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评测 > 直角 水平 遥控配件评测篇

直角 水平 遥控配件评测篇

jasonzhu
黑眼圈
2008-10-09

主题:清晰、稳定、准确

作者:猪猪(jasonzhu)

器材:佳能AF-C直角取景器、奥地利HAMA水平仪、无线遥控快门、COLORVISION校色蜘蛛、冈仁波齐云台、捷信脚架……

大多数人有个习惯,包括我在发烧摄影之初也如是,认为配件功效是“锦上添花”而已,因为不能直接参与成像,大抵是看不出什么变化的。出门带的“零件”太多,还比较麻烦,所以即使有预算也去买镜头。自认为那才算是“置办了一样东西”。而小配件大多不算什么,而且高档配件花钱也不少。

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加之没什么人会对自己不满意,所以一旦拍摄出的照片不太好,多是先怪罪镜头(素质不高),然后就是怪罪机身(性能不强),再后就是怀疑胶卷(过期)、冲印店(太差)……于是买镜头、升机身、换家冲印店……开始下一轮“军备竞赛”……

我开始烧配件只是想提高操控的乐趣而已,并没有期望这些小东西能给画质真的带来什么“提高”,但是诚实地说,它们的确能为照片的画质作出看得出来的提高!这让我开始对它们乐此不疲。

清晰

话就从清晰度开始吧。影响清晰度的因素有很多:空气的透明度、光的强度、镜头的分辩率、胶卷/CCD的分辩率、对焦的准确度、相机的稳定程度……不能一说不清楚就说镜头不好或是机身跑焦上去,除非能保证其它的那些因素您已经做到完美,无可挑剔了。

我们知道,景深是有一定范围的,在这个范围的大部分,清晰程度是差不多的,而对焦时往往是以一个点为基准,如果这个基准点没有找好,很有可能出现清晰度不能令人满意的情况。

以适马的SDx为例,SDx对焦距宽容范围比较大,尤其是:对焦点与上一张照片前后相差不多时,比如说1米和1.05米,它都认为在一个焦点范围以内,在大光圈下,就有“虚焦”的可能性。其实,这时并不是虚焦,也不能一味地怪机身对焦性能不好,这一点其实是清晰的。但是由于视觉习惯,认为视觉重点应当在景深的正中,所以就会认为清晰不满意。

例如:前后相距10厘米的两个物体,我距离体物1-2米,使用24-60/2.8EX、F2.8。先对准前面的物体进行对焦,然后移到后面的物体上,重新对焦,有30%的可能性直接显示合焦,镜头并没有动作。70%的机会,镜头会重新合焦。可是如果原先镜头合焦在无限远处,当你对焦到一个比较近的物体,镜头100%会动作,重新合焦,这时对焦是精确的。但当你在对焦到另一个和原来物体距离相差很小的物体上的时候,合焦就有可能不准确。

而且,镜头越是中焦、广角,景深越深,出现这种情况反而越明显。如果用12mm广角,有时对焦点相差5米甚至50米、100米,只要景物足够远,镜头都可能不会再动作,而是直接提示合焦(比如照远山时)。这时是因为:这一点的确是在景深之内(可能在景深边沿),但景深不以此点中心了,就好象“跑焦”了一样,极大地影响清晰程度,所以最好的办法是:重新对焦,尤其是中焦、广角镜用大光圈的时候。长焦、超长焦的景深短,反而会好很多。

这时,带有放大功能的取景器就能大显神威了,直角取景器本来是为了极限取景时更方便,带有放大功能的也多是为了手动微距而准备的。但是,在APS-C尺寸的DSLR上,它却真的可以让你的所有镜头“同时升级”,尽管不少人不满意我用这样的词来形容,但我一向强调的都是“挖掘最高性能”而不是“保证最低性能”,所谓“同时升级”是指它可以让使用者挖掘镜头、机身更多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某款DC镜头18mm/F5.6后就看不到暗角,仍然会有人拿着暗角极严重的片子来信誓旦旦的证明是125mm/F11拍摄的!呵呵,没有人能“保证最低性能”,如果愿意,用300/2.8一样可以拍出暗角,拿着F5一样可以拍出不合焦的片子)。

有人曾对我说,还是你机身不行,要是换NN个对焦点的机器就行了。多点对焦好还是单点对焦好的争论早已存在,M家顶极的α9就是单点对焦,在日本自己的测试里α9精度最高,5点对焦的F100、F5居中,而45点对焦的EOS1V对焦精度最低(中高档机中),呵呵。而且中心对焦点的精度高于边角对焦点早已是公认的,这里讨论的提高对焦精度还是指中心对焦点。

SD用家值得高兴的是,不仅佳能这的款Angle Finder C可以严丝合封地装在所有SIGMA机身上,而且由于SDx使用的是动感取景器(仅把135全幅取景屏上做出取景范围的标记,而不是像其它APS-C尺寸的DSLR那样采用遮挡的方式。),尽管是1.7的倍率但看到的取景框却较大,用上1.25x的放大仍然能看到很大的面积,视感大约与直接观察机身取景框差不多。而我之前用海鸥的直角取景器,视感比直接观察机身取景框要小不少(大概是光路长了的缘故)。最重要的是,2.5倍放大后,仅仅是SD动感取景器的标记和4个小角看不到了,仍然可以直接取景拍摄,这时的视感极好,又大又清晰!

