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Nikon公司又推出一款重量级全幅数码单反相机D700。今日终于有幸拿到测试样机,把玩了几日于是开个帖子发表一下个人的使用感想。
自从D700指标公布后一直有人对95%取景器覆盖率有看法,到底和100%对比差多少恐怕没有多少人真正去比较过。以前我用F80当主力时也没有关注过它的取景器覆盖率,刚才为了准备资料查了一下才发现居然只有92%,难怪当年我买了F5以后发现冲洗出来的照片总是缺头少腿的。可惜F5只用了没多久我就把D100变成主力,虽然取景器覆盖率上升到95%,因为APS 1.5倍数的原因取景器远远不如F80,什么东西看出去都是隧道效应。到后来主力机器换成D2H,终于又看见100%覆盖率。但D2H取景器比D100更加舒服的原因不是100%覆盖率而是取景器放大倍率的增加,从0.8增加到0.86。
离开D2H以后我短暂用过D50和宾得一款机器(*ist DS),又回到黑暗的隧道时光。
D200出来后取景器覆盖率又减少到95%但放大倍率增加到0.94,应该是APS单反机器里面的旗杆了。我曾经把F80、F100和D200一起比较过,发现除了APS机身本身对相同焦距镜头带来的影响以外覆盖率基本差不多了,就是稍微暗一些。
去年秋天我把D200和儿子的D50交换,在为升级到D3做准备。D3的全幅本身对取景器带来的震撼就不用说了,谁还会注意取景器覆盖率和放大倍率呢?真想知道的话它们分别是100%和0.7x。
我也试用过D300数周,如果公关公司先把D300给我而不是D3的话也许我对D300印象会好些,可惜了D300的100%覆盖率和0.94x放大倍率。
在D700体验会上我短暂用过D700,没有刻意关注那个缩水的取景器(95%和0.72x)。为了确认到底D700与D3相比缩水了多少,我借用GGYY版主的测试图做了一个示意图。
如果我们用像素来比较的话,D3和D700的画面在100%下应该为: 4256 x 2832
95%的覆盖率相当于 4144 x 2763,长短边丢失了100多像素左右。也就是说在D700取景器看到的应该是这样的画面。到底这样的缩水有多严重要看各位自己的感觉(和钱包的厚度)了。(文中所有图片,只要点击图片均可查看到大图)
先看PG,产地是日本,而且是量产机序列号。
原帖链接:点评D700
#p#
CF Type I,用G版的语言说插进去很满的说。 | 两个盖子与D3、D300不同。 |
刚从防潮箱把F100找出来,发现手柄大小几乎完全一样,难怪当时体验会上我感觉D700比以前用过的D100和D200厚实一点。
另外设法安装机器设定曲线,只成功安装了一个:agfa,其他6个不知何故无法安装。
晚上出去扫了几张。我喜欢用的软件LR还不支持D700,色彩空间是Adobe,用IE的看见颜色不对是你的错,应该用Safari或者Firefox 3。
EXIF保留全部信息。
汽车的局部,ISO 1800还敢讨论质感?
原帖链接:点评D700
#p#
标头用的是AF 28/1.4D,结果发现光圈用大了,有不少片子ISO都在800以下。
ISO 12800,没有后期处理。
ISO 12800,Capture NX2降噪,白平衡调整。
ISO 10000,机内直接出Jpeg文件缩小。
原帖链接:点评D700
#p#
这是典型的相机比眼睛看到更“亮”的场景。
ISO 10000机内直接出Jpeg 100%局部。
ISO 10000,NEF经过Capture NX2降噪处理(33/7/高质量)。
感觉D3/D700传感器在ISO 10000的表现比D200 ISO 1600还要好,虽然有噪点但细节保留不错,经得起后期降噪处理。
原帖链接:点评D700
#p#
下面的图片全部在LR2里面简单修改尺寸输出,部分片用了D-Lighting,请查看EXIF数据。
原帖链接:点评D700
#p#
有人疑问上面这张红色部分过曝了,这是直方图,应该没有过曝。
这张是用了D-Lighting最高设置,整体饱和度增加。
原帖链接:点评D700
#p#
另外,相机用了agfa Optima曲线,应该是介乎于相机内置的标准与鲜艳之间,偏前者多些。
原帖链接:点评D700
#p#
这张与3不同的是镜头,前面用金广角,这张用AF-S 60/2.8
f2.8 局部。
这个新微六让我感动,光圈全开比尼康其他自动对焦标头锐多了,除了对焦速度稍慢些和价格这支头不愧为标头王,而且还有微距功能。
原帖链接:点评D700
#p#
金广角(AF-S 17-35/2.8D)在全幅相机上的表现,全景。比较匆忙没有用三脚架。
中心部分,因为图片排列缘故没有加上f22的。
AF-S 17-35/2.8D在全幅相机上的表现,边缘部分。
原帖链接:点评D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