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观点 > 宾得K-7的开发故事

宾得K-7的开发故事

无忌编译
marlene
marlene
2009-05-25

  宾得中端数码单反相机K-7终于在上周(2009年年5月20日)隆重推出,宾得公司一再强调K-7并非K20D的后续机型,虽然在像素上与K20D相近外,但是在其他很多方面(不管是机身设计还是菜单功能上)两款相机的差异都很大。其整体风格和不少控制部件在设计上甚至与以往K系列产品都有重大改变。作为宾得中端数码相机的K-7在其它同级别产品中属于体积最小巧和功能最多的产品之一,这均源于早期胶片单反相机时代宾得积累的大量产品小型化经验和专业技能。


  首先,在设计K-7机身样式的时候就确立了两点主旨:1、以往中端数码相机体积过大,希望K-7的机身设计得更小巧些;2、将宾得先进技术融入机身,并且能与Limited系列镜头群兼容。


  在确定机身造型以小巧多功能为主的方向之后,对比以往产品,*ist D的外形比较接近K-7的设计需求。但是*ist D当时的技术并没有将防震机构、3.0英寸超大液晶以及新研发的光圈控制机构等先进技术融入到机身内,如果要将这些先进技术融入进K-7的话,那就不能采用以往数码单反相机的机身骨架。


  因此在设计初期,造型设计师、机械工程设计师通过三维设计尽量将机身缩小。不仅要考虑机身的尺寸以及“操作性”,各个操作按钮的位置和结构都要设计合理,否则就无法设计出精良的机身构架。


  于是,设计者首先考虑的是将闪光灯正面凸出的位置进行缩小。以往闪光灯的发光部件都是比较凸显的,为了缩小这个部分,机顶造型尤其是取景器(五棱镜)位置设计得比以往产品要高些。并且,内置的快门单元需要重新设计,尽可能做到合理缩小。


  但是,三维构图仅仅是设计构思,为了避免出现错误还必须制作出机身构架实物来。由于最初的机身模型完全按照三维CAD来制作,因此制作模型比较顺利。并且在几个设计方案中,开发小组确定以评价最高的A-1方案为基础,采用外形比较硬朗的A-3为机身构架设计最终实施方案。


  当然,实现“与Limited镜头相匹配”的理念,即开发全新的机构兼容于所有宾得可更换镜头仍然是K-7设计的主要课题。因此,宾得研发了新一代 SR(Shake-Reduction)机构,它可以有效地补偿由于抖动对画面带来的不良影响,实现2.5至4档快门速度的补偿。该创新的机构兼容于所有宾得可更换镜头——即使许多镜头是为胶片相机而设计的。由于全新一代防抖机构可以自由移动感光元件,来避免相机不经意的晃动,K-7还提供诸如自动水平矫正和细微的角度矫正(在上/下,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方向),帮助摄影师更好地取景构图。


  至此,两大主旨需求基本满足。


  接下来开始考虑相机外形设计,为了体现五棱镜取景器作为宾得相机精密机械的象征,机身正面“Pentax LOGO”依然设计在正面凸出的位置上。这样的机身设计隐约中透露出了“Asashi”的神韵。同时,曾经作为宾得胶片时代旗舰相机的LX,其“紧凑、轻巧的机身设计以及防尘防水结构”的特点也同样运用于K-7机身上。


  固定式五棱镜被宾得最早运用于相机上,因为它的机身小,拿起来比腰平取景方便,所以这个设计就被后来的单反相机行业中各家效法,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固定式五棱镜作为宾得精密机械的象征也同样运用于以小巧坚固著称的MZ-5、MZ-S和*ist D的机身上。但是,今日的K-7与其说是遵循宾得经典轻便机型的设计,还不如说K-7机身是一次新的挑战,固定式五棱镜的采用只不过是作为宾得轻便机型延续的一种表现。


  而机身顶部从前至后主要采用笔直的流线线设计,机身十分紧凑,骨架合理压缩。可以发现五棱镜的前后深度有增加,有效提升取景器的覆盖率,实现100%取景功能。实现紧凑、轻巧的机身风格。


  其实,近年三维CAD设计的数码相机外形很多。但是,K-7的设计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仅仅依靠设计软件制作出来。实际触摸实体,手感和操作感在CAD画面上无法实现的。果然,根据设计稿制作出来的模型,实际手持时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善用户持机手感,K-7针对手柄位置较以往产品也有了比较大的变化。手柄变得更长、更内凹,在右手中指部分还有一个明显的内陷区域——这一切为的是能够让用户更加稳固的握住机身。


  此外,电子拨盘也根据人性化设计,可以让用户双手握紧相机的同时只使用右手拇指就可以拨动电子拨盘进行操作。


三维CAD建模原型 根据粘土模型修正把手形状 在三维扫描仪测量粘土模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