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讨论价格,不褒不贬,仅就使用和效果作阐述,有问必答。
包装可以用相当节俭来形容,一个简易的环保纸盒外面用硬纸印刷包裹,配件充电器,一根USB数据线,电池是5C/5N是一样一样的。
机身带盖 - 个人觉得单机身的包装一定会有这个的,如果是套机在一个包装的,镜头直接上在机身上,一定不会有这个的。
一根肩带,拿出来摸了一下就直接放回去了,拿不出手啊,套在机身上还觉得绊手,另配一根吧。
右上角那个写着NEX-7的扁盒子里放着说明书,光盘,保修卡等,没有细看,在整个包装里,其实是个盖子。
整机就上图了,原来的5C已经出了,IPHONE拍拍细节吧,勉强看看。
开关 - ON/OFF和快门键放在了一起,和单反的感觉一样,食指拨动很顺滑,不过一般都直接放ON,设置里节电最短时间可以设到10秒,拍完边上一放很快就黑屏了。
功能键 - 左下角在开关键边上的那个小豆豆,可以自定义四种功能,按动进行轮选,仅PASM模式下有用。
可选项:对焦/白平衡/动态范围/创意风格/照片效果/自定义
选择“自定义”类似二级菜单,可再延伸三项选择
曝光补偿/自动对焦模式/ISO/测光模式/白平衡/DRO自动HDR/创意风格/照片效果/影像质量
个人平时对功能键没有太多要求,只定了四个:白平衡,动态,创意,照片
功能键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当做锁定健,长按可以将拨轮锁定防止误操作,再长按解锁。
在设置里可以设置不锁定/仅锁定拨轮/锁定全部(加以前5C5N都有的转盘)。
其实比较容易误操作的只有右边那个拨轮,这个设定个人觉得蛮脑残的。
原帖链接:告别潜水 尝试上图 NEX-7使用贴
#p#
机身背面,电子取景器是亮点,个人不是很习惯,再赞也不如单反的光学取景稳定,除了强光下基本不用,最神奇的标称使用这个取景器拍照张数居然小于机背取景,很诧异。
热靴接口也是热点,直接订了个43,还没有到手,终于用18200大变可以打跳了。
机身内藏闪灯,按下按钮,强力弹簧闪灯弹出的瞬间能吓你一跳。
AEL和AF/MF锁定按钮也是与单反如出一辍,在选择AF/MF模式下,按钮可以被另外定义为MF帮助或者对焦设置。
按钮的锁定模式可以依AEL或者AF/MF分别选择是长按或者是单按锁定:“切换”代表单按,“保持”代表长按。
转盘的右键在原5上为闪光模式,到了7就没有了,变成了一个单纯的自定义键。
这个右键加上B和C,这三个按键可以自定义以下功能:
照相模式 AF/MF选择 自动对焦模式 自动对焦区域 精确数码变焦 人脸检测 笑脸快门 美肤效果 影像质量 ISO 白平衡模式 测光模式 DRO/自动HDR 照片效果 创意风格 闪光模式 闪光补偿 MF帮助 对焦设置
其中C键比较特殊就是转盘中间的那个,优选是照相模式,另一个选项是自定义,选择自定义后又延伸三个自定义项,这点跟原来5是一样一样的。
按下快门边的功能键,屏幕上出现调整菜单对应顶部左右两个拨轮和转盘,不过使用转盘上下左右按键跟右拨轮+转盘的效果等同。
个人觉得NEX7的功能键+自定义按键非常复杂,基本可以满足不同使用的需要,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定。
不过本人觉得顶部的拨轮只要一个就够了,反正转盘上下左右都能搞定。
监视模式共八种可供选择,并且可以设定只使用其中几种,使用DISP键可以切换。
有两个模式应该是比较特殊的:
等级:显示电子水平仪,左右上下的水平状态,拍大风景很有用。
取景器:只显示信息,不显示实景,供只使用取景器用。
电子取景器也可以用DISP切换,但是模式是固定,只用于增加显示水平仪信息或者柱状图。
原帖链接:告别潜水 尝试上图 NEX-7使用贴
#p#
新增功能:对象跟踪,自动对焦模式下可以启用
打开此功能后,下面的B键自定义功能将被覆盖,使用时按B键,在屏幕中央出现跟踪点,按转盘中键即C键,将自动框定一定大小的对焦追踪框,此时无论是被追踪对象在画面中移动或者是重新构图取景,都会自动对原追焦区域实行连续对焦。
