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Df
尼康在2013年11月5日正式发布全幅数码单反相机Df。这是我想了许久的开场白,因为可以写的角度太多,居然不知道从何开始。
也许还是从内部产品代号开始:Q1020。在一个私下场合中尼康开发本部第一设计部(相机部)赤木俊昭透露Df的研发在3年多前就开始,也就是2010年。Q是单反相机,10就是2010,而20应该是第20个工作周。
4年开发一款数码单反相机时间算长了,尤其是关键部件都是现成的。而尼康官员也透露Df本来应该更早上市,但因为2011年连续受到福岛地震和泰国洪水影响,Df被迫延迟了推出。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尼康主流数码单反相机的研发周期,D3000/D5000系列的更新频率应该是18个月,D3200和D5200并没有受到影响。D90/7000系列为24-30个月,D7100在D7000出来29个月推出,也正常。当然还有与奥运会准确同步的D4,很显然主流产品并没有延迟。这从旁认证了尼康官员的说法,或者说Df并不是一款主流产品。
另一个与Df开发有关的故事是被业界称为尼康先生的後藤哲郎在这款产品所起的作用。後藤哲郎在1973年加入尼康公司,第一个项目是参与F3的电路设计。此后全面负责F4的电路设计,然后是F5的总负责人。之后他掌管了尼康数码单反相机部门,一直到D3的推出之后担任了两年官僚职务,在2009年他成为Nikon Fellow,并成为一个影像产品实验室领导人,专注于创立所谓的Nikon DNA而不负责具体产品研发。尼康公司目前共有8位Nikon Fellow,分别来自不同领域如光学(镜头)设计,光刻机,制造技术等。
然而Df显然是这个实验室的宝贝,据尼康第一设计部的员工透露,Df的基本规格由後藤哲郎定调,他们负责执行具体设计而已,多少带有点身不由己的语气。而Df在尼康内部也有过意见强烈的争论,我猜测这些争论和Df出来后网民们的争论一样鲜明:要么非常喜欢要么非常讨厌。
我觉得就这点来说Df已经成功了,它是一个具有个性非常鲜明而不再是中庸乏味靠堆积参数的产品,如D600。在Df正式公布前两周开始的视频预告广告也是尼康史上首次,一改发布前高度保密的风格,播放了一系列的视频,描述让一个英国中年男人在苏格兰荒野徘徊,去寻找所谓的自我创意。
毫无疑问怀旧、复古是这款相机的基调。从外表看无论是各种机械转轮还是胶片相机的饰皮到非AI镜头的支持等等,都在唤起用户对老胶片相机的怀念。
但是为何要复古,而且什么是复古?
即便是胶片相机在90年代也已经放弃机械转轮而采用液晶屏加按钮和拨轮的方式。我简单地考古了尼康胶片相机历史,因为当年我还在用宾得,对中古尼康历史不太了解。我发现直到1988年6月F801出来之前尼康单反相机都是靠机械转轮控制快门速度和其他拍摄参数,和当年的胶片相机一样。显然不是巧合,F801也是第一款有机顶LCD的尼康胶片单反相机,即使在同年12月推出的尼康顶级胶片单反相机F4还继续使用传统机械转轮而没有用机顶液晶屏。
毫无疑问机械转轮是相机电子化之前的产物,当年的工程师在有限的条件下为用户设计出这种用户界面,二十多年过去后我们发现其实还是有它的可取之处。一个机械转轮既是控制部件也是显示界面,一个快门转轮放在1/2000的位置即设置了相机快门速度应该是多少也告诉了用户此时快门速度是多少。
这对于已经习惯了大液晶屏的现代人来说可能很奇怪也许还有新鲜感。因为现代电子设备无论是手机还是相机,可以控制的参数太多所以工程师设计出菜单的概念,而且参数平时并不会被同时显示。
