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前篇:美能达X档案之MINOLTA XG系列
MINOLTA Acute-Matte锐利磨砂对焦屏
手动相机的三合一对焦屏由菲涅尔透镜、裂像楔镜和环带微棱镜组成。美能达相机对焦屏制造技术一直位于业内领先水平,1973年美能达SRT-102单反相机对焦屏就已经发展成为具有菲涅尔磨砂透镜、环带微棱镜及裂像楔镜三种方式组成的三合一对焦屏,第一代A级自动曝光相机XE-7相机对焦屏亮度超过同期其它同档相机的平均水平,而首次出现在XD7上的“锐利磨砂对焦屏”更是创新性成就,其对焦屏亮度比其它同时期日本相机高出50%到一倍,而到了1980年代由于材质的优化和工艺水平提升,XG-M和X-700上出现的新型“锐利磨砂对焦屏”比起上一代XD7对焦屏亮度再次提升10%以上。随着产能增加,这种优秀的对焦屏也迅速向低端相机产品延伸和普及,使得普通业余爱好者也能领略到这块神奇对焦屏的独特魅力。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美能达这块英文叫作Acute-Matte的“锐利磨砂对焦屏”表面均匀排列着250万枚竖立的微型棱锥,由这些微型棱锥组成的菲涅尔透镜具有强大的光线聚集能力。而这块对焦屏的另一个组成部分环带微棱则由大颗粒棱镜组成,不但聚光性能出众,环带透镜亮度超高,并且大颗粒棱镜对于判断调焦实与不实作用非常显著。
在整个1980年代中,锐利磨砂对焦屏都属于独树一帜的产品,在其它相机厂家中能对其构成威胁的仅有佳能装配在CANON T90和NEW F-1上的“激光磨砂对焦屏”,其它同时期相机如NIKON FM2 / FE2对焦屏亮度则比锐利磨砂屏低出起码50%。由于新型锐利磨砂对焦屏太过优秀,因此美能达被瑞典哈苏相机指定为部件供应商,为哈苏120单反相机制造对焦屏,1990年代后问世的HASSELBLAD 503CXi、503CW、501CM、205TCC、205FCC等相机都装有美能达引以为荣的“锐利磨砂对焦屏”。
MINOLTA X-700 系列
明亮的对焦屏、精准的测光系统、方便的操控和自动曝光,以及第一个“欧洲照相机”称号是MINOLTA X-700给很多老一辈摄影爱好者留下的深刻记忆,同时也是很多新一代胶片爱好者继续选择X-700的缘由,但是这台被网友戏称为“豆瓣神机”的经典相机真的被人了解吗?在它身后到底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前尘往事?它有何过人优势能战胜NIKON FM2拿到第一个“欧洲照相机”?
2004年使用反转片拍摄的MINOLTA NEW X-700 + MD1 马达
X-700 (上)
1982年年中,MINOLTA X-700相机在第一届由欧洲多国摄影媒体编辑记者组成的评委会评选中荣膺第一个年度“欧洲照相机”称号,据此很多人认为X-700在1982年上市,理由是欧洲相机大奖只颁授给当年上市销售的新型相机,但实际上X-700在前一年就已开始在日本国内销售,而在1982年获奖的X-700已经是经过改良的版本,真实型号其实是NEW X-700。
(“European Camera”欧洲照相机评选,即后来年度“EISA欧洲相机大奖”前身)
1970年代末期,随着XG系列的全部上市,其后续机型的研发也如火如荼进行,与新一代B档相机XG-M同时开展研发的是一款A级相机,这台A级相机为实现高速卷片马达性能同样以上一代XG为基础架构,但是控制部分使用最新的技术以及更高级的测光与自动曝光控制单元。1978年面世的CANON A-1开创了多模式自动曝光的潮流,同一时期OLYMPUS OM-2N首创TTL可调自动闪光模式,美能达的新型高级相机设计受到这些杰出相机的启发,并且结合上一代A档相机XD7的优点,开发出新一代更加强调系统性能的A档手动对焦单反相机,这就是1981年秋季在日本上市的MINOLTA X-700。
中国摄影人对X-700的机身性能几乎烂熟于胸,可是为了讲述它的故事,笔者不得不重复一下它的主要性能特点:光圈先决自动曝光+程序式自动曝光+全手动三种曝光模式,SPD硅光敏管测光元件、TTL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带有TTL自动闪光控制,AE联动范围EV1-18、感光度设定范围ISO25-1600,+-两级曝光补偿,触摸感应式电磁快门钮、石英电子控制横走布帘快门,快门速度:自动4—1/1000秒无级调速,手动B、1—1/1000秒12档快门速度,取景器内LED显示测光结果及快门速度,另有M、A、P三灯分别提示当前曝光模式,并设有光圈直读窗、景深预览,曝光过度和不足警告,此外还有声音报警和提示功能。仅就机身性能而言,X-700比起同时代A档相机毫无过人之处,但是美能达一开始就将其按照“摄影系统”的方式进行设计,该系统以X-700机身为核心部件,可以构建出一个性能极为强大的摄影系统。
