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回说过 60 年代开始伴随各大家自动光圈出现到 70 年代末的 Vivitar/Soligor T4/TX 和 Sigma 的 YS 可换接口镜头。
这回就说说 1957 年代开始的可换接口镜头的鼻祖 T 口镜头。先贴一张 T 口的 Soligor 85mm f1.5 来吸引目光:
这个 T 口是由 Tamron 提出并设计出来的。它的法兰距是 55mm,比当时市面上各品牌的单反镜头的法兰距都长,这样既可以通过换接口来用在所有牌子的单反机身上了。一个非常聪明的想法。后来其他几家的 T4/TX/YS/Auto T 也都是使用这个法兰距。
T 代表 Thread,既螺丝的意思。从这个名字大家自然就知道这是一个象螺丝一样装卸接口的镜头。没错,那就是镜身和接口部分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能够拧上一起,拧下分开。开始的时候 T 口就是整个一块的。很快就进化到 T2 口。就是多了一个可以转动的外环,以配合镜头的中心线相吻合。这个外环是在上面的三个螺丝固定在内环上的。松开这几个螺丝就可以调整外环了。所以今天我们绝大多数看到的都是 T2 接口。就是配折反镜头的那种。
和那个时代的所有的单反镜头一样,T/T2 镜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两个并排在一起的环来调节光圈。一个是预设光圈用的,所以这种镜头又叫做光圈预设镜头 Preset Lens,另一个是调节光圈大小的。所以看上去就像有两个光圈环,而且大都在镜头的前端。只有少数的是在镜头的接口处,如 Soligor 后期的 T2 镜头。
很多人把 M42 罗口和 T 口弄混了。这两个口都是 42mm 直径的。T 口的螺距是 0.75mm,而 M42 是 1mm。所以 T 口的螺纹看上去要比较密。注意这两个口是不能通用的。
还有一个区别,M42 是固定接口的,可以直接装到相机上,是为 M42 罗口相机配套使用的。T 口则是可换接口的镜头,必须有接口装上才能成为一个完全的镜头来接到相机上。所以只要有不同卡口的接口,T 口镜头就可以用在所有的机身上的。可见这两种镜头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好了,现在就让我们看看这个 T 口镜头吧。下图就是一个 T 口的 35mm f2.8 镜头和一个 T-EOS 接口。这个口是原配我的 500mm 折反镜头的。不过都是 T 口的,可以通用。大家可以看到没有接口的这个镜头是不完整的。
延伸阅读:说说Soligor/Vivitar的可换接口T4和TX系列镜头
Kalimar Auto T 系列自动T口镜头–可换接口镜头之六
原帖链接:T 口镜头:天下大同的理想主义时代 - 可换接口系列之三
镜身那面光光的什莫都没有。原因是当时的镜头都是全手动的预设光圈。自然接口处没有任何需要和镜身联动的东西。
正因为如此,T 口镜头可以做的很小。看看这个镜头装上接口的样子。这个接口还是体积比较大,因为是配合现在的相机的大口。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可以用在机身上的镜头。
延伸阅读:说说Soligor/Vivitar的可换接口T4和TX系列镜头
Kalimar Auto T 系列自动T口镜头–可换接口镜头之六
原帖链接:T 口镜头:天下大同的理想主义时代 - 可换接口系列之三
装在我的 EOS 相机上就可以拍照了。打到光圈优先暴光,就可以用实际光圈测光。
这是原配的 T-M42 接口:上面刻的是 CS,即 Contax S 系列的 M42 接口。这个系列是 1945 年问世的。这是配这个接口装在我的 Chinon CM-3 M42 相机上的样子,很是速配。
可以看得出这个 T 口是个万能口。只要配上不同的接口就可以把一只镜头用在不同的机身上。那个时代这是个了不起的发明,是镜头理想主义的巨大成功。Tamron 在这个镜头自由解放运动****不可没,并且从开始到结束都起到了领袖的作用。
延伸阅读:说说Soligor/Vivitar的可换接口T4和TX系列镜头
Kalimar Auto T 系列自动T口镜头–可换接口镜头之六
原帖链接:T 口镜头:天下大同的理想主义时代 - 可换接口系列之三
