间为对焦锁定按钮。与FE 24-70mm F2.8 GM相比,FE 16-35mm F2.8 GM短粗一点,对焦环和变焦环也要窄一些。镜筒使用金属材质。
镀膜方面,佳能在EF 16-35mm f/2.8L III USM第1与第2片非球面镜片上应用了ASC与SWC,优化的镀膜结构可降低鬼影和眩光的产生。此外,佳能还在前后组镜片外侧覆以防污氟镀膜,即便是附着在镜头上的油渍用户也能很容易地去除。至于索尼,前文提到过,这款镜头应用了纳米增透镀膜技术可有效减少眩光和鬼影,使分辨率进一步提高。两者相比,佳能拥有防污氟镀膜设计,索尼并不具备,显然使用佳能镜头用户更容易维护清洁。
左:索尼 右:佳能 AF开关
佳能配备对焦距离窗
对焦驱动方面,EF 16-35mm f/2.8L III USM镜头采用的是环形USM超声波马达,可实现高速宁静的自动对焦过程,同时也支持全时手动对焦。而索尼FE 16-35mm F2.8 GM采用浮动对焦设计和DDSSM(直驱超声波马达)对焦系统,快速、精准和安静的自动对焦可满足用户拍摄静态影像和动态视频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索尼这款镜头并没有对焦距离窗,手动对焦需要参照取景器或屏幕上的景深尺,相比之下佳能的设计更为方便。
左:索尼 右:佳能 卡口均配有胶圈
防护方面,佳能EF 16-35mm f/2.8L III USM的卡口、开关面板、变焦环和对焦环等位置采用了防尘防水滴结构,能够满足专业摄影师在严苛环境中进行拍摄的需求。索尼FE 16-35mm F2.8 GM也具备防尘防潮能力,能够在各种复杂拍摄环境下正常拍摄。
需要注意的是FE 16-35mm F2.8 GM镜身上具备可自定义的对焦锁定按钮,这种设计常见于远摄镜头上,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设定不同功能,这点还是不错的。
2、大光圈解像力:
为了测试EF 16-35mm f/2.8L III USM 和FE 16-35mm F2.8 GM的解析力,笔者用它们分别搭配像素相近的EOS 6D Mark II、A7II全开光圈拍摄远处一所建筑,分别截取中心和边缘部分进行比较。
(1)16mm中心区域锐度、细节
左:索尼 右:佳能(点击查看大图)
16mm中心区域两者锐度差别不大,索尼由于像素略低画面显得更小且色调偏冷,佳能像素略高(200W)画面更大一点,整体色调偏暖一点。如果以肉眼观察相比,佳能的色彩更接近实景的表现。
(2)16mm边缘区域锐度、细节
左:索尼 右:佳能(点击查看大图)
16mm边缘区域两者锐度差别不大,如果仔细观察索尼的电线杆和白色塑钢窗上紫边更为显眼。
总的来说两者16mm中心不相上下,佳能综合表现略好一点。
(3)35mm中心区域锐度、细节
左:索尼 右:佳能(点击查看大图)
35mm中心区域两者锐度差异比16mm端更小,索尼依然延续了偏冷的色调,佳能则有些偏暖一点。
(2)35mm边缘区域锐度、细节
左:索尼 右:佳能(点击查看大图)
35mm边缘两者再次打成平手,我们可以看到在35mm端两者性能非常接近,处于同一水平。
3、色差控制
EF 16-35mm f/2.8L III USM 中有2片UD镜片的加入,可发挥相当于1片萤石镜片的效果,实现了对色像差的良好补偿效果。索尼则通过2片ED镜片抑制色差,消除边缘色散。
为了验证实际抑制色差的效果,笔者用A7II+FE 16-35mm F2.8 GM、EOS 6D Mark II+FE 16-35mm F2.8 GM 两套组合全开光圈拍摄高反差区域。
16mm 左:索尼 右:佳能(点击查看大图)
35mm 左:索尼 右:佳能(点击查看大图)
色散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佳能和索尼都应用了两片特殊镜片,但我们观察画面的角落(窗户框),我们可以看到高反差的窗户边缘,佳能对紫边的控制更为出色。
4、暗角/畸变控制
16mm左:索尼 右:佳能(点击查看大图)
35mm左:索尼 右:佳能(点击查看大图)
暗角方面,无论是16mm端还是35mm端,索尼的暗角都要略轻一点,不过对于暗角,后期比较容易修正,佳能如果开启机内校正会比测试图效果好很多。
16mm左:索尼 右:佳能(点击查看大图)畸变
35mm左:索尼 右:佳能(点击查看大图)畸变
畸变方面,16mm端两者差别不大,都有明显桶型畸变;35mm端两者都有枕形畸变,相比之下索尼的畸变更明显一些,竖线条更向内凹。
5.抗眩光能力
佳能佳能EF16-35/2.8III应用了SWC亚波长结构镀膜和ASC空气球形镀膜,减少眩光和鬼影现象发生。索尼FE 16-35mm F2.8 GM则使用纳米增透镀膜技术则可减少眩光和鬼影。下面我们用两款镜头的16mm端分别用F2.8和F8拍摄阳光:
索尼16mm端 F2.8抗眩光
佳能16mm端 F2.8抗眩光
先来看全开光圈抗眩光,佳能仅在左侧有一小点鬼影,而索尼则产生了一个较明显的“佛光”,左右两侧光环会影响画面。
索尼16mm端 F8抗眩光
佳能16mm端 F8抗眩光
再看F8光圈抗眩光水平,佳能收缩光圈画面变化不大,而索尼的“佛光”更加明显,即使缩图也很影响画面。这种光晕后期很难处理。
这轮比较,佳能应用了两种镀膜技术,对眩光和鬼影抑制明显,可以说完胜索尼。未来索尼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镀膜技术,降低杂光对画面的影响,毕竟广角拍摄中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要想成为一款顶级广角变焦镜头,需要优秀的光学设计,从而实现出色解像力、色差控制、畸变控制等等,从前文对比来看,EF 16-35mm f/2.8L III USM在35mm端畸变、全开光圈色散控制、镜头抗眩光上有较明显优势,总的来看,FE 16-35mm F2.8 GM虽然非常出色,但高手过招只差毫厘,佳能在这次成像比拼中稍占上风。另外,购买镜头我们还要考虑价格,佳能这款镜头不到1.2万元,而索尼这款镜头售价高达1.7万,两者存在5000元的巨大差价,索尼系统的镜头成本显然更高。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绝对性能还是价格合理性,佳能16-35mm f/2.8都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