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佳能镜头下的城市 街拍中的虚与实

佳能镜头下的城市 街拍中的虚与实

色影无忌
鸠鸠
kiwi
2016-09-27

《【交流贴】佳能镜头下的城市片段和其他--by鸠鸠 当前话题:街拍中的虚与实》 作者:鸠鸠 论坛原帖地址

 

  转眼间九月上旬都过得差不多,M3的饭后甜点也感受过了,现在让我们回到街拍来,让我们暂时放开手中的器材来聊聊街拍的形和意,谈谈画面和表达。

 

  今天想聊的是画面中的虚和实的问题,先取个文绉绉的名字叫《虚者实之》。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道路、车灯、统一的步伐、逆光下闪亮的皮靴,你是着晚归的上班一族的一员么?

 

父与子的影子落在古老的城门内,曾经有多少代人,一辈带着一辈走过这里?

 

  马致远的这首《秋思》寥寥28个字却勾勒出了一幅唯美凄潦的画面,有景有情有层次。可以说,这28个字几乎可以在每一个读者的心里产生一幅也许不尽相同的画面,但传递的情绪却是近似的。如果这不是一首小令,而是一幅摄影作品,那么无疑这是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在传递情绪的同时引起读者的共鸣。

 

酒吧昏暗的灯光,嘈杂的环境和眼前的手机,多少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打发掉一个又一个的夜晚?

 

  这首《秋思》只是一个典型,但凡是文学作品大都具备这样的效果,文字的描述往往能够给读者一个朦朦胧胧的框架,但在框架里又通过一些定语或是形容词给这个朦朦胧胧的框架奠定了情绪的基调。于是乎,每一个读者都能想象出一个自己的画面,而这个画面又会在这个基调的影响下弥漫着同样的情绪。其实画面和情绪是不可分割的,所以事实上读者是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以及情绪的定位来构建这个属于自己的画面。这个画面似乎包含了很多在文字中描述的元素,但细细去品却发现很难把每一个元素去定态化。这就理解了为什么把金庸著作搬上电视屏幕的有那么多,却很少能有让大众很满意的。因为每个读过小说的读者心中都有自己的画面,而只有那个画面才能代入他的情感和经历,才是最唯美的。

 

共 2 页<<<12>>>
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