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摄影来说,要拍一张合乎要求的照片最重要的是采光及布光。在自然光不能满足要求时,很多时就须要用人造光源去补自然光的不足,甚至完全用人造光源来拍摄。因此灯是摄影非常重要的工具,有很多时候觉得比镜头及相机等器材更重要。我希望籍此篇幅综合介给一下我所用的人造光源。
摄影用的光源大致可分为连续光和闪光两种,这两种光源更可配合不同的 light modifiers 来改变光源的特质以达到要求的拍摄效果。
摄影光源通常是用五种特质去描述及控制,它们就是:
覆盖性 – 光源的覆盖是指光源照射到物体上的分布形式,它可以是平均的,中央重点式,及线性渐变的。善于选择及利用光源的覆盖性可令主体突出及增强立体感。
边沿转移 – 这是指在光源的照射角度边沿光暗交界的地方所表现的渐变形式;它可以如普通灯泡一样的设有渐变,非常锐利,锐利,及柔和。
灯影的清晰度 – 光源照到物伴后所构成的影子,它可以从硬光般的非常清晰到柔光般的微弱甚至没有影子。
影子的对比度 – 这是光源照到物伴后所构成的影子的纯黑度,通常硬光的影子对比度会较强。因为有机会光源照到其他物件例如墙会反射到影子而减低反射,有很多时候是要利用黑色的吸光板去改善。
高光位的大小 – 不同的光源会对物体,尤其是反光物体,造成不同大小的高光反光位。
在介绍中,我亦会在适当时候会用手头的色温表及测光表,Minolta Color Meter IIIF 及 Sekonic L608,量度比较一下所用辅件的影响。为了能显示出灯光的覆盖及光质,我是故意拍暗一点以求能显示出光场的渐变效果。
[1-1 Exposure & Color Meters]
(声明:笔者保留本篇一切权利,网友若想转载全部或部份内容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如作商业用途请先联络笔者)
原帖链接:攝影談燈
#p#
1. 连续光源 – 卤素石英灯
连续光源我主要是用于拍摄 video,但我拍摄video并不多所以投放于连续光的资源并不多。连续光源也可细分为四大类: 卤素白热灯,电弧灯如HMI,D50日光莹光灯,及 LED 光源。
连续光源也可以非常昂贵,拍片用的 HMI 灯一套可以动辄数万元。近日也兴起用 LED 作为光源,可惜能用的 light modifier 少因此较难控制光质以及亮度稍为不足,好一点的品牌如 Lite Panel 的基本型号 LP-1x1 都要一万三千多港元。所以我主要是用色温3200K的卤数白热光源,有室内固定用AC驱动的也有用DC驱动的轻巧活动型;为了不使自己与器材脱节,也采用小量LED光源。
开始介绍的是卤素灯。 卤素灯跟普通家用的钨丝灯差不多,都是热炽灯;它是靠电流经过灯丝使之发热,当热到一定温度就开始发出红色光芒,温度愈高光芒颜色就会愈向蓝色方向移动。但热炽灯的工作温度愈高钨丝会更容易蒸发气化再沉淀于玻璃罩内,从而灯泡会慢慢娈黑及灯丝变幼至中断为止;所以钨丝灯一般都工作在较低的 2300-2800K左右温度,与日光比较光谱会偏红。在这蒸发气化过程中的变化会影响色温及亮度的稳定;为了要色温及亮度更稳定厂家开发了卤素灯,它是加入了卤元素如碘以使到气化的钨结合成碘化钨,再在炽热的灯丝分解还原成钨以补充流失的灯丝。正因为有这种动态平衡,所以卤素灯的工作温度可更高,因而色温及亮度可更高及稳定 (从钨丝灯大概2300°K 到稳定的3200/3400°K)。提高了工作温度后灯泡内压力会升高,所以不能再用普通玻璃做灯泡而要改用耐压更强的石英做灯泡,因此坊间也有称之为石英胆。
卤素灯胆是设计于一个工作电压范围,在这范围内钨丝的气化和还原会达成平衡;但若电压过高,钨丝的蒸发会快于还原而引致过早衰老甚至因压力过大而破碎。至于低电压的影响在现今的卤素灯是很少,故此可用光暗掣来调节亮度;但降低电压是无可避免影响色温的稳定,所以有些系统是不用电压而用机械光栅来调光暗的。
我部份所用系统的不同形状内置卤素灯泡及灯管
[2-1 Halogen bulbs]
#p#
Lowell I-100
首先介绍的卤素灯是这一套美国 Lowell 生产的 I-100系统,它属于轻巧活动型。这灯用 100W 卤素灯胆,用12VDC电池驱动。这灯是有调焦装置的,有5:1调控模式可由49°的泛光灯调到10°聚光灯。在聚光模式下,10米远的光度也有430 Lux。
Lowell I-100 卤素灯 [3-1 Lowell I-100]
这一支灯随灯附送用可装于机顶的接脚及可装于灯架的接脚; 换上热靴脚装在相机上的Lowell I-100卤素灯
[3-2 Mounting Lowell I-100 on camera]
这灯同时更可配置一系列的light modifier。为了能构造羽化的光质我也为这一支灯配置了 Barndoor。其它的 light modifier 有作远距离照明用的清玻璃反射罩,猪咀,Gel夹,多种减光网格及反光伞等。
加上 Barndoor 后的Lowell I-100 卤素灯
[3-3 Lowel I-100 + Barndoor]
覆盖性来说是属于中央重点式,边沿转移是中度渐变,灯影会较清晰,在聚光位置时的影子的对比度会比在泛光位置时大,高光位因发光面细所以会小而呈圆型。用色温表量度这灯的色温是 3200K。
在聚光及泛光位置的Lowell I-100 卤素灯 覆盖范围
[3-4 Lowell I-100 Light Pattern]
Lowell I-100 卤素灯在泛光位置时的灯影
[3-5 Lowell I-100 board sample ]
Lowell I-100 卤素灯在聚光位置时的灯影
[3-6 Lowell I-100 spot sample]
#p#
Lowell ID-100
这是另一套由美国 Lowell 生产的轻巧活动型卤素灯系统ID-100。
[4-1 Photo of Lowell ID-100 & Barndoor]
与 I-100 唯一不同的地方是除了调焦的装置外还多了一个调光暗的装置。这灯也是随灯附送用可装于机顶的接脚及可装于灯架的接脚,和 I-100 一样用同一系列的 light modifier,我也为它配置了 Barndoor。
Lowel ID-100 卤素灯可见除了侧面的调焦装置外,背后还有调节亮度的光暗掣……
[4-2 Photo of Lowell ID-100 dimmer]
这灯的光质基本上和 I-100 的光质是一样的,所以不再在此重覆了。至于色温,我用色温表测量光暗调程内的色温变化发觉由光至暗是会有3200K至2700K的改变。
#p#
Luxmen Video Outfit
这一套是抵用的台湾生产组合 Luxmen video outfit,包括了一支 QzLux 313 轻巧活动型卤素灯(100W)连 Barndoor 及 可供 45分钟用的电箱袋连叉电器。
Luxman video outfit 套装
[5-1 Luxman Video Outfit]
QzLux 313卤素灯的表面是一个扩散屏,所以相较Lowell的 prismatic 反射罩发光面更大,同时光是向前 180°照耀; 因为在发光的扩散屏前并没有反射杯所以覆盖性来说也是属于180°前向式,边沿转移是慢甚至不觉,因为与Lowell I-100/ID-100的发光面积差不多,所以灯影及高光位都不会相差太远。
Luxman QzLux 313 的灯光覆盖显得较平均