对于羡慕5N触摸对焦功能的,这个算是一个补偿吧,实际使用中的效果还是说的过去的。
人脸检测增加了人脸登记功能,可以预先拍摄8张人脸,在使用自动或者场景模式下优先对焦。
另外就是美肤效果,一样只有在自动或者场景模式下可以使用。
机身USB连接支持 海量存贮器和MTP模式,如果设定自动,连接上WIN7后,自动使用MTP模式。
联机更新驱动后,每次连接都会显示NEX7指导窗口,可以由此下载PMB软件或者导入图片。
不过实际使用中发现几个问题:
1. MTP模式,连接设备图标显示为NEX7外观图片,但是文件夹内容是由机身索引而来。
也就是说,如果是你自己通过读卡器放在存贮卡上的内容是不会显示的。
2. 设备上的内容是只读的,只是读出,不能删除或者修改,想当U盘用就只能切成海量存贮模式。
3. 在电脑里查看设备信息的电量是不准确的。
原帖链接:告别潜水 尝试上图 NEX-7使用贴
#p#
大概谈谈感受,2400万像素,因为像素点更小受光面小,所以低感打到100感觉跟5C的200差不多,水平还是可以算值得称赞的。
ARW暂时不用,一是能解的软件少,另外6K*4K的分辨率JPG出图都有好几M,用上二代的红棒都经常遇到回放时无法立即删除要等待写入的情况,所以就直接JPG了。
高感1600可用,ISO自动最高就到此,再高还是算了,如果是为了偷拍不在乎图质另算。
低光情况下噪点自800就开始比较明显,如果用自动模式和场景模式加上效果处理后,噪点很容易被抹开变得更难接受,这个如果能够自行设定最高值应该会更好一些。
目前只挂两个自动头,18-200,24蔡。
蔡头基本是挂机,拍人文加街景,得益于大光圈,偶而用机身内闪,后帘同步减几档闪曝,当傻瓜机用很方便。
光线强或者出门旅游就挂大变,变焦取景还是更方便一些。
遇有重要活动等闪光灯到手就够用了。
今天就到此,上一张弱光ISO1600,蔡头,S模式1/160秒,光圈2.2,无闪,JPG直出。
PS: 附带忘了说,设置里减噪分为长时间和高感,高感减噪打开,只要不是ISO100都会进行减噪,200都会,大家自己体会吧。
256K不够用啊……图片只好横排了,大家的脖子受受累,运动运动,以后每天会写一些使用感受上一些图片,如果大家有兴趣需要什么测试,尽力配合。
[泡菜“天边的酒壶”提问:期待楼主上同一画面下iso对比图,特别是iS0100的画质。还有就是对焦的速度与操作的感受。]
应此楼要求上ISO,先来ISO100缩图,相机固定,场景固定,3*45W节能灯冷光系,
光圈优先,蔡头2.2,ISO100时1/13秒,偏中央区域曝光,可依此评估场景亮度。
后面会上细节区域对比图,此条件下上到6400缩图后噪点依然明显,3200勉强可接受。
个人体会,NEX-7拼高感没有优势,弱光场景下到了一定程度,100也会出噪。
关键优势在于6K*4K的分辨率,缩到和别人一样的分辨率,噪点一定比别人强~
ISO细节对比,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截图位置在水瓶30ML以下到桌面部分)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12800 16000
看了细节很诧异一点,ISO100的噪点表现居然不如200。
确实没有错,200开始自动降噪。
降噪本身就是一个双利刃,去除噪点的同时会损失部分细节。
到底要两者间取哪头,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没有对错。
个人的偏好,第二行勉强接受,第三行无法接受。
原帖链接:告别潜水 尝试上图 NEX-7使用贴
#p#
[泡菜“和风7号”提问:感谢lz分享。evf效果那么差吗?方不方便上一些evf的图?习惯单反了,还是不习惯看机背的lcd。]
这个。。。取景器里面的画面要想拍下来就难了。。
实际效果没有那么差,可能是我的用辞?
