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我的器材和器材观 那些年我们一起度过的青春(下)

我的器材和器材观 那些年我们一起度过的青春(下)

色影无忌
玛雅骷髅
黑眼圈
2015-12-24

  《说说翻拍那些事儿》

 

  是时候说说这个话题了。作为一个胶片机和胶片爱好者,虽然两年前买的卷都还没拍完吧……噗,但依然热爱拍胶卷这种现在看上去很神经病的玩法,虽然胶片远没有数码方便快捷并且成本略高,但仍觉得胶片有其独特的魅力:

  1. 胶片的色彩:有其独特的味道,并且本人后期不强,数码的就是调不出来一样的感觉;

  2. 胶片的惊喜:由于按的每一张都是实打实的钱,因此一般比较谨慎(就不说什么能够让人思考摄影那些装13的话了,本人水平不到),有时候一个卷甚至会跨若干年。拍的时候不知道洗出来会怎么样,再加上时间的沉淀,最终拿到底片时常常被惊喜,这是与数码时代的快餐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3. 胶片的情怀:……好吧我就是纯矫情,体验一下小时候的感觉;

 

  胶片一直断断续续地拍着,如何进行底片的数码化,也是我一直思考并希望解决的问题,毕竟,一来除了反转片外,反相的底片无法直观地用肉眼观看;二者毕竟还是数码化存入电脑再进行输出(无论是发上网还是打印实体照片)更方便。

  因此,如何进行底片的数码化呢?我考虑和尝试过的方式如下:

  1. 洗出照片,然后平板扫描照片;

  上学的时候的卷,尝试着借用学校的扫描仪这么试过。文件体积大、扫描速度慢、效果很一般。毕业后没有再洗过照片,也碰不到扫描仪,因此再没考虑过这种方法。

  2. 底片直接扫描;

  - 13年以后找的图片社冲卷,店家会包底扫、刻盘。拿到手后发现,总像素也就三四百万(当然,想想价格……也就值了),虽然效果还行,但也就是满足发上网的需求,作为存档来说这图太小。

  - 找其他专业的机构或个人做底片专业扫描甚至电分的话,主要问题是价格,毕竟不是专业靠胶片赚钱,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 自购底片扫描仪,这里说个笑话,有次在蜂鸟上看到有人出Nikon 9000ED,1900(心想哎这个价位不错哎可以承受),于是兴冲冲和人联系,第二天再回头看…呃…少看一个零…一个零…零…并且找了些帖子看了看,自己进行专业底扫除了需要设备,还需要对扫描软件的学习,细心对底片进行除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扫描作业等等…想想也是够了。

  3. 底片翻拍;

  之前就考虑过这种方式,但并不知道具体如何操作才能够取得好的效果。也是在看了@siliconworm 的《翻拍俱乐部正式成立——底片数字化最高性价比终极解决方案!》后才脑洞大开,原来摄友们都各有各的解决方案。本人自觉动手能力有限,最终采用的是“皮腔+底片翻拍器”的方案,到目前为止基本可以解决135以及120底片的数码化问题,下面详述细节以及历程。

 

  这里要从微距开始说。因为本人并没有微距摄影的爱好,所以在之前购入的众多镜头时,并没有考虑购买一只微距镜头,而是打算采用其他方式“玩”微距。而“玩”的方式无非三种,即:近摄镜片、近摄接圈(包含皮腔,原理类似,之前没有想到)、镜头倒接。近摄镜片理论上有损画质,因此没有考虑过;近摄接圈则有原厂、副厂,自动、非自动之分,也比较犹豫;也由于本人是尼康D头爱好者,手边有50/1.4D和35/2D,考虑兼容性和成本,因此最先入的是原厂的镜头倒接方案,BR-2A和BR-3。

  BR-2A的作用是把52mm镜头前螺口转换为后卡口,以便倒装入机身;BR-3则是把镜头后卡口转变为52mm的前螺口,再拧上一片52mm的UV就可以达到密封和防尘之用处。这两个接环到手后,一方面尼康胶片时代的印记和全金属的做工给人很深的印象,另一方面这俩环配的说明书又一次拓展了我的脑洞——上面明确的列出了各种52mm及62mm口径镜头配合倒接环所能达到的放大倍率,比如50mm可以1:1,35mm就可以1.4:1,20mm则可以3.4:1。可以低成本体验超过1:1是很大的吸引力。不得不感叹,尼康确实是胶片时代的王者,即便是镜头倒接这种玩法也是自成体系,基于52mm和62mm镜头居然还有自成一体的很完整的倒接方法。当然,镜头倒接后,放大倍率大了,取景略困难(好在有Lv,开最大光圈仔细对焦),对焦靠前后移动而且需要稳定拍摄(上脚架+手电筒+闪光灯),拍摄时需要手动收缩光圈(只有带实体光圈环的镜头才能玩),玩玩可以,带出门就很难了。Anyway,本着原厂情节,又收入了BR-5(62mm-52mm螺口转换),准备后续收20/2.8D,玩玩3.4:1的放大。