[5-2 Luxman Video Outfit light distribution]
Luxman QzLux 313 所构成的灯影
[5-3 Luxman Video Outfit sample]
#p#
Olympus HighLight 3000
在拍摄小物件时,有时需要一个无方向性影子的光源以配合拍摄,所以我就应用了 Olympus 为显微及微距摄影而设计的 Highlight 3000 卤素灯光源来配合环型光纤灯具。
[6-1 Olympus Highlight 3000 halogen source]
[6-2 Olympus Highlight 3000 halogen source]
Highlight 3000 是为立体显微镜而设计,配环形光纤灯具夹在镜前投射一个无影光场以拍摄小物件; 在主体前的最佳工作距离是25-90mm。 电源开关是一个三位掣,启动时可选择高亮度及低亮度档; 同时设置了一个从全黑的连续可变的机械光栅配合高或低亮度选择使用。我用测光表实际量度,在50mm距离时用高亮度档及ISO 100,快门与光圈的应用数值为1/125s 及f/11; 使用低亮度档则减 1 EV。再用色温表测量色温,高亮度档时是 3560K 而低亮度档则为3250K; 因为没有改变电压,调节连续可变的机械光栅时色温完全没有改变。光源内配置了dichoric隔热滤镜,以滤除带热的红外线; 还可外置蓝色色温滤镜以修正成曰光色温。光源因用卤素灯泡,工作时会相当热,所以内置了散热风扇及热敏开关。
Olympus Highlight 3000 内部结构
[6-3 Olympus Highlight 3000 halogen source internal view]
[6-4 Olympus Highlight 3000 halogen source internal view]
就拍摄小物件来说,这灯的覆盖性来说是属于中央重点式,边沿转移是中度渐变,灯影会柔和,影子的对比度会属于中性,高光位会呈环形。下图是这灯在工作范围距离90mm时的覆盖范围。
[6-5 Olympus Highlight 3000 halogen source distribution]
下面这张照片中可见到环型灯具对主体所构成的柔和光源。背后的左右影子是用于照亮器材的闪光灯所造成的,实际使用时并不存在。
[6-6 Olympus Highlight 3000 halogen source sample]
环型光纤灯的正确使用是放到立体显微镜下来提供光源,我主要是放到 Leica StereoZoom 6 Photo 立体显微镜下来提供观察及拍摄的光源。
[6-7 Ringlight mounted under StereoZoom 6 Photo]
这两张照片就是将环型光纤灯放到 Leica StereoZoom 6 Photo 立体显微镜下提供光源来拍摄。
[6-8 Olympus Highlight 3000 halogen source sample]
[6-9 Olympus Highlight 3000 halogen source sample]
当然不要规限自已的方法,除了规规矩矩的使用外我也利用环型光纤灯来构成一个近似 dark field illumination 的光源来拍摄细小的物件。
[6-10 dark field illumination with ringlight]
这一张二十倍放大的苍蝇脑袋就是用环型光纤灯来提供一个近似 dark field illumination光源来拍摄的。
[6-11 dark field illumination with ringlight sample]
除了直接使用环型光纤灯外,还可配置一些配以改奱光质。图中左面是一个柔光装置,可置于环型光纤灯前面; 中间及右面是一套徧光装置附加在环型光纤灯作徧光的光源。
[6-12 Ringlight Accessories]
加上柔光装置后的环型光纤灯所麦现的覆盖; 可见到光质平均很多。
[6-13 Ringlight Light spread with diffuser attached]
除了原装 Olympus 光纤环型灯外,我发觉 Broncolor Fibrolite 闪灯系统所用的光纤灯具也可兼容于此光源 (Schott Fostec的光纤灯具是不能兼容)。由于光纎灯具是被动式灯具,故可用于卤素光源及闪光光源上。其余的光纤灯具会在介绍 Broncolor Fibrolite系统时再作讨论。
#p#
Nicolas illuminator
跟着一套也是为拍摄小物件而设计的 Nicholas Illuminator。 它是用一个GE 1460X (6.5V 2.75A)充氪的钨丝热炽灯泡做光源的; 附有三级光暗调较的供电器。我会用这灯作为穿透或反射光源以观察或拍摄透明,半透明及不透明物体。
[7-1 Nicholas Illuminator]
这灯的光质跟环形光纤截然不同,因为 Nicholas illuminator 的前方有一组透镜将灯泡所发出的放射性光线转为平行射线,所以覆盖性变得平均,边沿转移来得突然清晰,影子的对比度大,至于高光位会因光源相对主体大而显得大及呈圆型。下图是灯投射的光影。因为这灯不是用卤素灯泡,所以色温来说比较低,从最低亮度档的 2450K 到最大亮度档的 2700K。
[7-2 Nicholas Illuminator light distribution]
当拍摄透明及半透明物体时,我会将灯插入一个穿透光座的后面,再用透光座内的一可调反光镜将光穿透玻璃投向物体面的底部。
[7-3 Nicholas Illuminator transmitted light setting]
这是一张用穿透光拍摄的例子,主体是工蜂前足
[7-4 Nicholas Illuminator transmitted light sample]
当拍摄不透明物体时要采用反射光模式,这时Nicholas Illuminator会用倾斜的角度由上面照向主体; 我用的 Leica StereoZoom 6 Photo 显微镜的座是有一位置供Nicholas Illiminator 使用。
[7-5 Nicholas Illuminator reflected light setting]
这是一张用反射光拍摄的例子,主体是一圆人民币的一角。
[7-6 Nicholas Illuminator reflected light sample]
#p#
Lowell Tota-Light
这一套是用 AC 驱动的固定型泛光灯,是由美国 Lowell 所造的Tota-Light。它立要的用途是作为照耀一个大面积背景的泛光灯。它用一支 800W 的管状卤素灯(P2-11),有一对可调较角度的反射板以控制光的投射角度。它是装有夹反光伞的装置以配合反光伞作柔光照明用途。
Lowell 所造的Tota-Light
[8-1 Lowell Tota-Light]
亮着的 Tota-Light
[8-2 Lowell Tota-Light lit]
装上发光伞的 Tota-Light
[8-3 Lowell Tota-Light & Umbrella]
覆盖性来说是很平均,边沿转移是很缓慢,灯影左右会较松而上下则较实,对比度中等,高光位大而呈方形。
Tota-Light 的覆盖性,可见非常平均
[8-4 Tota-Light light distribution]