1981年X-700上市以后,人们在机身右侧看到“MPS”的铭牌,而根据说明书的解释,这是MINOLTA PROGRAM SYSTEM、即“美能达程序系统”的英文缩写,而这个“美能达程序系统”就是美能达创新设计的智能摄影系统,它以X-700为核心,包括X-700机身、Power Grip 2大型电源手柄、Motor Drive 1卷片马达、Auto Winder G自动卷片器、Multi Function Back多功能控制后背、Wireless Controller IR-1无线红外遥控器、Quartz Data Back 1日期记录后背、132PX、280PX、360PX、PX80四款程序式TTL自动闪灯、9片可换对焦屏、以及继承自XG、XD系列的大量近摄系统、翻拍系统等等组成。X-700初期仅在日本国内发售,上市时包括Multi Function Back多功能控制后背在内的很多附件还未研制成功,所以当初的日文版相机说明书只好标注这些附件“预计在1982年2月发售”。
初期上市的X-700外观与同年发表的XG-M设计风格保持一致,虽说两台相机外观非常相似,但是内部结构却有很大差别,X-700为适应更加庞大的附件系统有许多新的设计,程序式自动曝光的加入也要求拥有更强大的数据运算能力和通讯能力。比如为安装使用无导线连接的多功能后背和日期后背就在机身内部设置了信号传导系统,与后背直接使用触点连接,而早前的XG和XD两个系列使用的Data Back G或者D型后背都必须用导线与机身连接。由于当年的电子技术无法提供更强大的运算及存储芯片,因此MPS摄影系统的很多重要拍摄功能都无法集成在机身上,而是设置在Multi Function Back多功能控制后背中,摄影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以及经济条件选择是否购买多功能控制后背。X-700这种设计思路甚至一直延续到199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NIKON F90X,F90X的很多拍摄功能也必须借助多功能控制后背才能实现。
由于高速卷片马达的配合发售,X-700的连拍和抓拍能力都比以往的XD有了长足进步,3.5幅/秒的连拍能力直接达到AA档相机X-1 MOTOR的连拍水准,克服了以往美能达A档相机的性能短板。X-700上市以后反响良好,但也有很多用户抱怨X-700缺少他们需要的曝光锁定功能。根据用户反馈,1982年美能达为X-700增设了曝光锁定装置,这种增加了曝光锁定功能的X-700被称为NEW X-700。第一版X-700与NEW X-700相比,外观略有不同,第一版X-700在左侧电子自拍机位置印有SELF TIMER字样,而NEW X-700自拍机增加了曝光锁定功能,向上拉起是自拍,按下则是曝光锁定,SELF TIMER印字也改到了镜头卡口基座侧面,并且增加了另一行印字“AEL”,即自动曝光锁。早前上市的第一版X-700机身有银、黑两种颜色,改良后的NEW X-700省去了银色机身,只保留一种黑色机身,并且自1982年开始向全世界销售。
(注:曝光锁定最早出现在1978年上市的NIKON FE相机上,这是一个方便有效的设计,与曝光补偿功能相比使用上更加快捷简便。)
#p#
X-700和MPS附件系统,MD-1马达、自动卷片器、多功能控制后背、石英日期后背、IR-1无线红外遥控器、电磁快门线、132PX程序式TTL自动闪灯
X-700 (下)
1982年,美能达MPS系统的全部组件全部顺利研发成功并上市,NEW X-700凭借这一伟大创新在德国科隆第17届PHOTOKINA博览会上引起巨大轰动,力压同年上市并拥有1/4000秒快门速度的NIKON FM2,勇夺史上第一个“欧洲照相机”称号。虽然NEW X-700机身性能并不出众,与同期A档相机相比只能说是性能平平,毫无出类拔萃之处,但整个“美能达程序系统”就当时来说却可以算是梦幻式创新,这些系统附件设计精巧,做工精致,还拥有合理的价格,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自由组合。