总体来说个人不习惯的在于:
1. 整体感觉亮度偏亮,在液晶屏可以接受的非强光情况下,个人更偏向于液晶屏,可能在强光情况下会有所好转。
2. 色彩还原有些过于鲜艳,无论是与实景对比还是最终成像对比,都感觉色彩过了
3. 刷新率真已经可能接受,但是还是有闪烁感。
4. 尤其是移动取景的时候,没有光学取景那种指哪打哪的感觉,总觉得慢半拍,取景框里的像是跟着过来的。
5. 分辨率略显不够,有时细节显示无力,如果开了峰值显示更明显。
电子取景的接受程度建议还是直接去SONY店用测试机实际操作一下,
如果没有NEX7,可以用A77测试,差不多,只是个人不是很习惯。
并不是说不能用,以上五条只是个人感觉不足的地方,
希望不要越解释越让人误解觉得这玩意就没法用,真没那个意思。
另外这个取景器带屈光度调节, 这个不错。
因为单反和卡片机都有用,所以对于机背取景很习惯,抓拍也觉得很顺手。
说实话,选择微单就是看中它即可以当DC用,又可以装单反。
[泡菜“lobsteres”提问:我有A77,说实话,噪点实在不太如人意。我安慰自己说这是半透镜的错,N7绝对没这问题,但是看了楼主的话,心里一惊。求LZ放低感100%图安慰……]
个人的经验,刻意追求低感低噪容易陷入一个无止尽的死循环。
以前用胶片当再大的光圈都无法保证安全快门的情况下,只有补光一条路了。
数码相机可以创造400,800以上的感光,使得很多场景都可以信手捏来。
只是对于噪点,每个人的接受程度又是不一样的。
以本人为例,个人对噪点接受程度较高,但是无法接受噪斑,
也就是噪点成片影响到细节及阴暗的表现。
这跟镜头素质,光线程度,场景的细节程度度,感光元件品质,JPG压缩算法都有关系。
我觉得不能用一张图就抹杀一款相机,有出片率总比一张出不来强多了。
前面也有提到,如果很在意噪点,就不要使用自动模式或者场景模式,
只用MASP,将锐度调高,会有很强的改善,不行就直接ARW出图。
上一张100的夜景,上脚架的,M模式,F4.5 3.2S,ISO100,18200镜头强制手动对焦。
[泡菜“oldmanand”提问:LZ 能否确认在不打开机顶灯时,nex7无缐引闪可触发离机的43灯?]
暂时还没有办法直接做测试,有看到设置里的选项,但因43未到无法实测。
目前选择WL离闪选项均提示“在此闪光下无效”,无论是否打开内闪灯。
[泡菜“naimen”:nex7不论打开内闪与否,都没有无线引闪功能的。接上了F20AM之后,WL功能就可选了,可惜我手头也没有其他索尼闪灯,所以无法测试。]
确实如此,以前看到过,又查了官网上的数据上写道
“无线遥控(使用外部闪光灯HVL-F58AM/F43AM)”
原来意思是说插一个闪光灯引闪其它的闪灯。。。
原帖链接:告别潜水 尝试上图 NEX-7使用贴
#p#
[泡菜“白马非马”提问:楼主,是不是F20AM成为必需品了]
未必,对有些人来说,闪光灯都不是必需的,这个视个人的使用习惯和技术了。
1. 大部分情况下,内闪灯还是有很大用处的,
内闪的明显不足在于,如果镜头过长会遮挡在被摄物上留下阴影,
另外只能向前不能向上打反射,拍摄人像容易造成面部死白。
使用时要考虑被摄物距离以及光线角度造成的阴影,搭配不同的镜头使用构图。
但大部分摆拍情况下,通过合适的闪光模式加上补偿调整还是可以达到相对满意的效果。
2. 外接闪光灯可以提供更远的补光距离以及不同的补光角度。
适合于使用大变焦抓拍,此时外接闪光灯因为功率大角度调整灵活,具有优势。
另外,外接闪光灯可以提供更多的补光模式,适合高要求拍摄人像补光使用。
3. 如果是引闪,使用内闪做光引闪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无线引闪也可以就买一个无线引闪器接在热靴上,
F20AM本身是外接闪光灯带了无线引闪功能。
所以F20AM是必需品这句话就无从谈起了。
上一张内闪补光的夜片,不过是以前的5C照的。
蔡头A模式,F1.8 1/60秒,ISO200,后帘同步闪光,闪光补偿减了1.5左右吧,不记得了。
[泡菜“oldmanand”提问:因我不理介这wl是机上裝上有无缐功能灯,由灯发出信号觸发机外灯,还是装上灯后不开灯也可引发,如裝上机灯灯也开灯,那和光觸发有何不同,没玩过WL才有此问.]
