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得公司于2008年1月发布了K20D,这款相机达到了惊人的1460万像素,并且引入了许多新的特性,然而从外观上看又与前代的K10D几乎一摸一样。从K10D到K20D,究竟是前进了一大步?还是只是如挤牙膏似的一小步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近期借到K20D试用了一段时间。
外观和操控
虽然K20D可以说直接使用了K10D的机身外壳,但是细看之下还是有七处的不同:
1)快门按钮颜色变成黑色;
2)防抖开关的外形和开关凹槽的形状改变;
3)电池盖开关的长度增加;
4)左肩模式转盘的花纹改变;
5)对焦模式切换开关头部外形改变;
6)增加了一个连接闪光灯的PC插口;
7)后背液晶屏加大。
除了最后面两点,其他的看起来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变化,不过第二项不知道是否和少数K10D用户反映的开关断裂问题有关,那个凹槽的开口由斜向下变成了水平方向,似乎确实可以减少开关被意外撞击的机会。
快门按钮旁的绿色按钮也继续保留,这是笔者非常喜欢的一个宾得相机的特色,它主要用于快速返回相机自动设定的曝光。我们都知道,P档模式下,拍摄者可以用拨轮进行P档偏移(光圈和快门同时变化,而保持曝光不变);M档模式下,拍摄者可以分别用前后拨轮调节光圈和快门,增减曝光。若此时按下绿色按钮,光圈和快门都将回到一个自动测光得到的自动给定的值。换句话说,P模式时,绿色按钮瞬间返回一个未偏移的光圈快门组合;M模式时,绿色按钮瞬间给你一个“正确”曝光的光圈快门组合。
当M档结合绿色按钮和AE-L按钮的时候,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按下AE-L按钮后,单独拨动一个拨轮也会使光圈和快门联动,成为P档偏移,而取消曝光锁定有可以自由调节光圈和快门,按下绿色按钮又可以回到一个初始曝光组合……这就是宾得的“超级M模式”。
K20D也具有“超级P模式”,它的P模式不是简单的可以偏移,假设设定了前拨轮调节快门,后拨轮调节光圈的话,使用不同的拨轮来偏移,效果会不同:如果用了前拨轮,当光线变化的时候,相机会自动地不去改变拍摄者已经选好的快门,而是仅改变光圈,P模式这时变成了Tv模式;反之,触动后拨轮的话,相机也会“领会到”拍摄者希望使用这档光圈,当光线变化的时候,相机仅改变快门值——P模式这时变成了Av模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相机的操控界面已经很难一家独秀了,几乎每个品牌的使用者都说过自己的相机可以“不看说明书直接使用”,以此证明其操控界面的完善和成功,但是这个宾得独有的绿色按钮,以及两个超级模式,笔者认为,这方面宾得K20D更加完美一些。笔者尤其难以接受的是,佳能的1系列专业机和两位数三位数的机器的操作方式很多地方完全不一样。而宾得和尼康的相机,低端机和高端机的界面是一致的。
后背的曝光补偿按钮同时兼做右肩液晶屏的照明开关,一个单独的AF按钮可以启动AF动作,尤其是live view启动时,半按快门不能启动AF,必须用这个按钮。
Fn按钮可以打开一个快速菜单,通过四方向键选择白平衡/驱动模式/ISO/内置灯功能这四个调节项,虽然没有单独的开关,单是调节这几项也很快。主菜单通过后背液晶屏左上方的menu按钮进入,然后用四方向键在菜单和菜单项中移动,也可以用前后拨轮在菜单中翻页,速度更快。
#p#
测光和曝光
测光模式方面,K20D没有变化,仍然是点测/中央重点/多区三种,通过左肩的开关可以快速切换。
曝光模式也和K10D一样,具有常规的P/Tv/Av/M,和颇有特色的Sv和TAv模式,以及比P模式更加智能化(或者说傻瓜化)的绿区模式。
另外,还有一档“USER”模式,用户可以存储一组自己习惯的设定参数到“USER”模式里,随时调用。
快门