以NEW X-700机身为中心,配合马达或自动卷片器,加装多功能后背、红外遥控器、TTL自动闪灯等附件,相机可以实现远达60米的长距离遥控摄影、无人定时摄影、定张数摄影,多达99.99小时的超级长时间曝光,无人操控的闪光摄影,以及拍摄时间和日期打印等等先进功能。这些功能在30年后的今天看来算不上特别,但就当时而言则实在是前所未有的科技成就。MPS系统充分体现了系统相机的独特魅力,其实际拍摄能力超越1980年代三大专业相机,尤其可以在报道摄影、天文摄影、自然风光摄影、野生动物摄影等等一系列人类难以达到或者无法长时间停留的险恶环境中大显身手。正是基于以上优点,NEW X-700及其拥有的MPS系统显得光彩夺目,深深打动专业摄影师和业余爱好者,也赢得欧洲照相机评审团的一致好评,成功获得第一个“欧洲照相机”称号。反观同年上市的NIKON FM2相机,虽然当时就已拥有创纪录的1/4000秒高速纵走蜂巢钛帘快门,相机本身性能也足够强悍,但是仍然延续的是70年代上一代NIKON FM相机的设计思路,只能算作FM的快门性能增强版。并且,由于受到纵走快门与卷片马达协调工作稳定性的困扰,NIKON FM2加装MD-12专用卷片马达后连拍速度仅仅达到3.3幅/秒,完败于美能达Motor Drive 1马达的3.5幅/秒,根本无法体现其快门速度优势,并且MD-12马达与Motor Drive 1马达相比不但造型工艺落后不少,还缺乏竖直方向的快门按钮,这样一来人机界面也有很大差距。不夸张地说,NIKON FM2和MPS系统比较的话设计思想存在完整的代差,而从另一方面说,没有体验过MPS美能达程序系统,也就根本不能算作真正地了解X-700。
X-700获得首届“欧洲照相机”以后美能达特别发行的纪念版镜头盖
NEW X-700除了机身前脸和X-700稍有不同之外并没有特别的标识,NEW字样也仅仅出现在说明书和包装盒上,而随着时间推移,到了1990年代再继续标注NEW显然已经没有意义,于是这些字样渐渐也从说明书和包装盒上消失了。X-700在全世界销售都使用同一型号,这是继60年代SRT-101以来唯一一台全球统一型号的美能达胶片单反。X-700自1981年上市后持续畅销,一直延续到2000年左右才停产,其制造时间之漫长,深刻影响了全世界的摄影师并培养了几代的摄影爱好者,成为史上最著名的常青树相机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X-700的定位也不断发生变化,从80年代高级发烧友和职业摄影师使用的A档相机不断下调,到了90年代后期则成为入门级学生相机,定位为引导学习摄影常识、相机原理,承担起培养摄影新人的责任。
X-700和中国摄影师渊源深厚,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摄影爱好者几乎无人未接触过X-700相机,X-700既是那一时期普遍的摄影创作用机,也是很多单位的工作用相机。1986年X-700机身在北京的零售价格大致在1200元,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当时城市普通工人家庭的年收入,到1991年涨价风以后价格上涨到1500元左右,而到1994年随着人民币大幅贬值,X-700价格再次上涨到最高点2000元以上,再以后随着大量使用廉价元器件和简化工艺,价格又逐渐走低,停产前夕机身零售价已下降至1500—1600。而美能达MPS附件系统的售价则一直比较稳定,由于用户较少流通量少,所以在中国这些附件的价格都比较贵,比如Motor Drive 1马达的2000多元人民币的售价就一直比X-700机身售价更高。
X-700初期在日本制造,1970年代美能达在马来西亚建立了组装工厂,于是80年代后期X-700的装配改在马来西亚工厂进行。另外韩国三星公司也组装过部分X-700,韩版X-700带有明显的三星标识,并且只允许在韩国国内销售。1990年代中期X-700的组装转移到中国,由美能达和上海照相机总厂的合资企业上海美能达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在上海松江生产装配。
图片说明:三款不同版本X-700相机,第一版X-700、NEW X-700、韩国三星版X-700
#p#
银色 MINOLTA X-500 与黑白 MINOLTA X-570
X-500 (上)
了解美能达历史或者熟悉美能达产品的玩家一看MINOLTA X-500这个型号就知道这一定是X-700的减配版本或者说是X-700的衍生产品。的确,依据从1970年代延续的美能达A档相机命名惯例,1983年4月面世的X-500是X-700的减配型号,但是这个“减配”的型号并不仅仅只是一台减少了功能的相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简化的同时却进行了新的发展,在整个X-700系列中反而散发着独特的个性魅力。
