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索尼A7II人像拍摄深入使用感受

索尼A7II人像拍摄深入使用感受

色影无忌
优零
黑眼圈
2015-05-12

  首先声明立场,虽然SONY没给我任何好处,但我一直是个索粉,这其中原因从随身听起,一直很喜欢SONY,因为它的创新,因为它的黑科技,因为它带给我们冰冷机械电子传递的温馨。对于SONY的感情,从小就有,第一次玩WALKMAN时珍宝一样的感觉,第一次玩电子狗AIBO时那种高呼“OH MY GOD!”的感动,这些都是珍贵的回忆,一起陪着我长大的伙伴。

 

  数码相机时代,SONY在短短几年,把美能达收购的东西消化并发扬,联合蔡斯推成出新,那个技术的SONY又回来了,那个激进的家伙又复活了,美能达在相机行业有着和SONY一样的独特个性和创新精神,这也是我所非常喜爱的,或独立特行,或沉浮于世,有资本的高调没什么不好,有争议才有进取的决心。 今年初我买下了SONY最新的微单 A7 M2,在之前,我先后出掉了A900和A7R,身边的朋友问我,你那么喜爱SONY,为什么进了出出了进,我的解释是,我是有SONY情怀,但我追求的是不断的更新和进步,而不是墨守成规的稳定。

 

  这篇文章可以当软文来看,但不用怀疑我的公正,我不想评测什么画质和高感之类的太专业的东西,我写的更多是从一个普通用户角度来使用的心得,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款机器,也希望SONY公司能倾听用户的意见,把产品做得更好。

 

  在写心得前说明下我的环境,我是半职业人像摄影师,使用过佳能 6D 5D3 NIKON D800 D810 D750 SONY A900 A7R,A6000,RX100III目前D750作为主力机型,A7II作为辅机。

 

  作为A7的换代机型,从各方面的改进来讲,更像一个全新的机系,A7II不单把前代的一些缺点进行了改进,还改善了机身质感和更多专业性的融入,应该说,A7II更像A7R同级别的机器,而不是A7的简单升级版。

 

  之前,我写过关于A7R的使用心得和对比,

  简单分析SONY A7和A7R的区别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257917-1-1-1.html

  SONY A7/R II人像俱乐部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251416-1-1-1.html

  SONY A7R在商业应用的一些问题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283459-1-1-1.html

 

  那么我们来看看A7II对A7和A7R的一些问题的改进。

 

  1. 从机背来看,A7和A7II基本是一样的,那个奇葩的放大键还在同样的位置,这次SONY总算有点良心,把键位做得高一些,按起来更舒服一点。个人建议还可以更高~ 机身的手柄把持感更好了,让我这大手党感动不已,快门按钮也改进的更宽大,总体机身的操控更加专业化和舒适。

 

  2. JPEG算法有改进,高感的涂抹变少了,但RAW有压缩,这个不如NIKON的D810/750,其实拉断色阶这档子事,我个人觉得是相机宽容度问题,当然,无损的RAW给喜欢后期的人更多的空间,所以希望SONY固件开放无损RAW,扣去像素,整体画质和A7R差不多。S味十足。

 

  3. 由于使用了最新BIONZ X图像处理引擎,高感更好了,比A7R要好上那么一档,可用ISO达到12800,从画质来说,SONY无论高低感都有个共同的毛病,就是有点黏,这可能和算法有关系,算是个特色吧。

 

  4. 随机不再带难用的IDC软件了,换成了更麻烦的飞思了,其实,SONY为什么不能像CANON一样,能够简单快捷的解RAW呢,这里不是说飞思不好,在功能上的确更强大了,可是,对一些只需要RAW转码再转入PS后制的人来说,飞思是不是太大了些。

 

  5. 机身更结实更有质感了,这点很好,非常好,全金属一直是大爱,退步的是,前后转盘由金属变成了塑料,尺寸还变窄了,手感很不好,硬伤!漆面更换成类NIKON的皱纹漆,更耐指纹了,左肩有点空,期待下一代机器能再加一个转盘,必竟再多的快捷键也不如转盘来得好用。

 

  6. 卡口更换成金属的,以前A7/R的卡口是金属圈+塑料圈的接构,用手按会高低不平,在接驳重量镜头后,卡口的耐用性堪忧,这次A7II做了很好的改进,全金属一体化的结构让人放心。

 

  7. 5轴防抖,没想到在这么小的机身能塞进这个功能,不论是用手动镜头,还是拍摄视频,都有稳定的效果,而且SONY很厚道的支持了手动设定焦距,转接党大爱,长焦党大爱,在用户体验上做得很实在,也是这次A7II最大的升级点。

 

  8. 绿帽子问题,在A7R上我没有遇到过,这次A7II据说增加了一层抗眩光镀膜,改善了这个问题,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不取消低通,也许是为了拉开产品档次吧。

 

  9. 侧面的接口盖板建议改用橡胶材质,像所有的NIKON专业机那样,一方面可以更好的防水,另一方面,相对比那片薄薄的塑料片,橡胶更加的耐用。

 

  10. A7R最大最大的问题,对焦点的移动,也就是我一直纠结的,在A7R上面,圆盘功能键设定成对焦模式后,那个转盘会误碰,会改变对焦模式,难用还不能自定义,在拍摄过程中非常烦心,这次A7II我最关心的就是这个问题的改进,谢天谢地,它改进了,可以自定义了,对焦点的移动像单反一样好用了,其实A7II的自定义键这么多,完全可以设定成关闭转盘的四个功能键,直接移动焦点就更快捷了,不明白意思的小伙伴可以参考D810/5D3的对焦点移动摇杆。

 

  11. 相比较A7,改进了对焦弱光性能,0到-1ev,相位对焦算法改进,对焦更接近单反了,当然动态还是不行,主要原因在相位对焦点太过集中,也不是很灵敏,其实前期我也用过A6000,虽然他的追焦蛮牛的,但要是和中端以上单反比,速度和准确度均还是不如,在这点上,SONY还有一段路要走。

 

  一直在追SONY的微单系统,到了这一代,感觉微单的很多优势在淡化,和单反相比,不论是佳能的6D还是NIKON 的750都向轻量小型化发展,而现在的微单则越来越笨重,新出的镜头一个比一个重,和单反的差不多了,所以我觉得微单今后的方向应该是走全电子化的路线,比如EVF和无声快门等,SONY在828上牛比的激光对焦也还没用上。就体积而言,我更推崇奥林巴斯的M4/3,机身和镜头平衡的很不错。

 

  全幅微单就现阶段来说,还是比较适合以辅机为主,如果职业人员拿来干活主力,会容易捉急的~ 而对业余玩家来说,我实在看不出它的优势,如果你不转接的话,一个A7II的套机并不会比6D的套机更便携和好用。这就是SONY为什么一直刷机身的原因,因为很难有固定的群体去忠诚某款机型。要干活,用单反,要便携,那么黑卡或M4/3更好用。在这方面,我觉得其定位是需要好好去思考的,我不否认我非常喜欢这个小钢炮,但对于很多不懂相机的爱好者来说,是否有吸引力就值得商榷了。

 

  原帖链接:【 SONY A7II 人像拍摄深入使用感受 】

 

共 6 页<<<123456>>>
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