K20D的快门声音变轻柔了,如果说K10D的声音是在菜板上剁肉的话,K20D就是切一根黄瓜,当然哪个更好听就见仁见智了,我个人更喜欢K10D的声音,虽然有的场合可能我也希望拍摄时更静音一些。
K20D具有反光板预升功能,在2秒自拍或使用红外遥控器延时3秒拍摄时都可以启动反光板预升。使用12秒自拍和用红外遥控器即时拍摄时没有预升。
对焦
K20D新增了20支/型镜头AF偏移记忆功能,这个功能目前只有Nikon D300等少数几款新机才具有,而且D300记忆量只有12只。同时,K20D也提供了一个全局偏移量记忆,对所有镜头统一设定调节量。关于对焦系统,宾得的说法是这次没有改进,而是将精力主要用于画质的改进上面,但是包括笔者在内的几位K10D用户,在使用K20D之后都有感觉AF性能更好了,对焦的成功率有明显提高。似乎可以说明,K20D的对焦系统与K10D相比还是有少许未公开的改进。
DRE
打开这个功能时ISO 只能从200开始,ISO 100似乎被“藏起来”专用给高光处的曝光,于是动态范围被扩展了,它能有效地兼顾高光和暗处的细节。
#p#
“数码景深预测”和Live view
把这两个功能放到一起说,是因为他们共用一个开关,在K20D的电源开关上,除了on/off之外还有一档:景深预测。这个档位通过菜单可以在3个功能中选定一个:1)普通的景深预测,镜头收缩到预设的光圈处,可以通过光学取景器查看景深;2)数码景深预测,相机快门动作,实际地拍摄一张,可以通过回放来察看景深;3)live view。
事实上,这个“数码景深预测”提供给我们的可不止是查看景深,通过回放,我们可以检查曝光,白平衡,对焦,构图,布光,景深等等。与按下快门拍摄不同,这张照片并不写入SD卡,查看完以后,半按快门熄灭LCD,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你可以多次试拍,直到觉得一切满意,可以真正按下快门去拍一张了,免去了多次删除卡中那些先前的试拍照片的麻烦。这是K10D上就具有的功能,我很喜欢这个功能,用得也很多。事实上,我从未把这个功能当作景深预测,而是视为一个“试拍快门”。
K20D把这个功能又扩充了一些:它可以将试拍结果写入存储卡了!听起来有些好笑,因为我们刚刚赞扬过它“不写卡”带来的好处,现在又回到“写卡”的好处来了。用K20D的话,如果当前试拍结果不满意,那么你和原来一样,什么也不用做,它会在半按快门后消失;否则,你可以用Fn键将它存下来。K20D的优势在于:你可以在查看之后再决定要不要写入卡。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宾得的解释是,我们有可能在试拍时拍到一个无法重现的瞬间,不能存下来就太可惜了。是的,确实是这样。
f/2、1/10s、ISO 1600 | |
f/4、1/8s、ISO 1600 | |
f/5.6、1/100s、ISO 800、flash on | f/5.6/0.6s、ISO 1600 |
K20D的live view是通过主传感器取得图像,所以live view启动时,反光板是上翻锁定的,此时AF也暂时失效(K20D不能像EOS 450D那样模仿DC利用图像的反差对焦),如果按下AF按钮,反光板会落下,进行对焦,其间live view中断,待AF合焦后反光板再自动上翻,恢复live view取景。由于AF会中断live view,感觉上有小小的不爽,但是过程很快,还是可以接受的。与用另外的一个传感器取景的实现方式相比(比如sony α350),K20D这个方式的好处是可以靠live view进行精确的手动对焦,因为取景和拍摄是用同一个传感器,所以不存在两个传感器的位置误差的问题。
Live view 取景时,还可以叠加网格线,也可以局部放大,但是放大显示的效果不太好,放大后会出现马赛克现象,这也使得前面说到的精确手动对焦的方便性打了折扣。
总体上,K20D 的live view 是最基本的一种,相比另一些机型,它的live view功能并不强大和丰富,但是在实际拍摄中,当K20D固定在低角度的脚架上不便正常取景时,笔者就切身地体会到live view的价值了,这也是我们最初对live view的期望,不是吗?
