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玩转器材 | 单反以后——谈谈徕卡、富士、索尼系统

玩转器材 | 单反以后——谈谈徕卡、富士、索尼系统

色影无忌
小倪无忌
黑眼圈
2017-07-17

  圆梦——徕卡M系统(二)

 

  徕卡是个很奇妙的系统。买徕卡之前,作为一个穷困的愤青,我看到别人吹嘘徕卡如何如何好的时候,常常会很愤怒!我搞不明白,徕卡到底好在哪里。而在买了徕卡之后,尽管我非常喜欢它,我仍然不能很好的表达出它好在哪里,这又让我很愤怒!

 

  但是徕卡的不好,确实是非常明显的。以我的ME为例,机身设计完全没有人体工学的感觉,我不得不又去配一个指柄。功能非常少,连自动对焦都没有,更别说sony系统可以装app,富士系统的胶片模拟了。同时,它很慢,连拍功能几乎不可用。如果说前面那些都是它固有的特点的话,那显示屏渣的一塌糊涂这件事情,就完全不可原谅了:那么贵的机器,弄个好点的显示屏还不应该吗?太坑人了!当然上面说的这些,在大M上有很多改进,但是大M不是用了cmos吗?那它的对标机型就应该是sony a7系列了,这就更没法比了。

 

  此外,以前被吹嘘的神乎其神的“安静”,我觉得也是扯淡!纯粹的扯淡!以前就是扯淡!用旁轴跟单反比安静,能比吗?真要比安静,跟用镜间快门的双反比去!目前更扯淡!现在好多小机器都实现完全无声拍摄了。

 

  但我还是要尝试着将我对它的喜爱写出来。

 

  首先,我喜欢它的简单。没有花里胡哨的功能,让摄影者更加专心的面对拍摄。徕卡的这个宣传文案,有一定的道理。其实我在用佳能、富士、sony的时候,大多数的功能我也是用不到的;而我手里目前还在用的胶片系统,也都非常简单,有些机器简单到没有电池也能拍摄。没有买徕卡的时候,我总在想:我以简单的方式用一台复杂的机器,和用一台简单的机器,效果应该是一样的。后来发现还真不一样。笑傲江湖里梅庄四友那一段里写,丹青生的画房里挂满了画,黑白子的棋室里四壁空空,丹青生邀黑白子到自己的画房里去下棋,黑白子说自己要被烦死的,基本就是这个意思。

 

  其次,全手动操作。很多从af时代开始玩相机的人,甚至不懂为什么要进行全手动操作,认为全手动操作麻烦,不可靠。但其实,极端情况下,全手动操作比自动操作更精确、更可靠,甚至更方便。手动光圈快门那是不必说了,当然是可靠,单说对焦吧:碰到有些街拍的场景,直接估焦+镜头景深刻度,甚至不用对焦,拎起来就拍;我在火车上拍过一张照片,天蒙蒙亮,我对着远处岛上的房子对焦,而车窗外又是飞快移动的栏杆,这时候不用手动,简直不知道该怎么拍;我连在水族馆里都用手动对焦,我的做法是,把镜头完全帖到玻璃上去,这样就没有玻璃反光了,然后对准某个相对固定的珊瑚或海葵对焦,等鱼游到那个位置的时候,按下快门......有人会说:我用自动相机的手动功能,不是也能实现吗?那不是一回事,因为自动相机的手动功能只是添头,不是主流,eos镜头切换到手动对焦,手感已经很差了;你试过contax G系统的手动对焦吗?打个比方就明白了,手自一体的汽车切到手动挡,和手动挡汽车的操作感,能一样吗?

 

  第三,体积、重量的优势。优势并不在机身,而在于镜头!目前全画幅机器领域,论体积重量优势,还是徕卡系统。

 

  第四,徕卡确实有一些摸透了粉丝心理的小伎俩。著名的伎俩是那两台只能拍黑白的机器。另外,我刚才说它的显示屏渣,也许显示屏渣也是伎俩之一,这可以让你在电脑上看到照片时获得更大的惊喜!胶片时代过来的人,对于冲卷那几天“甜蜜的等待”,应该记忆犹新吧,徕卡用的就是这种心理。最近徕卡又出新数码相机了,干脆取消了显示屏,彻底让你重温拍到看不到的感觉了。

 

  第五,M镜头配合cdd的成像。其实这应该是相机最基础的属性,我把它放到最后是因为这是最说不清楚的部分,买徕卡之前看别人写看不明白,现在自己也说不明白。色彩深沉扎实尤其是焦内外的变化,总有一种似有若无的感觉,与其他机器全部相同,有点玄妙。有人说数码照片的色彩都是能调的,但具体到我,我只能说,徕卡的色彩我调不出来,所以我还是喜欢徕卡。徕卡最擅长的就是暗光下大光圈的场景,说不出所以然,但确实很动人。最后,ccd成像的细节,真的比cmos要好,不锐利,但是很丰富。

 

  机身后来就没再买过了,镜头又有点变化。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心心念念那个蔡司ZM Biogon 21mm 2.8,并不好用,不如G系列的那个,因为我还是喜欢Biogon,我出掉21mm,配了ZM Biogon 25mm 2.8。比前面那个21mm好用。

 

  折腾是无限的,我进了M 50mm 1.4以及M 75mm 2 AA。从这两个镜头开始,我逐渐认识了富士和sony系统,走向了“单反之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