X-700虽然算是一台A档相机,但是它的定位却低于XD7,并且程序式自动曝光这种“傻瓜相机”式的曝光模式在资深摄影师看来非常小儿科,对他们来说X-700的“P”档完全就是摆设,从来不屑于使用,而X-700的程序曝光曲线在1/60秒就出现拐点似乎也能佐证这个观点。总之无论怎么看,不包含MPS附件的X-700机身都只能算是一款高级业余相机。定位低于X-700的X-500继承X-700的外观造型风格,性能方面则减去了X-700的程序式自动曝光,只保留光圈先决自动曝光和全手动曝光,但X-700的其余技术特点和操控优点都得以保留,比如SPD硅光敏管测光表、4—1/1000秒自动曝光速度、TTL自动闪光控制、景深预览、曝光补偿、曝光记忆等等,并且可以使用X-700的全部附件,包括9款可换对焦屏、马达、多功能后背等等全部MPS系统附件。令人意外的是,虽然省掉了程序式自动曝光,但是X-500的实际曝光控制能力却比X-700有了非常大的发展。
X-700进行全手动曝光时,取景器测光显示只使用一枚LED显示测光表在预设光圈情况下测量出的正确快门速度,摄影者需要根据测光结果将快门速度盘调整至测光显示的正确快门档位,或者同时调整光圈以便达到理想的快门和光圈组合,在这个调整过程中摄影者需要放下相机才能准确操作快门速度盘。而X-500则将测光显示方式进行了较大改良,使用一种类似早前全手动相机“追针测光表”的显示方式,用两枚LED同时显示相机信息,一枚闪烁的LED表示实际快门档位,另一枚恒亮的LED则显示测光结果,两者一致时两枚LED重合并闪烁表示曝光正确。在这个操作过程中眼睛不离开取景器即可调整快门速度盘或镜头光圈环,可以非常方便地由摄影者自由设定理想的快门及光圈组合,而这种新的测光显示方式就叫做“双灯追光”测光显示。
除此之外,X-500还比X-700多出一项非常重要的曝光控制能力,那就是慢速闪光同步。X-700相机一旦插上原厂X系列或者PX系列专用闪灯,那么无论相机处于自动曝光模式还是手动曝光模式,快门速度都将被强制锁定在闪光同步速度1/60秒,用1/60秒这样的快门速度在夜景、酒吧之类的弱光环境下拍摄往往无法兼顾现场光或者背景光,通常只能带来一种拍摄主体曝光准确、但是背景或环境却大大曝光不足的成像效果。X-500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在同样的场景中使用光圈先决自动曝光方式进行TTL闪光摄影,只需在拍摄前先将闪光灯电源关闭,然后按下AEL曝光记忆锁不松手,此时再打开闪灯开关,相机快门速度即可不被闪灯强制锁定,实际拍摄时快门速度是由相机测光系统根据现场光测量出的较慢快门速度,从而完成TTL慢速闪光同步摄影。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拍摄主体曝光准确,更可以兼顾环境和现场气氛,取得完美的兼顾现场光环境光的闪光摄影。
#p#
加装多功能后背的 MINOLTA X-500 和加装 QUARTZ DATA BACK 1 的 MINOLTA X-570
X-500 (下)
X-500超越X-700的第三项强大性能是景深预览,之所以说强大并不是指X-700缺乏备景深预览,而是X-500的景深预览比X-700进化到了更新的高度。熟悉X-700的玩家都知道,在测光进行的同时如果按下景深预览拨杆,由于光圈缩小后导致的入射光线减少,将会导致测光表读数发生显著变化,这是因为X-700的正确测光读数是在全开光圈的情况下测得,所以说这种现象似乎算不上是缺点,只能说是TTL测光方式的固有特点,但是X-500在这个固有特点面前竟然做出了完全不一样的解答:X-500在测光同时按下景深预览,虽然光圈收缩后入射光线减少,但是测光表读数不会有任何变化,仍将保持全开光圈时的测光结果,也就是说X-500可以“记忆”住全开光圈时的测光结果。这个特点意味着摄影者可以在进行景深预览的同时按下快门拍摄,而不用担心由此产生曝光失误,而X-700则必须在景深预览完成后释放景深预览、光圈重新全开的情况下才能正式开始拍摄,否则必然导致严重曝光失误。