这是Lowell Tota-Light照耀要拍摄的照片,请留意因为Tota-Light是用水平放置的长条形灯管,所以水平来说发光面积较大影子水平的两面因而比较松化,但上下的发光面小所以两面影子则较实。
[8-5 Tota-Light sample picture]
#p#
Lowell Rifa Ex66
这是一套专供发热量大的卤素灯用的柔光箱 Lowell Rifa Ex66。Lowell Rifa Ex66摺起来非常小
[9-1 Lowell Rifa Ex66 folded]
Lowell Rifa Ex66打开后的样子
[9-2 Lowell Rifa Ex66 front]
Lowell Rifa Ex66打开后的背面
[9-3 Lowell Rifa Ex66 back]
它可使用 AC 驱动的 750W 卤素灯胆。与闪灯用的柔光箱不同,为了耐热表面的柔光屏是用玻璃纤维所织成。这柔光箱的使用是非常方便,开合柔光箱就像开关伞子一样; 卤素灯泡有保护罩,柔光箱收起来的时候也不用除下来。
Lowell Rifa Ex66开灯的内观
[9-4 Lowell Rifa Ex66 with partial panel peer off and lit]
除了可用于 AC 电源外,更可配置其日光灯胆或电池驱动的低压卤素灯胆。我也配置了 300W 低压卤素灯胆的配件以配合 12V DC电源作流动使用。
Lowell Rifa Ex66配 12VDC 300W 卤素灯泡作移动拍摄的配件
[9-5 Lowell Rifa Ex66 DC attachment]
覆盖性来说是属前向平均,边沿转移是慢,由于发光面大灯影会很淡,对比度低而色彩浓度跟其他柔光光源一样会较低,高光位大。
Lowell Rifa Ex66的覆盖
[9-6 Lowell Rifa Ex66 light distribution]
用Lowell Rifa Ex66照耀拍出的照片,可见灯影很扩散及很淡
[9-7 Lowell Rifa Ex66 sample picture]
#p#
2. 连续光源 – 白光LED
跟着介绍的也是连续光源,但它们都是用LED作为发光元件。 LED是一个半导体光源; 当 LED 正向偏压时负荷的电子会从N边跨过半导体 P-N 交接点到P边与正荷洞复合,在这过程中电子所携带的能量会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去。光子所引发的颜色光视乎P-N交接点所采用物质的能隙。LED一般都只会发出一个光的频率(在可见光范围就是颜色),要使LED能发出可用于摄影的光源一般有两个方法。一个方法是采用RGB三色 LED 来混光使用,这方法能调出较精细的颜色而多用于户外大型显示屏; 另一个方法是采用能释放高于可见光频率的LED(一般是435nm蓝色光),再用二至三个莹光涂层覆盖LED的芯片上以转换成可见光的连续近似日光(白光)频谱。现在摄影用的 LED 光源一般都采用后者的方法,涂层大都是采用呈现黄色的YAG莹光涂剂。
相比热炽灯,LED光源的效率高得多。 热炽灯的光能效率只有 5%,其余都转化为热能; 这不但浪费能源,并做成不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LED因为并没有损耗性的灯丝,所以寿命比热炽灯长得多; 一般厂家都宣称寿命超过 50,000小时。
白光LED 最初是使用透明环氧树脂模合的两脚引线包装,但由于散热困难不利于大功率照明用白光LED,所以近年趋势是采用只有薄矽胶膜保护的大功率裸露白光LED (HPLED)。
我用的国产LS Light Panel上所用的是透明环氧树脂模合两脚引线包装白光 LED
[10-1 LS Light Panel lit individual LED]
而我所用的韩国 Cineroid LED Light上所用的是大功率白光LED (HPLED),它的发光面是凹弧形的以能更集中亮度。
[10-2 Cineroid LED individual HPLED]
#p#
Cineroid LED Light L10C-3K
首先介绍的LED光源是由韩国 Cineroid 所制造的 LED Light L10C-3K 灯板。
[11-1 Cineroid LED Light 3200K front]
由于采用了大功率HPLED,所以体积及重量来算亮度真的不俗,可插入相机热靴内使用。Cineroid 的 L10C LED 灯有 5000K 的日光及3200K 的灯光版,我这支是 L10C-3K 3200K灯光版。这灯可调较亮度,有数码 LED 显示亮度值,因此可容易的重覆灯光设定。我用色温表测试,在光度调较的幅度 3-30范围内色温都恒定在+/-10K 内。这灯前后都有内置 IR 感应器,可用另购的 IR控制器遥控这灯的亮度。
Cineroid L10C-3K LED light 背后的亮度显示及IR频道选择钮
[11-2 Cineroid LED Light 3200K back]
随灯附送 light grid 以控制光的扩散,加上light grid 之后的Cineroid L10C-3K LED light
[11-3 Cineroid LED Light 3200K & Grid]
覆盖性来说是平均的,边沿转移是缓慢,灯影黑度中等,对比度中等,高光位小而呈正方形。加上随灯附送 light grid后覆盖性会变成中央重点式,边沿转移变得急速点,灯影会更加实,对比度及高光位相差不太远。
Cineroid L10C-3K LED light的覆盖性
[11-4 Cineroid LED Light 3200K light distribution]
Cineroid LED light加上light grid 之后的覆盖性
[11-5 Cineroid LED Light 3200K & Grid light distribution]
Cineroid LED light的灯影
[11-6 Cineroid LED Light 3200K & Grid sample]
Cineroid LED light加上light grid 之后的的灯影
[11-7 Cineroid LED Light 3200K sample]
#p#
LS Light Panel
这是一支国产的 LED 灯,LS Light Panel,可能是采用环氧树脂模合LED的关系所以发光面积须要比 Ceneroid大,有90x170mm。但价钱平了一半,还送二块 Sony compatible 电,机顶热靴转接噐,叉电器及 AC 供电器。
除了可调光暗外灯还可以调色温,范围由 3200-5600K; 但我用色温表实际量度在最光时范围由 3640-6650K。这调色温的方法跟美国Lite-Panel所采用的方法差不多,用两组梅花间竹的 3640K 及 6650K LED然后调较这两组LED的光暗比重来达致所需的色温。
LS Light Panel 前观
[12-1 LS Light Panel lit]
LS Light Panel 背后是可同时装两块电池,并有电池电量测试钮,也有 DC接囗可以用附送的叉电器直接驱动。左边有一旋钮控制色温,而右边有另一旋钮控制光暗。
[12-2 LS Light Panel back view]
这灯的覆盖性来说是属于中央重点式,而边沿转移因发光面略大所以较CineroidLED Light来得缓慢。
