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开始接触单反的时候,因为资金问题,并没有给我的350D配佳能镜头,而是买了当时价格还比较便宜的Takumar,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手动镜头的发烧历程。。。作为学生党,资金一直有限,没有机会尝试每个心仪的镜头,更是不敢触碰电影镜头和中画大画器材,只能是多看资料,多找样片,多蹭牛头。。。
当初G2的七种武器把我深深的拉下了水,第一次意识到手动镜头的世界这么宽广,从此也渐渐失去了对自动原厂头的兴趣。。。再加上我又是个沉迷的天文摄影爱好者,对器材的光学素质要求比较高,对年代非常久远的手动镜头也是兴趣一般,最后我所烧的,大都还是30年内生产的,光学素质能和现代镜头比肩的手动镜头。到头来,手里剩下的135手动镜头不多不少,刚好七只,虽然没有实现当时愿望中的德系2家,日系5家每家一只的配置,但这七只镜头每只的个性也都是可圈可点的,也算是可以作为一个告一段落的标志吧。
原帖链接:收拾心情,停止烧器材,盘点一下手里剩下的手动头(FD, Nikkor, R, OM杂烩)
#p#
下面就按照焦距顺序开始盘点吧,首先是超广角
14mm超广角在我手中使用率非常的低,但是需要的时候却不能没有。14mm的夸张视角经常会把很多不需要的东西引入画面,透视变形也经常制造出想象不到的效果,很多时候出去是不是要带它还是很让人纠结的事情。最初购买这个镜头是为了拍摄星野,对于天文风光,14mm并没有日常感觉的那么广,动辄180度的银河它也只能收入一半多一点而已。三阳这只超广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倍率色差和慧差控制的非常好,甚至好过佳能原厂的14L II,很是对得起它的价格。不过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明显的畸变,锐度不够出众,色彩比较平淡,边角个体差异大,不过对于2000多的身价,它已经无可挑剔了。这个焦段范围中我一直憧憬着蔡司新出的D15/2.8,光是从现有的测试和样片中就能看出它的里程碑式的素质,但是无奈接近10倍于三阳的价格,我只能是流流口水了。
#p#
广角
广角镜头的焦段选择,我一直比较钟情于28mm,比35mm冲击力稍高,又没有24mm那么夸张,最主要是配合标头使用非常舒服。这个焦段可选择的镜头很多,各家的28/2镜头,柯尼卡AR28/1.8,宾得大公主,还有佳能EF28/1.8都算是素质不错的,但是与尼康这只百变妖相比,还是都要略逊一些吧。和现代的佳能24L II,尼康24G,还有适马35/1.4这些1.4广角比,这颗28全开不算是很锐的,还有一点点紫边,但是它中焦镜头一般的景散和非常好的全开慧差控制让我一接触它,就再也没有别的想法了。记得尼康官网上28/1.4的样片中,就有一张全开光圈拍摄的流星雨,边缘星点只有轻微的变形,这对于大光圈广角镜头是极其难得的,多数1.4广角镜头全开光圈,边缘的星点都是一片一片的"小燕子"了。这只镜头的另一个特点是非常舒服的反差和色调,和我之前用过的几个手动Nikkor不同,这只镜头并没有夸张的高反差和浓艳的红色,在弱光下拍出的片子非常舒服。28/1.4停产后价格一路走高,感谢新的1.4广角镜头的冲击,现在价格也变得日趋合理了,我这只是后期黄绿色镀膜的版本,不知道前期紫绿镀膜的28/1.4是不是有不同的表现。
#p#
标头
Canon FD 55mm f/1.2 SSC Aspherical
根据资深Zeno的大话佳能L头一贴,这只1975年上市的1.2标头,是135单反镜头中第一个使用非球面的,也是佳能的三只1.2非球面标头的鼻祖。标头是我最常用也最喜欢的焦段,此前也一直在寻觅全开素质更好的大光圈标头,因为价格因素,过万的莱卡R50E60和尼康Noct58/1.2是首先被排除的,在寻寻觅觅中,机缘巧合的用一个非常合理的价格找到了这只55/1.2Asph。之前就知道,要能使用这个最后一片镜片固定,使用移动镜组的老FD标王,磨板是必须的,本以为要经过一番纠结,不过磨板的决心基本是看到这只镜头的一瞬间就下定了。因为一直有机会用朋友手中的EF50/1.2L,自己后来也因为好奇收入了NewFD50/1.2L,我对佳能门内的这几只1.2非球面标头的表现算是体会比较多。毫无疑问,EF50/1.2L是我见过虚化最柔和的135标头了,色彩浓郁,锐度也可以接受。55/1.2Asph的虚化则是比较古朴,有明显的二线性,全开锐度略好于EF50/1.2L,反差明显低一些,镜片也因为年代和镧系玻璃镜片的缘故有些发黄,但是这些所营造出来的效果,还是非常吸引我的,尤其是在弱光环境中。而我对于佳能FD镜头的认识也是从这只镜头开始改观,很多FD时代顶级镜头的光学素质,在今天仍然是顶级。