X-500的这些强大性能意味着X-500其实拥有比X-700更加强悍的“大脑”,也就说实际上它拥有比X-700更强劲的运算能力和存储能力。这些优点被当时北美和欧洲的摄影媒体发现后给予了很多的热烈评价,继而吸引更多的资深摄影师和美能达相机专业用户购买使用X-500。对这些资深用户来说,X-500的吸引力远远超过X-700,因为它既拥有恰当并且强劲的功能设置,还拥有更加理想的售价,实在是一台非常诱人的美能达单反相机。但是来自媒体的好评和专业用户的追捧却令美能达尴尬不已,因为美能达开发X-500的初衷是推出一台新型B档相机,逐步替换此前两年上市的MINOLTA XG-M,但是X-500事实上却成为一台A- 档次的高级业余相机,并且相当受到专业用户欢迎。这种局面显然背离了美能达的初衷,于是在1986年当美能达推出新型中档自动对焦单反相机AF5000(欧洲版,即日本版α5000、美国版Maxxum 5000)之前X-500就悄然停产,仅仅销售了不到三年时间,不但没能替换XG-M,反而比XG-M更早退市,因此如今的二手市场上X-500数量相对稀少。
X-500是在欧洲和日本出售的型号,同样的机型在北美被命名为MINOLTA X-570,销往北美的X-570只提供一种黑色镀镍机身,而X-500则提供银、黑两种机身颜色,欧洲市场主推银色,日本国内则基本是黑色。最有意思的是银、黑两种颜色的X-500机身外观造型存在差别,黑色机身的卷片扳手使用黑色塑料外套完全包裹,并且带有边角倾斜切削的造型,显得比较摩登,而银色机身则是常规布局和造型,与X-700保持一致。
#p#
X-600 (上)
从1970年代开始,日本相机厂家就开始了AF(Auto Focus,自动对焦英文缩写)研究,日本光学(NIPPON Kogaku,尼康前身)更是早在1971年就开始为NIKON F2研究设计AF NIKKOR镜头,只是那一时期的自动对焦技术尚处于尝试和初探阶段,完全不具备实用性。1970年代末期,小西六的KONICA C35AF相机上市销售,这台使用Honeywell(霍尼韦尔,美国著名高技术公司)焦点检测技术的旁轴傻瓜相机是全世界第一台自动对焦照相机,而第一台自动对焦单反相机则是美国宝丽来1978年出品的Polaroid SX-70 Sonar OneSetp,这是一台装载有超声波声呐的照相机,依靠回声定位原理实现自动对焦,这台宝丽来著名的波拉机在文艺青年中享有崇高的声望,甚至流行到最近两年波拉片已难以买到,各类文艺网站上都可看到文艺青年对此的唏嘘和吐槽。
1980年代初期曾经短暂出现过提供135单反相机使用的独立式自动对焦镜头,CANON、CHINON(企侬)、甚至Vivitar都曾经出售过这样的产品,这些镜头与机身是完全独立的个体,镜头与机身之间没有信息传递,检测焦点、对焦过程、镜头驱动、合焦提示都由镜头独立完成,当然电池也安装在镜头内。这些AF镜头的对焦方式有的是主动红外线对焦,有的采用被动反差对比式测焦,它们不但价格昂贵,其AF性能也相对孱弱,对焦过程缓慢、灵敏度不高,要命的是都非常笨重,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几乎没有实用价值。1981年是自动对焦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年份,这一年中不但出现了独立式自动对焦镜头,旭光学更是在年底首先发售了历史上第一台镜身一体TTL测焦方式(使用透过镜头的光线检测焦点)的35mm AF单反相机PENTAX ME-F以及配套的PENTAX AF 35-70mm F2.8镜头,这台相机的对焦检测部分被放置在机身内,而驱动对焦的马达及其供电电池则安装在镜头上,机身与镜头之间使用电子触点进行信息传递,这台旭光学的自动对焦相机是当代所有AF单反相机的共同祖先。
面对技术潮流和发展趋势,美能达当然不会闲着,同一时期美能达也在开发自动对焦技术,不过美能达没有像旭光学那样急于推出AF单反机,而是默默继续进行自动对焦技术研发。在美能达看来PENTAX ME-F并不是一部完善的相机,由于电子技术的限制导致的镜头体积和重量庞大并且对焦速度相对缓慢,在这些矛盾都无法得到完美解决的基础上贸然出击AF相机很难取得成功,但是美能达已经掌握的焦点检测技术倒是可以应用于市场检验并提供消费者测试,于是在昭和58年4月,与X-500同步在日本上市了一款带有焦点检测或者叫作辅助对焦功能的135单反相机—MINOLTA X-600。