光引闪是以闪光为信号,离机灯见闪光也跟着闪。
无线引闪是用无线信号,收到信号闪灯。
无线引闪反应更准确,在可接受范围内不容易被干扰。
光引闪有时因为本身环境光干扰或者与引闪灯之间有遮挡可能出现引导失败。
另外,无线引闪可以直接用引闪器插在热靴上,就是不闪灯只发信号,离机灯提供闪光。
原帖链接:告别潜水 尝试上图 NEX-7使用贴
#p#
[泡菜“colddog11”提问:lz继续啊 求上低感细节图]
100也有可能出现噪点不干净,1600也有细节稳定的。
关键还是场景和光线,机身以及镜头和拍摄参数的综合结果。
一味的追求低感或者高感都有些偏执,低感光势必需要更大光圈和慢速快门时间,
光圈影响景深,快门影响抓拍和手持的稳定度,光这两者就会对出片的构图造成很大的影响。
应要求,上一张ISO100的100%截图吧。F2.2 1/5秒,
说实话,这样低的快门速度,手持基本是很难把握了,很多低感片达不稳定的效果,
回看就会发现也有可能是因为曝光不足或者拉动模糊,甚至因为大光圈景深过浅造成失焦。
多花些时间去琢磨如何合理地使用感光度配合各种场景提高出片率要比拼命追求所谓的指标更现实。
玩熟机器在于熟悉它的极限,了解什么样的情况下该如何得到自己能够接受的美片。
不应该因为一两张照片就否定或者肯定一台相机,对吧?
今天比较无聊,就简单谈一谈对焦的情况,大家对于NEX7应该比较关心的之一。
无论如何,反差对焦相对于相位对焦,先天弱一块,这个搜一下两者的对焦原理就能知道。
对焦系统控制镜头的对焦马达,通过影像边缘的对比度最大时完成合焦。
这里就有两点,想像你自己通过取景器拧对焦环查看对焦。
最关键的是对比度最大化,就如同你用眼睛看认为达到最清晰。
如果对焦区域没有明显边缘,这就有难度了。
两种情况,一种是弱光或者是强光,一种是对焦取在一个相对光滑的平面。
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对焦失败,实际得到的结果是来回拉风箱最后无法合焦。
其次,因为相位对焦有天生优势可以事先判断焦点在前位还是后位,
所以合焦可以直接决定往远端还是近端进行调整。
反差做不到,所以有时会出现调整方向拉反越拉越模糊,
到头再回来才能完成合焦,实际得到的结果就是对焦时间长。
另外还有一点反差的弱点在于,对比度的最大值是不能预测的,
所以对焦过程必须经过合焦点后发生对比度下降才能判定,
这就产生必须回退一下的时间,所以比相位慢是不可避免的。
NEX7的对焦是否比以前的款更快,个人没有什么特别的比较。
因为了解了对焦的弱点,尽量避免就行了。
实际使用中,绝大部分情况合焦非常果断干脆
1. 取决于镜头的马达速度,长焦镜头的对焦距离相对长,所以肯定会慢。
2. 弱光情况下如果高ISO取景时噪点过多会影响对焦速度
3. 在焦距偏差较大时,会首先收缩光圈利用大景深创造对比度来进行对焦
NEX7再快也是反差对焦,改善的只是控制算法,在基本原理没有突破的情况下,
不要有太高的期望,但相对来说,通过软件升级减少不必要的往返还是可以的。
上一段视频,大家自己感觉吧,手动模式,光圈1.8,ISO100,偏弱光情况。
可以留意左侧的白色杯身和右侧的镜头遮发生无法合焦以及部分位置来回的情况。
实际拍照对焦比视频拍摄过程中对焦更快一点,因为不需要进行视频处理速度更快。
咔嗒声是在视频拍摄中半按快门,不是马达声,嗡嗡声是电脑的风扇。(链接已失效)
原帖链接:告别潜水 尝试上图 NEX-7使用贴