[12-3 LS Light Panel light distribution]
灯影比较散及柔和,而影子的对比度较低。高光位较 Cineroid LED Light 为大。
[12-4 LS Light Panel Sample]
随灯付送一片柔光片可利用附在上面的小磁石固定在灯的前面,但可惜柔光效果很弱; 所以加不加光质也改变不大。
[12-5 LS Light Panel & Diffuser]
#p#
Falcon DV-3B
在拍摄小物件时,因物件对光源来说是非常小,所以就算一支普通聚光灯也变成了柔光的光源。在我未能买到光纤闪光系统之前我是用这一套国产锐鹰生产的 DV-3B LED光源,它的发光源非常细小所以用来拍摄小物件也非常合适。更因它是用4 x AA 电池驱动,所以可以作流动户外使用。
Falcon DV-3B 加上猪嘴的拍摄设定
[13-1 Falcon DV-3B for glass swam shooting with snoot]
一套 DV-3B 是有三个可独立调较亮度的白光 LED光源,并附有鹅颈连接以调校光源的角度。 它是可安放在相机顶热靴,我也有用它作室外微距拍摄花朵。 随灯附送三个猪嘴 (snoot) 以供收窄光朿及一套色片。
Falcon DV-3B 加在相机上的热靴作移动微距拍摄,相机前面就是三个随灯附送的猪嘴
[13-2 Falcon DV-3B on top of camera]
这是一张用 Falcon DV-3B 拍摄的照片, 可见可以控制溢光在玻璃之内
[13-3 Falcon DV-3B & snoot glass swam sample]
这是Falcon DV-3B 加上猪嘴之后在这Swarovski小水晶摆设仍可形成硬光影。光的覆盖性是平均,边沿转移比较急速,影子非常实及反差高,高光位小而呈圆形。
[13-4 Falcon DV-3B & snoot light distribution]
#p#
3. 闪光光源 – 镁光灯
跟着介绍的是非连续光源,闪光灯是其中一种。
其实闪光灯也是一个非常早就采用的人造光源,当摄影在上世纪发展时用的底片感光度非常低,同时镜头可用的光圈值大概只有 f/15; 当时拍摄人像是要用铁叉把被摄者的头部固定以求在长时门曝光下依然面容清晰。 因为这样非常不便,所以很快就发展出把镁粉放在木架上燃烧以发出强光的装置来照耀被摄者以缩短曝光时间。继而在四五十年代发展成闪光泡把很幼的铝丝放入充氧的玻璃泡内,在拍摄时用电池引燃以释放光能来照明。须然大部份闪光泡已改用燃烧铝丝来发光,但坊间仍称之为镁光灯。
我小的时候也用过这种闪光泡,现时还有一套Rolleiflex双镜反光机用的潜水壳 Rolleimarin配两支用这种闪光泡的灯。这种闪光泡的燃烧是由灯泡的中央开始到外面,所以形成一种独特的中央重点光质。这种光质受到很多摄影者追捧,所以目前仍有一厂(Meggaflash)生产这种闪光泡。若果有影友仍想一试这种闪光泡可从http://www_flashbulbs_com/BulbPrice.htm 定购,但若果用焦平快门的相机,记得要选用 FB/M 型的闪光泡以能将闪光的燃烧时间持续到快门同步时间。
Westinghouse 的M2B 闪光泡 及 Rolleimarin 闪光泡灯,灯泡的外壳是蓝色的以修正至日光 5500K色温…
[14-1 M2B Flashbulbs]
如果相机有 FB/M 引闪端子就将引闪插在这端子上,但若相机只有 X 引闪端子也可用但快门设定要低于 1/30秒 (焦平快门的相机的闪光泡同步端子若没有特别注明都是FP的)。镜间快门的相机可用 M 型闪光泡而快门同步时间可快至 1/500 秒。
M2B 的光圈及快门速度指示 …
[14-2 Westinghouse M2B flashbulb Instruction for use]
单反相机的闪灯同步端子,闪光泡是要插到M端子 …
[14-3 M & X PC sync SLR camera]
旁轴相机的闪灯同步端子,闪光泡也是要插到M端子 …
[14-4 M & X PC sync rangefinder camera]
镜间快门的旁轴相机,要将绿色的选择杆推到M的位置 …
[14-5 M & X sync selector between lens shutter]
#p#
4. 闪光光源 – 万次闪光灯
民用电子"万次"闪光灯是在五十年代开始出现,但当时相机生产商都是出产机械相机的,所以并不善长又没有兴趣制造电子产品。当时生产电子闪光灯的都是电器生产商如德国的Braun及 Popular,后期的Multiblitz,日本的 National 等等。
万次闪光灯基本上是一电弧灯,它是由三个主要部份组成。第一个部份就是闪光管,它是一密封耐热耐压的石英或高硼矽玻瑀管,两端有电极而内充氙气。第二个组成部份是一个包括电容器在内的高压脉冲电源以提供一个暂短而非常大的驱动电流。第三个组成部份是高压触发电路以供相机引发闪光灯。当闪光灯启动时,高压脉冲电源是会将闪光灯内的电容器充电,其电压高低视乎设计但一定低于可引发氙气大量离子化而触发电弧的电压(一般是400V左右)。当相机引发闪光灯时,高压触发电路会产生一个非常高的电压(2000V以上)以构成一高势差电场于闪光管的外管壁上以离子化氙气。离子化的电子在高压脉冲电源的应用电压下加速而撞击及分解其他氙气粒子,当有一定数量的游离粒子后就会产生电弧; 这电弧迅速加热氙气使之成电浆状,在这状态下游离的电子及原子受热的剌激跃进至一高能量状态,而当这些分解的粒子重新组合时就会释放出大量光能。
氙气闪光灯在适当的电流密度下所发出的光谱非常接近正午的曰光 (5500K),但却会释放大量在UV光谱内的射线。一般机顶灯都会在闪光管上镀上滤除UV射线的镀膜,而大型影楼灯都将 UV 滤膜加于玻璃保护罩上以防闪光管过热。虽然一般机顶灯差不多清一色长条管状的闪光管,但在灯楼灯却会选用不同形状的闪管以配合不同用途。
图中是我部份闪灯所用的闪管。
[15-1 Typical flash tubes]
我是在六十年代中开始使用万次闪光灯的,我的第一支萭次闪光灯是德国 Popular 造的,现时巳经填海了。当时的闪光灯也是用 Guide number (GN) 来标示发光量,在一定ISO值下(通常是用ISO 100),GN 是光圈与距离的乘积。例如 GN 56 的闪光灯,在10m 距离时是可用56/10=f/5.6光圈,在5m 时可用 56/5=f/11,如此类推。
当年并没有自动曝光或TTL自动曝光设施,全部都是固定输出; 拍摄者是要看对焦距离然后用闪光灯后面的换算表来找出应使用的光圈值。这个步骤在手忙脚乱的时间很容易勿略引致曝光不准,所以有些厂家如 Carl Zeiss 及 Nikon 都曾出产一些所谓 GN 镜; 拍摄者只需设定所用的闪光灯的 GN 于镜头,镜头就会因循对焦距离而自动设定光圈。
Carl Zeiss Distagon 1:4 f=35mm Flashmatic 镜也是所谓 GN 镜的设计,可见到镜头上的 GN 值设定环 …
[15-2 Zeiss Distagon flashmatic closeup]
GN 系统是基于一个点光源的inverse square law来设计,当现代的闪光灯加配聚焦镜时其等效点光位置是会往灯后移而不能再用 GN方法来求取准确光圈值。
自动曝光的闪光灯是在矽控管出现后才研发的,当受闪光量影响的光电二极管将一个电容电阻组合充电至一个RC常数就会利用矽控管将高压脉冲电源内的电容器傍路至一小型内置闪管(quench tube)以确保一个正确的曝光值。
