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周广吉,色影无忌ID:周广吉(就是本名啦),从事风险投资行业,硕士毕业于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大学会计和市场营销专业。在海外的留学经历,让我深刻体验到了大自然光线的丰富多彩,对比国内不太好的空气质量,使我在不同光线下如何拍摄有了更多的思考。摄影作品在《影像视觉》和《咔啪》杂志上发表过。我有两个帖子在色影无忌论坛里大家也讨论的比较热烈:
Canon感动常在https://forum.xitek.com/thread-503795-1-1-1.html,和
晒晒我的灯和灯具https://forum.xitek.com/thread-843971-1-1-1.html。
周广吉手持佳能闪灯
Q为编者A为周广吉
Q:您好,看到您非常擅长利用闪灯进行拍摄,那么加入人造光控制光影,非常考究拍摄者布光能力,您能否谈谈利用闪光灯这种重要附件进行拍摄,它的魅力在哪里?
A:我们常说摄影就是用光影作画,可见光线对一张照片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光线直接影响了一张照片的质感,对照片内容的表现,观众的情绪等等,甚至还会影响拍摄者拍摄的角度和时机。
当只能用自然光拍摄时,拍摄的时间和地点都很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属于看天吃饭,在拍摄的过程中也总是需要好的运气。然而一旦引入闪光灯这种人工光源,拍摄的时间和地点都极大的拓展了。比如在没有自然光的室内(摄影棚),只利用人工光源就可以拍摄;在室外遇到光线条件不理想的情况时,可以用人工光作为补充和辅助,甚至改变现场光。
(这涨照片摄于路边,用了一个佳能430EXII和一个柔光板)
闪光灯是人工光源的一种,尤其是热靴闪光灯更是摄影爱好者,甚至专业摄影师常用或必备的附件。热靴闪光灯最大的优点在于体积小巧、重量轻,便于携带。配合上一些简单的附件,甚至运用室内墙布、天花板的反射,就可以营造出非常棒的光线。热靴闪光灯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但却被很容易被人忽视的就是,可以高速同步。在快门超过最高同步速度的时候,热靴闪光灯依然可以正常闪光(发光强度会有所衰减)。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室外光线良好的情况下,用大光圈拍摄浅景深的人像。
(光圈f/1.6,快门1/640秒,ISO100,用了三个580EXII直打)
(上图拍摄花絮)
闪光灯并非只能用作自然光的补充或辅助这么简单,如果闪光灯运用的好,可以结合现场光,甚至改变现场光,营造出迷人的光线,给照片增添更多的戏剧效果。尤其是运用离机闪和多个闪光灯,可以让摄影师对光线的控制更有创造力。比如使用热靴闪光灯的大师级人物Joe McNally曾用多个闪光灯点亮美军的战斗机。
Q:您平时拍摄都使用什么器材?
A:我初学摄影的时候,买的是当时佳能的入门机身EOS 400D,镜头配了EF28mm f/1.8 USM和EF70-300mm f/4-5.6 USM。后来机身升级到EOS 40D,镜头配了EF-S17-55mm f/2.8 USM和EF70-200mm f/4L II USM去年机身升级到了EOS 5D MarkIII,镜头也升级到了EF70-200mm f/2.8L II USM。佳能的闪光灯除了入门级的,我基本都用过了,最开始玩闪光灯的时候用的是430EX,后来陆陆续续又买了430EX II、580EX II和600EX,最多的时候有7个佳能的闪光灯。
使用多个闪光灯离机拍摄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引闪的问题。各种引闪的方式我都尝试过,这些方式各有千秋,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利用热靴延长线使闪光灯离机拍摄。这种方式只适合使用单个闪光灯,而且闪光灯离机的距离不能太远(热靴延长线一般有1.5米、3米、5米等几种)。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机顶闪光灯或佳能自己的引闪器(ST-E2或ST-E3)去引闪离机的闪光灯。副厂的引闪系统我也用过,从功能上来讲还是很好用的。但是每个闪光灯都要配一个接收器,携带就变的比较麻烦。而且副厂的引闪器基本上都是塑料胶,我始终很担心接收器负荷像580EXII或者600EX这类旗舰热靴闪光灯的重量的稳固问题。所以当佳能发布600EX和ST-E3之后我就毅然决然的把引闪系统升级到佳能原厂的了。
闪灯系统
我最早使用的闪光灯附件是一个在淘宝上买的没牌子的反光伞。随着对控光要求的提高,我后来陆续又买了各种尺寸的柔光箱,最大的一个是直径1.2米的八角柔光箱。其他的附件包括用来改变闪光颜色的滤色片、用来控制闪光范围的蜂巢等等。
(用了两个600EX和一个直径1.2米的八角柔光罩)
Q:那么对于一些摄影爱好者来说使用单灯、双灯拍摄人像几率比较高,您在这方面有什么简单易行的技巧可以分享给大家?