对于摄影来说,影响曝光只有三个参数:光圈大小、快门速度、感光度。光圈大小的调节一直在镜头上实现,直到多年以后。快门速度大多在机身上用一个转轮控制。至于感光度原来也需要用户在安装了胶卷后手动设置,直到后来柯达发明了DX代码后(这个DX和尼康数码单反相机的DX没有任何关系)。
随着电子技术的成熟胶片相机增加了测光功能,以致后来还有各种自动曝光模式。机身上又多出了曝光补偿和自动曝光模式(PSAM)等控制,这些都是80年代后期的事情。
从F801开始尼康放弃了传统的转轮界面,机顶上出现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肩屏,显示各种拍摄参数如快门速度、光圈大小、过片模式(单张还是连拍)、剩余胶片数量、曝光补偿、闪光模式等等。同时引入了模态控制(Modal Dial)的用户界面,也就是现代尼康机身上非常普及的按着一个按钮同时转动拨盘的参数改变方式。
模态控制的好处是通过配合液晶屏可以用一个转轮与多个按钮实现原来多个转盘才能实现的功能,因此可以节省控制部件在机身上所占据的空间。以F801为例,右边有一个液晶显示屏和转轮,左边有四个主按钮:MODE(曝光模式-PASM)、ME(多次曝光)、DRIVE(过片-连拍模式)、ISO(感光度),还有两个小按钮:测光模式(矩阵、点测、中央平均),自拍模式,这样就满足了六个控制和显示功能。
而在同一年推出的F4还没有采用这个模态控制界面,在机顶上总共有四个转盘外加叠加的几个转盘和按钮来实现类似的功能。毫无疑问液晶屏配合模态控制可以让设计师在有限的机身表面上增加更多的控制,而随着相机的发展摄影师可以控制的参数也不再是基本曝光的几个,古老的转轮用户界面被放弃,而到了数码时代我们有更多的控制参数:白平衡、图片质量(压缩程度)等。这些的新参数通常采用电脑图形用户界面中流行的菜单,通过十字拨杆和确认键来改变参数。好处固然是几乎无限的可调整参数,缺点是改变一个参数需要进入菜单进行复杂的操作。尼康在一些新机身上的i按钮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考验。
Df的人机界面具有双重人格:机身顶部的转盘风格与从1978年推出的FE并被后来的FM/FM2/FM3A/F3使用的一样:顶部左边是感光度和曝光补偿转盘,右边是快门速度转盘。当然Df机顶上还有这些胶片机身上还没有出现的曝光模式(PSAM)和小液晶屏。这样我们在Df机身上可以通过机械转盘按钮实现的功能包括了所有与曝光相关部分,此外还有“过片”(连拍)及自拍模式等。机顶的液晶屏除了显示光圈和快门以外还有电池容量和可记录照片张数,不依靠后边液晶屏和菜单用户可以控制大部分主要拍摄参数。
Df的另一重人格就是现代尼康数码单反相机的界面,通过后背的按钮和菜单任何一个数码单反相机用户都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毕竟骨子里Df是一台数码相机。
复古的另一个表现是机身外形的风格以直线条和棱角为主,前面我们看到熟悉的尼康手动胶卷相机风格如F3和FA/FM2,甚至连后来F401/F801开始的圆滑线条也没有。机身顶部不再是现代尼康的斜肩膀,手柄完全是FA的风格,五陵镜部分无论是饰皮还是形状都与F3基本相同,连前面标号NIKON字体都恢复了直线风格而不是从F801开始的斜体风格。
有趣的是,当年的相机有如此之多的直线条风格其实是当年生产工艺的限制。到了80年代后期金属和塑料加工工艺的进步让设计师有更多自由空间设计出不同形状,如更加适合把握的手柄和饱满圆滑的曲线。固然设计语言也随着时代在变化,长期看惯了直线条的人们会对圆滑风格更加喜爱。而今天看惯了圆滑风格的我们似乎又对直线条产生了好奇和好感。是审美疲劳还是人类的花心我们不得而知。