其后八十年代相机生产商也生产电子相机,为了肥水不流别人田也扩大产品线生产配合相机的专用电子闪光灯; 当然其中也有 OEM 其它厂家的产品。后来这种机顶闪光灯的市场竞争剧烈,相机生产商相继推出一些附加功能以方便使用。
#p#
5. 闪光光源 – 机顶闪光灯
要布光准确及多变当然是影楼用的闪光系统,但这些影楼系统很多时缺乏了机动性能。所以我在选用大型昂贵的闪光系统之余,亦用附于机顶的小型闪光灯以求灵活性。
首先介绍的是我主要用来补光的 Leica 及 Contax 小型机顶闪光灯。
[16-1 Small flashes]
这些灯通常发光面积细,覆盖性来说是属于中央重点式,但会跟随灯罩的形状散布,除非用扩散片否则边沿转移是锐利,灯影会较清晰,影子的对比度较大,高光位会小。色温来说,我用色温表量度 Leica SF20,一支典型的小型机顶闪光灯,的色温为5800K; 当加上原厂扩散片时色温会减 200K,同时曝光指数会减 1 EV。
Leica SF20 没加扩散片时的覆盖
[16-2 Leica SF20 flash bare light distribution]
Leica SF20 没加扩散片时覆盖性成长方形而有坑状的不平均,边沿转移是短速的渐变。影子相当实而对比度高。高光位呈小长方形。
[16-3 Leica SF20 sample]
Leica SF20加上原厂扩散片时虽然发光面也大了不多但仍可感觉影子的对比度低了及影子变淡 …
[16-4 Leica SF20 flash & diffuser distribution]
[16-5 Leica SF20 flash & diffuser sample]
#p#
减光的急就章
有时为了近距离拍摄及使不觉补光,我有时会用白色的纸巾用橡跟圈固定在灯前以减低反差及光量。我通常用三层 Kleenex 纸巾来拍摄,光质的扩散会比用原厂扩散片为佳,我用测光表量度发觉这个设定大概会减低 3 EV。这一个设定另一好处是可减低色温以溶入环境,用色温表测量色温大概会减低 1500K (用 5800K 灯变为较暖的 4300K)。
[17-1 Leica SF20 & 3-fold tissue]
[17-2 Leica SF20 & 3-fold tissue light distribution]
加上三层 Kleenex 纸巾时,影子比加原厂扩散更加淡及对比度低,影子的边沿也较松檬…
[17-3 Leica SF20 & 3-fold Kleenex sample]
#p#
Nikon SB-28
在要求不严格的情况下,为了方便我也会用机顶闪光灯。这是第一支 Nikon 专为数码相机而设计的机顶闪光灯,SB-28DX,我买这灯是为配合我的 Nikon D1 相机。
这灯的操作跟先前的 SB-28 完全一样,但因要应对CCD/cMOS感应器的反光率徧低问题,不能再用靠量度菲林平面的反光来截流的OTF TTL技术; 于是就为这灯开发了为数码机而设计的 D-TTL技术。D-TTL 技术不再靠曝光时量度CCD/cMOS感应器的反光,而利用一系列预闪来量度配合这技术的中灰色的快门帘的反光以确定所需的闪光量; 同时更可与藏晶片的镜头联系以获取焦长及对焦距离等资讯以能更准确控制闪光量。
这灯是可随镜头焦长而调整闪光的照射角度,所以这灯宣称在 ISO 100 时的 GN (guide number) 为 50是指设定于用 85mm镜头时的数值,在比较常用的 35mm 镜头时 GN 就跌到 36。这灯也支援高速快门同步,但 GN 更进一步下跌,在使用 1/500秒时GN 就只剩下 12了(那就是说在10公尺的距离要用f/1.2)。
这灯具有专用热靴,能与设有晶片的镜头联系以能获取对焦距离及镜头焦长等资讯用以计算亮度及自动曝光功能。这灯除主要的闪光功能外更具备防红眼预闪,及 AF 照明等附带功能。
[18-1 Nikon SB-28DX]
[18-2 Nikon SB-28DX]
[18-3 Nikon SB-28DX lit]
覆盖性是中央重点式; 这灯的发光面不算大,只有62x33mm所以边沿转移比较急速,灯影清晰,影子的对比度高及高光位较小。
[18-4 Nikon SB-28DX light distribution]
[18-5 Nikon SB-28DX direct sample]
这灯是有内置柔光屏,当使用时覆盖会增大而影子边沿会松一点及对比度会降低一点。
[18-6 Nikon SB-28DX & diffuser light distribution]
[18-7 Nikon SB-28DX diffuser sample]
在要求这种机顶闪光灯有极稳定的色温似乎不切实际,我用色温表量度这灯的色温时,在全光时平均是5280K 而在 1/64输出时的平均是 5420K。
#p#
Leica SF58
Leica接脚的闪光灯市场上并不多, 这是一支Leica 数码相机专用的闪光灯 SF58; 据闻这灯是德国 Metz 厂代工的,但 Metz 及 Leica 都未正弍承认。因为外观相同,很多人认为这灯跟 Metz 58 MZAF-2 是一样的,但我至少知道这灯是不能像 58 AF-2般使用 Metz P76 高压电箱。
这灯是内置了 SCA3502 的介面所以不支援OTF TTL式自动曝光,因此用于 R8 或 M7之前的相机时是不支援 TTL 曝光功能(R8 或 M7之前的相机是用SCA3501的OTF TTL介面)。SCA3502 也是一个预闪式 TTL 自动曝光系统以控制所需闪光量。这灯也是可随镜头焦长而调整闪光的照射角度,所标示的 GN 58 只是这灯在105mm焦长时的最窄照射角度的读数而矣。在较常用的 35mm 镜头时 GN 就跌到35。这灯也支援 HSS 高速快门同步,但效率柤当不错,在1/350 秒以下 GN 都不会减低。同时这灯是子母灯设计的,当主灯作反射照明时是可以用子灯做1:1至 1:4的正面补光。
[19-1 Leica SF58]
[19-2 Leica SF58 Back]
[19-3 Leica SF58 lit]
我将灯设定于 35mm (大概的水平覆盖是65°)以作比较,可见这灯的覆盖性属于中央重点式。而形状亦跟闪光管的形状成椭圆形,因此可预计上下的影子会比水平的影子硬而实; 因此使用这灯时可就所需而将灯放在垂直或水平位置。边沿转移是柔和。
[19-4 Leica SF58 @35mm distribution]
如果将这闪光灯的内置扩散屏使用拍摄,覆盖会变成大概 18mm 镜头的覆盖范围, 但覆盖牲依然是中央重点式及边沿转移更为柔和。
[19-5 Leica SF58 @35mm & diffuser distribution]
灯影的清晰度高而影子的对比度中等,高光位小而呈长方形。
[19-6 Leica SF58 @35mm sample]
加上内置扩散焦屏后,影子对比度及影子清晰度会稍微降低。
[19-7 Leica SF58 @35mm diffuser sample]
这灯是可编程稍软一点的闪光,其实是将反光罩调到较广角的一档,效果并不显著。
这灯一样在不同输出时色温有差不多200K的差异,我用色温表量度这灯的色温时,在全光时平均是5610K 而在 1/256输出时的平均是 5820K。
#p#
Canon 600EX-RT and ST-E3-RT
