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淘到DOI SST移轴摇摆皮腔,可以说是135画幅最完美的移轴摇摆皮腔,其小巧的外观下却有媲美于中大画幅技术机的功能,良好的扩展性,只要选择适当的配件(含DIY),便几乎适合所有小画幅机身:
DOI SST移轴摇摆皮腔的技术规格也非常吸引:
前组:
左右移轴26mm/30mm,上下移轴20mm/20mm
俯仰上下40度/40度
摇摆左右40度/40度(如无皮腔可更大角度)
后组:
无移轴
俯仰上下40度/40度
摇摆左右40度/40度(如无皮腔可更大角度)
选择镜头是头疼的事,普通的135单反镜头像场有限,而且法兰距太短,接在DOI皮腔上只能在很短范围合焦,充其量只能当微距使用。而大画幅镜头,虽然像场大,法兰距也长,但焦距都在100mm以上。幸亏手中有一枚奥林巴斯OM 135/4.5 macro短筒镜头,法兰距长约100mm,像场也很大,612画幅没问题:
用在5D mark II能无限远合焦,然而仍没找到焦距更短的镜头。
原帖链接:小画幅的移轴摇摆皮腔之路
Sony NEX的18.5mm短法兰距给DOI SST移轴摇摆皮腔带来更多的玩法,1.5X的等效焦距系数也可接受,再结合全幅镜头,像场能满足一定程度的移轴与摇摆。
Enna的插拔式快装前组镜头(SOCKEL-OBJEKTIV)设计非常巧妙,后组伸得很长,再结合Sony NEX的18.5mm法兰距,终于找到DOI SST移轴摇摆皮腔玩无限合焦的方法:
原帖链接:小画幅的移轴摇摆皮腔之路
例图:
Enna 50/1.9(前组俯仰10度,后组俯仰8度,光圈f/1.9,摄距约0.6米):
OM 135/4.5(前组摇摆30度,后组俯仰25度,光圈F8):
原帖链接:小画幅的移轴摇摆皮腔之路
Contax YC、Nikon F、Minolta MD也有类似的移轴摇摆皮腔,但只限前组,后组是固定的。
Contax YC卡口摇摆皮腔:
尼康 F卡口摇摆皮腔:
原帖链接:小画幅的移轴摇摆皮腔之路
美能达 MD卡口摇摆皮腔:
这样的转接也很有意思,但没有无限远:
原帖链接:小画幅的移轴摇摆皮腔之路
关键词:无限远合焦的较长法兰距镜头
因皮腔本身的厚度,须有法兰距长的镜头才能保证无限远合焦,120镜头中,哈苏法兰距74.9mm,玛米亚法兰距96.1mm等配合Sony NEX E卡口,能保证无限远合焦。
135镜头中,徕卡R的法兰距最长为46.9mm,无法无限远。其他也没戏。
现手上的五枚135镜头,都有长长的尾巴,用Sony NEX E卡口机身,能无限远合焦:
奥林巴斯OM卡口的二枚镜头中,OM 80/4 macro的法兰距为76mm,OM 135/4.5 macro的法兰距为112mm:
而Enna的插拔式快装前组镜头,其SOCKEL-OBJEKTIV卡口的法兰距为67.5mm,再把皮腔上的SOCKEL-OBJEKTIV卡盘做成内凹式后,可增加5mm,相当于72.5mm的法兰距:
原帖链接:小画幅的移轴摇摆皮腔之路
关键词:DOI移轴摇摆皮腔的前组摇摆与后组摇摆的差别
前组摇摆,容易移到成像圈边缘,摇摆量有限,中间与边缘的成像差别较大。
后组摇摆,基本移不到成像圈边缘,摇摆量较大,中间与边缘的成像较好。
对于同一枚镜头,在像面与物面同样夹角时,为得到前后清晰的影像,后组所需的摇摆量约是前组摇摆量的一倍(比如前组用15度摇摆时,后组约需30度的摇摆量),而且后组摇摆得到的影像比前组更清晰。
前后组摇摆的差异,在微距摄影中更容易控制景深。
而普通的135移轴摇摆镜头(如佳能的TS镜头与尼康的PC镜头),只能前组摇摆,控制景深的能力相对有限,操作起来很是烦琐,还不容易做到前后清晰。
DOI SST皮腔收叠后厚度37mm,但这个状态是无法作移轴/摇摆的,故前后卡口法兰盘均要尽量做薄甚至去掉,方能让皮腔尽量展开,具有更大的移轴/倾斜量。
比如,OM卡口原先是通过EOS卡口转到皮腔上,卡口的总厚度14mm,现去掉EOS卡盘直接上在皮腔前板,一下缩短10.5mm。
而Enna的SOCKEL-OBJEKTIV卡盘则直接放在皮腔板内,去掉法兰盘。
接NEX的卡口则用C-NEX转接环,厚度3mm。
如图:
关键词:DOI SST皮腔对焦于无限远时展开皮腔折叠部分宽度
通过前述处理,使用NEX机身的DOI SST皮腔对焦于无限远的皮腔折叠部分展开量:
NEX + DOI SST Bellows + Enna 35/2.8(50/1.9、135/2.8)——13mm
NEX + DOI SST Bellows + Olympus Zuiko OM 80/4 macro——14mm
NEX + DOI SST Bellows + Olympus Zuiko OM 135/4.5 macro——50mm
如对焦于更近物体,折叠部分展开更多,移轴/倾斜的无障碍操作幅度更大。
仔细把玩这套DOI SST移轴摇摆皮腔后,感觉应用沙氏(Scheimpflug)定律的倾斜光轴办法确实无法得到大光圈下的清晰对焦影像,反而是让前后组以平行倾斜方式,并尽量使倾斜像面与对焦物面保持平行的方法,得到的影像更为清晰些。沙氏定律只是利用景深,使倾斜的成像面尽量落在景深内(类似于投影)制造的清晰。
上对比图(经裁切),Sony NEX5C + DOI SSTbellows + Rodenstock 80/4,摄距约20cm:左图是前组向下俯仰约25度,后组不动;右图是前组向下俯仰约25度,后组也向下俯仰约25度,前后组相互平行。
Sony NEX5C + DOI SSTbellows + Rodenstock 80/4
仅前组向下俯仰30度,使“MacBook Air”与"command"清晰:
原帖链接:小画幅的移轴摇摆皮腔之路
晒晒二枚放大头:
rodagon 50全开F2.8
约2米处,F2.8
原帖链接:小画幅的移轴摇摆皮腔之路
罗敦司德 Rodagon 50/2.8、80/4放大头很小巧,外径约50mm,几乎可以塞出DOI SST移轴摇摆皮腔。
80/4的镜头后截距较长,用NEX机身时,无限远有很大的余量。
而50/2.8则后截距很短,最后一片距成像面只有32mm,好在块头小能塞进皮腔,皮腔完全收缩时能对焦于80米处,见下面截图(光圈2.8):
原帖链接:小画幅的移轴摇摆皮腔之路
微距时通过摇摆改变光轴与像面的垂直状态,使像面与物面不再平行,景深随之变化。上图:
注:机身标错了,是Sony NEX-5非5DMKII
注:机身标错了,是Sony NEX-5非5DMKII
原帖链接:小画幅的移轴摇摆皮腔之路
原帖链接:小画幅的移轴摇摆皮腔之路
原帖链接:小画幅的移轴摇摆皮腔之路
原帖链接:小画幅的移轴摇摆皮腔之路
原帖链接:小画幅的移轴摇摆皮腔之路
原帖链接:小画幅的移轴摇摆皮腔之路
原帖链接:小画幅的移轴摇摆皮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