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几款定焦、变焦镜头口径蚀的差异

几款定焦、变焦镜头口径蚀的差异

无忌原创
135F2DC
烟斗祭司
2002-08-30

  光斑使用电脑屏幕产生,对焦距离为2米,光斑位置距离相机3米使得胶片上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虚化成像.拍摄使用手动模式,全体保持EV一致。样本如下所示,全体一致考察位于画面中心(Center)与左下角(Edge)的光斑形状。


 


  (1) 画面中心与边缘的光斑形状以及光圈对改善"口径蚀"的作用


  下列照片显示变焦镜头Nikkor AF 80-200mm/2.8(New)的200毫米端,在不同光圈下,中心与画面边缘光斑的形状.可以看出,在任何光圈下画面中心光斑形状均匀,而边缘由于"口径蚀"产生缺口光斑.并随着光圈的收缩,画面边缘的缺口光斑形状得到改善,在光圈2.8时缺口最为严重,收缩至f8(从开放收缩3档)时依然存在微小的缺口,收缩至16才能获得较为完整的圆形.而光斑缺口形状显示出很强的规律性,即缺口位置都处于来自画面中心的放射线上.另一方面,仔细观察当光圈从开放的2.8收缩至4後,光斑缺口的方向发生反转。


  F2.8 F4 F8 F16
Center
Edge

  (2) 两款变焦镜头的比较


  下图列出Nikkor E 75-150mm/3.5的150毫米端画面边缘光斑。通过与Nikkor AF 80-200mm/2.8(New)的200毫米端的结果比较可知,在光圈3.5时形成缺口,但是不如后者F2.8时那么严重,与后者F4时形状相当,收缩至f5.6(从开放收缩1.5档)已经可以获得较为完整的圆形。由此可以看出,即使都是变焦镜头,两者之间依然存在差异。如果依照边缘获得完整圆形光斑为评价内容的话,不论从光圈开放收缩档数来看,还是绝对光圈F值,Nikkor E 75-150mm/3.5都为胜出。


  F3.5 F5.6 F8 F16
Edge

  至于为何象Nikkor E 75-150mm/3.5这样廉价的镜头在”口径蚀”特性方面反而优于高价的AF 80-200mm/2.8呢?虽然在整体素质上后者无疑优于前者。我推测原因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前者的变焦比较小,在设计上不存在太大的环境约束;而后者为了达到恒定光圈2.8的大幅度变焦比,在设计上环境的约束要大的多,没有那么多自由度。也可以说AF 80-200mm/2.8的设计是向一种极限挑战。在获得镜头一些主要指标的同时,牺牲一些次要指标也是不可避免的。


  其二,从观察镜头光圈叶片中可以看出,镜筒长度与镜头前端镜片直径(或者滤镜尺寸)也影响到”口径蚀”。显然,镜筒长度越小,滤镜尺寸越大,对改善”口径蚀”的效果越明显。


变焦镜头(37)
口径蚀(1)
定焦镜头(34)
猜你喜欢