 

  基本解决了1:1放大之后,理论上可以整幅面翻拍135底片(底片-2400万像素),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底片和焦平面的平行和对齐问题了。最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可以是自制翻拍筒,也可以三脚架中轴倒置+观片器,又或者是静物翻拍台等等,可惜本人又是强迫症,希望翻拍时能够尽量绝对地对齐对准,不可能有能力自制100%精确的解决方案(当然后来发现万事无绝对啊……),最终选来选去,咦,尼康还有原厂的皮腔+幻灯片翻拍方案呀!必须研究。

查一圈下来发现,关于皮腔的资料很少,能找到的只有:尼康有3款皮腔,PB-4、PB-5、PB-6,其中PB-4应该是功能最丰富的一款,带有咦…噗…移轴功能,其他两款相对简单。说明书找不到,用法介绍找不到,呃……二手还挺贵。买吧,不买来不用过,怎知到底咋回事儿呢。于是入手PB-4皮腔和PS-4底片翻拍器。

 

  PB-4皮腔到手后,首先发生了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当时手边有D610、D700、D3x,但只有D700能直接连上PB-4,D3x装不上是因为有一体化的竖拍手柄,和皮腔下方的导轨有冲突;而D610装不上的原因是机顶额头不够高,和皮腔后端的卡口座有冲突。这时候才会明白:ok,专业级的机器和非专业的机器确实有区别呀……D700虽然能用,但翻拍底片只有1200W像素这有点不够吧。于是,结合原厂情节,又入手了近摄接圈PK-11A、PK-12、PK-13。多说一句,这仨接环做工很好,直接接镜头的话,带有光圈收缩联动。用D610配合PB-4的话,其实只需要PK-11A,把卡口延长一点点,避开机械冲突即可。

  解决了兼容问题后,开始研究如何翻拍。经过数次测试,基本形成了工作方法:皮腔用脚架支起到家中餐桌的高度,以便将闪光灯放在桌上;D610机顶加SU-800引闪,卡口加PK-11A连接皮腔;PB-4加50/1.4D加PS-4,一盏SB-910放在PS-4的毛玻璃后方。D610用ISO 100、1/125s(最高可用闪光同步速度,反正曝光全靠闪光灯,不靠环境光)、快门线、曝光延迟模式;SU-800引闪SB-910,M模式1/128输出。翻拍时,首先全开光圈,通过Lv放大,调节机身、镜头与底片之间的位置来对焦,然后缩小光圈到f/11或16进行拍摄,每更换一张底片时,均需要再开大光圈查看底片的位置,然后再缩小光圈拍摄。

  由于PS-4可以插入带框的幻灯片(把底片切成单张,然后装入马田的幻灯片框),也可以整条插入拍,本人也犯过错误,先拍了带框的幻灯片,然后直接插入整条的负片进行翻拍,最后发现哎?整条的翻拍片全废了,究其原因是插入幻灯片和整条底片时,两者不在同一个焦平面,而用皮腔翻拍时景深极其浅,因此需要调整对焦。仍然记得当时发现这一结果时,当天一整晚上翻拍全废时的懊恼,以及摸索到规律的开心。

  当然,用PB-4和PS-4翻拍,也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例如:由于PB-4装镜头端可以移轴(包括平移和摇摆),PS-4装底片的部分也可以上下左右移动,因此要保证底片与镜头完全对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控制的变量方向有4个,而且很难精确调准。这可能是功能强大带来的负面问题。

  然后就要说说镜头了,之前一直拿50/1.2或50/1.4D进行翻拍,一开始主要沉醉于能够成功把负片和幻灯片翻拍出来的喜悦中,并没有多想别的细节。拍的多了以后,开始放大画面看细节,然后发现“嗯……底片的分辨率还是很高的呀,人像能看到睫毛……嗯?这画面边上怎么这么模糊,是没对上焦吗?呃呃呃”然后进行检查,当然,对焦是没问题的,每张照片上都有清晰的地方,而这个问题的感觉更像是镜头的畸变所导致,然后再询问皮腔的卖家,最终得到的结论是,这样的翻拍体现出了镜头的相场不平,解决方案:要么买尼康放大机镜头,然后通过“L39螺口-M42卡口-AI卡口”两个接环转接到皮腔上,要么直接买个55/60微距镜头……好吧!为了完美的翻拍,我又入了个60/2.8D,专门(主要)用来拍底片。