这一组是我最新购买的便携式闪光灯 Canon 600EX-RT及机顶遥控器 ST-E3-RT。虽然我巳经有很多闪光灯及这灯的功率有所不足,但依然购买就是因为使用上的方便性实在太好。
这灯所采用的 ETTL/ETTL2 自动曝光系统也是一个用按快门时预闪测光的系统,但拍摄者亦可预先点测及锁定需要准确曝光的位置。这灯也宣称具备模型灯功能,但其实只是频闪一秒的时间以供观察; 最多只可连续十次,跟着就会锁灯十多分钟以供冷却才可再用。
这是第一支 Canon 的闪光灯配置双向传输的 2.4GHz无线电路,从此飞灯控制不再须要靠直线传输的光控电路; 但为了向后兼容性,亦具备光学遥控的功能。利用机顶遥控器 ST-E3-RT就可以分组控制闪灯而不须要另外一支闪灯放在机顶上; 同时在机顶上就可控制各组灯的光比而不须逐灯调较,这对需要调较竖起了的灯时非常有用。此外更有遥控拍摄及同步组合拍摄等附带功能。这灯还可以设定在相机按景深预覧掣时会触发闪灯放出一秒的频闪作造型灯之用,虽然一秒是太短了但也聊胜于无。
此灯的覆盖从 14mm 至 200mm; 号称 GN60 只是在 200mm 焦段的时间,如果在 35mm 焦段时,GN 大概只有36了。
[20-1 Canon 600EX-RT & ST-E3-RT]
[20-2 Canon 600EX-RT back]
[20-3 Canon 600EX-RT fired]
这灯的覆盖性来说,在 35mm 的焦段似乎并不均匀,下面显得暗了一些; 而边沿转移是中度。
[20-4 canon 600EX-RT 35mm distribution]
加上内置的扩散屏变成14mm焦段,覆盖变得均匀了一点的中央重点式而边沿转移是缓慢。
[20-5 Canon 600EX-RT 14mm distribution]
最不均匀的覆盖是200mm焦段,坑纹显然可见而边沿转移也是中度。
[20-6 canon 600EX-RT 200mm distribution]
灯影相当清晰而对比度也高,高光点细而呈长方形。用色温表测这灯的色温在全光时5640K而在最低1/128时不甚稳定平均是6920K。
[20-7 Canon 600EX-RT Sample]
也试过左右各一支 600EX-RT用 ST-E3-RT的2.4GHz控制,机顶ETTL控制左右两灯比例
1:1
[20-8 Canon 600EX-RT 1:1 sample]
2:1
[20-9 Canon 600EX-RT 2:1 sample]
3:1
[20-10 Canon 600EX-RT 3:1 sample]
4:1
[20-11 Canon 600EX-RT 4:1 sample]
#p#
Metz 32CT3
虽然今天大部份相机厂都会生产给自己品牌专用的闪光灯,但仍有独立厂家会仍然生产闪光灯。这些独立厂家有的会生产闪灯但配可换灯脚以配合不同相机的,这对我来说是有优势因为我不用为我的不同机系各自配置闪灯。
这是一支我用了很久的美斯 32CT3,它是用SCA300系列接脚的给用 OTL TTL 自动曝光系统的相机使用。它支援我所有 Hasselblad V-系有OTF的相机(SCA390),Leica M-系 M7之前的相机(SCA351),Leica R-系 R8之前的相机(SCA351),Rollei SL66E/SL66SE/2.8GX(SCA356),Contax G-系相机(SCA380)。很多朋友都说美斯的闪光灯光质及色温很漂亮,相信是由于采用了有 滤除UV 及色温调节镀膜的闪光管所致; 但是这并不是没有代价的,由于这些镀膜是会吸收光而引致比普通闪管发更高的热所以在快速大量使用时要留意,否则会烧灯; 一些中型的型号如 50MZ-5在闪光管下面装有一小型风扇来散热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减低烧灯风险。
58x42°35mm(68x49° wide adapter 28mm)射角
[21-1 Metz 32CT3 ]
[21-2 Metz 32CT3 fired]
这些就是SCA 转接器,可使我用上不同相机系统内的 OTF TTL 自动曝光系统。
[21-3 Metz 32CT3 & SCA adapters]
这灯的覆盖性来说,是众多小型机顶灯中较为平均,同时边沿转移也算缓慢。
[21-4 Metz 32CT3 distribution]
正如其他细发光面的小型机顶灯一样,影子的对比度高而清晰度也算高。
[21-5 Metz 32CT3 sample]
但似乎跟灯外置的散光屏的效果并不显着,可能是这散光屏太弱了只从35mm 扩散到 28mm镜的视角。
[21-6 Metz 32CT3 & diffuser distribution]
[21-7 Metz 32CT3 & diffuser sample]
#p#
机顶闪光灯的附加装置
一般的机顶闪光灯的原厂灯光配件(light modifier)大都不外乎柔焦扩散片或色片,它们很少像影楼灯般备有丰富的灯光配件或特效灯供选用。
最近发觉国产锐鹰出了一套灯光配件给机顶灯用,所以也买了一些来试用。这套灯光配伴主要用一转接器加于机顶闪光灯前面后加上应用的灯光配件使用。这个转接器的适用性颇强,适合大部份现代方型发光面的机顶闪光灯。
[22-1 Accessory adapter for portble flash]
这套灯光配件有猪咀 (snoot),页门 (barndoor),格网 (Grid) 及柔焦反光罩 (beauty dish) 等等。但监于普通机顶闪光灯并没有方便使用的造型灯,所以并没有选购一些需要观察效果来布光的灯光配件。我只选购了格网及柔焦反光罩。
[22-2 Beauty dish for portable flash]
对用开影楼灯柔焦反光罩的我来说,我是只望这个柔焦反光罩能提供一个平均而柔和的覆盖; 但我对这个柔焦反光罩相当失望。可能因为反光罩不够大,同时中间遮盖面的比例大及闪光灯的本身发光面是长方形的关系,光质并不平均。亦因为反光罩不够大,柔焦效果要比下面介绍的柔光箱弱。因为阻挡了闪光灯的直接输出,所以我用测光表量度时发觉失光达四级光圈之多; 用色温表量度发觉色温低了150K。
[22-3 Beauty dish for portable flash distribution]
使用灯柔焦反光罩的效果
[22-4 Beauty dish for portable flash sample]
至于这个格网,我是只望它能限制溢光使光源更有方向性,影子更明显及可塑造渐变效果(feathering)。
[22-5 Grid for portable flash]
这个格网是能够满足我的祈望。从下面的照片可见加上格网后的覆盖范围及灯影效果。加上格网后会损失一级光圈但色温就维持不变。
格网的覆盖图
[22-6 Grid for portable flash distribution]
使用格网的效果
[22-7 Grid for portable flash sample]
最后介绍的机顶闪光灯灯光配件是 Phottix 出品的便携式柔光箱。
[22-8 Photex Softbox on portable flash]
这个柔光箱有200x140mm的柔焦屏,对柔化普通机顶闪光灯的光质有一定的帮助。这个柔光箱是用一魔术贴带缠绕在闪光灯上,再打开及套上柔光箱于魔术贴带上。使用便携式柔光箱是会损失两级光圈及把色温降低 120K。
[22-9 Photex Softbox on portable flash]