#p#
[泡菜“oldmanand”提问:裝发射器接收器懂,裝灯不懂与光引闪有何不同!您43裝机上,闪灯发出光可引闪机外另一灯,发出无缐信号也可,这二则有何不同?机外灯发光強度有TTL功能?我理觧为相机本身有无線讯号发射器在机内]
如果多买几个43或者58的,确实可以通过无线引闪进行无线控制和分组,
具体可以去SONY官网看《闪光灯系统完全解读》。
今天43到手,确认了一下,机内确实没有引闪发射器,WL选项只能插上43后可用。
其实43本身也可以直接设WL,所以机身上这个设定对20比较有用。
感觉43对于NEX7的机身仍略显大,把持显的有点头重,
但是换上18200大变焦后,双手操作还是可以接受的。
[泡菜“白马非马”提问:闪光灯还是必需的,楼主是入了F20AM还是43灯]
43, 刚到手。不过觉得跟机身比有点大,有点后悔想换20了,
只是觉得20各指标来看就是一可以跳闪的内闪灯,担心不够用。
不过换上18200头后,重量比例还可以接受,又有点找回以前大单反的感觉。
[泡菜“双生”提问:NEX-7+18~200镜各焦段的画质如何?非常关注。好的话,买一套用作5DII的备机。请祥细谈谈感受和看法。谢谢!]
各焦段分辨率不差,畸变控制一般,边缘不错,色彩偏素,焦外蛮好,属于典型的SONY头。
这颗头应该算是SONY比较用心的一颗头,能够在覆盖这么大的焦段上做到比较平均的水平,
算是非常非常用心的一颗镜头了,虽然不能跟蔡头G头相提,
但是就方便性来综合是很值得入的,也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颗镜头。
这颗头用的人很少,目前副厂有一颗腾龙的相似,没有具体对比无法说个优。
我想如果下周有空我再详细对各焦段做个测试看看吧,长焦段的测试得有空间和脚架啊。
上一张,压的有点过了,ISO100,F7.1 1/160秒,焦距47.
原帖链接:告别潜水 尝试上图 NEX-7使用贴
#p#
[泡菜“双生”提问:首先谢谢LZ的答复。长焦端不用脚架,只用手持不可以吗?我2009年用5DII以来,就再也没有用过三脚架。能否在各焦段都全部用手持拍点风光照对比一下。谢谢!]
可以,但是对焦慢,来回拉风箱无法合焦的情况时有发生,因为对焦马达要跑的距离长。
个人经验先用稍近焦段合一次焦再推到远端就会快很多,
另外使用DMF方式,合焦后转动对焦环放大检查和调整对焦也很方便。
唯一不足是光圈太小,远焦端在弱光情况下对焦吃力,快门速度太低容易糊图。
所以外接闪灯就是必备的了,偶而可以使用模式里的动作防抖或者是手持夜景模式,
利用多张合成处理,效果还算可以接受。
手持拍摄测试下周安排时间吧。
应前面兄弟的要求,周一挂18200出去外排,早上出门太阳还不错,没想到了静安寺天阴。
天又冷,手冻的不行,随便捏了几张,随便看看吧,目前正在上传相册,一会儿给链接。
这两天看了腾龙的18200,觉得发色真不错,不比原厂的差,不过价格也没差多少,
相信要做到同样的素质,成本不会差多少的,上张差不多场景的,SONY的原厂发色还是比较素。
所以个人觉得,如果能够接受大长变,对那个体积无压力的情况下,腾龙还是可以考虑的。
原帖链接:告别潜水 尝试上图 NEX-7使用贴
#p#
[泡菜“双生”提问:首先谢谢LZ的答复。长焦端不用脚架,只用手持不可以吗?我2009年用5DII以来,就再也没有用过三脚架。能否在各焦段都全部用手持拍点风光照对比一下。谢谢!]