从型号上看,X-600仍然归属于X-700系列,但是X-600却拥有全新的外观设计,从外形上看跟以往任何一台X或XG系列相机都不相同,最显著的变化就是X-600采用隐藏式快门速度盘。以往的美能达X或XG相机都采用大型快门速度拨盘,并在拨盘中央设置触摸感应式快门钮,拨盘整体位于右侧机顶前后之间比较居中的位置,而X-600则将拨盘整体缩小并前移到机身前部边缘,体积和厚度都大幅缩小,成为方便右手食指拨动的小型拨轮,虽然感应式快门钮仍然位于拨盘中央,但是实际位置也跟随拨盘前移到机顶前部边缘,这样一来不管是速度拨盘还是快门钮手感都更加自然舒适,更符合人体工学要求。实际操作中可双向拨动360度旋转的速度拨轮手感非常轻松,设置快门速度以及曝光模式都相当灵便。并且,拨轮动作会带动另一个带有各档快门数字的小型转盘转动,提示拍摄者实际的快门速度选择。由于采用隐藏式设计,X-600顶盖将这两个转盘都掩藏在机身内部,只以透明小窗的方式显示手动选择的快门速度和曝光模式,手动曝光显示B、1—1/1000秒,光圈先决自动曝光模式则显示英文AUTO字样。X-600的外观设计相当新潮,视觉感受更加简洁直观,并且采用了较多人体工学应用,比如机身前后都有符合手形的前后手柄,快门钮附近还专门设有食指休息区,不需要启动快门时食指可以放置在这个区域,避免其它X相机只能将手指长时间按压在感应式快门钮上,由此造成过度消耗相机电力的情况。
#p#
X-600 (下)
X-600与以往美能达相机最大的不同是这是第一台带有辅助对焦功能的手动对焦相机,这台相机镜箱内部装有焦点检测模块,主反光镜是刻有特殊图案的半透反光镜,利用反差原理进行焦点检测。当透过镜头的光线到达主反光镜后,部分光线继续穿过反光镜,并被主反光镜背后的副镜反射到镜箱底部的焦点检测模块上,由对焦模块对光线进行反差检测,其原理是对焦准确时对焦区域的对比度(即反差)最大,线条等细节也最多,反之焦点不准反差也就会根据离焦程度相应变弱,图像线性细节也最少。为适应辅助对焦系统,X-600的取景信息和对焦屏也有很大不同,X-600除了取景视野右侧设有快门速度标尺之外还在取景视野下部设有三枚LED,分别是 ● ,取景构图时轻触快门启动辅助对焦,若焦距不准左右两枚红色三角箭头灯亮起,只需按照箭头所指方向旋转镜头调焦环,一旦绿色 ● 灯亮起便是合焦成功,同时还有电子声响提示摄影者,这个操作方法与后来AF胶片单反以及数码单反完全一致。X-600对焦屏仍然是“锐利磨砂对焦屏”,但由于辅助对焦功能的需要并没有采用三合一对焦屏,而是类似AF或数码单反相机采用的全磨砂屏,只在中央部位留有供肉眼确定焦点的条状反差观察窗。不能不提的一点是由于X-600使用刻有特殊图案的半透反光镜,部分光线提供给辅助对焦系统,因此到达五棱镜的光线比普通单反机要少,所以取景器看起来比其它X-700系列相机亮度略微弱一点,但是依然足够明亮。X-600的这套辅助对焦系统被美能达称为“Speed Focus 快速对焦”,为此专门在X-600左侧前脸贴有“SF”标识,即快速对焦的英文字头缩写。曾经有说法称X-600必须安装1981年发行的NEW MD版镜头才具有辅助对焦能力,理由是NEW MD镜头尾部带有SF拨杆,但实际上任何MD ROKKOR甚至MC ROKKOR镜头安装在X-600机身上同样具有辅助对焦能力。
曝光控制方面,X-600基本上保持与X-500相同的技术水准,如相同的光圈先决+全手动两种曝光模式,以及相同的SPD测光系统、相同的快门速度范围、相同的TTL自动闪灯控制系统,X-500所拥有的超过X-700的操控特性如慢速同步TTL闪光、“双灯追光”式测光显示方式也是X-600的标准配置。但由于X-600取消了景深预览功能,所以X-500出现过的景深预览状态时的测光结果记忆能力自然欠奉。另外,X-600取消了以往美能达自动曝光相机全都具备的曝光补偿功能,但“AEL自动曝光记忆锁”仍然被保留,实际增减曝光能力并没有减弱。X-600可以继续使用MPS系统附件,仍然具有定时定张数摄影、遥控摄影、TTL闪光摄影等等强大性能。由于辅助对焦系统的加入导致X-600的电力消耗要比普通相机高出很多,常规的纽扣电池已经无法满足相机的能耗需求,因此X-600的电力改用两枚7号电池供应,为此相机设计了相对较大的前部手柄,电池就安装在手柄中。也由于这个大型电池手柄的出现占用了空间,所以X-600无法安装Motor Drive 1型卷片马达,但可以使用Auto Winder G型自动卷片器。
X-600作为美能达当时的高技术相机只在日本国内短暂销售,从未出口到海外市场。从1983年上市到1985年MINOLTA AF7000问世前夕就停止生产,X-600仅仅销售了两年时间,其上市目的是为了验证美能达掌握的焦点检测技术以及消费者对此类技术的实际反馈和接受程度。总体来看,X-600销量虽然不大,但是很受老年摄影爱好者以及罹患眼疾的摄影者欢迎,这为美能达竖立了紧定决心:未来AF自动对焦技术必将成为为摄影科技研发的主流方向。
