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相机:Pentax 67II, 镜头 SMC 45mmF4, 胶卷:Fujifilm RVP100
大约2.5小时曝光,从日出前3个小时开始,日出前半个小时结束。扫描仪:Nikon 9000ED, 和底片尽量接近,没有附加处理,见下面灯箱图:
“这是那天早上拍的1卷半中的前一卷中的几张,中间那张就是2个半小时曝光的星迹帐篷。 左上两张都是接下来日出时间点前拍的(都有几分钟曝光时间)。
原帖链接:
这张完全是夜晚在另一座山里用F3拍过一张曝光7个多小时的(9点多开始到5点日出前2个半小时)。这次选择迟一点开始曝到日出前半个小时,加上山高,天空亮了一些,最后山能看清楚天空色彩也正常和亮一些,比较符合想要的感觉,就是最后几分钟决定到底什么时候关快门比较费神一点。
滤镜:没有滤镜,超长时间曝光滤镜通常带来的是负作用。
取景:首先这是深山里的夜晚,再加上那天晚上整个营地只有我们一顶帐篷(其实方圆2百平方公里内应该也只有3顶帐篷), 除了天上的星星没有任何其它自然光源和自己之外的杂光的地方。 其实取景倒是个问题,取景器里是漆黑一片的,只有在天还亮时大致看好,开拍时用头灯照着周围部分确定大致端平和确定大致范围,所以这种情况最好用广角,容错范围大些。
关于曝光:
1.关于帐篷部分:
用的是我通常的办法,刚开始曝光的时候,用头灯(led手电也可以)光绘整个帐篷1-2分钟,具体时间可以根据灯的亮度决定,以帐篷整体轮廓能看清楚为原则,记着宁欠勿过,灯光在帐篷上面上上下慢慢过一遍就好不要太久;或者帐篷里的灯光开个3-5分钟,可以在帐篷里移动一两个位置 ,通常这种情况比如(图二)那张我会回帐篷里睡几个小时再出来关快门,这样睡前开几分钟灯然后关灯就好了很方便,只要记住进出帐篷到相机后面的过程都要摸黑进行千万别要开灯。 这次因为头天全程雪路爬上来太累了而且第二早准备拍日出和登顶,就先睡了大半夜再起来开拍(7:02AM日出,4点起来开拍的,到大概6:30AM结束),同时也可以在曝光后段借一点日出前凌晨的微弱光线。这次我家LD跟我在一起,所以开始曝光阶段帐篷里那3分来钟的灯光就让LD帮我开关的,自己只是在曝光过程中间到帐篷里的前厅(有雪的那一头)坐等了两次,现在那边隐约可以看到的一线较亮的灯光应该就是我在进了帐篷后开了半分钟一分钟的灯光造成的。
2.关于星迹:
只要星星够多够亮,一般曝光一个半小时以上都会形成不是大问题。黑夜里长时间曝光并不难控制,你只要记住在没有杂光的情况下过曝是很难的,6小时和4小时其实差别很小。
原帖链接:
3.关于天空特别是山体的亮度:
这是因为曝光过程最后20几分钟已经进入日出前有微弱亮光的阶段,所以能让天空有一定亮度保持蓝色也让山能看清楚,但这也是具体这张片子稍有点麻烦的地方,这种情况决定什么时候关快门是个费神的事(光线还是太弱测光表起不了作用),最后也是凭感觉来的,看来还行,但总的说来只有不要等到太临近日出点光线大亮,差个几分钟问题应该不大。
4.关于山体及附近的一些红色:
这和具体的环境有关,Mount Whitney是美国大陆(不包括阿拉斯加)最高的山(4418m),位于Eastern Sierra, Owen Valley的西面,Owen Valley山谷东边的山普遍比西边的山矮很多,东边的山再过去又是沙漠(有一块就是死谷,北美/西半球最低的地方(-89m)), 所以通常在日出时间点前30-45分钟,西边的山上就会被一些天空反射过来微弱红光照到,虽然很微弱,但是肉眼可见,胶片更可见,再加上RVP胶片的长时间曝光更会加强这种效果。
原帖链接:
答影友提问:
1. 光圈用的多大?另外光绘帐篷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具体图一这张片子光圈是F6.7(镜头光圈环拨在F5.6和F8之间),超焦距是按F5.6设的,片子中最近物体离相机接近3米,所以都在景深内,远景也会比较清晰。
一般来说拍这种片子光圈应该在F4-F8之间(图二用F8拍过一张), 再小等待时间过长变数多(如果有月光可以考虑把光圈设小一点),星迹可能也不够亮;光圈过大,景深不好处理,特别是对于中幅镜头而言。在山里的黑夜,如果没有月光,光是帐篷里几分钟的灯光不足以让整个帐篷轮廓清楚,需要光绘一下,慢慢上上下下从头到尾过1-2遍不要在某处停留,这样可以让帐篷轮廓比较清晰,看光源亮度一般1-2分钟左右即可,宁欠勿过。
2.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我感觉这个拍摄地点风应该是不小的吧,为什么在整个曝光过程中,帐篷的边缘和纹理都非常的清晰,而没有出现长时间曝光的“糊”了的情况,是后期合成的原因吗?
答:就像前面提到,这是胶片一次曝光,没有后期合成。关于问题主要应该是以下几个原因:1.当天夜里有风,但不大2.帐篷是四季高山帐,隧道结构绷得很紧,抖动很小。3.帐篷在胶片上成像主要还是靠那几分钟的灯光,时间很短。而凌晨有环境微弱光的10几分钟基本上无风。
原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