A:首先说说单灯。如果室内使用单灯,并且闪光灯在机顶的话,最好不要闪光灯直打,因为闪光灯相对于拍摄主体是非常小的光源,所以光线非常生硬,而且会在背景留下浓重的阴影。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室内的天花板或者墙壁进行跳灯闪光。简单的说,就是把闪光的不要直接打向被摄物体(室内一般是人物),而是转动灯头,对准天花板或者墙壁,让天花板或者墙壁反射闪光。闪光经过漫反射之后,从原来很小的光源,变成了更大面积的光源,这样光线就会柔和的多。再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利用天花板跳灯的时候,注意灯头不要垂直向上,也不要斜向前45度,而是斜向后45度,这样跳灯的光线是最柔和的。在室内使用跳灯时还需要注意天花板和墙壁的颜色,一般白色、灰色或浅米色的墙壁和天花板最适合跳灯,否则会严重改变光线的颜色。
(用了三个闪光灯利用天花板跳灯,左右各一个,机顶一个。因为是群像,一个热靴闪光灯照灯射的范围不够,光线不够均匀)
在室外使用单灯人像,一般会把这个灯用作主光,现场光作为填充光。这么做首先要对环境进行测光,确定了光圈、快门、ISO之后再引入闪光灯,调整闪光灯的输出强度即可。
(单灯430EXII配反光伞)
室外拍摄运动场景的时候,也可以利用闪光灯的凝固效果配合慢速快门来拍摄既有拖影又有凝固瞬间的照片。
(光圈f/6.3,快门1/160秒,ISO100,580EXII位于机顶)
双灯拍摄的话一般是,一灯作为主光,另一灯作为填充光;还有一种情况是,一灯作为主光,利用自然光作为填充光,而另一灯作为轮廓光。
(双灯,一主光,一轮廓光)
Q:对于一些摄影爱好者来说多灯布光算是一个难点,在使用多支原厂外闪,有哪些比较典型的补光方式可以※※※※※?
A:要用到多少个闪光灯视拍摄的主题而定,并非是灯越多越复杂越好,有时候单灯反而是最佳的方案。而多灯布光的变化非常之多,针对不同的拍摄对象(肖像、环境人像、室内装潢等)有不同的方式来布光,可以说没有定式,初学者如果胡乱尝试,很容易摸不着头脑。但并非是练习布光就无从下手,初学者练习布光的时候,始终要明白一个基本原则:光线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这样的光线?
