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时代,提起适合恶劣环境任人蹂躏的“战斗版”胶片机,大多想到的都是LEICA M以及NIKON F这些重金属疙瘩,很多同学喜欢这类东西倒也未必真打算揣着打打杀杀枪林弹雨,实际不过是出于男性天生喜好强悍物件的本能,时不时可以在被老板呼来喝去的间隙抚摸下YY下阿富汗巴格达马达加斯加云云…………同理,这年头收一台NIKONOS V回来也不需要什么理由,就是因为好看,好玩,外观很给力,比起那些金属疙瘩,它是低调的真的猛士,代价嘛,就当一不小心又被通胀吞了的白菜钱。
若干年前很着迷过三防相机这类怪物,因为它能满足一些俺个人的BT使用要求,代表性的有KONICA的现场监督系列(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488b950100izcu.html),这个大傻瓜系列尽管长相威武,还算实用,但缺乏可玩性,因此终极把玩选择自然还是NIKONOS,这个60年代初由法国设计,NIKON操刀开始的专业潜水相机系列曾经创造过无数水下传奇,抛去最后笨重无比的AF版本,1984年发布的手动对焦V型无疑是最具实用与把玩性的,坚固无比的合成材料打造,无数道橡胶密封圈,伪单反外观下藏着一颗地道的旁轴心,5颗特殊设计的可换镜头,纵走钢片快门,TTL测光,全手动及光圈优先功能,明亮且巨大无比的取景器,搭配上35/2.5水陆两用镜头,即使不拿来潜水或户外,用于日常拍摄,也是足够好用,最后,还有一身明骚的橙红或军绿装束可选,抢眼到一塌糊涂。
V的顶部造型,与当时的普通单反无异,左肩ISO及倒片盘,右边快门盘上集成了30-1/1000,A,1/90纯机械档以及倒片R,之所以没有慢门刻度,是考虑到水下摄影较慢的速度几乎无实用性,但是通过A档仍然可以得到1/30-1S的慢门速度。
原帖链接:真的猛士——重拾NIKONOS-V
#p#
机身正面设计有方便握持的小把手及快门锁,考虑到水下操作或戴手套工作的便利性,所有的按钮和操作开关都巨大无比。
与普通相机不同的是,出于至少对抗50米水压的工作需要,后开盖设计了坚固的两重锁。
机身各主要部位都包裹橡胶,在水中起到防滑作用,也有利于摔打碰撞时的缓冲保护。
#p#
打开后盖,可以看到厚实无比,重达700克,触感冰凉如金属的合成材料机身以及严密的防水橡胶密封圈,从适应摔打及恶劣天气的角度来说,V是远胜于看起来很美的那些金属疙瘩,宽大明亮的取景器尤其赏心悦目,取景器中还能看到具体快门速度设置信息。
回到正面,V的光圈与距离调节和传统相机一样,处于镜头上,不过是通过镜头两边的一白一黑两个小转轮,V为估焦拍摄,除了水陆两用款的35mm镜头(水下相当于45mm)之外,15mm/20mm/28mm//80mm镜头只能在水下使用。
镜头卡口设计简单巧妙,操作简便的同时保证了高密封,从这个角度也能看见快门上的中灰色测光涂层。
#p#
最后还是要回到实拍,潜水是外行,夏天偶尔划划船玩玩水,还是可以物尽其用一把,6片4组设计的35/2.5 Nikkor成像风格一如既往的NIKON,锐利高反差,色彩艳丽,高光与暗部表现平平,总之,不以莱蔡的角度来评判,单从记录的角度来说,还是足够合格的。
#p#
#p#
其实,从实用的意义来说,如今NIKONOS的性能在众多数码潜水拍摄设备前已是廉颇老矣,大容量存储卡在不能更换胶卷的水下具有更强的实战优势,但是,从把玩的角度来说,NIKONOS V所代表的传统胶片时期的工业设计美学与价值取向却并没有失去存在的意义,无关乎怀旧或垂暮,只在于一种情结,背起它,或是握在手中体验其厚重坚实质感时发乎内心的欣赏和喜悦,如此而已。
原帖链接:真的猛士——重拾NIKONO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