虽然X-600的实际拍摄控制能力稍微弱于X-500,但由于有辅助对焦这种当时看来的“黑科技”加入,X-600事实上的总体性能大大超过X-500,成为定位于A档的高级业余相机。所以不光从X-600的型号设定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虽低于X-700但高于X-500,销售定价上也可以提供佐证:X-700机身上市价格为66000日元,X-500为55000日元,而X-600上市价格高达65000日元,仅比X-700少1000日元。不仅如此,X-600还开启了后世美能达型号命名的另一个潜在规则,即新型相机通常使用奇数命名,仅在个别情况下才出现偶数命名,这代表偶数相机性能位于二种奇数型号相机之间,通常是低一级奇数相机的性能增强版,比如美能达第二代AF相机DYNAX 8000i、第四代AF相机DYNAX 600si、DYNAX 800si等等。
MINOLTA X-600 和 《父辈的旗帜》、《X档案》书稿
#p#
欧版黑色 MINOLTA X-300 和美版银色 MINOLTA X-370
X-300 (上)
时间来到1984年,这已是火热的1980年代的第五个年头,在这一年春季美能达发表了X-700系列相机的低配型号MINOLTA X-300,这台将普通摄影爱好者和家庭用户作为目标客户群的C档相机竟然在不经意间创造了历史,深刻影响了许多人的成长历程。
X-300定位于普通摄影爱好者或家庭摄影,用以替换实际销售时间已经超过6年,性能已无法满足1980年代要求的XG1 / XG-1(N)。虽然售价廉宜,但它仍然继承了X-700系列的主要技术特点,拥有比较完善的拍摄性能。X-300与同系列相机一样使用高精度SPD硅光敏管作为测光器件,石英电子控制横走布帘快门,光圈先决自动+全手动两种曝光模式,自动曝光范围4—1/1000秒无级变速,手动1—1/1000秒+B门, AE联动范围EV1-18,感光度设定范围ISO12—3200,触摸感应式快门钮、电子自拍、AEL自动曝光记忆等功能。取景器使用三合一锐利磨砂对焦屏,内有A、M曝光模式提醒,全范围快门速度标尺,“双灯追光”式手动测光显示,曝光过度、不足警告等等,与更高级型号X-500相比,除了不具备TTL自动闪光性能外,二者具有相当接近的曝光控制能力。
虽然很多评论认为X-300由X-500简化而来,但笔者个人并不认同这种看法,其实X-300应该是X-600的直系后代,亦即是X-600的性能缩减版,之所以出现这么多误判,那是因为多数人无缘接触X-600,因为它既不出口也存世不多,美能达在日本以外的海外市场也未介绍过这台奇葩相机的存在。事实上X-300不但完全继承X-600的外观设计样式,也完全具备X-600的自动曝光控制能力和操作方式,只是X-300去除了X-600招牌式的辅助对焦功能,还减少了TTL自动闪光功能和电子声响提示功能。其它如取景器信息显示、隐藏式快门速度拨盘、感光度设定方式等等都完全一致,甚至跟X-600一样缺少景深预览。与X-600相比,X-300另外的不同之处在于由于减去了辅助对焦系统,X-300不再需要大型电池,于是回归两枚SR44或LR44纽扣电池供电,这样一来X-300的机身前置手柄缩小到与X-700、X-500一致,好处是为Motor Drive 1卷片马达腾出了安装空间。为拉开性能差距,美能达对X-300的附件性能进行了缩减,X-300机身不提供可换后背性能,MPS系统中的多功能后背和日期资料背都不能使用,但是仍可以使用其它大部分它附件,如电磁快门线、Wireless Controller IR-1无线红外遥控器、近摄及翻拍系统、Auto Winder G型自动卷片器、甚至可使用Motor Drive 1型卷片马达进行3.5幅/秒高速连拍。
MINOLTA X-300与同时期其它定位于普通爱好者与家庭摄影的日本大厂产品性能大体相当,如NIKON FG20、OLYMPUS OM-10、PENTAX ME super等等,但由于附件性能优异,尤其具备B档以上相机才有的马达连拍能力,其总体性能又比其它相机高出不少,产品质量更是其它同时期中小厂家如常见的RICOH、YASHICA、COSINA、FUJICA、CIMKO等品牌无法比拟,因此X-300问世以后受到广泛欢迎并且非常畅销,用户不但涵盖家庭用户和普通摄影爱好者,甚至包括资深发烧友和高级摄影师。很多高级摄影师用X-300当作备份用机,就是看中它拥有与其它X-700系列相机相同的机身机构以及通用附件性能,并且由于内部线路简化,电子元件大大减少,X-300的稳定可靠性反而大幅增加,故障率大大低于更高级的X-700,成为X-700系列中最结实耐用的品种。MINOLTA X-300与中国摄影师同样渊源深厚,美能达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以及相机本身稳定可靠的质量再加上相对低廉的价格让它深得1980年代摄影爱好者喜爱,笔者人生的第一台单反相机就是一台北美版X-370,1991年为庆祝高考成功而购入,当时机身零售价格为1100元人民币,由当时美能达香港子公司“万能达香港有限公司”串货销售到中国内地。