总的来讲,照片是平面的,是二维的,但光线给二维的照片带来了立体感,。这种立体感是通过物体表面的高光到阴影的过度所呈现的。比如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圈,我们无法判断它是什么,它有可能就是一个圈,或者是一个球,或者是一个洞。但如果给这个圆圈加上高光、阴影和中间调,我们就能看出它是什么。这就是光线所带来的立体感。其次,光线会影响观众的情绪,金色的阳光总是给人温暖的感觉,而绿色的光在自然界很罕见,所以绿色的光线多用来渲染恐怖的气氛。
就具体的拍摄对象来说,如果是拍摄肖像,一般需要考虑三种经典的光线:主光、填充光和轮廓光。主光用来给人物一个基本的照明,并且带来了最主要的立体感;填充光用来填充主光照射不到的地方的阴影,一般来说,主光和填充光的光比是2:1或3:1,这样使得人物表面有高光和阴影,而阴影又不会太浓重。如果主光和填充光的光比是1:1,那么光线太过均匀,人物就失去了立体感;轮廓光给人物的边缘一个勾勒,使其和背景分离,这样人物在画面中会更加突出。
(人物的左侧是主光,右侧是填充光,右后方有轮廓光)
(上图拍摄花絮)
环境人像顾名思义,人物处在一个大的环境中,人物和环境的相互关联成就了一张照片。拍摄环境人像注意要让环境为照片加分,而不是分散观众注意力的部分。
拍摄环境人像我有两个主要的心得:
一、使用简单的布光,剩下的事情交给神奇的大自然去做。下面这张照片,我只用了一个闪光灯,佳能430EXII配一个小型柔光箱,基本属于最简单的布光了。这张照片是在悬崖上拍摄的,模特站在悬崖的边缘,留给我和助手的空间非常小。这样的空间里根本不可能使用复杂的设备和布光,最简单的布光反而是最佳的选择。但这张照片出彩的地方在于天空绚烂的云彩和华丽的日落(在拍摄前我反复确认了天气预报,期待会出现这样的日落,而它真的出现了,非常幸运)。简单的布光拍出了华丽的照片,多亏了大自然的功劳。所以我建议喜欢用人工光的摄友们也不要忘了好好利用现场光。
二、给环境加点戏剧性。所谓的戏剧性自然需要通过光线来表现。当现场的环境比较平淡时,我们可以运用闪光灯给环境加上高光、阴影,勾勒物体的边缘,或者增加、改变环境的颜色。下面这张照片里的建筑物虽然很宏伟,但是由于拍摄的时间是傍晚,现场的光线比较昏暗。这样的光线使得环境整体看起来很平淡。所以我在4个柱子后面分别藏了一个闪光灯(580EXII),用来勾勒出相邻柱子的轮廓。用三米的灯架把闪光灯架到最高,并且把闪光灯的散射板打开,保证闪光灯发出光线的范围尽可能的广,从而尽量照射到柱子更多的范围。我还在人物的背后藏了一个闪光灯(430EXII),用来打亮她身后的门。真正用来打亮人物的其实只有一个闪光灯(580EXII)配一个小型柔光箱,在人物的另一侧还布置了反光板。整张照片一共使用了6个佳能的闪光灯,但其中有5个是用来给环境打光的,而不是人物。这5个闪光灯发出的光线增加了环境的立体感和戏剧性。在一般人的概念里,热靴闪光灯是非常小型的光源,其用途和发光强度都非常有限,但只要运用得当,用热靴闪光灯照亮大楼都是没有问题的。
一提到闪光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给人像补光。但其实闪光灯的用途远非如此。拍摄静物、建筑、室内装潢等都可以用到闪光灯。拍摄这一类照片我会尽量拍到物体的三个面,这样从构图上决定了画面的立体感,也可以尽可能多的展现被摄物体的细节。而在用光方面,还是遵循上文提到过的原则,让物体的三个面的光比不同,有高光和阴影的对比,这样更能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室内利用闪灯进行拍摄
Q:多灯应用中要用到无线传输,佳能最新推出的SPEEDLITE 600EX-RT,在传输方式上除光学脉冲外,还支持无线电传输方式。从您实际应用来看,这种无线电传输方式如何?