当时除了各个原厂外,其他的独立厂家几乎都出品过 T 口的镜头。真可谓是理想主义的天下大同的时代。如日系的 Tamron,Tokina,Soligor,Sigma,Spiraton,Sun, Vivitar,Komura,Accura, Aetna, Rokunar, Cambron,Kalimar,Hanimar, Panagor,Juplen,Kaligor,Sonnagar 等等。德国的 Kilfitt, Optische,Fabrik,Astro,Tewe 等名厂。光学素质不容置疑。这些镜头还有一个特点是光圈的叶片都在 10 片以上,不管在任何光圈下都是圆形的。等到了自动光圈的时候就没这个优点了,因为不利于自动化的操作。真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这是我的另外一只 200mm f4.5 Tc 镜头的光圈,有 16 片:
这是 35mm 的镜头的蓝色镀膜:
T 口镜头有资料记载的开始大量上市的时候要到 1960 年。当然是 Tamron 领头的。刚开始的时候各个焦段都全。但在规格上是原厂基本上没有的。所以也通常是一些现在不常见到的镜头。如前几天我跟踪了一只 12mm 鱼眼和另外一只 100mm 柔焦镜。前面那只不能调焦,后面那只就只有柔焦效果。这些镜头虽然用的不多,但只要换上相应的接口就可以用在几乎所有的相机上。也不失为很划算的好选择。我见过有人把一只 T 口的 16mm 镜头用在 Leica M39 口的旁轴上。当然是图个物美价廉。别忘了 Leica 的同样一只 21mm 镜头没有上千美元是拿不下来的。和这样的天价相比,那个 T 口的镜头也就 150 美元左右。成象当然也不会是天上地下。虽然取景器联动就没有了。不过这莫广角的镜头真的也不需要对焦。只要把光圈调到小一点,那广阔的景深就把一切都覆盖了。所以说在两个极端,真的用可换接口的镜头要经济得多。这也是为什末原厂不愿意在这两端和这些厂家竞争的原因之一。
原帖链接:T 口镜头:天下大同的理想主义时代 - 可换接口系列之三
延伸阅读:说说Soligor/Vivitar的可换接口T4和TX系列镜头
Kalimar Auto T 系列自动T口镜头–可换接口镜头之六
#p#这是上面那只 200mm f4.5 的镜头装在 EOS 100 相机上。滤镜口径只有 55mm,相当的小巧,还配有脚架接环。这样规格的长焦镜恐怕原厂里找不出来:
由于 T 口的通用性极强的特点,不但当时的镜头有,而且其他的附件也一应俱全的都有 T 口的。如近摄皮腔,增倍镜,近摄接环等等,甚至还有暗房用放大机及其他光学设备,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今天我们最经常见到的就是长焦折反镜头和望远镜用 T 口。那些附件我倒是觉得应该拥有 T 口的,因为不管你用什末机身,只要买个接口就可以用了。这样对系统的依赖性要小很多,也减轻你换系统时的经济负担。下图就是我的 T 口的近摄皮腔加 T 口 专用微距镜头。
之后到了 60 年代中后期的能够配合自动光圈的接口时代,大家就各自使用不同的设计而没有象 T 口那样大家都一样了。所以说 T 口才是天下大同的时代。
圣经上讲的人类开始的时候都是说一种语言,神在人类建造巴比伦塔的时候就将让大家突然之间变成多种语言而互相不能沟通,以此来限制人类的力量。由此说来,单反相机的不同接口表面上是各家的私心所至,而背后真正的原因没有想到的竟是天意!
虽然以 T 口镜头开始的镜头解放运动在 30 年后不得不以失败告终,但我们还是要称赞 T 口镜头的理念,在人类私欲横流的时代硬是开创了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它不但给用户提供了方便,也让我们在今天能够反思和挑战我们心中最底层的信念 – 私或公。
说到这里,就不免让我想起孙中山先生的那句话:“天下为公”。真是宽广的胸怀啊。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不管是技术革命还是社会革命,其实我们要战胜的最大敌人就是人类自己。换句话说我们要自相残杀才能够进步!多莫残酷的现实。如果我们都能够站在天下为公的层面去想,去做事,那末今天的人类或许早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当然历史上也就不会有什莫 T 口镜头让我来写了。
延伸阅读:说说Soligor/Vivitar的可换接口T4和TX系列镜头
Kalimar Auto T 系列自动T口镜头–可换接口镜头之六
原帖链接:T 口镜头:天下大同的理想主义时代 - 可换接口系列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