使用便携式柔光箱的效果
[22-10 Photex Softbox on portable flash sample]
#p#
6. 闪光光源 –微距闪光灯
很多时候拍微距摄影,因为太接近被摄物件所以会隔挡了自然光源; 因此有需要使用人造光源如闪光灯,同时短暂的闪光时间亦会帮助固定微距主体的影像。但在微距这近距离拍摄,一般机顶闪光灯的闪光亮度太高而很容易截流不及引致过度曝光。所以有厂家生产一些专为微距拍摊用的低 GN 闪光灯。
Canon MR-14EX Macro Ring Lite
首先介绍的是Canon出产的 MR-14EX微距环型闪光灯。
[23-1 Canon MT-14EX Macro Ring Lite]
虽然宣称是环型闪光灯,但实际上与影楼用的环型闪光灯不同,它只是一支由两支一左一右的C-型闪光管所构成。这两条闪光管的前面都有乳白色的柔光罩,在主体小于三寸直径的情况下能提供一个相当理想的柔光光源。这灯的灯头部份是可直接夹在Canon的MP-E 65/2.8 macro,EF-S 60/2.8 macro,EF50/2.5 compact macro,及EF100/2.8 macro镜头上; 至于 EF100/2.8L IS USM 及 EF180/3.5L USM则要加67mm及 72mm 的微距闪光灯转接环才可以要。
[23-2 Opal Diffuser of Canon MT-14EX]
这灯的控制部份是安装在柤机的热靴上。这灯的GN只有14,十分适合微距拍摄。为避免一般环型灯所造成的平光效果,左右两灯是可调较输出比例以能达到较立体的效果。同时这灯更可利用光学遥控以控制第三组的外置闪灯以作背境布光等用途。为了解决在近摄时对焦困难的问题,两条闪管之间有上下两盏照明灯以方便对焦用。灯是具备多种模式,但我用ETTL2的模式时发觉巳非常准确; 也有FE lock以供锁定中灰色阶位置。有需要时也可用手动模式操作,可从 1 至 1/64 亮度调控。值得一提的是若果有时候闪灯输出还是太大,如要用大光圈以避免衍射带来的模糊,可以利用闪灯的 HSS 效能以削减光量输出(当用1/400s时GN会由14降至5.5)。
[23-3 Control module of Canon MT-14EX]
因为闪灯使用了两条C-型闪光管,所以少不免会在反光面上构成两 C-型高光位,使用时要留意这点。下面是一系列由 1:1 至 1:8 的效果照片; 可留意两条C型高光位及鼻影的光影变化。
1:1 [23-4 Canon MT-14EX sample 1:1]
1:2 [23-5 Canon MT-14EX sample 2:1]
1:4 [23-6 Canon MT-14EX sample 4:1]
1:8 [23-7 Canon MT-14EX sample 8:1]
MR-14EX 野外使用范例
[23-8 Sample picture showing hard light of MT-14EX]
#p#
Canon MT-24EX Macro Twin-light
跟着介绍的是另一支Canon微距闪光灯 MT-24EX。
[24-1 Canon MT-24EX Macro Twin Light]
一般闪光灯的价钱是与 GN (功率)成正比,但这支 Canon MT-24EX闪灯 GN 只有 24 郤是 Canon 现时闪灯系列中最贵。跟上面介绍的MR-14EX一样,这灯在近距离拍摄时不会像一般机顶闪光灯节流不及引致过度曝光。
但与MR-14EX微距环型闪光灯不同,这灯有两个附在加于镜头前灯架可拆出来的独立细小灯头,可随意调较两灯的角度照射主体; 故此较易控制光差位效果塑做出较立体影像。同时这灯并不像 MT-14EX般有乳白色的柔光罩,故此可塑造较硬的光质以勾出物体的肌理细节。使用上更可拆出一灯头以照亮背景,因此较MT-14EX更有弹性。
MT-24EX的野外使用范例
[24-2 Sample picture showing hard light of MT-24EX]
[24-2a Example Use of MT-24EX]
基本上这灯的控制模件跟MR-14EX的是一样,操作亦大致相同; 其相同程度之大Canon 甚至共用同一说明书。
[24-3 Canon MT-24EX Macro Twin Light]
[24-4 Canon MT-24EX Macro Twin Light]
这两个灯头可以调较输出比例,也可熄掉其中一支灯头,更可光学遥控其它外置闪灯照耀背景。
1:1 [24-5 Canon MT-24EX 1:1 sample]
2:1 [24-6 canon MT-24EX 2:1 sample]
4:1 [24-7 canon MT-24EX 4:1 sample]
8:1 [24-8 canon MT-24EX 8:1 sample]
#p#
7. 闪光光源 – 手柄闪光灯
机顶灯的可携性及移动性甚隹,但功率却有所不足; 相反影楼灯有充足功率可使用多种不同灯光配件,但又缺乏可携性及移动性。因此在这两种闪光灯之间就出现了手柄闪光灯的灯种; 亦因为手柄闪灯的功率较高,所以有较多不同的闪灯配件(light shaper)可供使用。
Hasselblad 4504
首先介绍的是哈苏4504。
[25-1 Hasselblad Proflash 4504 front]
哈苏出过两支闪光灯给 V-系相机以配合有内置OTF TTL功能的相机如553ELX,一支是 D-Flash 40而另一支就是这支美斯代工的Proflash 4504。这灯与美斯的 45-CL4应是同一设计,只用一特殊接线落哈苏机身。
我这支灯是损坏了的,但仍拿出来给大家参考因为这是唯一的灯同时有GN及功率 Ws指标。这灯是固定射角(水平65°而垂直60°),大概是 35mm 镜头的视角,它的 GN 是 45 而 功率是 100Ws。以上所介绍的机顶灯在同 一35mm镜头 的角度时,Canon 600EX-RT是 GN 36,Leica SF58 是 GN 35,而 Nikon SB28DX是 GN36; 所以这些机顶灯的功率只有 50-60Ws之间吧。
在压光的问题上,引用 Sunny 16的定律,在阳光下用 1/ISO 的快门 (如 ISO 100 就用 1/100) 的时候光圈要收到 f/16,如在沙滩或雪景更要收到 f/22。如此用一支 Canon 600EX-RT,GN 是 36,在 f/16 的时候主体只能离灯2.25m; 如此的距离是不够用,更何况有时需要盖过阳光那就更不济了。唯一办法是增加快门速度,但一过闪灯同步速度就须要用HSS模式,这反而会减低闪光灯光量; 也许转用更长焦的镜头,但这会影响构图的自由度。有朋友会用多灯并闪,但这效率也低,要收缩一级光圈需要两灯同用功率是120Ws,二级却要四灯功率是240Ws,三级要八支同用功率是480 Ws。在这情况下,这就是影楼灯派用场的时间了。
[25-2 Hasselblad Proflash 4504 back]
#p#
Metz 50MZ-5
这一支是美斯在1994年开始生产的 50MZ-5 手柄闪光灯。
[26-1 Metz 50MZ-5]
这灯在推出的时候是相当不错,因为内置了三个处理器在当时也很轰动; 但在现今尺度来说可算是落伍。因为设计此灯时,民用数码相机并未通用普及,所以并未有兼顾数码感应器的需要; 因此闪灯并不能支援快速急频的预闪功能。故此这灯并不能使用 E-TTL,而用于这些相机时只可用手动或闪灯内置的自动曝光模式。