遗憾的是,这两个功能被放在同一个开关上,如果你这一分钟要用live view,下一分钟要用“试拍快门”,那么需要频繁地进入菜单去改来改去,非常不便。
#p#
增强的RAW按钮
在K10D上,当相机设定为拍JPG格式或RAW格式时,按下这个按钮可以变成RAW+JPG,当大部分时候拍摄JPG格式,临时想拍一张或几张RAW时,使用这个按钮会很方便。K20D上这个按钮增加到预设3种情形:初始格式JPG/RAW/RAW+JPG。按下RAW按钮后得到的拍摄格式也可以在JPG/RAW/RAW+JPG之间预先选择。
宾得K10D(一)
灰尘定位
宾得在K10D之后推出了一个清洁套装:O-ICK1,这是一款橡胶按压式DSLR感光组件清洁套件,有人形象地将它称为“棒棒糖”,柔软的前端带有粘性,可以将灰尘从DSLR传感器表面沾下来。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从相机卡口处往内部观察传感器时,灰尘在传感器上的位置,与照片上拍到的灰尘位置是上下左右颠倒的。而K20D可能正是为了方便使用这个工具,提供了一个灰尘定位功能,它通过一次曝光来自我检测,并且显示一个带有卡口形状的模拟画面,直观地告诉使用者,应该去哪个位置清洁灰尘。省去了人工判断颠倒后的位置的麻烦。
宾得K10D(二)
#p#
自动间隔拍摄
不久前我一个朋友需要拍摄一处湖边的雕像,需要固定机位,拍摄一天里的光影变化,再合成一个短片,计算了一下,大概需要每隔8秒拍摄一张,连续拍几个小时……还好,当初他买EOS 1D mark II的时候,也买了那根有定时功能的电子快门线,他只需要架好脚架,插上快门线,然后注意及时更换电池和存储卡就可以了。这根快门线售价超过千元,宾得也有类似的产品,不过,你若用使用K20D,就不必为了类似的拍摄任务去花费上千元了,K20D已经内置了这个功能。
宾得K20D(一)
个性化文件名
K20D可以通过菜单,指定文件名前几个位置的字母或数字,比如这次试用时,因为我同时还在使用K10D,于是将K20D的文件名都设成了“K20Dxxxxxxx.xxx”,即使只用一台相机,这个功能也可以给你带来方便,比如在某一次旅行期间,将文件名调整,便于日后对照片的分类查找。
宾得K20D(二)
#p#
最后的重点:拍摄照片
宾得在介绍K20D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口号是“像质新纪元”,联想到K10D的口号是“像质革命”,似乎有点偷懒和重复的嫌疑,但是不提像质,恐怕又无法突出K20D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相机的作用是拍摄,K20D在这方面确实有很大的进步:首先,是从未有过的高像素,使它成为影棚和风光摄影的利器,随着K20D用户的增多,色影无忌的宾得论坛里面开始出现了“大图俱乐部”,虽然几乎不会有人真地贴上4672×3104尺寸的原图,虽然其他相机的用户也在这个俱乐部里面贴大图,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是K20D的出现,让拍摄和欣赏“更大、更多细节”成为一群人的习惯。
其次,高ISO的改善,使得我可以放心使用ISO 1600在弱光下拍摄,DRE功能兼顾了高光和暗部,提高了画面的宽容度。还有每秒连拍21张的有趣功能,拍摄动体,然后用软件将这一组照片便成一个短片,这种介于静态的“照片”和较长的“视频”之间的“短片”,兼有照片的便于欣赏和提炼瞬间的特点,又有视频的更强的表现力,当越来越多的K20D用户尝试过后,很有可能普及成为又一个新的作品形式。高细节,高感光度,高动态,连续动作,这四点,这是K20D带给我们的新思维,将对我们的拍摄产生不可小视的积极的影响。
除了以上感受到的新特性,K20D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慢慢去玩味,例如可调色的后背液晶屏,想必以前只可以调亮度的机型,K20D的液晶屏提高更可靠的色彩判断。由于时间的关系更多细节就不一一介绍了。回到最初的问题:一小步还是一大步?笔者认为,K20D迈出了许多小步,这些步伐的累积成为让现有K10D用户为之动心的一大步。如果非要寻找一个不升级到K20D的理由,可能只有一个:你是强硬的CCD派,对CMOS敬而远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