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大师说:观念是摄影艺术的关键!
问题在于什么样的观念是我们能够认识到的?什么样的观念又是我们愿意接受的?
按照我浅显的理解,我愿意把对摄影的认识过程简单地分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不是平行的而是进阶的同时也是轮回的,一级难过一级,过程不断循环往复。
原帖地址: 主题里的主题——摄影三阶段
第一阶段,表现和描绘
这个阶段跟摄影的技术关系比较大,无论什么题材,运用合适器材,判断光线条件,掌握曝光技术,达成准确构图,把握拍摄时机,理解题材背景,完善后期处理,形成摄影观念,这个基础培养没有捷径可走,是每个摄影爱好者的必经之路,需要多练多观察多思考。
第二阶段,情绪性体察
对题材的选择和判断开始和自己的个人修养,审美情趣结合起来,不再过多的考虑能拍什么而更加重视自己想拍什么,经过第一阶段的技术准备和完善,一旦对某个画面动心就能够及时捕捉到,对画面的考虑不再过多地在意形式上的完美和精确,而更重视通过视角和构图要素的重新组织表达当时的内心情绪和直觉感受。
第三阶段,思想性摄影
摄影开始真正成为一种思考和思维的习惯,前期的情绪转化为思想深度,聪明变成智慧,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本质产生敏感,开始追求通过摄影语言重新解释周围世界,哲学的,美学的,形式的,内在的,喜剧的,悲剧的,都能够针对性明显,思辩性强烈,利用偶然表现必然,通过特殊揭露普遍,决定瞬间定格历史……
作者对于一些作品的点评
Lee Friedlander
Mechanic's Monument
San Francisco,
1972
题目已经给出了兴趣点,工人的片刻时光,右边的车,工地现场,树下的建筑材料,正午的光线表现了工作环境和时间段,树的遮盖形成了画面内构图,把视线引向工人。同时不应忽略画面右部的雕塑,这一切引导出了一个生动的生活瞬间和环境。我想观者的感受因背景不同会有所差异。
Pittsburgh, PA
Plate 22 from "Factory Valleys"
1980
我的理解是此时此地此瞬间的状态表达,标志放在中间非常醒目,好象作者很喜欢这种一分为二的对比构图。
Garry Winogrand
Los Angeles, California
1969
摩登女郎和孩子的注视把视线引导到坐轮椅的人身上,光线很灿烂照在每个人身上,惟独坐轮椅的人却在阴影里低头无语,好象这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甚至连抬头看看的兴趣都没有……
Staten Island Ferry, New York
1971
面向风景的位置挤满了人,中间的两个是没位置?是故做悠闲还是自得其乐?对比和对称性构图独具匠心。
提三个阶段不是试图确立什么标准,更无意于说明哪个阶段更优越,事实上能够感动我们的好作品永远不是靠什么阶段来确立的,很多时候,最简单的内容和形式却能打动最冷漠的心。所以,这里的三阶段只是一个自我发展线索而已;艺术的探索离不开对个体角度的包容和肯定,绝对本身就是绝对的错误!第一阶段所谈的技术关系是个大概念,是我们可以探索终生的东西,没有这个基础和努力,其他的阶段只能是纸上谈兵的形而上学,把肤浅当个性不是什么值得追求的事情,对于摄影的爱好和思考是个永远的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