需要注意两点,在APS-C尺寸的DSLR上,如果同时使用机身和直角取景器的屈光度补偿,有可能在1.25倍和2.5倍放大端不能同时观察清晰图像!这时要把机身屈光度补偿调回,而我试过多次,在胶片机上却没有这种情况。再有就是在1.25x和2.5x切换时,眼睛要适应几秒才行,如果快速多次切换,有可能会“晕相机”。(除非您耳中的前庭半规管特别发达)

至于这款Canon Angle Finder C的做工就不用说了,还是非常规矩的,比之美能达的VN(2x放大)要好看不少,带有ED-c和EC-c两款接口,橡胶眼罩也有了,不过它的价格也比美能达的VN要贵多了,要¥1300到¥1400元(美能达VN:¥800-¥900,海鸥:¥300-¥350)。

水平

古语有言“无规矩不成方园”,写个字还要讲横平竖直,更何况是照相。我有时会遇到构图、色彩、清晰度都还算满意的片子,就是歪了一点点,极遗憾。这不仅是由于手持相机拍摄的缘故,也是因为在取景器中歪个0.5度到1度不并容易发觉的缘故,虽然可以在PHOTOSHOP中轻易的修正过来,但是毕竟损失不小,如果想把片子放得较大,还是要在拍摄前把准备工作做好。这时,机身水平泡是很重要的,它们可以直接插在机身的闪灯座上使用。

脚架上有时有水平泡,但是除非配合一些带有精确刻度的三维云台,否则对构图时的水平并不能起到多大的帮助作用。机身上的水平泡还是很管用的,尤其是夜间拍摄时就会发现,没有它几乎很难拍出完美的夜色和星轨片,除非你喜欢“东倒西歪”的风格。

用了几个之后发现,一维的水平泡几乎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因为它们只能保证相机既水平又垂直的状态;2维的扁平水平泡虽然可以精确,但调节起来困难,有时观察起来也不太方便,比如我用的德国Kaiser双向水平泡,好处是比较便宜,百元左右即可;2维的透明柱状水平泡最好用,能在保证水平的状态下俯仰镜头或旋转云台,调节简单,但是一般都很贵,能买到的几款都是国外生产的,价格在250-380元之间,我用的这款奥地利产HAMA柱状水平泡要300-350元左右。好处是操作准确、方便,极其美观。

稳定

不用说,最简单的办法是延迟拍摄,加上反光板预升。遥控快门用的人不算多,快门线当然也行。其实,遥控快门的便捷性更高些,功能也更强。例如SDx就可以用SIGMA RS21遥控快门使反光板预升和延迟拍摄同时使用,极大程度上降低机震,甚至还可以用遥控快门对焦、抓拍。国外的一些知名摄影师也多爱用遥控快门,即使是用哈苏这样的手动机,一者是可以将它与多组闪灯无线同步起来,再者大大增加了摄影师的自由度,这时再说“相机后面”的头就不太准确了,摄影师这时多是和灯光师站在一起,只是手中多了一个遥控快门罢了。

遥控快门的缺点是:现在大多是小功率红外线遥控,尽管可以在机身背后操作(RS21就可以在机身背后操作),但还是不免有指向性的。有时被镜头阻挡,还可能“失灵”。我现在用的SONY大功率/家用/学习型遥控器(¥650),在家中时就用它,大功率即使背对着相机都可以引发快门,很爽,就是太大个,带不出门,外拍时仍然只能带RS21。希望能在市面上尽快看到小型、学习型、大功率遥控器。

所以,不要认为只有用快门线才像个“专业摄影师”,电子时代的专业摄影师手也用遥控快门,更何况现在的遥控快门并不比快门线贵多少,很高兴的看到有网友DIY制作的遥控快门才卖2、30块。

冈仁波齐云台、捷信碳纤维脚架、RS21遥控快门、奥地利HAMA水晶水平仪、佳能ED-c带双放大功能直角取景器、SONY 8ND减光镜、佳能改口适马的USM镜头、几乎是各大品牌大杂烩,这些“奢侈配件”,几乎可以买下8-10个单反机身了。我自已都不知道自己是“哪家的”。喜欢哪个就买哪个,我“哪家的”的都不是,呵呵。

一幅作品的好坏是硬件、软件、人的精心创作合而为一的,更好的配件可以更好的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出了问题都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所以说如果你不满意,先不要着急去埋怨机身、镜头、厂家、商家……更不要急着去升极、淘汰、砸砖、骂街……呵,说不定你只需要一个小小的配件的帮助就可以圆满解决了。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