照片已上传相册,请自行查看吧,阴天,固定ISO200,P模式默认最优化光圈快门,纯手持。
图很大6K*4K,JPG直出,LIVE PHOTO GALLARY自动调整对曝光,JPG高质量存贮。
最前面是一组主要焦段同景拍,分别为18/35/50/70/100/200,(链接过期了,再传了一次,不过主要焦段同景的那几张被我删掉了,剩下的主要都是集中在200焦段了,先供参考。)
希望能够对您的决定提供帮助,不管怎么说,镜头防抖的效果肯定不如机身防抖。
但是远段对焦,使用DMF,预先合焦后再转动对焦环放大调整精确合焦,
这一点还是很有用的,至少对于远摄的成功率来说提高不少,
但是操作上需要多练习才能熟练使用,因为长焦画面放大后,手部的晃动更明显。
[泡菜“nonmarking”提问:请问LZ,nex-7+18-200,会不会有点头重脚轻啊,平时带在身边方便么]
个人觉得,18200搭NEX7的机身还是比较协调,跟5比起来平衡很多。
如果是5系的机身,确实会不太习惯,真的有点感觉机身就是个镜头盖,
尤其这镜头前端直径达到67,所以跟5系的上下很窄的机身更觉得突兀。
携带性肯定是不方便的,但是外出旅游,比带上单反还是方便多了。
这个看个人选择NEX的理由,本人只是选一个单反和卡片机的溶合。
如果希望纯便携,18200肯定很吓人,
怎么说呢,装上18200,比较接近入门单反+套头的感觉。
上张18200头打鸟图:ISO200,焦距200,P模式F7.1-1/400S。
原帖链接:告别潜水 尝试上图 NEX-7使用贴
#p#
手工置顶 - 转接CANNON 28-80老头.
翻箱倒柜找出了以前的胶片机,作为一颗标准套头,总体来说成像还过得去。
以前用5C的时候,挂这样的镜头怎么显大,换了7还是值得一试。
现在手里除了18-200那颗自动头,就是一颗E24蔡了,拍人像总是有些力不从心。
虽然CANNON转接后光圈无法调节,但是拍人像还是可以忍受的。
转接用的KIPON的无光栅环,那个光栅还是算了,
尤其是贵100块没有特别的需要不考虑,
转接这支头只是为了让老头发挥点余热,另外也解决一下摆拍人像的尴尬。
拍一下分辨率卡试试,中央边缘都不错,原图6k*4k,直接给链接了:点这里
上传一张色彩的,后期处理调整过曝光和色彩,原始图片发色比较平静。
[泡菜“双生”提问:再次感谢LZ,链接的照片看到了。从原始6K*4K来看,比5DII稍差,但也算不错了。看来买一套做5DII的备机,平时用用,不但轻便而且一镜走天涯。从这些200MM(相当于135的300MM)照片上看,其清晰度好像每一张的上部都比中下部差,竖拍的(如静安寺整个塔,看下面的人最明显)右边的比中左边的模糊。其它的18/35/50/70/100,是否也有这种情况?]
应该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我从来没有注意过, 佩服您观察的够仔细的。
我又回头看了一下上传的那几张, 因为焦段很长所以景深相对就比较浅。
焦外的部分基本都不在一个平面里, 加上取景大多都是仰视机位,
所以有可能上面偏离焦面更多造成了这种错觉。
尤其有一点, 本人竖拍时习惯都是快门手执在上部, 所以按理应该是左边比中右部模糊。
这点可能跟一般单反的习惯不一样, 因为机身相对小, 手执放在下部感觉撑不住镜头重量。
从理论上, 也可以排除这种可能性, 除非镜头中心失准或者CMOS安装偏位。
原帖链接:告别潜水 尝试上图 NEX-7使用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