#p#
X-300 (下)
作为一款廉价相机,X-300虽然并不在日本国内销售,但这不妨碍它成为畅销世界各地的产品。在欧洲和亚太地区,X-300提供银、黑两种机身颜色提供选择,而在北美则被命名为X-370,只有一种银色机身供应。X-300基本由美能达马来西亚工厂组装,但韩国三星也组装过部分产品,1988年上海照相机总厂引进美能达生产线和制造技术,开始在中国组装X-300,这种上海产的X-300在后盖资料备插处印有SC两个英文字母,这是Shanghai China的英文字头缩写。1990年上海产的MINOLTA X-300随着国产化率提高,更换商标成为海鸥牌SEAGULL DF-300。上照总厂的海鸥DF-300在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各种型号的变形机,价格降低的同时质量下降同样严重,部件的毛刺感和粗糙感令人实在难以忍受。上照总厂曾经放出豪言,要在90年代中期推出更高级的SEAGULL DF-700,但是直到新世纪数码相机时代来临也从未见到DF-700的踪影。
美能达原厂的MINOLTA X-300在1990年后更改了原始设计,采用更加美观和新潮的流线型外观,机身上下盖不再使用高成本的ABS工程塑料模铸加电镀工艺,而是使用黑色普通塑料模铸,高成本的机身刻字也改为较为时尚的丝网印刷,触摸感应式快门钮被普通电磁快门钮所取代,这样一来新版相机的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外观和造型也更符合90年代的流行趋势和审美要求。这种改版的X-300在欧洲和亚太命名为X-300s,北美版则更名为X-370n。1990年代后期,虽然AF单反相机早已是相机市场主流产品,但北美地区仍有较多手动相机需求,美能达因此继续在北美销售由上海美能达制造的各种廉价化X-300,具体型号有MINOLTA –X370S、MINOLTA X-7A和MINOLTA X-9等等几款手动胶片单反机,这几种相机其实都只是改换型号的X-300,其中的X-9增加了景深预览功能。
作为美能达手动对焦相机的收山之作,MINOLTA X-300始终定位于普通摄影爱好者或家庭摄影,从1984年持续生产到1990年代末期,同样成为一台跨越了时间的常青树相机,与X-700一道培养造就了几代摄影爱好者,在如今这个经典不再的年代里,X-300的非凡成就不但值得摄影爱好者尊敬,也必将载入相机史册,成为相机史上的纪念碑。
后记:(大结局)
X-700系列的最后一款手动对焦相机MINOLTA X-300上市后,美能达的手动对焦相机研发就画上了句号。彼时整个X-700系列都大放异彩,成为畅销世界的单反相机系列,一年后的1985年,日本相机界传言美能达开发的新型相机即将上市,人们纷纷猜测这是否会是一款更高级别的X-900,但是事实却大大出乎所有人意料,因为美能达推出的是一台完全成熟实用的机身镜头一体TTL自动对焦单反相机MINOLTA AF7000(欧版机,即日本版α7000、北美版MAXXUM 7000),这台新型相机又一次征服了世界,时隔三年后再次勇夺年度“欧洲照相机”称号。在这一年中,美能达创始人田岛一雄阖然长逝,第二次夺得“欧洲照相机”成为对创始人最好的缅怀和致敬。田岛先生曾经这样描述MINOLTA品牌:母亲经常教诲,越是果实丰盈的稻穗头垂得越低,人应该学习稻穗的精神,保持谦逊的态度。这个典故来自日语中的警句MINORU,而MINORU加上田岛先生名字中的姓氏字头TASHIMA,这其实才是MINOLTA相机品牌的最初起源。
——第一季全文完
Copyright (C) 2014,Photoman
敬请尊重作者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行文仓促,难免疏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文创作得到剁手党Howard、CC、二虫、过敏影像、Jack、Kurt、动物反抗机器、归朴子等人士全力支持援助,另由白石相机屋提供部分藏品供研究,在此一并表示真诚感谢!
敬请期待《父辈的旗帜》 第二季:《奥林巴斯——奥林匹斯山的众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