A:在600EX-RT和ST-E3-RT问世之前,主灯和从属灯之间或ST-E2和从属灯之间是通过光学脉冲通信的。光脉冲引闪的方式好在摆脱了热靴延长线的限制,离机闪光灯的布光更自由,范围也更广,而且还可以把离机的多个闪光灯分成最多三个组来控制。但光脉冲信号基本没有穿透力,遇到障碍物很容易失效,而且最大有效距离基本在20米左右。光脉冲信号无法穿透障碍物这个缺点让我在拍摄中深有体会,为了获得最佳的布光,信号刚好会被挡住,而导致无法成功引闪。所以我一直非常期待佳能可以发布利用无线电信号引闪的设备。
(这张照片本来是在车的后座安排了一个闪光灯,希望可以用一点闪光勾勒出人物的背部,但是由于被车体遮挡,始终无法被引闪)
果然佳能不负众望,推出了内置无线电发射和接收器的旗舰闪光灯600EX-RT和最新的引闪器ST-E3-RT。这套系统解决了信号会被障碍物遮挡的问题,可以全方位360°的信号传输,并且把信号的最大有效距离扩大到了50米甚至更远(无线电信号的有效距离受周围化境的影响比较大。我看过国外网站的测评,在没有什么电磁波干扰的户外,有效距离接近100米。针对这一点,佳能的这套系统非常人性化:系统提供了15个频道供选择,而摄影师可以扫描得知每个频道的信号强度,这样就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针对性的选择在该环境信号最强的频道)。更令人兴奋的是,600EX和ST-E3都可以把离机闪光灯分成最多5组来控制(副厂的引闪系统很少有可以控制5个组的,绝大部分都只能控制3个组),这样大大提高了布光的精确性和多样性的可能。
(用佳能ST-E3-RT引闪,闪光灯离机身大约40米远)
Q:那么前期闪灯拍摄我们谈了很多,后期方面您有什么简便易行的技法可以分享给大家?
A:后期方面我一般是用Lightroom来转换raw格式的照片,在Lightroon里做一些简单的处理,并根据需要导出多个图层,然后再进入Photoshop来进行精修。精修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平衡照片各部分的色温。由于闪光灯发出的光线基本是白光,而环境光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有颜色的,所以当闪光灯和环境光混合的时候,很容易察觉照片使用了闪光灯,使得照片看起来不自然。虽然前期拍摄的时候可以用各种滤色片来改变闪光灯光线的颜色,但有时候受器材或技巧的限制,比如说没有货没带滤色片,或者对机身白平衡的调节不熟悉的情况下,只能直接使用白色的闪光,那么可以在后期把环境和主体分成两个图层,分别调整期色温,然后合成。
Q:您觉得应用多灯摄影要掌握哪几点,才能让自己的作品更出色?
A:我觉得使用闪光灯拍照,首先不要为了用灯而用灯,用一个灯还是多个灯都需要视拍摄的需求而定。有时候现场光本身就很好,根本不需要增加更多的光源。
(自然光拍摄)
而且我们对于闪光灯的运用,其实都是基于我们对现场光的判断和理解而总结出来的原则。比如说拍摄肖像常用的蝴蝶光、伦勃朗光、loop light,这些光线在人物的面部和太阳呈特定角度的时候都会出现,并非是有了人工光,有了闪光灯才有这些经典的布光。人们只是通过观察和总结现场光,把相同的规则运动用到人工光的使用中罢了。所以我认为想要使用好闪光灯,首先要对现场光有深刻的观察和理解。
其次我觉得是要懂得一些和光线有关的基本原理。比如说,光线有三个要素:方向、颜色、质量。那么在使用单灯或多灯拍摄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现场光来自于哪里,它是什么颜色,它是比较柔和的光线还是比较生硬的光线。然后在布置闪光灯的时候就需要考虑,闪光应该来自于什么方向,是否和现场光融合,还是相反;闪光的颜色是需要和现场光相同(为了看不出使用了闪光),还是要和现场光有明显的区别(比如轮廓光可以使用和主光、填充光不同的色温);闪光是需要柔和的让观众不易察觉,还是用比较硬的光来强调画面的某个部分。
Q:对于您现有的器材是否满意?未来有什么升级计划?在哪方面性能上比较有需求?
A:我对目前的热靴系统基本满意,因为我自从玩闪光灯以来一直是使用佳能的热靴系统,对它的优缺点都比较了解。600EX-RT和ST-E3-RT发布之后,基本上改进了之前热靴系统所有不足的地方。唯一的一点不足就是,佳能的闪光灯在离机状态下不能后帘同步。虽然这个一功能我几乎不用,但肯定还是有很多摄影师在乎这一点。上面谈了很多热靴闪光灯的使用方法,但一种器材毕竟有它的局限性。未来有机会我也希望可以尝试更大功率的影棚灯或外拍灯,以及更大尺寸的灯具,比如直径1.5米的八角柔光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