[26-2 Metz 50MZ-5 Lit]
这灯是可上不同的相机换接器,SCA300 及 SCA3000都适用,以配合不同的相机 OTL 系统。
[26-3 SCA Adapters for 50MZ-5]
美斯的闪灯一向都注重主灯以反射方式照耀主体,所以通常都配置正面补光的副灯。这支 50MZ-5都不例外,它具备了大概主灯的十分一能量作补光用途; 同时更可作1/4,1/2 ,及全光调节以适应环境需要。
[26-4 Slave flash on Metz 50MZ-5]
一般人都认为美斯的闪光灯色温漂亮了一点,相信是闪光管的镀膜不同所致(色温的读数是5240K比一般的5500K暖了一点)。但这不是没有代价,因为修正色谱时吸收热量多了,为了能使闪灯连续工作所以散热要比其他厂闪灯严格。美斯是罕有地在这灯配置了以小风扇散热的主动散热系统。
[26-5 Fan on Metz 50MZ-5]
这灯有五种工作模式,TTL,简易TTL,自动曝光,手动及频闪。在 TTL 及简易TTL模式时,若果用 SCA3000 系列是可以利用相机所传递的距离资料乘作曝光参考。
这灯的覆盖性来看是属于中央重点式,边沿转移是渐变的,灯影清晰度属于中等,影子对比度不算强,而高光位是属于小。
[26-6 Metz 50MZ-5 w/o diffuser distribution]
这灯拍摄的范例
[26-7 Metz 50MZ-5 w/o diffuser sample]
随灯附送了一块扩散片,使用后色温降了150K 而曝光指数减了 1 EV。加了扩散片后的覆盖显然寛了及边沿转移的速度慢了下来。
[26-8 Metz 50MZ-5 with diffuser distribution]
虽然不算太明显,但加了扩散片影子是淡了一点
[26-9 Metz 50MZ-5 with diffuser sample]
#p#
Quantum QFlash T2/T2D
这一对闪光灯是美国 Quantum 厂出产的 QFlash T2 及 QFlash T2 Digital。基本上这两灯外型都是一样,T2 是菲林相机时代的蔗品用 OTL 技术来达至自动曝光的目的而 T2 Digital 是具备数码感应器所需的预闪自动曝光功能。
灯内是不设内置电池的位置,而需要配合直接提供高压电源的外置 Quantum Turbo Battery 一同使用; 电池可提供225次全光输光。这两灯的功率充足比一般机顶灯的 50 左右 Ws 强得多,足足有200Ws 就算比起一般 300Ws 的 Mono 影楼灯也不输很多; 但缺点是没有造型灯看不到设定灯的效果。因为直接使用高压电源所以回电甚快,回电时间由0.1 – 1.9秒。这种功率的灯可算是机顶灯与影楼灯之间的一个选择提供一个较大的功率去压光及使用如柔光箱等附件。
[27-1 Quantum QFlash T2 & Turbo Battery]
这两闪灯提供手动,用闪灯内置感光体的自动曝光,频闪及 TTL自动曝光模式; 但如要用 TTL 曝光就需要配置适合所用相机的接合模件,Quantum 有一系列的类比及数码接合模件供选用。
灯的背板可选用所需模式
[27-2 Quantum QFlash T2 Back]
另购的 QF23接合模件及手柄
[27-3 Quantum QFlash handle & TTL module]
这两灯采用了德国「猫」(Multiblitz)灯由50年代Multiblitz Press Universal开始使用的抛物线反光杯式设计,反光杯内用hammer tone式的凹凸纹以柔化光线。这种设计甚受摄影家欢迎,Sunpak 的 120J 及哈苏的 D-Flash 40 也是采用这反光杯设计。反光杯是有两个位置固定于灯上的以作广角或标准覆盖用。
QFlash T2 所用的反光杯QF60
[27-4 QFlash Reflector]
反光杯 (QF60)是有两个位置装于 QFlash T2上,一个是标准的55°及广角的70°。在加上柔焦片后,闪光灯的照射角度会变为90°。
显示广角位置的QF60反光杯
[27-4a Quantum QF60 reflector wide position]
加上柔焦屏后的QF60反光杯
[27-4b Quantum QFlash T2 Digital diffuser]
为了更有效利用反光杯,QFlash T2 不采用一般机顶及手柄灯所用的线型闪光管而选用近似点型的螺旋状闪光管以便在抛物线反光杯上对焦。
QFlash T2 所用的 200Ws闪光管
[27-5 Quantum QF33 flash tube]
Quantum QFlash T2 加上QF60反光杯时的操作。
[27-6 Quantum QFlash T2 Digital]
当QF60反光杯装在55°的位置时,覆盖性呈现中央重点式,边沿转移是渐变性,灯影是明显又不致太硬,影子的对比度中等,高光位呈圆形但又不致太大。
装上QF60反光杯在55°的位置时的覆盖图
[27-7 QF50 55 deg distribution]
当QF60反光杯装在55°的位置的拍摄范例
[27-8 QFlash with Reflector Standard position]
将QF60反光杯装在70°广角的位置时,杯上的"W"指示是要安放在灯的上方。
[27-9 Quantum QF60 reflector wide position]
当QF60反光杯装在70°广角的位置时覆盖明显比 55°时阔,转移的渐变也较慢。
装上QF60反光杯在70°的位置时的覆盖图
[27-10 QF60 70 deg distribution]
使用装在70°广角位置时反光杯的范例
[27-11 QFlash with Reflector Wide position]
跟灯是有两片扩散片及安装在反光杯前的接环,扩散片中间可夹另配的色片以改变色温。似乎这两灯都是设计给扩散片一同用的,我用色温表量度单用反光杯时是比较冷的6300K,但套上扩散片后色温就修正到 5500K; 加上扩散片后光量也降低了1 EV。加上扩散片后,无论QF60是设定于55°或70°的位置闪灯的照耀角度都是90°。
加上扩散片后的 Quantum QFlash T2 Digital
[27-12 Quantum QFlash T2 Digital diffuser]
加上扩散片后,覆盖性明显的平均了,边沿转移也缓慢得多,因发光面大了灯影会较淡,高光位呈圆形也大了一点。
加上扩散片后的覆盖
[27-13 QF60 with Diffuser distribution]
加上扩散片后的拍摄范例
[27-14 QFlash & diffuser sample]
这两灯当然也可不用QF60 反光杯作裸灯拍摄,因为螺旋状闪光管近似点光源所以光质会变得像万里无云的太阳光。
这灯在裸灯拍摄的样子
[27-15 Quantum QFlash T2 Digital bare tube]
裸灯时的覆盖性是全面的360°,灯影会非常清晰,影子的对比度强,而高光位因发光面细所以会小;但光度会减了2 EV。
裸灯时的覆盖
[27-16 Quantum T2 bare tube distribution]
裸灯时的拍摄范例
[27-17 QFlash bare tube sample]
原帖链接:攝影談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