#p#
中焦
拥有这样一只大眼睛,是我这个器材控,光圈控所不可抗拒的诱惑。回头翻翻自己私藏的人像照,最喜欢的照片,大都出自这只85之手。135中焦镜头中光圈做到1.2的只有蔡司和佳能这两家,蔡司的那个传奇1.2我是不太有机会享有的,而通过看坛子中的几个毒枭的测评,佳能的这个85也是可圈可点的,和蔡司Planar85/1.2算是各有输赢。和1.2标头相同,这只85/1.2也是有FD,NewFD和EF三个版本,EF版本和前两版FD版本的光学结构也是略有变化。拿EF85/1.2L II比较过的结果,发现和1.2标头间的差别不同,这两只85的表现非常接近,唯一区别可能是景散上,NewFD这只似乎更加柔和。以我的体会,佳能的85/1.2算是充分展现了佳能镜头的风格吧,高分辨率,低反差,丰富的过渡,清淡的色彩。这只85如此清淡,以至于我刚入手后完全没法适应,经常怀疑是不是没有装遮光罩。但是用它拍过越来越多的人像后,便能深刻体会这种风格的魅力和后期的优势了。宾得85/1.4杯子的色彩,美能达/索尼85/1.4的柔和焦外都是让人过目不忘的,但是来自佳能这只85/1.2的诱惑,还总是源源不绝,无法逃开。
#p#
微距
Leica R Apo-Macro-Elemarit 100mm f/2.8
百微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又爱又恨的焦段,它可以是万金油,可以风光,人像,小品,微距,但是除了微距以外,其他方面又总是差那么一些。拍摄微距,没有50微的背景立体感,也没有200微的长工作距离,它是这么中庸,以至于这只百微我是好几次动念头要出。但是一旦拿出来把玩,便又忍不下心留了下来。莱卡的APO头对于我等追求极致素质的器材男来说,是一个神奇的标志,莱卡的APO标准是很严格,它的APO头不仅仅有顶级的色差校正,还有非常好的全开分辨率,慧差控制和锐度。虽然现在百微已经不是莱卡的APO性能标杆,但是它的素质还是不容质疑的,也是我手中所有镜头里唯一一个可以全开拍星野不用在意成像质量的镜头。它1:2的微距有时候会被人诟病,但是对我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即使是和后来的福伦达125,蔡司MP100/2,佳能100L比,R100还是在锐度和边缘一致性还有色差控制上略有优势,无论什么时候,都完全不用为它的表现担心。
#p#
长焦
外出旅游拍风光,总还是不能缺少一只长焦镜头,但是轻便的旅游长焦却不是很好选,尤其是在手动镜头范畴中。各家的180和200定焦都有不错的选择,但是恰巧是这个低调的80-200/4L走入了我的视野。翻一翻佳能FD时代的海报,会发现,虽然所有长焦L头都使用了UD镜片,但是使用萤石的,只有4只,这只80-200便是其中之一。这只镜头使用了推拉变焦,但重心位置安排比较合理,不会在携带的过程中因为自重变焦,习惯使用后,发现这种推拉变焦旋转对焦的方式还是非常方便快捷的,手始终不用改变位置。它的最大光圈就是最佳光圈,全开素质丝毫不弱于它的后代小小白,比f4下的180/2,228L都要明显的锐,基本没有可见像差。而在200mm端的1:3微距也非常实用,基本上使我的百微再也不会出现在旅游装备的清单中了。比小小白还要短小的身材也让它变成了我最优选的旅游镜头。
#p#
长焦
对于器材爱好者,一只大口径长焦,即使用的机会有限,也还是极具毒性的。作为一个佳能用户,虽然基本没怎么买过EF镜头,但是唯独对于218L和220L,眼光无法移开。个人感觉328还有它以上的长焦大炮大都还是有特定需求才需要的,而一个220等级的长焦,使用机会还是很多的。在各家的这个等级的镜头中,实力最强的应该是LCN三家,无奈价格都高高在上,之前有过考虑爱占能180/2.3和玛米亚228的念头,但还是对于f2无法放下,最后机缘巧合的碰到了这只OM180/2。在各家220中,这个OM180是重量最轻的,1.9kg,然后1.6m的最近对焦距离也是极其实用。试过外出扫街大半天,没有脚架,基本还是可以承受的(以前试过NFD328L手持外出,一小时后就不行了)。这只镜头全开就有非常好的锐度了,整个像场画质非常均匀,全开在极端环境有一点点紫边,反差也不是很高,但是仍然算得上是牛头等级。收缩到f2.8反差会明显提高,f4左右就是最佳光圈了。这只镜头到手还不是很久,也还没有更多的心得,不过光是随便出门扫街,就已经感觉到它的力量了。
原帖链接:收拾心情,停止烧器材,盘点一下手里剩下的手动头(FD, Nikkor, R, OM杂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