机身的前面基本与F3相似,黑色小圆形按钮用银色圈包围,连外接闪光灯接口都使用传统的PC口而不是现代尼康的10针接口,以致无法使用一些现代外接设备如GPS。为了支持现代尼康相机的双指令转盘,原本在手柄上方的副指令盘被移到机身前面,和COOLPIX P7100一样。当然眼快的网友也指出这种风格首次出现在Contax的G2上面,作为手动焦距调节。
当我们把视线转移到Df的后背,这是引起众多爱与恨的口水起源地。如果遮着圆形取景器我们几乎无法把它和D600/610区分开来,所有现代数码单反相机的特征都全部体现在这里:占据几乎整个后背的液晶屏,各种小圆形按钮,多方向杆和中央确认键等。仔细对比D600只有微小的差异如个别按钮的布局,还有右手拇指把握处的线条处理。
说实在单反相机的后背要复古很难,因为经典胶片相机的后背风格就是一个光滑的平面,什么都没有。除非设计师真得大胆到完全去数码化,把液晶屏和相关按钮控制也去除,保留这些对于数码摄影还是有用的,因为机顶的机械转轮无法提供密度更高的控制和显示功能。
一个值得表扬的小细节:机身底部的电池盒盖开关采用了传统的翻起转动扣,多少让胶片相机用户联想起换电池的感受。
Df有一个骨灰级尼康粉丝会喜欢的功能:支持非AI镜头。AI(自动索引- Automatic Indexing)是1977年尼康建立的一种镜头光圈与机身联动标准,可以让用户把镜头安装到机身后就进行测光联动而不需要一个额外的动作。在尼康胶片机身里面绝大部分AF相机都不支持非AI镜头,除了一位数的顶级机(F6、F5、F4)以外。而现代数码单反相机里面也没有任何一台支持非AI镜头,直到Df。一些用户会改造非AI镜头以使得它们可以在尼康现代单反机身上面使用,如这位网友:https://info.xitek.com/product/200805/16-3054.html,虽然改造相对简单,不过缺乏工具或手艺很难得到理想效果。Df使用了F6上面的可收缩光圈耦合环,因此可以使用没有被改造的非AI镜头,只要按照指示把光圈耦合环向后推开就可以安装。目前还在流通而没被改造过的非AI恐怕非常少,Df居然加上这个功能可见尼康设计师的复古心愿有多强烈。
到这里为止我还没提及数码单反相机的基本指标,我认为关心这款相机的用户不会关注多少像素等数码指标,你要么喜欢它的复古外观和操作风格,要么没有兴趣甚至讨厌复古风格,使用多少千万像素传感器不会让人对这个机器引起特别的兴趣。
它使用和尼康顶级专业旗舰机D4同一块1600万像素传感器也许会加分,因为喜欢高像素的可以选择D800/D800E,喜欢价廉物美全幅机的有D610,喜欢高感表现的有D4但需要付出超过3万多元的费用,而且为了支持体育拍摄的需求还有硕大的手柄和相应的重量及体积。
Df拥有体积最小和最轻的尼康全幅数码单反相机称号,复古的外观和操控加上优异的高感表现,我们也许会原谅机身内部金属结构的缩水和尼康把视频功能屏蔽掉的决定。如果一些试用者声称操控手感和光学取景器都比D610/D800更好的说法属实的话,应该有一批老镜头在等待Df的到来。
如果我要批评Df的话,我认为尼康设计师有两个方面没做好。第一是过于忠实老尼康胶片相机的操控设计,比如曝光补偿转盘放在左边,因为F3就是这样。更加合适的布局是把曝光补偿与右边的快门转盘放在一起(上下转盘)。此外PSAM应该集成到快门转盘上面,在快门速度转盘上加上PAM档,这样可以在机身上空出一个位置给白平衡转盘,一个在数码年代经常需要更改的控制参数。
等EVF技术成熟后,我认为后背LCD也可以被革命掉,可以省电也可以让机身后背风格更加干净。
对了,我们还希望有一款DX(APS-C)格式的复古机,把价格降到平民级别,比如D7100的价位左右,非AI镜头支持可有可无,但机顶的机械转轮和明亮的光学取景器一定要保留。
爱憎分明,这就是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