  入了60微,果然,金属的镜身、奇葩的镜组、1:1时最大光圈缩小到f5左右、有趣的限位开关……咦,好像跑题了嘿……再翻拍同样的反转片,妥了!相场平,底片从中心到边缘保持一致。果然,一圈瞎折腾,最终微距还是得微距镜头,无论接圈、倒接环还是皮腔,不用不知道,一用吓一跳,靠谱的还得是专门的微距镜头。之前买好的BR-5也派上了用场,装在60微前面,以便使PS-4的皮腔和镜头对接。

 

  你以为这就是结束吗?No…No…No…Too Naive…

  前段时间我又收了一套PB-6+PS-6+PB-6M。因为上面说明的PB-4+PS-4的“对齐对准”问题,本人萌生了再收一套“更简单”的皮腔的想法,正好网上看到,就下手买过来了。由于本人的PS-4的结构是“骑”在一根棍子上,接口的螺帽是一个圆盖子上俩圆孔,本人的PS-4比较松动,而且缺乏合适的工具将其拧紧,等于无形中多了一个变量。PB-6不能移轴,PS-6装底片的部件也只能上下移动,想着变量从4个(5个)减少到1个,控制起来应该容易很多。到手后发现呢……是我太天真,PB-6由于不同于PB-4和PB-5的皮腔是由2个轨道固定,PB-6只有一个齿轮轨,因此对比锁紧状态,不锁状态下的况量比较大,因此依然无法达到完美的对准对齐。嘛,算了,万事无绝对,将就将就吧。

  当然,入手PB-6,也发现了PB-6相比PB-4的优点:

  1. 便携:单轨,且各部分均可以拆下来,配合一个绑带,就可以方便的装包带走;

  2. PB-6带有光圈收缩机构:这点对于翻拍的帮助是巨大的,再也不用像在PB-4上那样“开光圈-看-缩光圈-拍”,镜头装在PB-6前端既是光圈全开,可以将光圈环放到所需的小光圈上,拍摄时通过PB-6前端的扳手或外接一根机械快门线即可控制光圈的收缩。

 

  另外,我还是收了一只20/2.8D,把它连在皮腔上并倒接的时候,应该能够取得10倍的放大(没有仔细算过),比如我能将家中一个宽3~4cm的奔驰SLS模型尾巴上只有几毫米的AMG字样放大到全画幅几乎满屏(可能夸张了),确实很震撼。当然,最大分辨率时拍摄及其困难,无论对焦还是拍摄。由于本人不喜爱花花草草,因此目前还没找到合适的微距题材。等找到了,再来汇报。

 

  最后,说说120底片的翻拍。最近入了Contax 645,拍完一个试机卷后,上个周末就折腾了一下120底片的翻拍。本来入手PB-6的一个理由就是那一套中间有一个PB-6M,正确的用法是拍静物(例如标本切片等等),但皮腔的卖家和本人都以为可以翻拍中画幅底片,因为PB-6M上的那个圆的直径正好和645底片一致。当然,后来的实践是似乎不可行……

  没关系,直接拍不行,那就二号方案,部分拍摄后进PS拼图。拍之前进行了一次纸上谈兵,定下2种方案,一号方案理论上比较简单:120底片整条插入,先拍每张底片的下半部分(分为左右2次),再将底片上下翻转,再拍其上半部分,共4张拼一图;二号方案比较麻烦,并且考虑到尺寸的差异,很担心会接不上:将120底片切成单张,每张先拍一个角,然后转90°,再拍第二个角,再转90°……也是4张拼一图。

  然而实践的时候,无论是PS-6还是PS-4,由于结构方面的原因,120底片都无法整条插入,因此一号方案自然无法实行了,只能采用二号方案。所幸实践发现645底片成像区域并不是6cm*4.5cm,而是5.6cm*4.2cm,尺寸上的问题不存在了。但在实际的翻拍过程中,由于我想保留120底片的边缘(保留机身打印数值的区域)并使拼接尽量完美,最后的实际是二号方案的加强版,即拍一个角转90°,但每个角拍4张(尽量贴这个角落范围内的四边),最后进PS拼图。通过这种方法,本人目前2400W像素的D610,最终能够轻松得到超过6000W像素的120大图。

  当然,目前这种方法仍然不是完美的120翻拍方案,比如由于120底片在目前的皮腔翻拍器上,不能加任何幻灯片框(否则就塞不进去),因此目前很难保持120底片在翻拍中的平坦。我还在思考,有没有能够基于本人目前现有的设备,通过采购市面标准部件,自制出更便捷精准的120底片翻拍器……希望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案和方法。

 

  以上,便是我对翻拍(微距)的那些事儿。

  说到用皮腔翻拍底片,J君对我的评价是“你玩得够深”,潜台词是“你似乎玩得有些歪了”,尤其是像本人这样为了求完美,买了俩皮腔、仨近摄接圈、仨倒接环配件、一个微距镜头,似乎是有些偏离正常的摄影的范畴。不管怎么说,能够玩得用心,而且玩得开心,对我来说,这就足够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